一种碧根果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9722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碧根果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碧根果(pecan),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寿果,属胡桃科的山核桃属,又名薄壳山核桃或长山核桃。碧根果果型如大橄榄状,肉多而香,是世界十大坚果之一。碧根果原产北美大陆的美国和墨西哥北部,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干果类树种之一,其种仁有优异的食疗保健价值。优质碧根果皮很薄,可以用手剥开,果仁的味道界于我们常吃的山核桃和大核桃之间,口感香浓酥脆令人赞不绝口。碧根果,属纯野生果类,是无任何公害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然而,干燥的碧根果的果壳较硬,通常需要借助工具才能破壳取得果仁。未经过加工处理的碧根果的果仁有很强的生涩味,食用口感不好,很多人由于难以忍受碧根果的涩味而选择放弃食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碧根果的加工方法,通过这种加工方法能够有效去除碧根果的生涩味,改善碧根果的口感,且有效解决了食用碧根果时剥壳困难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碧根果,这种碧根果的口感舒爽、酥脆,果壳的表面呈淡黄色、并富有光泽,同时果壳无粘性、易剥壳、手感清爽。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碧根果的加工方法,其包括:选取碧根果,并对碧根果进行破壳处理,然后将破壳后的碧根果于180-250℃下进行杀青处理5-15min,随后将热的碧根果与料水溶液混合2-5min后,取出碧根果,并对碧根果的果壳的表面进行清洁处理。一种碧根果,这种碧根果是通过上述碧根果的加工方法制得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对碧根果进行破壳处理,能够有效解决食用碧根果时剥壳困难的问题,并有助于后续的杀青处理过程中使热量容易通过果壳的破裂处进入果壳内,以进一步对果仁进行更为彻底的杀青处理。在180-250℃下对碧根果进行杀青处理,有助于去除原生态的碧根果的果仁的生涩味,并有利于料水溶液渗入碧根果的果仁中,使果仁更加入味,改善碧根果的口感。随后,对碧根果的果壳表面进行清洁处理,除去碧根果的果壳外的料水溶液和污渍,使得碧根果的手感清爽。这种碧根果的口感舒爽、酥脆,并可通过选择不同的料水溶液来制作多种口感的碧根果;果壳的表面呈淡黄色、并富有光泽,同时果壳无粘性、易剥壳、手感清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碧根果的加工方法,其包括:(1)选取:对原生态的碧根果进行筛选,将果壳不饱满、有缺口的碧根果剔除,使得同批次的碧根果质量均符合检验标准,以保证同批次加工好的产品质量统一。此处,检验标准为对原生态的碧根果的质量进行检验后,确定的不同等级的产品标准。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选取碧根果的方法为浮选和挑选,浮选为将漂浮于水面上层的碧根果剔除,挑选的方式为肉眼观察碧根果的外观并剔除坏籽,以保证同批产品的质量稳定。(2)破壳:对选取的碧根果进行破壳处理。这道工序能够有效解决食用碧根果时剥壳困难的问题,并有助于后续的杀青处理过程中使热量容易通过果壳的破裂处进入果壳内,以进一步对果仁进行更为彻底的杀青处理。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破壳处理的方式为:先将碧根果在45-55℃的温水中浸润1-2min后,优选为将碧根果在50℃的温水中浸润1.5min,再对果壳进行摩擦、碾压,使果壳表面产生裂缝。将果壳在温水中浸润,有助于增大碧根果的果仁的柔韧性,使得碧根果的果仁脆性降低,从而在进行机械摩擦、碾压时,果壳破裂的同时保证果仁的完整性,避免传统破壳处理中果仁碎成细渣的现象发生,从而提升口感。同时,采用这种方式处理后的碧根果,果壳上有裂缝,容易剥壳,同时也容易让溶液渗透进去,有助于后续的杀青、调味处理。此外,这种方式也能够避免较大面积的果壳脱落,从而避免果仁较多的暴露出来,影响口感。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在对碧根果进行破壳处理后,还进一步去除果壳内残留的壳体粉末,有助于提高产品整体的清洁度,使果仁表面更洁净,口感更舒爽。进一步的,去除壳体粉末的方式为:通过振动筛选使壳体粉末与碧根果分离,以除去较大颗粒的壳体粉末;随后再采用风选的方式除去果壳内剩余的壳体粉末。采用振动筛选与风选相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彻底除去果壳内残留的壳体粉末,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3)杀青:将破壳后的碧根果于180-250℃下进行杀青处理5-15min,即将碧根果于180-250℃下加热5-15min。在该条件下对碧根果进行杀青处理,能够有效去除原生态的碧根果的果仁中的生涩味,并有利于通过热胀冷缩的原理使料水溶液快速渗入到碧根果的果仁中,使果仁更加入味,从而改善碧根果的口感,使消费者食用起来更加爽口、酥脆,提高人们对碧根果这种营养型坚果的喜好程度。当杀青温度小于180℃时,即使杀青时间长达1h,处理后的碧根果也会有少许的生涩味,口感依然不佳;而杀青时间过长,比如超过15min,会影响碧根果果壳的色泽,使碧根果外面黯沉无光泽,会降低消费者食用和购买的欲望。反之,当杀青温度大于240℃,即使杀青时间很短,比如小于5min,处理后的碧根果虽然没有了生涩味,却产生了其他一些影响口感的怪味,比如焦味。较为优选的杀青的方式为将破壳后的碧根果于210℃下进行杀青处理10min,以获得更加优良的口感。在实际生产中,常使用烘干设备对碧根果进行杀青处理。(4)调味:杀青后,将热的碧根果与料水溶液混合2-5min后,取出碧根果。通过料水溶液的加入,使碧根果呈现出多种口味,以迎合更多消费者的口味。比如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料水溶液为佐料与水的混合溶液,佐料包括盐、糖和奶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佐料的选择并不限定与此。佐料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口味灵活选择。料水溶液通过果壳上的裂缝进入果壳内,与碧根果的果仁充分接触,使碧根果的果仁更入味。碧根果与料水溶液的接触时间为2-5min,优选为3min,将碧根果与料水溶液混合并进行搅拌,有利于使料水溶液在果壳裂缝处形成的液膜破碎,并将碧根果的果壳内的空气驱赶出来,使得料水溶液更容易进入果壳内,从而提高调味的效率。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使碧根果以滚动的方式与料水溶液接触,从而进一步提升调味的效果和效率。(5)清洁:对碧根果的果壳表面进行清洁处理,除去果壳表面沾有的污渍或杂质,以及去除调味后果壳表面沾有的料水溶液,提高果壳表面的洁净度,使其不易粘手,更加清爽。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清洁处理为:用毛刷和/或喷雾的方式除去果壳表面的杂质。使用毛刷可以刷去果壳表皮外粘有的粉尘等杂质;用水在高压下形成的喷雾可以有效去除果壳表皮外的污渍。两者结合,清洁效率高。此外,通过喷雾的方式也能够避免位于碧根果的果壳内的料水溶液被稀释,以至于降低调味效果。(6)静置:将清洁处理后的碧根果静置0.5-12h。待料水溶液浸入果壳内后,将碧根果与料水溶液分离,并静置处理0.5-12h,例如放入周转箱内静置。静置的时间优选为7h。碧根果与料水溶液分离后,果壳内依然会留有部分的料水溶液,静置有助于料水溶液缓慢的渗透进果仁内,使得碧根果更加入味。(7)干燥:将静置后的所述碧根果于60-150℃下,干燥3-8小时。对碧根果进行干燥处理,以增强果仁的酥脆程度,并使果仁更加入味,提升口感。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干燥处理为将碧根果于60-80℃下干燥3-5h后,再在100-150℃下干燥3-4h;优选为先将碧根果于70℃下干燥4h后,再在120℃下干燥4h。在采用这种分段干燥的方式进行干燥,既能保持碧根果的风味,又能使其脆度增强、口感更好。在实际操作中,常采用烘干机或者隧道炉来对碧根果进行干燥处理。(8)精选、包装:去除外观不符、破损、果仁瘦小的碧根果后,进行包装,具体为对加工好的碧根果进行打包、称重、包装、封口、封箱、打标,最后再进行出厂检验。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a.选取:选取粒度均匀、果壳饱满的碧根果,并剔除质量不合格、有坏籽的碧根果。b.破壳:通过机械碾压的方式对选取的碧根果进行破壳处理,使其果壳产生裂纹。c.杀青:将破壳后的碧根果于210℃下加热10min。d.调味:将热的碧根果与料水溶液混合3min后,取出所述碧根果。e.清洁:采用喷雾的方式除去果壳表面的杂质、污渍以及粘附在果壳表面的料水溶液。f.包装:将处理好的碧根果晾干并进行包装,随后出厂检验,得到碧根果。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碧根果,这种碧根果的加工方法的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a.选取:采用浮选和挑选的方式选取粒度均匀、果壳饱满的碧根果,并剔除质量不合格、有坏籽的碧根果。c.杀青:将破壳后的碧根果于180℃下加热15min。d.调味:将热的碧根果与料水溶液混合5min后,取出所述碧根果。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碧根果,这种碧根果的加工方法的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b.破壳:先将碧根果在45℃的温水中浸润2min后,再对果壳进行摩擦、碾压,使果壳表面产生裂缝。c.杀青:将破壳后的碧根果于250℃下加热5min。d.调味:将热的碧根果与料水溶液混合2min后,取出所述碧根果。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碧根果,这种碧根果的加工方法的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破壳步骤:b.破壳:先将碧根果在55℃的温水中浸润3min后,再对果壳进行摩擦、碾压,使果壳表面产生裂缝。然后再通过振动筛选使壳体粉末与碧根果分离,随后再采用风选的方式除去果壳内剩余的壳体粉末。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碧根果,这种碧根果的加工方法为:a.选取:选取粒度均匀、果壳饱满的碧根果,并剔除质量不合格、有坏籽的碧根果。b.破壳:先将碧根果在50℃的温水中浸润2min后,再对果壳进行摩擦、碾压,使果壳表面产生裂缝。然后再通过振动筛选使壳体粉末与碧根果分离,随后再采用风选的方式除去果壳内剩余的壳体粉末。c.杀青:将破壳后的碧根果于210℃下加热10min。d.调味:用佐料配制浓度适宜的料水溶液,将热的碧根果与料水溶液混合并搅拌2min后,使料水溶液浸入果壳内,取出所述碧根果。e.清洁:采用毛刷和喷雾的方式除去果壳表面的杂质,污渍以及粘附在果壳表面的料水溶液。f.静置:将碧根果静置7h。g.干燥:将碧根果于100℃下,干燥5小时。h.包装:将干燥好的碧根果晾干并进行包装,随后出厂检验。实施例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碧根果,这种碧根果的加工方法的操作步骤与实施例5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静置和干燥步骤:f.静置:将碧根果静置12h。g.干燥:将碧根果于60℃下,干燥8小时。实施例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碧根果,这种碧根果的加工方法的操作步骤与实施例5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静置和干燥步骤:f.静置:将碧根果静置0.5h。g.干燥:将碧根果于150℃下,干燥3小时。实施例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碧根果,这种碧根果的加工方法的操作步骤与实施例5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干燥步骤:g.干燥:先将碧根果于70℃下干燥4h后,再在120℃下干燥4h。对比例1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碧根果,这种碧根果的加工方法的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杀青步骤:c.杀青:将破壳后的碧根果于170℃下加热1h。对比例2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碧根果,这种碧根果的加工方法的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杀青步骤和干燥步骤:c.杀青:将破壳后的碧根果于250℃下加热3min。实验例下面结合感官指标对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工方法加工的碧根果进行评价。一、实验方法:以市场上售卖的破壳的碧根果为对照品,以本发明实施例1-8以及对照例1和2中的碧根果为样品,随机邀请100人进行试吃。二、评价标准:试吃者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评分,评分标准采用100分制,取试吃评分的平均值进行统计。评价标准及结果分别见表1和表2。表1.感官评价标准表2.感官评价结果类型色泽手感口感总分实施例117254385实施例216244282实施例317244384实施例418264387实施例519284895实施例619284693实施例718274792实施例819294997市售碧根果16193166对比例118242163对比例211192353本发明实施例1-8中的碧根果,表面呈淡黄色,并富有光泽,在感官评价中“色泽”一项中评分均在16分以上,而对比例2中的碧根果的果壳表面略显焦黑状,且无光泽,评分为11分。在“手感”一项的评价中,本发明实施例1-8中的碧根果评分均在24分以上,以实施例8(29分)为最佳,说明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加工得到的碧根果的果壳干净、无粘性,易剥壳,手感清爽;市售的碧根果的果壳大部分为残缺状,且含有很多颗粒状的碎渣,试吃完后手上容易粘有粉末;而对比例2的碧根果,试吃完后手上会留有黑色的污渍。在“口感”一项的评价中,本发明实施例1-8中的碧根果的评分均在42分以上,以实施例8(49分)为最佳,说明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加工得到的碧根果,果仁爽脆,无生涩味,也没有其它异味;而市售碧根果和对比例1提供的碧根果均有一定的生涩味,口感不爽脆;对比例2提供的碧根果有少许的焦味,口感不好。此外,通过感官评价,本发明实施例1-8所提供的碧根果的感觉评价均在82分以上,以实施例8(97分)为最佳,远大于市售碧根果(66分)、对比例1(63分)和对比例2(53分)。由此可见,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加工方法加工得到的碧根果,能够有效去除碧根果的生涩味,提升口感,并使其果壳表面呈淡黄色,富有光泽,同时果壳无粘性,易剥壳,手感清爽。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