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茶叶干燥提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绿茶中含有茶多酚、咖啡碱、叶绿素、维生素,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绿茶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这些成分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绿茶因其在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和其自身拥有的多重保健功效。
目前在行业内常用的干燥提香方法为炒干或烘干。炒干依靠茶叶物料与加热的固体表面的直接接触而获得能热量,达到干燥的目的。烘干主要是热风干燥,是依靠热空气与茶叶物料的流动接触而干燥,使其升温失水。但是在干燥过程中,茶叶的表面首先干燥,而茶叶内部的水分不容易蒸发,从而使茶叶的干燥程度很难达到标准,而且干燥时间很长。而茶叶提香是指在快速干燥过程中,既能使茶叶的水分蒸发,又不能流失茶叶本身所含的多种营养元素,所以在茶叶制作工艺中,茶叶的干燥程度和干燥时间是最关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茶叶干燥提香的方法,能够对杀青揉捻成型的半成品茶叶进行干燥提香,使茶叶既能干燥达标,还具有提香保鲜的作用,能够保留茶叶本身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从而达到品味加保健的多重功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茶叶干燥提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经过杀青和揉捻成型、初干的半成品茶通过精制加工后为原料,进行水分检验;
(2)将步骤(1)中所述的半成品茶先初烘,火温保持在80-90℃,时长10-15min,出锅摊凉2-3h;然后复烘,火温保持在100-110℃,时长20-25min,出锅摊凉4-5h;再提香,火温保持在70-80℃,时长30-35min,出锅摊凉1-2h;
(3)将烘干后的茶叶摊凉冷却至常温,再检验水分含量,如果水分含量超过5%时,需再次进行提香步骤,直至水分含量达标。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初烘火温保持在85℃,时长12min,出锅摊凉3h;然后复烘,火温保持在100℃,时长20min,出锅摊凉4h;再提香,火温保持在75℃,时长35min,出锅摊凉2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对烘干方法、时间和温度进行严格控制,使得茶叶在短时间内、外同时受热,以达到挥发茶叶多余水分,达到干燥提香的目的,使茶叶既能干燥达标,还具有提香保鲜的作用,能够保留茶叶本身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从而达到品味加保健的多重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茶叶干燥提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经过杀青和揉捻成型、初干的半成品茶通过精制加工后为原料,进行水分检验;
(2)将步骤(1)中所述的半成品茶先初烘,火温保持在90℃,时长10min,出锅摊凉3h;然后复烘,火温保持在110℃,时长20min,出锅摊凉5h;再提香,火温保持在80℃,时长30min,出锅摊凉2h;
(3)将烘干后的茶叶摊凉冷却至常温,再检验水分含量,如果水分含量超过5%时,需再次进行提香步骤,直至水分含量达标。
实施例2
一种茶叶干燥提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经过杀青和揉捻成型、初干的半成品茶通过精制加工后为原料,进行水分检验;
(2)将步骤(1)中所述的半成品茶先初烘,火温保持在85℃,时长12min,出锅摊凉3h;然后复烘,火温保持在100℃,时长20min,出锅摊凉4h;再提香,火温保持在75℃,时长35min,出锅摊凉2h;
(3)将烘干后的茶叶摊凉冷却至常温,再检验水分含量,如果水分含量超过5%时,需再次进行提香步骤,直至水分含量达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