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茶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香黄檀黑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黑茶(dark tea),因其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属于六大茶类之一,属后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安徽等地。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茶能够助消化解油、降脂减肥、抗癌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利尿解毒等功效。目前市场上的黑茶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功能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降香黄檀黑茶,该黑茶既能够降脂减肥、降血糖血压、利尿解毒,又具有理气化瘀、消炎止痛的功能。本发明还公开该降香黄檀黑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经原材料发酵而成,所述原材料包括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所述原材料的鲜重百分比为茶叶70~90%、降香黄檀嫩芽1~4%、降香黄檀花9~26%。
黑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后发酵茶,传统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较高,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黑茶能够助消化解油、降脂减肥、抗癌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利尿解毒等功效。
降香黄檀又名黄花梨,也称黄柏,中国医学宝典本草纲目记载为可消炎、降低人体血压。其中,降香黄檀叶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明确记载并被国内外学者所揭示:其气味芳香,味稍苦,烧之香气浓烈,加水研磨,药液可治疗各种疼痛,也可磨粉外敷,止痛止血,是极好的镇痛剂;可主治风湿、腰痛、吐血、心胃气痛、高血压等症。本发明将降香黄檀花和嫩芽与茶叶混合发酵,得到的黑茶不仅具有黑茶消化解油、降脂减肥、抗癌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利尿解毒等功能,还具备理气化瘀、消炎止痛的功效。
由于降香黄檀叶本身其味略苦,相较于普通茶叶而言,其单独制造成的饮品口感欠佳,因此本发明将降香黄檀与普通茶叶一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逐步去除其苦味,并且通过普通茶叶相互改善自身口味,本发明采用的降香黄檀为降香黄檀嫩芽,其苦味轻,口味好,并且添加了大量的降香黄檀花,由于降香黄檀花具有芬芳的气味,能够显著改善黑茶的风味,相比于原有的黑茶,更加适宜人品味。茶叶作为休闲饮品,消费者需要在口感的养生功效上做出权衡和选择,本发明的黑茶其口味更加醇厚芬芳,更加适宜饮用,并且相比以往的黑茶而言,更具有理气化瘀、消炎止痛的功能。适宜在市场上广泛推广。
优选的,所述原材料的鲜重百分比为茶叶83%、降香黄檀嫩芽2%、降香黄檀花15%。
优选的,所述原材料的鲜重百分比为茶叶80%、降香黄檀嫩芽4%、降香黄檀花16%。
经本申请发明人反复试验,调节原材料各组分比例,再发酵生产,得出,当原材料各组分如上述两个优选鲜重百分比时,其口味达到最佳状态,且长期饮用后能够有效发挥理气化瘀、消炎止痛的功能。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新鲜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挑选出品质好的,洗净滤干;
(2)经滤干后的原材料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杀青机锅温在240℃~260℃,叶温在120℃~130℃,将杀青后的原材料烘干至含水量10~15%;
(3)将经烘干后的原材料经粉碎,筛选后置于发酵容器内,压紧,在40℃-50℃环境发酵处理4~10天后,取出原料摊晾。
其中,所述茶叶选取新鲜的茶树嫩芽或嫩叶采摘。
本发明通过发酵工艺,能够将降香黄檀嫩芽的苦味去除,使黑茶口味更加怡人,茶叶选取新鲜的茶树嫩芽或嫩叶,能够有效提高黑茶品质,降低其苦涩味,使其更加适宜大众口味。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降香黄檀黑茶,通过将降香黄檀花和嫩芽与茶叶混合发酵,得到的黑茶不仅具有黑茶消化解油、降脂减肥、抗癌抗氧化、降血压、降血糖、利尿解毒等功能,还具备理气化瘀、消炎止痛的功效;
2、本发明一种降香黄檀黑茶,由于降香黄檀叶本身其味略苦,相较于普通茶叶而言,其单独制造成的饮品口感欠佳,本发明将降香黄檀与普通茶叶一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逐步去除其苦味,并且通过普通茶叶相互改善自身口味,且降香黄檀为降香黄檀嫩芽,其苦味轻,口味好,并且添加了大量的降香黄檀花,由于降香黄檀花具有芬芳的气味,能够显著改善黑茶的风味,相比于原有的黑茶,更加适宜人品味;
3、本发明一种降香黄檀黑茶的制备方法,通过发酵工艺,能够将降香黄檀嫩芽的苦味去除,使黑茶口味更加怡人,茶叶选取新鲜的茶树嫩芽或嫩叶,能够有效提高黑茶品质,降低其苦涩味,使其更加适宜大众口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经原材料发酵而成,原材料包括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所述原材料的鲜重百分比为茶叶70%、降香黄檀嫩芽4%、降香黄檀花26%。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新鲜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挑选出品质好的,洗净滤干;
(2)滤干后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按照上述鲜重百分比,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杀青机锅温在260℃,叶温在130℃,将杀青后的原材料烘干至含水量15%;
(3)将经烘干后的原材料经粉碎,筛选后置于发酵容器内,压紧,在45℃环境发酵处理8天后,取出原料摊晾。
其中,所述茶叶选取新鲜的茶树嫩芽或嫩叶采摘。
实施例2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原材料包括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所述原材料的鲜重百分比为茶叶90%、降香黄檀嫩芽1%、降香黄檀花9%。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新鲜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挑选出品质好的,洗净滤干;
(2)滤干后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按照上述鲜重百分比,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杀青机锅温在240℃,叶温在120℃,将杀青后的原材料烘干至含水量15%;
(3)将经烘干后的原材料经粉碎,筛选后置于发酵容器内,压紧,在50℃环境发酵处理4天后,取出原料摊晾。
其中,所述茶叶选取新鲜的茶树嫩芽或嫩叶采摘。
实施例3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原材料包括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所述原材料的鲜重百分比为茶叶83%、降香黄檀嫩芽2%、降香黄檀花15%。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新鲜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挑选出品质好的,洗净滤干;
(2)滤干后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按照上述鲜重百分比,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杀青机锅温在250℃,叶温在125℃,将杀青后的原材料烘干至含水量14%;
(3)将经烘干后的原材料经粉碎,筛选后置于发酵容器内,压紧,在40℃环境发酵处理10天后,取出原料摊晾。
其中,所述茶叶选取新鲜的茶树嫩芽或嫩叶采摘。
实施例4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原材料包括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所述原材料的鲜重百分比为茶叶80%、降香黄檀嫩芽4%、降香黄檀花16%。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新鲜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挑选出品质好的,洗净滤干;
(2)滤干后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按照上述鲜重百分比,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杀青机锅温在245℃,叶温在122℃,将杀青后的原材料烘干至含水量14%;
(3)将经烘干后的原材料经粉碎,筛选后置于发酵容器内,压紧,在48℃环境发酵处理6天后,取出原料摊晾。
其中,所述茶叶选取新鲜的茶树嫩芽或嫩叶采摘。
实施例5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原材料包括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所述原材料的鲜重百分比为茶叶85%、降香黄檀嫩芽1%、降香黄檀花14%。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新鲜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挑选出品质好的,洗净滤干;
(2)滤干后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按照上述鲜重百分比,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杀青机锅温在260℃,叶温在130℃,将杀青后的原材料烘干至含水量10%;
(3)将经烘干后的原材料经粉碎,筛选后置于发酵容器内,压紧,在45℃环境发酵处理7天后,取出原料摊晾。
其中,所述茶叶选取新鲜的茶树嫩芽或嫩叶采摘。
实施例6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原材料包括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所述原材料的鲜重百分比为茶叶73%、降香黄檀嫩芽1%、降香黄檀花26%。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新鲜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挑选出品质好的,洗净滤干;
(2)滤干后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按照上述鲜重百分比,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杀青机锅温在240℃,叶温在120℃,将杀青后的原材料烘干至含水量15%;
(3)将经烘干后的原材料经粉碎,筛选后置于发酵容器内,压紧,在50℃环境发酵处理4天后,取出原料摊晾。
其中,所述茶叶选取新鲜的茶树嫩芽或嫩叶采摘。
实施例7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原材料包括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所述原材料的鲜重百分比为茶叶87%、降香黄檀嫩芽4%、降香黄檀花9%。
一种降香黄檀黑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新鲜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挑选出品质好的,洗净滤干;
(2)滤干后的茶叶、降香黄檀嫩芽和降香黄檀花按照上述鲜重百分比,投入杀青机内杀青,杀青机锅温在250℃,叶温在125℃,将杀青后的原材料烘干至含水量11%;
(3)将经烘干后的原材料经粉碎,筛选后置于发酵容器内,压紧,在42℃环境发酵处理9天后,取出原料摊晾。
其中,所述茶叶选取新鲜的茶树嫩芽或嫩叶采摘。
通过上述实施例1~7得到的黑茶,其风味芬芳怡人,口感醇厚,比现有黑茶具有更好的饮用体验,长期饮用,能够达到理气化瘀、消炎止痛的功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