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保健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护胃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胃病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者,患者常表现为胃脘隐痛、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胃气则生,无胃其则死”,目前,人们大都采用西药或者中成药对胃病进行治疗,既痛苦又费钱,养胃是健体的根本。日常保健更为重要。饮茶文化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过饮茶达到舒缓紧张、预防保健的目的由来已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养胃红枣保健茶,在日常保健中达到补虚益气,健脾益气、益胃生津的功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养胃红枣保健茶,该中成药由茯苓、苍术、白术、百里香,刺五加、黄精、红枣共7味中草药混合制成;按重量份计,各味中草药的重量份配比为:茯苓0.3份~1份、苍术0.2份~0.5份、白术0.2份~0.8份、百里香0.3份~0.8份、刺五加0.2份~0.5份、黄精0.3份~0.6份、红枣10份~25份。
上述各味中草药所占的重量份最佳配比为:茯苓0.5份、苍术0.3份、白术0.6份、百里香0.5份,刺五加0.4份、黄精0.5份、红枣15份。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各味中草药具有的功效:
1.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与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2、川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功能与主治: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主湿困脾胃;倦怠嗜卧;胞痞腹胀;食欲不振;哎吐泄泻。
3.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用于脾虚食少
4.百里香:辛,微温。祛风解表,行气止痛,止咳,降压。用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
5.刺五加: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益气健脾,补肾安神。能补脾气,益肺气,并略有祛痰平喘之力。治疗脾肺气虚,体倦乏力,食欲不振,久咳虚喘者。
6.黄精:性平,味甘。入脾、肺、肾经。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
7.红枣:味性:甘;温。归经:脾;胃经。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
一种养胃红枣保健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原料茯苓、苍术、白术、百里香,刺五加、黄精;
(2)将上述原料磨成细粉;
(3)按上述细粉加入5倍体积水,煮1小时,重复两次,滤去残渣,合并滤液;
(4)将两次的滤液混合后,加入甜味剂,减压浓缩为稠膏;
(5)将稠膏混匀,放入干燥箱内,干燥箱的温度为150℃,真空干燥,打粉,过筛,得到干膏粉,冷却;
(6)将红枣切片,与上述干膏粉混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养胃红枣保健茶口感好、健脾益胃、助消化、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该中成药由茯苓、苍术、白术、百里香,刺五加、黄精、红枣共7味中草药混合制成;按重量份计,各味中草药的重量份配比为:茯苓0.3份~1份、苍术0.2份~0.5份、白术0.2份~0.8份、百里香0.3份~0.8份、刺五加0.2份~0.5份、黄精0.3份~0.6份、红枣10份~25份。
上述各味中草药所占的重量份最佳配比为:茯苓0.5份、苍术0.3份、白术0.6份、百里香0.5份,刺五加0.4份、黄精0.5份、红枣15份。
上述配方中所述的份可以是公斤或克重量单位,制作时,可根据制作的量进行选择。制作时,通过如下步骤:
(1)选取原料茯苓、苍术、白术、百里香,刺五加、黄精;
(2)将上述原料磨成细粉;
(3)按上述细粉加入5倍体积水,煮1小时,重复两次,滤去残渣,合并滤液;
(4)将两次的滤液混合后,加入甜味剂,减压浓缩为稠膏;
(5)将稠膏混匀,放入干燥箱内,干燥箱的温度为150℃,真空干燥,打粉,过筛,得到干膏粉,冷却;
(6)将红枣切片,与上述干膏粉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