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豆饼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415阅读:787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豆饼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豆饼制作领域,尤其是一种全自动豆饼机。



背景技术:

豆饼是一种传统食品,大多是手工生产,劳动强度大;即便是有少数机器,也都是半自动,且成品质量与手工制作有较大的差距,不能继承传统食品的优点。

目前,市售的豆饼机其电机在机身上部,一旦润滑泄露,极易污染食品;许多需要经常清洗的部件不能轻松拆解,造成清洁不便;采用柱压式滴料,加工食品规格单一,不能自由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漏液现象;使用铁质部件,时间久了就会生锈,产品不符合卫生标准。

当前市场需要一种更先进的设备来取代,摒弃传统手工效率低的不足,改变现有机器的缺点,实现高品质、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率、高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的全自动豆饼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豆饼机,包括机架组件、进料组件、刷油润滑组件、烘料组件、驱动组件、提升复位机构和出料机构;其中机架组件为框架结构,进料组件位于机架组件的上部,进料组件侧面设有刷油润滑组件,下方为烘料组件,驱动组件、提升复位机构和出料机构分设于机架内部。

所述机架组件中,包括机架、隔热罩、外壳罩板、挡料片、出料口、轴承座、隔热材料、支撑板和定位板;机架为框架结构,机架主体的上部设有隔热罩,其余外露部分设有外壳罩板,机架的前端设有挡料片及出料口,挡料片的下沿与烘料盘的上平面接触,机架上对应各轴的位置设有轴承座;隔热罩为双层夹心结构,其心部填充隔热材料,隔热罩的中心部位设有圆孔,以便通风散热。

所述进料组件中,包括进料斗、液料盒和下料杆;进料斗设置在机架的顶部,进料斗的底部出口下方对应有液料盒;液料盒设置在机架的支撑板上,液料盒的底部设有数个锥形滴料孔,锥形滴料孔下方对应烘料盘上平面;液料盒内部设有两组下料杆,下料杆数目及位置与液料盒的滴料孔对应,下料杆端部为圆锥形,下料杆提升时液料由液料盒的滴料孔流出放料,下料杆在落到底部时与液料盒的滴料孔锥形面紧密配合,可封闭滴料孔防止漏液。

所述刷油润滑组件中,包括油盒、吸油棉和压块;油盒设置在机架上,位于液料盒及挡料片之间、烘料盘上方,油盒的底板设有渗油孔,油盒内的底面上设有吸油棉,吸油棉上方设有压块,使油液缓慢渗下润滑烘料盘上表面工作区域。

所述烘料组件中,包括烘料盘、加热管、托架和推力轴承;圆形烘料盘位于隔热罩内部的下方、固定在托架上,圆形烘料盘通过托架、推力轴承放置于机架的横梁上;托架与主轴上端固定连接,跟随主轴带动烘料盘旋转,烘料盘外侧带有向下的翻边,以防长时间加热后料盘变形;加热管位于烘料盘下方、固定在机架的横梁上。

所述驱动组件中,包括调速电机、伞齿轮组、主轴和双槽皮带轮;调速电机设置在机架的中部,通过伞齿轮组带动主轴转动,主轴通过滚动轴承垂直设立在机架的中央,主轴的上端带动托架、烘料盘旋转,主轴的下端设有双槽皮带轮,双槽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带动提升复位机构和出料机构的运转。

所述提升复位机构中,包括提升皮带轮组、皮带轮轴、过渡皮带轮组、单向离合器、低速齿轮组、高速齿轮组、偏心轮轴、连杆组、压缩弹簧、飞轮、拨片、拉簧、调节块、调节螺杆和固定螺母;双槽皮带轮通过提升皮带轮组带动设置在机架上的皮带轮轴上的过渡皮带轮组运动,过渡皮带轮组带动单向离合器的齿轮部件,单向离合器的芯轴固定在机架上,芯轴上的齿轮、皮带轮与滑块部件固定相连,单向离合器的齿轮部件通过低速齿轮组、高速齿轮组分别带动两组偏心轮轴转动,偏心轮轴处的连杆组起端的一对连杆为腰圆槽滑动连接,偏心轮轴带动连杆组提升两组下料杆;低速齿轮组、高速齿轮组可选配不同变速,实现两组下料杆的间歇循环式滴料,生成双排均匀放射状滴料;

下料杆的立杆中部横杆与连杆组的终端相连,下料杆的立杆上端设置在机架的定位板孔内,下料杆的立杆上套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位于下料杆的立杆中部横杆及机架的定位板之间,提升完成后,压缩弹簧助力下料杆下落复位,封闭滴料孔;

单向离合器的芯轴外端设有飞轮,当不正常断电时,各齿轮组停止转动,通过飞轮的惯性带动芯轴继续转动,与滑块部件相连的齿轮将随滑块沿芯轴螺旋移出,从而脱离与齿轮组的啮合,连杆组及下料杆自由复位,封闭滴料孔,防止停电后继续滴料工作;

单向离合器滑块部件的轴套上设有拨片,拨片向上穿出机架的槽孔,拨片上端设有拉簧,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架上,拉簧助力滑块部件连接的齿轮向低速齿轮组、高速齿轮组啮合,当机器运转过程中需要临时停止滴料时,可人工搬动拨片使单向离合器的齿轮随滑块移出,从而脱离与齿轮组的啮合,提升复位机构带动下料杆自由复位,封闭滴料孔,同时保持烘料盘运转排出正在制作的产品;

连杆组终端的固定轴设置在调节块上,使用头部带孔的调节螺杆向下穿过固定在机架上的固定螺母后将调节块吊接,通过调节螺杆可改变下料杆的提升高度,从而改变液料的滴入量,以制作不同大小的豆饼。

所述出料机构中,包括出料皮带轮组、第一传动轴、第一链轮组、第二传动轴、第二链轮组、第三传动轴、防堵皮带轮组;双槽皮带轮通过出料皮带轮组带动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链轮组、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二链轮组、第三传动轴上的防堵皮带轮组运动;第二链轮组的链条上设有数组出料刮板,防堵皮带轮组的终端皮带轮的外沿设有防堵通条,防堵通条的上段插入在进料斗的底部出口中,可随皮带轮转动搅拌进料斗出口。

所述机架组件中,机架的底部设置万向轮。

所述烘料组件中,加热管采用燃气或电加热。

所述出料机构中,出料刮板为弹性材质。

所述挡料片、出料口、进料斗、液料盒、下料杆、出料刮板、防堵条等与液料接触部件采用不锈钢材质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自动化程度高,实现液料自动封闭,豆饼大小可调;采用锥形柱塞和锥形孔配合加压出料,模拟手工甩出液料的特点,保留了传统手工食品的优点;可调低速度直接加工小桃酥,鸡蛋酥等烘焙类圆形面制食品,一机多用;电机及减速装置均在机身底部,液料盒等与原料接触的部件采用不锈钢制作,插接设计易拆易洗,可使用气或电加热,干净卫生;采用齿轮组变速,实现双排下料杆间歇循环式滴料,单位时间内比采用单排放射状滴料加工量提高,能显著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其结构合理、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豆饼制作的品质需求,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外形示意图。

图2为图1隐藏外壳后的前视图。

图3为图2隐藏进料斗、隔热罩、烘料盘后的右侧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2隐藏进料斗、隔热罩、烘料盘后的左侧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6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5的C-C局部剖视图。

图8为刷油润滑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机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的进料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11为烘料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驱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提升复位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单向离合器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出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15,一种全自动豆饼机,包括机架组件1、进料组件2、刷油润滑组件3、烘料组件4、驱动组件5、提升复位机构6和出料机构7;其中机架组件1为框架结构,进料组件2位于机架组件1的上部,进料组件2侧面设有刷油润滑组件3,下方为烘料组件4,驱动组件5、提升复位机构6和出料机构7分设于机架内部。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9所示,所述机架组件1中,包括机架11、隔热罩12、外壳罩板13、挡料片14、出料口15、轴承座16、隔热材料17、支撑板18和定位板19;机架11为框架结构,机架11主体的上部设有隔热罩12,其余外露部分设有外壳罩板13,机架11的前端设有挡料片14及出料口15,挡料片14的下沿与烘料盘41的上平面接触,机架11上对应各轴的位置设有轴承座16;隔热罩12为双层夹心结构,其心部填充隔热材料17,隔热罩12的中心部位设有圆孔。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10所示,所述进料组件2中,包括进料斗21、液料盒22和下料杆23;进料斗21设置在机架11的顶部,进料斗21的底部出口下方对应有液料盒22;液料盒22设置在机架11支撑板18上,液料盒22的底部设有数个锥形滴料孔,锥形滴料孔下方对应烘料盘41上平面;液料盒22内部设有两组下料杆23,下料杆23数目与液料盒22的滴料孔对应,下料杆23端部为圆锥形,下料杆23在落到底部时与液料盒22的滴料孔锥形面紧密配合,可封闭滴料孔。

如图6、图7、图8所示,所述刷油润滑组件3中,包括油盒31、吸油棉32和压块33;油盒31设置在机架11上,位于液料盒22及挡料片14之间、烘料盘41上方,油盒31的底板设有渗油孔,油盒31内的底面上设有吸油棉32,吸油棉32上方设有压块33。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11所示,所述烘料组件4中,包括烘料盘41、加热管42、点火气阀45、托架43和推力轴承44;圆形烘料盘41位于隔热罩12下方、固定在托架43上,通过托架43、推力轴承44放置于机架11的横梁上;托架43与主轴53上端固定连接,随主轴53旋转,烘料盘41外侧带有向下的翻边;加热管42位于烘料盘41下方、固定在机架11的横梁上,加热管42采用燃气加热,管道上面均匀开设有燃气出孔,在加热管42进口处设有点火气阀45,点火气阀45尾部接入燃气。

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12、图13、图15所示,所述驱动组件5中,包括调速电机51、伞齿轮组52、主轴53、双槽皮带轮54和滚动轴承55;调速电机51设置在机架11的中部,通过伞齿轮组52带动主轴53转动,主轴53通过滚动轴承55垂直设立在机架11的中央,主轴53的上端带动托架43旋转,主轴53的下端设有双槽皮带轮54,双槽皮带轮54通过皮带传动带动提升复位机构6和出料机构7的运转。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10、图13所示,所述提升复位机构6中,包括提升皮带轮组601、皮带轮轴602、过渡皮带轮组603、单向离合器604、低速齿轮组605、高速齿轮组606、偏心轮轴607、连杆组608、压缩弹簧609、飞轮610、拨片611、拉簧612、调节块613、调节螺杆614和固定螺母615;

双槽皮带轮54通过提升皮带轮组601带动设置在机架11上的皮带轮轴602上的过渡皮带轮组603运动,过渡皮带轮组603带动单向离合器604的齿轮6042,单向离合器604的齿轮6042通过低速齿轮组605、高速齿轮组606分别带动两组偏心轮轴607转动,偏心轮轴607处的连杆组608起端的一对连杆为腰圆槽滑动连接,偏心轮轴607带动连杆组608提升两组下料杆23;

下料杆23的立杆中部横杆与连杆组608的终端相连,下料杆23的立杆上端设置在机架11的定位板19孔内,下料杆23的立杆上套设有压缩弹簧609,压缩弹簧609位于下料杆23的立杆中部横杆及机架11的定位板19之间,提升完成后,压缩弹簧609助力下料杆23下落复位;

如图2、图3、图6、图13、图14所示,单向离合器604的芯轴6041固定在机架11上,芯轴上的齿轮6042、皮带轮6043与滑块部件6044固定相连,芯轴6041外端设有飞轮610;

如图2、图3、图6、图13所示,单向离合器604滑块部件6044的轴套上设有拨片611,拨片611向上穿出机架11的槽孔,拨片611上端设有拉簧612,拉簧612的另一端连接在机架11上,拉簧612助力滑块部件6044连接的齿轮6042向低速齿轮组605、高速齿轮组606啮合;

如图1、图2、图3、图5、图6、图9、图13所示,连杆组608终端的固定轴设置在调节块613上,使用头部带孔的调节螺杆614向下穿过固定在机架11上的固定螺母615后将调节块613吊接。

如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15所示,所述出料机构7中,包括出料皮带轮组701、第一传动轴702、第一链轮组703、第二传动轴704、第二链轮组705、第三传动轴706、防堵皮带轮组707;双槽皮带轮54通过出料皮带轮组701依次带动设置在机架11上的第一传动轴702上的第一链轮组703、第二传动轴704上的第二链轮组705、第三传动轴706上的防堵皮带轮组707运动;第二链轮组705的链条上设有四组弹性出料刮板708,防堵皮带轮组707的终端皮带轮的外沿设有防堵通条709,防堵通条709的上段插入在进料斗21的底部出口中。

该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是:油盒31注油、启动减速电机51、加热管42接气点火、进料斗21装入面浆料、提升机构6带动下料杆23升降滴料、烘料盘41旋转烘烤、出料刮板708将成品从出料口15送出,装入补充浆料并依次循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