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青梅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腌制青梅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青梅的起源地,青梅的栽培至少已有3000多年历史。青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天然的碱性食品。果肉富含有机酸、矿物质、维生素、锗元素,具有生精止渴,刺激食欲、消除疲劳、增强肝功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预防高血压、防癌抗衰老等功效。“中国青梅之乡”普宁市是全国青梅最大的主产区之一。普宁青梅以其果大、肉厚、核小、酸度高;果皮柔韧、不易破损、肉质柔软、晒干率高、色泽鲜艳、成品保色期长等优点,被加工成干湿梅、话梅、蜜梅、梅酒、梅汁、梅酱等几十个产品,其中以蜜饯制品为主。
在青梅加工过程中,通常要先将刚采摘的青梅进行腌制,腌制后的青梅再进一步深加工为湿梅、话梅、蜜梅、梅酒、梅汁、梅酱等几十个产品。由于青梅果中的果核含有较多的氢氰酸等有害物质,青梅腌制后再进一步进行深加工时,需要将腌制池中腌制的青梅果打捞出来进行梅卤和腌制青梅分离,导致人工打捞时氢氰酸等有害物质造成操作工人中毒等问题。而目前大部分青梅企业仍是传统技术工艺流程,采用手工操作,技术含量不高,自主研发能力较差,导致无法实现机械化生产。
由于传统手工操作打捞腌制青梅出池过程中劳动强度大,且易发生中毒事故,同时传统手工操作的生产效率偏低且标准化程度不一,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难以适应现在市场环境对产品的要求。采用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优化配置,组成高效率、经济的生产作业线,青梅加工技术与装备,实现青梅产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迫在眉睫。目前,国内青梅加工的机械设计和生产等很多环节的机械化还是空白。
梅卤是青梅加工过程产生的,一般作为废弃物排放。而研究表明梅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和一些活性物质,仍有较大的利用价值。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梅卤保健饮料及其制备方法(200710033012.4)”、“梅卤脱盐制取梅汁的方法(201010227224.8)”、“一种梅卤草菇调味品的生产方法(201310004941.8)”分别公开了梅卤再加工的方法和产品。因此,生产实现打捞、分离、回收梅卤的自动化机械设备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腌制青梅分离装置,该装置不仅可代替人工实现腌制梅打捞出池,避免人员中毒;还具有自动分离腌制梅和梅卤,使得梅卤被回收再利用。切实解决了青梅腌制加工过程中的出池打捞劳动强度大和易中毒等问题,避免出现生产安全事故,且提高了青梅加工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腌制青梅分离装置,由机架、电机、抽提机构、分离机构、输送出料机构和控制台组成,所述电机、抽提机构和控制台并排设置在机架的一端,所述分离机构设置在机架的另一端,所述输送出料机构设置在分离机构上方远离抽提机构的一端,所述控制台分别与电机、抽提机构、分离机构和输送出料机构电性连接。通过抽提机构代替人工,实现腌制青梅的打捞,在通过分离机构将梅卤和腌制梅分离,梅卤被回收,腌制梅通过输送出料机构收集后进行深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的抽提机构由泵、抽提管、容纳腔和出料管组成,所述抽提管一端固定设置在容纳腔的上端,所述出料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容纳腔的下端,另一端延伸至分离机构,所述泵的一端与容纳腔上端连接,另一端与控制台电性连接。利用泵和封闭容纳腔将腌制池中的梅卤和腌制梅通过抽提管一起被抽到容纳腔中,完成打捞工作,再通过出料管输送到分离机构进行分离。
更进一步的,所述容纳腔的上半部为圆桶结构,下半部为锥形漏斗结构,圆桶结构和锥形漏斗结构组成封闭的容纳腔;所述的抽提管设置在圆桶结构处,出料管设置在锥形漏斗结构的底端。容纳腔地结构设计有利于完成打捞工序,方便将腌制池中的梅卤和腌制梅抽提出来。
更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的延伸端还设有感应开关。设置感应开关,有利于在开始打捞时容易打捞,不会因漏气而很难将梅卤和腌制梅从腌制池中抽提上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分离机构由分离箱、转动轴和传送带组成,所述转动轴设置在分离箱内靠近出料管一侧的底端;所述传送带设置在分离箱内,一端与转动轴转动连接,一端与输送出料机构连接,所述传送带与分离箱地面形成一定角度,所述转动轴与电机传动连接。转动轴和传送带配合将腌制梅分离出来,且设置传送带与分离箱地面形成一定角度,有利于梅卤沉积在分离箱中,使得梅卤和腌制梅分离。
更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多个孔洞和多个遮挡沿,所述遮挡沿设置在垂直于传送带运动方向,所述的遮挡沿之间平行设置并有一定间距。传送带上设置孔洞有利于梅卤沉积在分离箱中,设置遮挡沿有利于将腌制梅从梅卤中分离出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遮挡沿设置有小孔,更进一步的将腌制梅中夹带的梅卤沉积到分离箱中进行分离。
更进一步的,所述分离箱远离出料管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在分离箱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有利于将梅卤完整的回收再利用。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输送出料机构由转轴和出料口组成,所述的转轴与传送带传动连接,并与转动轴相对设置且配合运动,出料口平行设置在转轴与传送带的连接处。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架下方设有滚轮。设置滚轮方便根据实际工作场所移动该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分离装置不仅可代替人工实现腌制梅打捞出池,避免人员中毒;还具有自动分离腌制梅和梅卤,使得梅卤被回收再利用;切实解决了青梅腌制加工过程中的出池打捞劳动强度大和易中毒等问题,避免出现生产安全事故,且提高了青梅加工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2)该分离装置通过抽提机构代替人工,实现腌制青梅的打捞,在通过分离机构将梅卤和腌制梅分离,梅卤被回收,腌制梅通过输送出料机构收集后进行深加工;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抽提机构利用泵和封闭容纳腔将腌制池中的梅卤和腌制梅通过抽提管一起被抽到容纳腔中,完成打捞工作,再通过出料管输送到分离机构进行分离;其中,容纳腔地结构设计有利于完成打捞工序,方便将腌制池中的梅卤和腌制梅抽提出来;设置感应开关,有利于在开始打捞时容易打捞,不会因漏气而很难将梅卤和腌制梅从腌制池中抽提上来;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分离机构利用转动轴和传送带配合将腌制梅分离出来,且设置传送带与分离箱地面形成一定角度,有利于梅卤沉积在分离箱中,使得梅卤和腌制梅分离;在传送带上设置孔洞有利于梅卤沉积在分离箱中,设置遮挡沿有利于将腌制梅从梅卤中分离出来;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分离装置不仅实现了青梅加工过程的打捞、分离、回收梅卤的自动化,且填补了国内青梅加工的机械设计和生产等机械化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腌制青梅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腌制青梅分离装置平面结构透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机架;11、滚轮;20、电机;30、抽提机构;31、泵;32、抽提管;33、容纳腔;34、出料管;40、分离机构;41、分离箱;411、出水口;42、转动轴;43、传送带;431、孔洞;432、遮挡沿;50、输送出料机构;51、转轴; 52、出料口;60、控制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腌制青梅分离装置由机架10、电机20、抽提机构30、分离机构40、输送出料机构50和控制台60组成,所述的机架10下方设有滚轮11,所述电机20、抽提机构30和控制台60并排设置在机架10的一端,所述分离机构40设置在机架10的另一端,所述输送出料机构50设置在分离机构40上方远离抽提机构30的一端,所述控制台60分别与电机20、抽提机构30、分离机构40和输送出料机构50电性连接。通过抽提机构代替人工,实现腌制青梅的打捞,在通过分离机构将梅卤和腌制梅分离,梅卤被回收,腌制梅通过输送出料机构收集后进行深加工,设置滚轮方便根据实际工作场所移动该分离装置。
所述的抽提机构30由泵31、抽提管32、容纳腔33和出料管34组成,所述容纳腔33的上半部为圆桶结构,下半部为锥形漏斗结构,圆桶结构和锥形漏斗结构组成封闭的容纳腔33;所述抽提管32一端固定设置在容纳腔33上端的圆桶结构处,所述出料管34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容纳腔33下端的锥形漏斗结构底端,另一端延伸至分离机构40,所述出料管34的延伸端还设有感应开关,所述泵31的一端与容纳腔33上端连接,另一端与控制台60电性连接。利用泵和封闭容纳腔将腌制池中的梅卤和腌制梅通过抽提管一起被抽到容纳腔中,完成打捞工作,再通过出料管输送到分离机构进行分离,容纳腔地结构设计有利于完成打捞工序,方便将腌制池中的梅卤和腌制梅抽提出来,设置感应开关,有利于在开始打捞时容易打捞,不会因漏气而很难将梅卤和腌制梅从腌制池中抽提上来。
所述的分离机构40由分离箱41、转动轴42和传送带43组成,所述传送带43上设置有多个孔洞431和多个遮挡沿432,所述遮挡沿432设置在垂直于传送带43运动的方向,所述的遮挡沿432之间平行设置并有一定间距,所述的遮挡沿432还设置有小孔,所述分离箱41远离出料管34一侧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411。所述转动轴42设置在分离箱41内靠近出料管34一侧的底端;所述传送带43设置在分离箱41内,一端与转动轴42转动连接,一端与输送出料机构50的转轴51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43与分离箱41地面形成一定角度,所述转动轴42与电机20传动连接。转动轴和传送带配合将腌制梅分离出来,且设置传送带与分离箱地面形成一定角度,有利于梅卤沉积在分离箱中,使得梅卤和腌制梅分离,传送带上设置孔洞有利于梅卤沉积在分离箱中,设置遮挡沿有利于将腌制梅从梅卤中分离出来,将腌制梅中夹带的梅卤沉积到分离箱中进行分离,在分离箱底端设置有出水口有利于将梅卤完整的回收再利用。
所述的输送出料机构50由转轴51和出料口52组成,所述的转轴51与传送带43传动连接,并与转动轴42相对设置且配合运动,出料口52平行设置在转轴51与传送带43的连接处。
腌制青梅分离装置工作时,将该机器移动到有腌制池的工作场所,将抽提管32与较大的塑料管连接后放入腌制池中,使得塑料管头被腌制池的梅卤淹没,操作控制台60控制抽提机构30的泵31工作,进行抽提腌制池中的梅卤和腌制梅。当控制台60控制泵31启动时,出料管34延伸端的感应开关关闭,当将腌制池中的梅卤和腌制梅抽提到容纳腔33中,使得出料管34或容纳腔33中充满梅卤和腌制梅时,感应开关自动开启,使得出料管34或容纳腔33中的梅卤和腌制梅通过出料管34流入分离机构40中,同时泵31继续工作通过抽提管32继续抽提梅卤和腌制梅,完成腌制池抽提打捞工作。
梅卤和腌制梅通过出料管34流入分离机构40后,电机带动转动轴42和转轴51运输传送带43,使得分离箱41中的腌制梅通过传送带43运输到输送出料机构50的出料口52进行回收后的深加工,而梅卤则在传送带43运输腌制梅时,通过传送带43上的孔洞431以及遮挡沿432上的小孔沉积在分离箱中,由分离箱中底端的出水口411被回收,被抽提打捞上来的梅卤和腌制梅通过分离机构被分离、回收。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分离装置不仅可代替人工实现腌制梅打捞出池,避免人员中毒;还具有自动分离腌制梅和梅卤,使得梅卤被回收再利用;切实解决了青梅腌制加工过程中的出池打捞劳动强度大和易中毒等问题,避免出现生产安全事故,且提高了青梅加工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