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1869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茶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炒茶机。



背景技术:

茶叶炒制人工把茶叶装入炒茶机的炒锅中,进行翻炒成形,现有的炒茶机在加热时需要很大能量,且加热缓慢,在加热时热损失严重,且在加热时受热不均匀,使得茶叶失去原有的味道,在加热时不能很快预热,效率不高,而且加工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热均匀,快速预热,且能一次性炒茶成型,快速,高效的炒茶机。

技术方案:一种炒茶机,包括工作台、电阻片、电机、第一皮带、第二皮带、刷子和发热器,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槽体,该槽体内部设有发热源、单机以及电阻片,电阻片一侧设有电机,电机一侧设有发热源;所述槽体一侧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上侧槽板,槽板上侧设有进来料口;所述槽体上侧设有槽具,该槽具上侧设有第一刷子,该第一刷子通过第一皮带与电机连接,在第一刷子在一侧设有第二刷子,第二刷子通过第二皮带连接电机,第二刷子一侧设有出料口。

具体地,所述槽具位U型槽,增大了茶叶受热面积。

具体地,所述槽板多孔板,有效保证了进风口的热风接触茶叶,自然杀青,茶叶味道更好更醇香。

具体地,所述电阻片与槽具底部贴合,使得槽具受热更均匀。

具体地,所述电机变速电机,更好调节刷子的速度,使得茶叶受热程度一致。

具体地,所述发热源位于槽体内部,使得距离小,热损失减小,节省成本。

具体地,所述进风口为热风进口,使得茶叶先预热,还能使得茶叶更顺利进入槽具中。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装置将发热源设置在槽体底部,发热源与电阻片距离近,使得热损失降低,该设备中一台变速电机提供两个刷子旋转的动力,更节能,成本降低,该设备在工作时,烘茶程序一次成型,流水作业,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炒茶机,包括工作台1、电阻片14、电机13、第一皮带4、第二皮带12、第一刷子16、第二刷子11,槽体15、进料口7、出料口10、进风口6、挡板9以及导线3,在长方体工作台1的上侧设有正方体结构的槽体15,该槽体15的内部为空腔结构,在槽体15内部底端处设有发热器2和电机13,电机13的左端设有发热器2,槽体15上端设有槽具8,该槽具8为U型槽,在槽具8底部设有电阻片14,该电阻片14紧紧贴合在槽具8底部,电阻片14通过导线3连接位于槽体15内部底端的发热器2;在槽体15的左端设有进风口6,该进风口6为热风口,在进风口6上端设有槽板5,该槽板5为多孔板;U型槽的槽具8上方设有第一刷子16和第二刷子11,第一刷子16和第二刷子11中心轴线在在一个平面上,第一刷子16在第二刷子11的左端,且两刷子相互平行,在第一刷子16的左端设有进料口7,第二刷子11的右端设有出料口10,第一刷子16通过第一皮带4跟位于槽体15内部的电机13连接,同理,第二刷子11通过第二皮带12连接电机13,在两个刷子的正上方处设有挡板9,该挡板9两边倾斜,顶面为平面。

工作原理:当炒茶机开始工作时,槽体15内部的电机13开始工作,电机13通过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12分别带动槽具8上方的第一刷子16和第二刷子11旋转,在槽具8底部的电阻片14通过导线3连通发热器2,发热器2工作加热电阻片14,使得贴在电阻片14上方的槽具8受热均匀,茶叶通过进料口7进入槽具8内,在进入槽具8之前茶叶通过若干孔的槽板5,该槽板5的下方设有进风口6,进风口6的热风使得茶叶可以顺利进入槽具8,还能提前预热茶叶,茶叶进入槽具8内,在槽具8内的茶叶通过第一刷子16旋转搅动茶叶,通过第二刷子11旋转把茶叶扫进出料口10,使得茶叶从出料口10流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