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树茶叶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2895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古树茶叶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古树茶是指存活百年以上的乔木茶,在云南版纳茶区、临沧茶区、普洱茶区有古树群落,数量十分稀少,右由于古树茶叶泡出的茶味道极佳,使得古树茶具有广阔的市场价值。

在将古树茶叶采摘回来后,若是制作生茶,需要将新鲜的古树茶叶尽快烘干,否则会影响到茶叶的品质。

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古树茶叶烘干装置,但由于结构复杂,造成占地面积大,浪费了场地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烘干效果好的古树茶叶烘干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古树茶叶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设有烘干室内的加热器,设于烘干室内的传送装置,以及用于盛装古树茶叶的烘干箱;所述传送装置包括向右传送的第一传送带机构,向上传送的第二传送带机构,以及向左传送的第三传送带机构;所述第一传送带机构位于第三传送带机构的下方;所述第二传送带机构位于第一传送带机构的右侧;所述第二传送带机构和第三传送带机构的传送带的外侧面均设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的外端设有触碰感压器和电磁铁;所述烘干箱的顶端和侧面设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的外端设有铁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烘干箱在第一传送带机构从左传送到右边时,被第二传送带机构由下向上传送,接着右被第三传送带机构从右往左传送,实现了烘干箱从烘干室的同侧进出,使得在同样的烘干时间内,几乎缩小了烘干室的占地面积的一半,为企业节约了场地资源。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传送烘干箱,所述第一传送带机构和第三传送带机构水平设置,所述第二传送带机构竖直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烘干箱在第一传送带机构和第三传送带机构上滑动,所述烘干箱的下端呈方形;在烘干箱从第一传送带机构过渡到第二传送带机构,从第二传送带机构过渡到第三传送带机构上时,为了便于烘干箱的变向移动,所述烘干箱的上端呈椭圆球形。

进一步的,为了能尽可能地使得烘干箱内的古树茶叶受到热气的烘干,所述烘干箱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控制触碰感压器和电磁铁的工作,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传送带机构、第二传送带机构、第三传送带机构触碰感压器和电磁铁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室,2-加热器,3-传送装置,31-第一传送带机构,32-第二传送带机构,33-第三传送带机构,34-第一支杆,35-触碰感压器,36-电磁铁,4-烘干箱,41-第二支杆,42-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一种古树茶叶烘干装置,包括烘干室1,设有烘干室1内的加热器2,设于烘干室1内的传送装置3,用于盛装古树茶叶的烘干箱4,以及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传送装置3包括向右传送的第一传送带机构31,向上传送的第二传送带机构32,以及向左传送的第三传送带机构33;所述第一传送带机构31和第三传送带机构33水平设置,且第一传送带机构31位于第三传送带机构33的下方;所述第二传送带机构32竖直设置,且第二传送带机构32位于第一传送带机构31的右侧;所述第二传送带机构32和第三传送带机构33的传送带的外侧面均设有第一支杆34,第一支杆34的外端设有触碰感压器35和电磁铁36;所述第一传送带机构31、第二传送带机构32、第三传送带机构33、触碰感压器35和电磁铁36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烘干箱4的顶端和侧面设有第二支杆41,第二支杆41的外端设有铁块42。所述烘干箱4的下端呈方形,上端呈椭圆球形,侧壁上设有多个通孔。

综上所述,采用上述结构的古树茶叶烘干装置,烘干箱在第一传送带机构从左传送到右边时,被第二传送带机构由下向上传送,接着右被第三传送带机构从右往左传送,实现了烘干箱从烘干室的同侧进出,使得在同样的烘干时间内,几乎缩小了烘干室的占地面积的一半,为企业节约了场地资源。

工作原理:使用本烘干装置对古树茶叶进行烘干时,将装有古树茶叶的烘干箱4放置在第一传送带机构31的传送带上,被第一传送带机构31从左往右传,当烘干箱4侧面的铁块42碰到第二传送带机构32的第一支杆34上的触碰感压器35时,控制器马上给电磁铁36通电,并同时控制第一传送带机构31停止、第二传送带机构32工作;由于在磁力的作用下,使得烘干箱4上的铁块42与第二传送带机构上的电磁铁36紧密贴合在一起,烘干箱4被第二传送带机构32从下往上传送;当另一个铁块42碰到第三传送带机构33上的触碰感压器35时,控制器马上给第三传送带机构33上的电磁铁36通电,同时控制第三传送带机构33工作,停止第二传送带机构32的运行,断掉第二传送带机构32上的电磁铁36的电供应,接着烘干箱4就被第三传送带机构33从右往左传送,直至到达出料端。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