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化的茶叶摇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1054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具体涉及全自动化的茶叶摇青装置。



背景技术:

摇青是茶叶制作工序中的一道工序,即摇青工序。摇青工序中,首先通过机械运动增强叶梢组织的输导机能,协调茶汤呈味物质,具有内在效应;其次机械摩擦力造成叶细胞损伤,使茶多酚酶促氧化,诱发香气,具有外在效应。运动力与摩擦力二者应协调配合,才能形成茶所特有的香高味醇品质。传统的摇青工序是人手持竹匾来晃动位于竹匾内的茶叶。但这种摇青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人手持竹匾来晃动位于竹匾内的茶叶的这种传统的摇青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全自动化的茶叶摇青装置,解决人手持竹匾来晃动位于竹匾内的茶叶的这种传统的摇青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全自动化的茶叶摇青装置,包括茶叶筛、旋转座、球销、滑块、连杆、转盘、支撑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茶叶筛与旋转座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球销球头与旋转座上远离茶叶筛的下表面连接,球销球杆与转盘连接,旋转座能绕球销球头的中心转动;在旋转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滑槽中,滑块通过连杆与转盘连接,在连杆的中心线上的旋转座的下表面到转盘的距离小于在球销的中心线上的旋转座的下表面到转盘的距离,使旋转座与水平面形成一个夹角;所述支撑装置对转盘起到支撑作用,且转盘能绕着支撑装置旋转;所述驱动装置与转盘连接,并驱动转盘转动。优选地,滑槽的轴线、转盘的轴线、旋转座的轴线以及球销球杆的轴线共线。转盘旋转时,带动与之连接的连杆转动,使滑块在滑槽中滑动;随着连杆以及滑块的转动,旋转座的边缘依次向下运动后,再向上运动,从而颠簸位于茶叶筛中的茶叶,对茶叶进行摇青处理,代替了人手持竹匾来晃动位于竹匾内的茶叶,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为球形,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尺寸与滑块的横截面尺寸相匹配。球形的物体受力均匀,便于滑块在环形的滑槽中移动。

进一步地,在球销球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旋转座的下表面接触,弹簧的另一端与转盘接触。弹簧一能对旋转座起到支撑作用,二能减缓旋转座的边缘向下运动的冲击力。

进一步地,在茶叶筛上方设置有茶叶罩,所述茶叶罩能将茶叶筛全部覆盖住。所述茶叶罩为透明材料。茶叶罩与茶叶筛铰接连接,且茶叶罩能绕铰接的轴线转动。在茶叶罩与茶叶筛上远离铰接的一端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能够将茶叶罩扣紧在茶叶筛上。茶叶及其容易在摇青时从茶叶筛中颠簸出。因此茶叶罩能将茶叶筛中的茶叶限制在茶叶罩和茶叶筛之间,避免茶叶颠簸出。茶叶罩为透明材料,便于工作者直接通过防护罩观察到茶叶筛上的茶叶的摇青情况。锁扣是在两个物品用来扣紧的物件叫锁扣。锁扣一般由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构成,锁扣通过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的结合与分离达到物件的关闭与开启。打开锁扣,掀开茶叶罩,可以往茶叶筛中放入待处理茶叶或者将摇青完成后的茶叶取出;关闭锁扣,可以将茶叶罩扣紧在茶叶筛上,避免在旋转座颠簸时,茶叶罩被颠开。

进一步地,在旋转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尺寸与茶叶筛的尺寸相匹配,且茶叶筛与凹槽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通过旋转茶叶筛,可以将茶叶筛固定在凹槽中或者将茶叶筛从凹槽中取出。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轴和支撑座,所述支撑轴与转盘旋转连接,转盘能绕支撑轴转动,支撑座固定在地面上。其中支撑座的形状无限制,只要起到连接支撑轴并能稳定地固定在地面上即可,例如方形的支撑座、圆形的支撑座。同时,支撑装置还可以是杆件焊接或拼接成的框架与支撑轴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皮带、带轮、电机和控制器,所述带轮首尾连接成环状,同时套在转盘的侧壁上和带轮的侧壁上。驱动装置可以是齿轮传动,还可以是链条传动。控制器控制电机的启动和停止。控制器优选为PLC,此处PLC的型号优选为以下型号中的一种:S7-200CN 6ES7216-2BD23-0XB8、S7-200 6ES7216-0HB22-0XA0、S7-300 6ES7322-1HH01-0AA0。

上述中的控制器:PLC为现有技术,可在市场上购买到。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化的茶叶摇青装置,旋转座在转盘的带动下,其边缘依次向下运动后,再向上运动,从而颠簸位于茶叶筛中的茶叶,对茶叶进行摇青处理,代替了人手持竹匾来晃动位于竹匾内的茶叶,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化的茶叶摇青装置,茶叶在不同湿度、不同温度、不同季节以及不同分量时,摇青的时间各不相同,而透明的茶叶罩便于工作者根据可直视的茶叶状态来判断最合适的摇青时间,从而获得质量优良的茶叶,而不是暂停驱动装置,再查看茶叶状态;

3、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化的茶叶摇青装置,打开锁扣,掀开茶叶罩,可以往茶叶筛中放入待处理茶叶或者将摇青完成后的茶叶取出;关闭锁扣,可以将茶叶罩扣紧在茶叶筛上,避免在底座颠簸时,防护罩被颠开;

4、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化的茶叶摇青装置,通过控制器自带的计时功能来控制电机的运转,能够有效地避免茶叶摇青时间过长或者摇青时间不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茶叶筛,2-旋转座,3-球销,4-滑块,5-连杆,6-转盘,7-滑槽,8-茶叶罩,9-凹槽,10-弹簧,11-支撑轴,12-支撑座,13-皮带,14-带轮,15-电机,1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化的茶叶摇青装置,包括茶叶筛1、旋转座2、球销3、滑块4、连杆5、转盘6、支撑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茶叶筛1与旋转座2的上表面连接,所述球销3球头与旋转座2上远离茶叶筛1的下表面连接,球销3球杆与转盘6连接,旋转座2能绕球销3球头的中心转动;在旋转座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滑槽7,所述滑块4位于滑槽7中,滑块4通过连杆5与转盘6连接,在连杆5的中心线上的旋转座2的下表面到转盘6的距离小于在球销3的中心线上的旋转座2的下表面到转盘6的距离,使旋转座2与水平面形成一个夹角;所述支撑装置对转盘6起到支撑作用,且转盘6能绕着支撑装置旋转;所述驱动装置与转盘6连接,并驱动转盘6转动。优选地,滑槽7的轴线、转盘6的轴线、旋转座2的轴线以及球销3球杆的轴线共线。转盘6旋转时,带动与之连接的连杆5转动,使滑块4在滑槽7中滑动;随着连杆5以及滑块4的转动,旋转座2的边缘依次向下运动后,再向上运动,从而颠簸位于茶叶筛1中的茶叶,对茶叶进行摇青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4为球形,所述滑槽7的横截面尺寸与滑块4的横截面尺寸相匹配。球形的物体受力均匀,便于滑块4在环形的滑槽7中移动。

进一步地,在球销3球杆上套设有弹簧10,所述弹簧10的一端与旋转座2的下表面接触,弹簧10的另一端与转盘6接触。弹簧10一能对旋转座2起到支撑作用,二能减缓旋转座2的边缘向下运动的冲击力。

进一步地,在茶叶筛1上方设置有茶叶罩8,所述茶叶罩8能将茶叶筛1全部覆盖住。所述茶叶罩8为透明材料。茶叶罩8与茶叶筛1铰接连接,且茶叶罩8能绕铰接的轴线转动。在茶叶罩8与茶叶筛1上远离铰接的一端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能够将茶叶罩8扣紧在茶叶筛1上。茶叶及其容易在摇青时从茶叶筛1中颠簸出。因此茶叶罩8能将茶叶筛1中的茶叶限制在茶叶罩8和茶叶筛1之间,避免茶叶颠簸出。茶叶罩8为透明材料,便于工作者直接通过防护罩观察到茶叶筛上的茶叶的摇青情况。锁扣是在两个物品用来扣紧的物件叫锁扣。锁扣一般由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构成,锁扣通过活动部分与固定部分的结合与分离达到物件的关闭与开启。打开锁扣,掀开茶叶罩8,可以往茶叶筛1中放入待处理茶叶或者将摇青完成后的茶叶取出;关闭锁扣,可以将茶叶罩8扣紧在茶叶筛1上,避免在旋转座2颠簸时,茶叶罩8被颠开。

进一步地,在旋转座2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9,凹槽9的尺寸与茶叶筛1的尺寸相匹配,且茶叶筛1与凹槽9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通过旋转茶叶筛1,可以将茶叶筛1固定在凹槽9中或者将茶叶筛1从凹槽9中取出。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轴11和支撑座12,所述支撑轴11与转盘6旋转连接,转盘6能绕支撑轴11转动,支撑座12固定在地面上。其中支撑座12的形状无限制,只要起到连接支撑轴11并能稳定地固定在地面上即可,例如方形的支撑座12、圆形的支撑座12。同时,支撑装置还可以是杆件焊接或拼接成的框架与支撑轴11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皮带13、带轮14、电机15和控制器16,所述带轮14首尾连接成环状,同时套在转盘6的侧壁上和带轮14的侧壁上。驱动装置可以是齿轮传动,还可以是链条传动。控制器16控制电机15的启动和停止。控制器优选为PLC,此处PLC的型号优选为以下型号中的一种:S7-200CN 6ES7216-2BD23-0XB8、S7-200 6ES7216-0HB22-0XA0、S7-300 6ES7322-1HH01-0AA0。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作出进一步说明。

茶叶的摇青有“”三守一攻一补充”之说法,即第一、二次摇青转数不宜过多,停青的间宜短,一般第一次摇3分钟,第二次摇青5分钟,以免使水分散失过多,以保持青叶的生理活性,使萎凋后的叶子能慢慢复“活”过来;到第三、四次摇青则要摇得时间足够,使叶缘有一定的损伤,有青、臭气散发上来,一般第三次摇青10分钟,第四次摇青30分钟。“一补充”则是在第四次摇青摇得不足时,再补摇一次。每次摇的转数应由少到多,停青时间也是由短到长。第一、二、三次停青停到青气消失,表面叶子萎软下来之后,就要及时摇“活”,以免叶子因水分散失过多而“死青”。

利用PLC的计时器功能,将其控制电机15运转的时间依次设置为3分钟、5分钟、10分钟和30分钟。每次电机15停止工作后,工作者查看茶叶的状态,然后启动电机15进行下一次摇青作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