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黄连保健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10027阅读:16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岩黄连保健茶及其制作方法,属于保健茶技术的领域。

技术背景

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我国是茶的故乡,民间有大量喝茶的人群。通常我们饮用的茶有绿茶、花茶、普洱茶等,地域不同,各个地方的饮茶习惯也不相同。由于每种茶有每种茶的加工特点和加工工艺,所以制作出的茶品在味道、颜色、形状和功效上也大相径庭。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提高,健康饮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和追捧的对象。茶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饮用量大、持续时间长,受众人群多,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一般茶叶所具有的生津、去痰、去味、补充微量元素等优点早已被大家所了解和接受。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增加,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各种功能茶也逐渐的诞生,如加多宝。且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茶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也更加注意到茶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对茶的选择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但要求口感好,而且要求具有保健功能,故保健茶已成为当今茶市场的热点。

但如何在现有茶品的基础上扩展其有益效果,利用其经常饮用的特点,随时补充和增加人体所需营养物质,达到以食养人的保健功效,就成为了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黄连保健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保健茶不添加任何色素及糖类,绿色健康,无毒副作用,苦味淡,口感回甜,还有淡淡的清香。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散瘀通结、消肿止痛、保肝利胆、开胃健脾、生津止渴、抗癌和排毒养颜的保健功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岩黄连保健茶,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岩黄连1-3份、白花蛇舌草0.1-1.0份、土茯苓0.1-1.0份、甘草0.05-0.1份和陈皮0.1-1.0份制成。

前述的岩黄连保健茶,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岩黄连1.2-1.7份、白花蛇舌草0.2-0.7份、土茯苓0.2-0.7份、甘草0.06-0.09份和陈皮0.2-0.7份制成。

前述的岩黄连保健茶,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岩黄连1.5份、白花蛇舌草0.5份、土茯苓0.5份、甘草0.08份和陈皮0.5份制成。

一种前述的岩黄连保健茶的制作方法,分别将岩黄连、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甘草和陈皮干燥至含水量小于8%后,混匀、粉碎,得混合粉末,按料液比为2:1-2的比例称取水,将水加到混合粉末中,搅拌混合均匀后,然后真空干燥至水分小于5%,再经微波杀菌消毒后,用常规工艺制成粒度为0.3-0.5mm的速溶茶颗粒,包装,即得。

本发明所述保健茶主要由岩黄连、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甘草和陈皮制成。其中,岩黄连为罂粟科植物石生黄堇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的全草。性味:味苦,性凉。归经: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肝炎,口舌糜烂,火眼,目翳,痢疾,腹泻,腹痛,痔疮出血。白花蛇舌草(学名:Hedyotis diffusa)为一年生披散草本,其成药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主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擅长治疗多种癌肿。土茯苓,中药名。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甘草(学名: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和调和诸药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岩黄连为罂粟科植物石生黄堇(Corydalis saxicola Bunting)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和止痛止血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肝炎、口舌糜烂、火眼、目翳、痢疾、腹泻、腹痛、痔疮出血和肝癌;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和利尿除湿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引起肿痛、毒蛇咬伤、痢疾、肠炎、湿热黄疸和多种癌肿;土茯苓具有解毒、除湿和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和疥癣;甘草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和调和诸药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脾胃虚弱以及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癔病、痈疖肿毒,药物及食物中毒。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因此,将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甘草和岩黄连配伍组成保健茶,可以提升岩黄连茶的清热解毒、散瘀通结、消肿止痛、保肝利胆、开胃健脾、生津止渴、抗癌和排毒养颜的功效。

本发明原料中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甘草和岩黄连制成保健茶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保健效果好,但是原料中的岩黄连味苦,制成的保健茶口感差,不易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为使口感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申请人对本发明所述保健茶的口感进行了研究,为降低苦味,申请人向保健茶中添加甜味剂,如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甜菊糖、木糖醇、三梨糖醇、甘露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或糖精钠。申请人发现添加这类甜味剂虽然使苦味降低,但是对人体健康有不利的一面,达不到真正保健养生的目的。申请人经过长期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若向原料中加入陈皮,制成的保健茶的口感回甜,苦味淡,且还有淡淡的清香。这样制成的保健茶容易被大多数消费者接受。同时,由于陈皮性温,岩黄连等原料性凉,正好可以中和养胃,这样制成的保健茶适合更多消费者饮用。

申请人进行了下列实验,可证明本发明具有有效的效果;

实验例1

1材料

1.1动物

SPF级雄性昆明(KM)种小鼠,体重:18-22g,由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创实验动物科技服务部提供。

1.2材料和试剂

本发明保健茶(取按实施例1进行制作的茶叶颗粒,80-100倍量的开水,冲泡5-10min)。

1.3仪器

血脂检测仪(日立7020)、电子秤(HOCKYAD05)、离心机(H ettich D 78532)等。

2方法

2.1分组与造模

KM种雄性小鼠5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模型组、本发明组。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本发明组灌胃给予本发明茶(取按实施例1制备的茶,用开水泡5min,即得),连续灌胃30d,于末次给药后1h,模型组和本发明组灌胃给予50%乙醇(12mL·kg)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空白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30d后。禁食16h处死大鼠取血,立即3500r/min离心5min,取血清。测定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G(甘油三酯)、CHOL(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剥离大鼠肝脏称重,以10%甲醛固定待检。

实验材料:从肝左叶中部做横切面取材,固定于10%中性甲醛溶液作常规石蜡包埋切片(4微米厚),HE染色。

镜检:从肝脏的一端视野开始记录细胞的病理变化,用40倍物镜连续观察整个组织切片。主要观察脂滴在肝脏的分布、范围和面积。

3结果

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n=10)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空白组相比,+p>0.05。

表3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n=10)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与空白组相比,+p>0.05。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与模型组比较,本发明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ALT、AST、TG、CHOL和HDL,对酒精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P<0.05)。

结论,本发明保健茶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实验例2.

一、感官评价

取本发明保健饮料(按实施例1进行制作)测试样品,进行口感评价实验,选择小孩、老人、病后初愈人群分别对测试样品进行品尝,品尝人数分别为50人,采用不记名打分制,分别从口感、色泽、喜好度来评价产品并打分,每项满分10分,分数高则效果好,并对是否喜欢产品程度进行总体评价,实验结果见表4。

表4本发明保健饮料感官评价

注:分数越高,表明口感越好,且苦味越淡。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本发明保健茶从口感、色泽,都受到测评者的青睐,苦味最淡。

二、澄明度考察

取本发明保健茶(按实施例1进行制作),用开水冲泡5min后,取上层清液6份至于(4±1℃)冰箱中冷藏,15天后取出,离心(4000r/min)处理10~15min。6份保健茶均无浑浊或沉淀产生,可推断本发明保健茶澄明度符合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上述原料制保健茶,制成的保健茶不添加任何色素及糖类,绿色健康,无毒副作用,苦味淡,口感回甜,还有淡淡的清香。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散瘀通结、消肿止痛、保肝利胆、开胃健脾、生津止渴、抗癌和排毒养颜的保健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

配方:岩黄连1.5kg、白花蛇舌草0.5kg、土茯苓0.5kg、甘草0.08kg和陈皮0.5kg。

工艺:分别将岩黄连、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甘草和陈皮干燥至含水量小于8%后,混匀、粉碎,得混合粉末,按料液比为2:1.5的比例称取水,将水加到混合粉末中,搅拌混合均匀后,然后真空干燥至水分小于5%,再经微波杀菌消毒后,用常规工艺制粒,制成粒度为0.3-0.5mm的速溶茶颗粒,将其装入灭菌消毒的纸袋,包装,即得。

用法:用开水泡5-10min,饮用即可。

实施例2.

配方:岩黄连1.7kg、白花蛇舌草0.7kg、土茯苓0.7kg、甘草0.09kg和陈皮0.7kg。

工艺:分别将岩黄连、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甘草和陈皮干燥至含水量小于8%后,混匀、粉碎,得混合粉末,按料液比为2:1的比例称取水,将水加到混合粉末中,搅拌混合均匀后,然后真空干燥至水分小于5%,再经微波杀菌消毒后,用常规工艺制粒,制成粒度为0.3-0.5mm的速溶茶颗粒,将其装入灭菌消毒的纸袋,包装,即得。

用法:用开水泡5-10min,饮用即可。

实施例3。

配方:岩黄连1.2kg、白花蛇舌草0.2kg、土茯苓0.2kg、甘草0.06kg和陈皮0.2kg。

工艺:分别将岩黄连、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甘草和陈皮干燥至含水量小于8%后,混匀、粉碎,得混合粉末,按料液比为2:2的比例称取水,将水加到混合粉末中,搅拌混合均匀后,然后真空干燥至水分小于5%,再经微波杀菌消毒后,用常规工艺制粒,制成粒度为0.3-0.5mm的速溶茶颗粒,将其装入灭菌消毒的纸袋,包装,即得。

用法:用开水泡5-10min,饮用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