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明矾的红薯凉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65737阅读:28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无明矾的红薯凉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又名甘薯、山芋、地瓜等,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等特点,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范围十分广泛,年产亿吨以上。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微量元素,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红薯淀粉属于优质淀粉,具有高粘性,能调制出高稠度的糊液,进一步加热和搅拌后黏度快速降低,具有粘合力强、糊化温度低等特点。凉粉是一种淀粉凝胶食品,晶莹剔透、嫩滑爽口,具有消暑及食疗的作用。在制作凉粉的过程中一般都需要使用明矾(又称白矾、钾铝矾、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做凝聚剂,然而,长期食用明矾对人体伤害很大,尤其对儿童生长和发育造成影响,还容易导致老年痴呆。因此,2014年7月1日,国家卫计委等五部门规定,馒头、发糕等面制品(除油炸面制品、挂浆用的面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添加含铝膨松剂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膨化食品中不再允许使用任何含铝食品添加剂。为了寻找明矾替代物,减少铝对人体的危害,研制无明矾红薯凉粉对红薯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技术实现要素: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官品质方面相近,但不含明矾的红薯凉粉及其制备方法。海藻酸钠(又称褐藻酸钠、海带胶)是从褐藻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多糖,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增稠性、组织改良、亲水性,凝胶性、成膜性等特性。已有报道(例如,中国专利申请01107907.x)可以采用海藻酸钠和无水氯化钙来替代明矾作为食品添加剂。海藻酸钠作为明矾的替代品,不仅用量少,易脱模,而且使产品口感劲道、柔软爽滑、有弹性、不易断裂、出品率高,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也规定,海藻酸钠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然而,仅采用海藻酸钠替代明矾制作凉粉,所形成的凝胶过硬,弹性和咀嚼性不佳,并且保质期过短,还需要加入其它配料予以改善。另外,发明人在研究中还注意到,红薯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大约为20%,其颗粒大小与玉米淀粉相似,糊化温度范围为75℃~84℃,淀粉糊的透明度与马铃薯淀粉相似,而粘度比谷物淀粉高;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大约为28%,糊化温度范围为66℃~71℃;豌豆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大约为43%,糊化温度范围为62℃~69℃。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高易于形成晶核,进而促使淀粉重结晶的发生而形成凝胶。本发明将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混合添加到红薯淀粉中,将红薯淀粉形成凝胶的时间缩短一半,提高了凉粉的凝胶强度,并且可以将红薯淀粉制备凉粉的加水量由1:4(质量体积比,质量单位g;体积单位ml)提高到1:6,提高了红薯凉粉的出品率,降低了红薯凉粉的生产成本。脱氢乙酸钠具有广谱的抗菌能力,对霉菌和酵母的抗菌能力尤强,脱氢乙酸钠盐对引起食品腐败的酵母菌、霉菌作用极强,是继苯甲酸钠、尼泊金、山梨酸钾之后又一代新的食品防腐保鲜剂。发明人发现,在红薯凉粉配方中加入脱氢乙酸钠,能够延长红薯凉粉产品的保质期,使其与添加0.1%明矾的红薯凉粉相近,为7天左右。基于以上研究发现,通过对配方及含量进行优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明矾红薯凉粉,所述红薯凉粉的主要原料包含红薯淀粉、玉米淀粉、豌豆淀粉、海藻酸钠、脱氢乙酸钠。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的总量为红薯淀粉质量的12%~18%、优选15%。优选地,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的质量比为1:0.8~1:1.2、更优选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海藻酸钠的用量为淀粉总质量的5%~7%、优选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脱氢乙酸钠的用量为淀粉总质量的0.08%~0.12%、优选0.1%。所述淀粉总质量为红薯淀粉、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质量的总和。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红薯凉粉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将称量的玉米淀粉和豌豆淀粉混合,再与红薯淀粉混合,获得混合淀粉;(2)向步骤(1)获得的混合淀粉中以质量体积比(淀粉的质量单位为g;水的体积单位为ml)1:4~1:6、优选1:6的比例加入水,搅拌至稀糊状,再加入称量的海藻酸钠和脱氢乙酸钠,搅拌获得糊状溶液;(3)将步骤(2)获得的糊状溶液加热,并不断搅拌,温度上升到78℃~83℃时,保温2min~3min,有白色半透明胶状物形成;(4)将步骤(3)获得的胶状物倒入模具中,冷却,即得本发明的红薯凉粉。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红薯凉粉配方进行优化,经过打芡、熟化、冷却等工艺制备出一种无明矾的红薯凉粉,本发明的红薯凉粉与添加0.1%明矾的红薯凉粉在感官品质(如硬度、胶黏性、咀嚼性和弹性等)以及保质期方面相近。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明矾红薯凉粉的替代品,相较于添加了明矾的红薯凉粉,本发明的红薯凉粉在保留原有感官品质和保质期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健康属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按照以下配方和步骤制备本发明的无明矾红薯凉粉:(1)淀粉混合分别称取3.75g豌豆淀粉和3.75g玉米淀粉,混合后再与50g红薯淀粉混合,获得混合淀粉;(2)打芡向步骤(1)获得的混合淀粉中加入345ml纯净水,搅拌均匀至稀糊状,再加入3.45g海藻酸钠和0.0575g脱氢乙酸钠,搅拌获得糊状溶液;(3)熟化将步骤(2)获得的糊状溶液倒入锅中加热,并不断搅拌,温度上升到83℃时,保温2min,有白色半透明胶状物形成;(4)冷却迅速将步骤(3)获得的胶状物倒入模具中,冷却,即得本发明的红薯凉粉。实施例2:按照以下配方和步骤制备本发明的无明矾红薯凉粉:(1)淀粉混合分别称取3.3g豌豆淀粉和2.7g玉米淀粉,混合后再与50g红薯淀粉混合,获得混合淀粉;(2)打芡向步骤(1)获得的混合淀粉中加入280ml纯净水,搅拌均匀至稀糊状,再加入2.8g海藻酸钠和0.0448g脱氢乙酸钠,搅拌获得糊状溶液;(3)熟化将步骤(2)获得的糊状溶液倒入锅中加热,并不断搅拌,温度上升到78℃时,保温3min,有白色半透明胶状物形成;(4)冷却迅速将步骤(3)获得的胶状物倒入模具中,冷却,即得本发明的红薯凉粉。实施例3:按照以下配方和步骤制备本发明的无明矾红薯凉粉:(1)淀粉混合分别称取4.1g豌豆淀粉和4.9g玉米淀粉,混合后再与50g红薯淀粉混合,获得混合淀粉;(2)打芡向步骤(1)获得的混合淀粉中加入354ml纯净水,搅拌均匀至稀糊状,再加入4.13g海藻酸钠和0.0708g脱氢乙酸钠,搅拌获得糊状溶液;(3)熟化将步骤(2)获得的糊状溶液倒入锅中加热,并不断搅拌,温度上升到81℃时,保温2.5min,有白色半透明胶状物形成;(4)冷却迅速将步骤(3)获得的胶状物倒入模具中,冷却,即得本发明的红薯凉粉。对比例1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步骤和参数,制备无添加红薯凉粉:向50g红薯淀粉中加入345ml纯净水,搅拌均匀至稀糊状溶液,将糊状溶液倒入锅中加热,并不断搅拌,温度上升到83℃时,保温,待4分钟后才有半透明胶状物形成;将形成的胶状物倒入模具中,冷却,即得无添加红薯凉粉。该红薯凉粉凝胶过软,且不太稳定,外观发黑,口感发黏,硬度不够。对比例2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步骤和参数,制备添加0.1%明矾的红薯凉粉:向50g红薯淀粉中加入345ml纯净水,搅拌均匀至稀糊状溶液,再加入0.05g明矾,搅拌获得糊状溶液;将糊状溶液倒入锅中加热,并不断搅拌,温度上升到83℃时,保温,3.5分钟后有半透明胶状物形成;将形成的胶状物倒入模具中,冷却,即得添加0.1%明矾的红薯凉粉。实验实施例1采用质构仪(tms-pro)对实施例1获得的红薯凉粉、对比例1的无添加红薯凉粉以及对比例2的添加0.1%明矾的红薯凉粉进行测定,采用参数如下:圆柱探头(φ10mm)测试前速度120mm/min,压缩率50%,起点感应力1.0n。结果如表1所示:硬度弹性胶粘性咀嚼性实施例1本发明的红薯凉粉3.1n2.67mm1.0n2.66mj对比例1无添加红薯凉粉2.4n1.71mm0.9n1.47mj对比例2添加0.1%明矾的红薯凉粉3.0n2.39mm1.0n2.43mj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红薯凉粉相较于对比例1的无添加红薯凉粉,在硬度、弹性、胶粘性、咀嚼性方面均有所改善,并且各性状与添加0.1%明矾的红薯凉粉相近。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