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养血疏肝美容茶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黄褐斑又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日光可促使发病。目前尚无满意疗法,或简单的外用药物局部治疗。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依据“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理论,调整紊乱的脏腑功能。具有治疗作用广泛,疗效持久,口味香甜,携带方便,无毒副反应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养血疏肝美容茶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调整紊乱的脏腑功能。具有治疗作用广泛,疗效持久,口味香甜,携带方便,无毒副反应的特点。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养血疏肝美容茶,以重量份数计,原料组成如下:
柴胡10‐15份,白芍12‐18份,枳实10‐15份,炙甘草3‐9份,当归10‐15份,川芎6‐12份,生白术10‐15份,茯苓10‐15份,泽泻12‐18份,卷柏叶12‐18份,菟丝子12‐18份,大枣肉25‐35份。
所述的养血疏肝美容茶,以重量份数计,优选原料组成如下:
柴胡12份,白芍15份,枳实12份,炙甘草6份,当归12份,川芎9份,生白术12份,茯苓12份,泽泻15份,卷柏叶15份,菟丝子15份,大枣肉30份
所述的养血疏肝美容茶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将药物净选后,共粉碎成粗末,过筛,混匀,烘干,装袋,灭菌,即得。
每袋养血疏肝美容茶重10份。
所述的养血疏肝美容茶的使用方法,使用时,每次1袋,每日2次,水泡代茶饮,以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炙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蜜炙后可增强补脾益气之功。
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生白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云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卷柏叶:活血通经,通淋散结。
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大枣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保护胃气,缓和药性。
以下为临床试验总结:
临床症状:损害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也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一般较明显。无主观症状,或伴有月经周期不规则,经量或多或少,色淡或黯,面色黄暗无光泽,经前烦躁,两乳胀痛等症状。
治疗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面部黄褐斑缓解。
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面部黄褐斑部分消退。
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面部黄褐斑无改善。
治疗结果:临床试验治疗面部黄褐斑患者170例。经一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32例,占77.6%,好转26例,占15.3%,无效12例,占7.1%,总有效率92.9%。经治疗所示,对病人无任何毒副作用。
功效;疏肝健脾,养血益肾,活血利湿。
主治;面部黄褐斑。症见损害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颧颊部,也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边缘一般较明显。无主观症状,或伴有月经周期不规则,经量或多或少,色淡或黯,面色黄暗无光泽,经前烦躁,两乳胀痛等症状。
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依据“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理论,调整紊乱的脏腑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调整紊乱的脏腑功能。具有治疗作用广泛,疗效持久,口味香甜,携带方便,无毒副反应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柴胡12克,白芍15克,枳实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2克,川芎9克生,白术12克,茯苓12克,泽泻15克,卷柏叶15克,菟丝子15克,大枣肉30克。
将上述药物净选后,共粉碎成粗末,过筛,混匀,烘干,装袋,每袋重10克,灭菌,即得。
实施例2
柴胡10克,白芍12克,枳实15克,炙甘草9克,当归10克,川芎12克,生白术15克,茯苓10克,泽泻18克,卷柏叶12克,菟丝子12克,大枣肉35克。
将上述药物净选后,共粉碎成粗末,过筛,混匀,烘干,装袋,每袋重10克,灭菌,即得。
实施例3
柴胡15克,白芍18克,枳实10克,炙甘草3克,当归15克,川芎6克,生白术10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卷柏叶18克,菟丝子18克,大枣肉25克。
将上述药物净选后,共粉碎成粗末,过筛,混匀,烘干,装袋,每袋重10克,灭菌,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