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仔猪软组织损伤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2951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修复仔猪软组织损伤的饲料添加剂。



背景技术:

软组织损伤后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循环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水、电解质和血浆蛋白渗入组织间隙。同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血管逸出,进入组织间隙。软组织损伤后会导致疼痛、肿胀、畸形或功能障碍。疼痛与暴力的性质和程度,受伤部位神经的分布及炎症反应的强弱有关;肿胀常因局部软组织内出血或(和)炎性反应渗出所致;功能障碍会引起肢体功能或活动的障碍;伤口或创面据损伤的暴力性质和程度可以有不同深度的伤口或皮肤擦伤等。仔猪软组织损伤因皮较薄,更容易受到损伤,对仔猪的生长造成影响。

中药以其相对天然性的优势倍受国内外动物保健品行业的普遍关注。中药栝蒌为葫芦科栝楼属下的一个种,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果实入药称全栝楼、栝楼皮,种子入药称栝楼仁,块根入药称天花粉。果实含皂甙、有机酸、脂肪油等。味甘、性寒。有润肺祛痰、利气宽胸作用。治疗咳嗽痰粘,胸闷作痛。栝楼制剂治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地夫子为兰科植物毛葶玉凤花的块茎,具有壮腰补肾,清热利水,解毒的功效。目前,尚无文献报道丹参、全栝蒌、地夫子或其提取物具有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功效。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中药栝蒌的可以修复仔猪软组织损伤的饲料添加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出一种修复仔猪软组织损伤的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丹参40-60份、全栝蒌40-60份、地夫子6-14份、l-抗坏血酸-2-磷酸酯1-5份和嗜酸乳杆菌0.4-1.5份。

优选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丹参50-60份、全栝蒌40-50份、地夫子6-8份、l-抗坏血酸-2-磷酸酯1-3份和嗜酸乳杆菌0.4-1.2份。

优选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丹参50份、全栝蒌45份、地夫子7份、l-抗坏血酸-2-磷酸酯2份和嗜酸乳杆菌0.8份。

优选的,所述的饲料添加剂制备的剂型为颗粒剂。

优选的,所述颗粒剂的组成为丹参40-60份、全栝蒌40-60份、地夫子6-14份、l-抗坏血酸-2-磷酸酯1-5份、嗜酸乳杆菌0.4-1.5份、粘合剂和纯化水。

优选的,所述粘合剂为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或聚维酮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粘合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为5-10份,纯化水的用量为5-10份。

一种修复仔猪软组织损伤的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丹参、全栝蒌、地夫子制成乙醇浸膏,将l-抗坏血酸-2-磷酸酯、嗜酸乳杆菌按照比例加入,混合均匀,过40目筛;

(2)加入粘合剂和纯化水,制粒,干燥,分装;粘合剂选自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或聚维酮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乙醇浸膏所用乙醇的浓度为70-80wt%。

本发明人在前期的试验研究中研究表明,丹参、全栝蒌、地夫子乙醇浸膏具有改善仔猪瘀血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血液供应,明显改善软组织损伤的瘀斑和肿胀症状,从而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

基于此研究结果,本发明人在丹参、全栝蒌、地夫子乙醇浸膏的基础上增加少量的l-抗坏血酸-2-磷酸酯、嗜酸乳杆菌,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损伤组织的修复。

将产品按照重量百分比以0.5~1.5%添加到猪饲料中,搅拌均匀后即可直接饲喂。经过10天的饲喂试验,明显改善软组织损伤的瘀斑和肿胀症状,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同时未发现饲料添加剂对仔猪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给予料添加剂的仔猪体重与未出现软组织损伤的正常仔猪的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丹参、全栝蒌、地夫子乙醇浸膏、l-抗坏血酸-2-磷酸酯、嗜酸乳杆菌具有改善瘀血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血液供应,从而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

2、丹参、全栝蒌、地夫子为常用中药,毒副作用小,对仔猪的生长没有副作用,安全性高。

3、本发明制备方法简便,易于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一步阐述,应当理解,下面的实施例用来说明本发明内容,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1)丹参40g、全栝蒌60g、地夫子6g,加6倍量的70wt%乙醇,煎煮2次,第1次煎煮1.5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2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后,于50℃减压干燥得到浸膏。

(2)向浸膏中加入3gl-抗坏血酸-2-磷酸酯和0.4g嗜酸乳杆菌,混合均匀,过40目筛,制粒,干燥,分装。

实施例2

(1)丹参60g、全栝蒌40g、地夫子14g,加6倍量的75wt%乙醇,煎煮2次,第1次煎煮1.5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2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后,于50℃减压干燥得到浸膏;

(2)向浸膏中加入3gl-抗坏血酸-2-磷酸酯和0.4g嗜酸乳杆菌,混合均匀,过40目筛;再加入10g羧甲基纤维素钠和10g纯化水,制粒,干燥,分装。

实施例3

(1)丹参60g、全栝蒌45g、地夫子10g,加6倍量的80wt%乙醇,煎煮2次,第1次煎煮1.5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2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后,于50℃减压干燥得到浸膏;

(2)向浸膏中加入5gl-抗坏血酸-2-磷酸酯和1.5g嗜酸乳杆菌,混合均匀,过40目筛;再加入5g羧甲基纤维素钠和8g纯化水,制粒,干燥,分装。

实施例4

(1)丹参40g、全栝蒌50g、地夫子8g,加6倍量的80wt%乙醇,煎煮2次,第1次煎煮1.5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2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后,于50℃减压干燥得到浸膏;

(2)向浸膏中加入4gl-抗坏血酸-2-磷酸酯和1.2g嗜酸乳杆菌,混合均匀,过40目筛;再加入7g羧甲基纤维素钠和8g纯化水,制粒,干燥,分装。

实施例5

(1)丹参40g、全栝蒌45g、地夫子10g,加6倍量的80wt%乙醇,煎煮2次,第1次煎煮1.5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2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后,于50℃减压干燥得到浸膏;

(2)向浸膏中加入1gl-抗坏血酸-2-磷酸酯和1g嗜酸乳杆菌,混合均匀,过40目筛;再加入6g羟丙基纤维素和5g纯化水,制粒,干燥,分装。

实施例6

(1)丹参50g、全栝蒌45g、地夫子10g,加6倍量的80wt%乙醇,煎煮2次,第1次煎煮1.5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2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后,于50℃减压干燥得到浸膏;

(2)向浸膏中加入5gl-抗坏血酸-2-磷酸酯和1.5g嗜酸乳杆菌,混合均匀,过40目筛;再加入5g聚维酮和5g纯化水,制粒,干燥,分装。

实施例7

(1)丹参50g、全栝蒌45g、地夫子7g,加6倍量的80wt%乙醇,煎煮2次,第1次煎煮1.5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2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后,于50℃减压干燥得到浸膏;

(2)向浸膏中加入2gl-抗坏血酸-2-磷酸酯和0.8g嗜酸乳杆菌,混合均匀,过40目筛;再加入8g羧甲基纤维素钠和8g纯化水,制粒,干燥,分装。

对比例1

(1)地夫子8g,加6倍量的80wt%乙醇,煎煮2次,第1次煎煮1.5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2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后,于50℃减压干燥得到浸膏;

(2)向浸膏中加入4gl-抗坏血酸-2-磷酸酯和1.2g嗜酸乳杆菌,混合均匀,过40目筛;再加入7g羧甲基纤维素钠和8g纯化水,制粒,干燥,分装。

对比例2

(1)丹参60g、全栝蒌50g,加6倍量的80wt%乙醇,煎煮2次,第1次煎煮1.5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2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后,于50℃减压干燥得到浸膏;

(2)向浸膏中加入4gl-抗坏血酸-2-磷酸酯和1.2g嗜酸乳杆菌,混合均匀,过40目筛;再加入7g羧甲基纤维素钠和8g纯化水,制粒,干燥,分装。

对比例3

(1)丹参60g,加6倍量的80wt%乙醇,煎煮2次,第1次煎煮1.5小时,第2次1小时,合并2次煎液,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后,于50℃减压干燥得到浸膏;

(2)向浸膏中加入4gl-抗坏血酸-2-磷酸酯和1.2g嗜酸乳杆菌,混合均匀,过40目筛;再加入7g羧甲基纤维素钠和8g纯化水,制粒,干燥,分装。

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分析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症状分级制定量化标准,各主要症状和体征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赋予1分、2分、3分。1分最轻,3分最严重。治疗前后积分值之差显示了症状和体征改善程度,差值越大,改善程度越明显。基于此,参照该指导原则制定疗效判断标准如下:

①治愈: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关节活动正常;

②显效: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70%,关节活动不受限;

③有效: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关节活动改善;

④无效: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关节活动无变化。

分别使用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制备的饲料添加剂饲养软组织损伤的仔猪,观察软组织损伤的仔猪的瘀斑面积、肿胀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在给予各饲料添加剂后的第十五天为试验结果记录日。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7及对比例1~3试验有效率(%)

使用实施例1~7制备的饲料添加剂15天,仔猪的瘀斑面积和肿胀都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在95%以上;使用对比例1~3制备的饲料添加剂15天,仔猪的瘀斑面积和肿胀有改善,但有效率较低,约50~70%,可见饲料添加剂中全栝蒌、地夫子与丹参存在协同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