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红油底料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2036阅读:11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锅红油底料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一般而言,火锅是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

火锅餐饮方便快捷的大众化特色被消费者接受和喜爱,而且火锅的种类也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创新,其中以“麻、辣、烫”著称的重庆火锅是南派火锅,以涮羊肉为主要代表的是北派火锅。

在重庆,火锅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在重庆随处都可见火锅店。由于人们对于火锅的喜爱,但是每一次吃火锅都需要去火锅店,为了减少人们在火锅店食用火锅的时间以及金钱,包装成袋的火锅底料应运而生。这样,人们在想要吃火锅的时候,只需要购买火锅底料以及菜品就可以在家里涮锅。

由于重庆的地域特征和饮食习惯,人们比较喜欢吃带麻和辣的食品,因此火锅底料通常都是红油的。现有的火锅红油底料主要包括辣椒、花椒、豆豉、香料等原料,再用油熬制而成,再利用包装袋将熬制好的火锅红油底料进行包装,再售卖。

现有的火锅红油底料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将原料进行炒制,再加入油熬制成火锅红油底料;再将熬制好的火锅红油底料利用包装袋灌装,并进行冷却;冷却后将包装袋密封并抽真空,再在包装袋外套设有产品表示的包装袋或包装盒。

但是现有的火锅红油底料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火锅红油底料均是将熬制后的油和原料残渣一起进行包装,会食用时,菜上会粘附原料残渣,影响口感和观感;2、对火锅红油底料进行灌装时,火锅红油底料的温度较高,会导致包装袋变形;3、灌装时,火锅红油底料内油是呈液态状的,因此火锅红油底料冷却时,成型的形状不一致,再通过抽真空,会导致包装袋的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形状,使得火锅红油底料在食用时不易取出,取出后会在包装袋内残留,导致火锅红油底料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火锅红油底料及其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火锅红油底料的口感不好,且均是将熬制后的油和原料残渣一起进行包装,在食用时,菜上会粘附原料残渣,影响口感和观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基础方案,火锅红油底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牛油70-90份、内黄新一代5-11份、豆瓣2-5份、青花椒0.5-2份、红花椒0.5-2份、辣椒油树脂0.5-1份、辣椒红0.01-0.02份、香辛料0.524-2.93份、大葱0.5-3份、生姜0.5-3份、火锅风味香精复合料1-3份。

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火锅红油底料的口感好、并且能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本方案还提供另一基础方案,火锅红油底料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预处理

将内黄新一代用切断机切成1-3cm长的辣椒段,去除辣椒籽,再将辣椒段煮制50-60min,再过滤水分,并压榨出水分,最后搅碎形成糍粑辣椒碎辣椒;

将香辛料用80-100℃的水浸泡10-20min,用于用水量与香辛料的比例为1:1,浸泡后取出晾干备用;

将青花椒和红花椒用70-80℃的水浸泡8-15min,取出晾干备用;

将生姜切片,大葱切段备用;

b、炒制

将炒锅加热至140-180℃,再将牛油倒入炒锅内融化30-40min,再加入大葱和生姜炼制30-40s;将炒锅的温度调节至105-110℃,加入糍粑辣椒碎辣椒和豆瓣翻炒,翻炒时间为40-50min;再将炒锅的温度调节至100-105℃,加入香辛料、青花椒和红花椒炒制30-50min,形成包括原料残渣和红油的混合料;

c、分离

在混合料内加入辣椒油树脂、辣椒红和火锅风味香精复合料搅拌均匀,再利用过滤装置过滤出混合料内的原料残渣,留下红油红油,并将红油冷却至常温;

d、冷冻

利用冷冻装置对红油进行冷冻,冷冻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模具制备机构、传输机构、进料机构和冷冻机构;模具制备机构包括冷冻箱,冷冻箱内设有安装轴、转盘和驱动转盘转动的驱动电机,转盘转动连接在安装轴上,且转盘与安装轴同轴设置;转盘上均匀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冷冻模具,冷冻模具内设有长方体状的成型模具,成型模具内设有铁粉层和小磁针,成型模具顶部的四周设有用于固定成型模具的支板;转轴上靠近传输机构的一侧设有凸轮和驱动凸轮转动的转动电机,凸轮包括圆形部和凸起部,凸轮的圆形部与冷冻模具相贴;

传输机构包括传送带和设置在传送带两侧的支撑架,传送带靠近冷冻箱的一端贯穿冷冻箱的侧壁,且与转盘的外壁相抵,支撑架的顶部设有电磁铁;进料机构包括储料箱和导料管,导料管上设有进料阀;冷冻机构包括速冻箱;

将红油放置在储料箱内,并向冷冻模具与成型模具之间加入清水,通过冷冻箱将清水冷冻,形成模具;再通过传送带传输至储料箱下方,利用导料管将红油注入冷冻模具内,通过传送带持续的传输时冷冻模具进入速冻箱内,利用速冻箱对红油进行速冻;

e、包装

将冷冻后的红油进行包装,形成火锅红油底料。

本方案的技术原理是:

将内黄新一代用切断机剪切成辣椒段,去除辣椒籽后进行煮制,煮制完成后取出水分碾碎形成碎辣椒;将辛香料、青花椒和辣椒浸泡后晾干、备用;将生姜切片、大葱切段备用。

将牛油加入炒锅内进行炒制,再加入大葱和生姜炼制,再向炒锅内依次加入碎辣椒、豆瓣、香辛料、青花椒和红花椒进行炒制形成混合料。在混合料内加入辣椒油树脂、辣椒红和火锅风味香精混合均匀,利用过滤装置过滤出混合料内的红油,并将红油冷却至常温。

将冷冻模具置于安装槽内,并将成型模具固定在冷冻模具上,使得冷冻模具内形成空腔,向空腔内加入水,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使得冷冻模具发生转动,并在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冷冻箱对水进行冷冻,使得冷冻模具的内壁形成一层冰;冷冻模具转动的过程中,转动电机带动凸轮转动,当凸轮的凸起部与冷冻模具接触时,会推动冷冻模具向传送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冷冻模具位于传送带上。

传送带在传输冷冻模具的过程中,支撑架上的电磁铁会产生磁场,磁场带动小磁针转动,从而会使得冷冻模具与成型模具侧壁上的冰发生相对移动,便于成型模具脱离,再通过电磁铁产生的磁场吸附型模具上的铁粉层,从而使得成型模具与冷冻模具脱离,从而将冰残留在冷冻模具的内壁。随着传动带的传送,冷冻模具位于储料箱下方时,打开进料阀,使得储料箱内的红油通过导料管进入冷冻模具内,冷冻模具内注满红油后,通过传送带的持续传输,将冷冻模具运输至速冻箱内,再通过速冻箱对红油进行速冻。

红油速冻后,将冷冻模具取出,向冷冻模具内加入水,冷冻模具四周的冰遇水融化,而水与红油不会融合,能使得冷冻后的红油脱离冷冻模具。再将红油利用包装袋进行包装,形成红油火锅底料成品。

本方案能产生的技术效果是:

1、在熬制完成后,对混合料进行过滤,只留下红油,能使得消费者在食用时,菜上不会粘附原料残渣,能使得火锅红油底料的口感和观感好;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在包装前,先将红油进行冷冻,使得包装袋不会受热变形;

3、本技术方案在包装前将红油冷冻成一定的形状,能使得包装成型的火锅红油底料呈一定的形状,包装袋的表面不会呈凹凸状,因此在取出食用时,包装袋内部不会有火锅红油底料残留;

4、通过设置冷冻模具和成型模具,能使得冷冻模具的外圈形成一层冰,从而能避免红油沾附在冷冻模具的内壁;同时配合冰遇水融化,而红油不会与水融合的特性,能方便的将成型的红油取出;

5、包装时,在红油外包裹一层糯米纸,能避免红油与包装袋内壁粘附,并且糯米纸遇水即化,也不会对火锅红油底料的口感造成影响。

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

优选方案一:基于基础方案,所述香辛料包括小茴、桂皮、白蔻、丁香、草果、香果、三奈、八角、砂仁、白芷、香叶。通过对各种调味料的配比,能使得制备的火锅红油底料的口味好。

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按质量份计,包括小茴0.1-0.5份、桂皮0.1-0.5份、白蔻0.1-0.5份、丁香0.003-0.01份、草果0.005-0.2份、香果0.005-0.2份、三奈0.1-0.3份、八角0.1-0.3份、砂仁0.005-0.2份、白芷0.005-0.02份、香叶0.001-0.2份。通过实验证明,使用该配比的香辛料能使得制备的火锅红油底料的口味好。

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按质量份计,包括牛油70份、内黄新一代5份、豆瓣2份、青花椒0.5份、红花椒0.5份、辣椒油树脂0.5份、辣椒红0.01份、小茴0.1份、桂皮0.1份、白蔻0.1份、丁香0.003份、草果0.005份、香果0.005份、三奈0.1份、八角0.1份、砂仁0.005份、白芷0.005份、香叶0.001份、大葱0.5份、生姜0.5份、火锅风味香精复合料1份。通过实验证明,该配比的各原料制备的火锅红油底料的口味适中,能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

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按质量份计,包括牛油80份、内黄新一代8份、豆瓣3份、青花椒1.5份、红花椒1份、辣椒油树脂0.8份、辣椒红0.015份、小茴0.3份、桂皮0.2份、白蔻0.3份、丁香0.007份、草果0.016份、香果0.018份、三奈0.2份、八角0.2份、砂仁0.1份、白芷0.08份、香叶0.09份、大葱1.5份、生姜2份、火锅风味香精复合料2份。通过实验证明,使用该配比的各原料制备的火锅红油底料的口感佳。

优选方案五:基于优选方案四,按质量份计,包括牛油90份、内黄新一代11份、豆瓣5份、青花椒2份、红花椒2份、辣椒油树脂1份、辣椒红0.02份、小茴0.5份、桂皮0.5份、白蔻0.5份、丁香0.01份、草果0.2份、香果0.2份、三奈0.3份、八角0.3份、砂仁0.2份、白芷0.02份、香叶0.2份、大葱3份、生姜3份、火锅风味香精复合料3份。通过实验证明,使用该配比的各原料制成的火锅红油底料的口味好。

优选方案六:基于基础方案五,所述步骤(d)中冷冻模具为长14-16cm、宽8-10cm、高3-5cm的长方体,成型模具为长13cm、宽7cm、高2cm的长方体。通过对冷冻模具和成型模具的容量设置,能使得冷却后的红油的大小基本一致。

优选方案七:基于基础方案六,所述步骤(d)中速冻箱的温度为-18—-24℃。能使得红油在速冻箱内快速的冷冻。

附图说明

图1为冷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火锅红油底料及其加工工艺实施例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现以实施例1为例,对火锅红油底料及其加工工艺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a、原料预处理

将内黄新一代(辣椒名)用切断机剪切成2cm长的辣椒段,经辣椒段内的辣椒籽去除后投入锅内煮制55min,再压制出辣椒内的水分,并将辣椒进行搅拌形成碎辣椒备用;

将香辛料用90℃的热水浸泡15min,且热水和香辛料的比例为1:1,再将浸泡后的香辛料取出,晾干表面的水分备用;将青花椒和红花椒用75℃的热水浸泡11min,再将浸泡后的青花椒和红花椒取出,晾干表面水分备用;将生姜切片、大葱切段备用。

b、炒制

将炒锅加热至160℃,并向炒锅内加入牛油,熬制35min使牛油融化,再向炒锅内加入大葱和生姜炼制35s,并将大葱和生姜取出。将炒锅调至107℃,并加入碎辣椒和豆瓣翻炒45min,将碎辣椒和豆瓣的香味炒出;再将炒锅调节至103℃,并向炒锅内加入小茴、桂皮、白蔻、丁香、草果、香果、三奈、八角、砂仁、白芷、香叶、青花椒和红花椒炒制40min,形成混合料。

c、分离

在混合料内加入辣椒油树脂、辣椒红和火锅风味香精复合料搅拌均匀,再利用过滤装置对混合料进行过滤,通过3次过滤后,得到不含有各原料残留的红油,并将红油冷却至常温。

d、冷冻

使用冷冻装置对红油进行冷冻,如图1所示,冷冻装置包括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模具制备机构、传输机构、进料机构和冷冻机构。模具制备机构包括冷冻箱2,冷冻箱2内固定连接有安装轴3,安装轴3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转盘4,转盘4与安装轴3同轴;转盘4的上表面设有与转盘4同轴的轴套41,轴套41的外壁固定有从动齿轮。安装轴3上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安装轴3的右侧壁上还设有转动电机和固定架,固定架上转动连接有凸轮5,转动电机驱动凸轮5转动。转盘4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四个安装槽42,安装槽42内设有冷冻模具6,冷冻模具6的顶部敞开,冷冻模具6内设有长方体状的成型模具7,成型模具7上表面的四个侧壁均设有支板71,成型模具7的内侧壁上设有铁粉层和小磁针。凸轮5包括圆形部和凸起部,圆形部与冷冻模具6的侧壁相贴。

传输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传送带8,工作台1上传送带8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电磁铁。进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右端的储料箱9,储料箱9的底部连接有导料管91,导料管91的下部设有进料阀92。冷冻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右端的速冻箱10,传送带8的右端贯穿速冻箱10的左侧壁。

具体使用时,将成型模具7放置在冷冻模具6内,使得成型模具7与冷冻模具6之间形成间隙,并向间隙内加入清水。乘有清水的冷冻模具6位于冷冻箱2内,冷冻模具6在冷冻箱2内会随着转盘4转动,转盘4转动的时候,使得清水逐渐结冰,从而在冷冻模具6的侧壁上形成一层冰。

转盘4转动时,转动电机带动凸轮5转动,当凸轮5的凸起部与冷冻模具6的侧壁接触时,推动冷冻模具6向传送带8方向移动,并使得冷冻模具6位于传送带8上。通过传送带8的传送使得冷冻模具6向速冻箱10方向移动,冷冻模具6在移动的过程中,支撑架上的磁铁电磁铁产生磁场,带动小磁针发生转动,由于小磁针转动的力有限,因此带动成型模具7发生小范围的转动,使得成型模具7与冷冻模具6侧壁上的冰发生转动,便于成型模具7脱离;同时电磁铁产生磁场对成型模具7内的铁粉层进行吸附,从而使得成型模具7脱离冷冻模具6。

成型模具7从冷冻模具6内脱离后,随着传送带8持续传动,将冷冻模具6传送至储料箱9下部,打开进料阀92,使得储料箱9内的红油通过导料管91进入冷冻模具6内,当冷冻模具6内装满红油后,进入速冻箱10内进行速冻。红油会在冷冻模具6内速冻成型,形成长方体状。

e、包装

将速冻箱内的冷冻模具取出,向冷冻模具内加入常温的水,由于冰的特性,与水接触后,冰会融化,而红油在冷冻后需要较高温度才会融化,因此遇水不会融化,也不会与水融合。冰融化后,会使得红油与冷冻模具的侧壁之间出现间隙,便于将红油取出。取出红油后,将红油表面的水分晾干,再在冷冻的红油表面附上一层糯米纸,再将其装入包装袋,抽真空、密封保存,形成火锅红油底料。

实施例2-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参数不同。实验:

对比例1-6各参数,如表2,

表2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未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冷冻装置进行冷冻;对比例2-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数不同;对比例7为现有的火锅红油底料。

现以实施例1-6、对比例1-7提供的火锅红油底料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选取实施例1-6、对比例1-7的火锅红油底料各50袋进行以下实验

a、观察火锅底料的包装是否变形,记录变形率(%);

b、打开包装袋,取出火锅红油底料时,能保证其完整的概率(%);

c、取出火锅红油底料时,包装袋内无残留的概率(%);

实验二:选取130人分为13组,每组均包括10-20岁、20-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的各2人,请13组人分别进食由实施例1-6、对比例1-7提供的火锅红油底料制作的火锅,记录以下数据:

d、觉得火锅口味好的人数(人);

e、连续进食火锅5天后,还觉得口味好的人数(人);

f、进食火锅时,觉得观感好的人数(人)。

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由此可见,实施例提供的火锅红油底料的包装变形少、取出后完整率高、残留率低,并且口味佳、长时间食用后喜欢食用的人多、并且观感好。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