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多糖保健茶饮料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5555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饮料加工领域,主要涉及一种菌多糖保健茶饮料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茶饮料是中国的传统特色饮品,拥有悠久的历史。保健茶饮料因具有药食两用、营养自然、消暑解渴等优点,在国内饮料市场的占比日益呈上升趋势,大有机会成为饮料市场上的新主流。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内外保健茶饮料的生产技术依旧不够成熟,仍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如功能性中草药利用率低、味苦涩、浑浊、有沉淀、易腐败变质等。猴头菌(hericiumerinaceus),是一株多糖转化率高且能稳定遗传的菌株。生物多糖被医药保健专家称为“21世纪的生物导弹”,具有双向调节人体免疫、抗衰老、降血脂、抗氧化、降血糖、抗炎症、抗肿瘤等功能。关于多糖茶饮品工艺研究内容不多。因此,开发天然植物功能性生物多糖茶饮品,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周建湘等在《生物多糖药茶(菇王茶)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中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一种无毒副作用、口感好、配制方便、价格低廉且具有保健功效的茶饮料。为保健茶饮料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促进传统茶饮料的开发,增强功能保健作用,改善口感,增强稳定性,提供一种菌多糖保健茶饮料的加工方法。

一种菌多糖保健茶饮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步骤组成:

1)、将香菇、茯苓、银耳、黄豆、甘草分别粉碎为1-3毫米的粗粉,以7:4:2:3:1-2的比例混合,置于混合机中,边搅拌边加纯化水,加至等重量水,待原料充分湿润后,置于蒸汽灭菌柜中,于120-121℃灭菌25-30分钟,取出冷却至25-30℃备用;

2)、将步骤1所得物接入质量分数为30-35%的猴头菌种,置于相对湿度为65-75%,温度为22-27℃的培养室培养18-20天,培育结束后,将菌丝连同底物一同于30-35℃烘干,粉碎至20-40目;

3)、将步骤2所得物加入7-8%金银花粗粉、13-15%板蓝根粗粉、13-15%山楂片,置于提取罐中,加15-20倍量纯化水,煎煮2-3次,每次35-50分钟,合并煎煮液,滤除渣滓;

4)、将绿茶与80-90℃纯化水以1:11-13的比例混合,连续萃取2-3次,合并萃取液,除去茶渣;

5)、将步骤3所得煎煮液与步骤4所得萃取液以1:3-5的比例混合,并添加2-2.3%的蜂蜜,拌匀充分溶解,用0.5-0.6mol/l的l-苹果酸调ph至5.5-6,再经180-200目筛网过滤,无菌灌装,于90-100℃灭菌15-20分钟,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的一种菌多糖保健茶饮料的加工方法,通过接入猴头菌种对营养物料进行发酵,并通过控制发酵温度、相对湿度、发酵时间,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生产率。将长满菌丝体培养物取出切碎与中药材混合,浸提,复合茶汁,多次过滤进行均质,并调入蜂蜜增添适口性。本发明的一种菌多糖保健茶饮料富含的真菌生物活性多糖,具有增强免疫、调节血脂血糖和清除自由基以及抑制肿瘤的作用。通过l-苹果酸调节饮料的酸碱度,避免杂菌污染,增强产品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一种菌多糖保健茶饮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步骤组成:

1)、将香菇、茯苓、银耳、黄豆、甘草分别粉碎为粒径2毫米的粗粉,以7:4:2:3:1的比例混合,置于混合机中,边搅拌边加纯化水,加至等重量水,待原料充分湿润后,置于蒸汽灭菌柜中,于121℃灭菌25分钟,取出冷却至25℃备用;

2)、将步骤1所得物接入质量分数为30%的猴头菌种,置于相对湿度为75%,温度为25℃的培养室培养18天,培育结束后,将菌丝连同底物一同于35℃烘干,粉碎至20目;

3)、将步骤2所得物加入7%金银花粗粉、13%板蓝根粗粉、13%山楂片,置于提取罐中,加20倍量纯化水,煎煮2次,每次35分钟,合并煎煮液,滤除渣滓;

4)、将绿茶与80℃纯化水以1:12的比例混合,连续萃取2次,合并萃取液,除去茶渣;

5)、将步骤3所得煎煮液与步骤4所得萃取液以1:3的比例混合,并添加2.3%的蜂蜜,拌匀充分溶解,用0.5mol/l的l-苹果酸调ph至5.5,再经200目筛网过滤,无菌灌装,于90℃灭菌15分钟,冷却至室温。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菌多糖保健茶饮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接入猴头菌种对营养物料进行发酵,控制发酵温度、相对湿度、发酵时间,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菌多糖的生产率。并与绿茶进行复合搭配,消暑解渴的同时提升茶饮料的保健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市欣然食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6
技术公布日:2018.04.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