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烘干的柑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22670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叶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烘干的柑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柑桔皮有理气化痰、除燥祛湿的功效,适合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咳嗽多痰等症状的人食用。现代研究表明,陈皮中含有大量挥发油、橙皮甙等成分,它所含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道内积气,增加食欲。柑茶是采用天然的柑桔皮和茶叶为原料,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其特点是融合了柑的果香和茶的醇香,柑与茶相互吸收精华,兼具柑桔皮和茶的保健功效。传统柑茶的制作方法为,将鲜采的柑洗干净,晾干,在柑上部开一小口,通过该小口掏空果肉,将茶叶充实整个果囊,然后把填充了茶叶的柑放在烘箱中直接烘干或者在通风处晒干(又称为生晒)。

根据柑果在不同时期采摘,柑茶分小青柑、大青柑、二红柑和大红柑。目前,市场上的柑茶以小青柑茶为多。小青柑茶加工方法有直烘、生晒,或辅以短时间生晒再烘干(又称半生晒)。生晒干燥的柑茶的陈皮味浓厚,口感醇厚,但卫生条件差,生产周期长,在天气晴朗天气利用日光生晒小青柑至完全干燥,需要20天左右时间,但小青柑采收的七八月份为多雨季节,晒干不能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大多数小青柑茶生产商选用直烘技术。直烘干燥周期短、效率高、卫生条件好,目前生产中广泛采用的仍然是长期积累的经验烘干工艺,都是利用热干风烘干,这种经验烘干工艺相对较粗糙,直烘或半生晒的都存在以下问题:小青柑因受热不均易出现果皮颜色不一致、黄绿斑驳现象;小青柑在热风烘焙中易引起果壳开口处皲裂;小青柑在高温热风烘干过程中,挥发性烯烃类、酯类、醇类等重要营养物质挥发流失,降低了小青柑的特有香气和保健功效;小青柑中干燥的茶叶与高含水量的新鲜柑果皮在烘焙过程中融合渗透度低,营养物质流失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湿烘干的柑茶的制备方法,本制备方法在柑茶烘干工序对空气温度、湿度及风速进行调节控制,并对烘干的温度、湿度、风速、时间等参数进行合理的配置,找出最优组合,在最大限度保证柑茶品质的前提下提高烘干效率。本发明的加湿烘干工艺,降低了在传统热干风烘干过程中发生的有效成分氧化、挥发油和其他热敏性物质被破坏等品质劣变反应,使柑茶的活性成分得到最大保留,提高了柑茶的保健功效。本发明生产周期短,生产周期约是传统生晒的六分之一,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卫生安全得到保证。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湿烘干的柑茶制备方法,包括柑果处理、填充茶叶、第一步烘干、第二步烘干、第三步烘干、包装存储等工序,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1、柑果处理:将鲜柑果洗净晾干,开孔掏空果肉,留果壳备用;

2、填充茶叶:将茶叶原料填充进处理好的果壳中;

3、第一步烘干:将填充好茶叶的果壳放入温度、湿度、风速可调控的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温度75~85℃、相对湿度85~95%,风速0.30~0.40m/s,持续时间5~8min;

4、第二步烘干:温度45~55℃、相对湿度50~70%,风速0.50~1.0m/s,持续时间36~48h;

5、第三步烘干:温度35~45℃、相对湿度35~45%,风速0.25~0.35m/s,持续烘干至柑茶含水量≤8%,当柑茶含水量≤8%时停止烘干,第三步烘干持续时间小于36h;

6、包装存储:将烘干后柑茶常温冷却,然后用棉纸包装,装箱储存。

优选地,所述步骤3烘干的温度80℃、相对湿度90%,风速0.35m/s,持续时间6min。

优选地,所述步骤4烘干的温度48℃、相对湿度60%,风速0.7m/s,持续时间40h。

优选地,所述步骤5烘干的温度40℃、相对湿度40%,风速0.3m/s,持续烘干至柑茶含水量≤8%,当柑茶含水量≤8%时停止烘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经过试验发现:柑茶的外观品相与烘干时热风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相关,其中温度影响最大,湿度影响次之,风速影响最小。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烘干工艺进行优化,使温度、湿度、风速、时间等参数得到合理的配置。优化了的烘干工艺兼顾了产品品质和烘干效率,在保证柑茶品质最优的前提下最大化提高烘干效率。经此工艺加工的柑茶的品相优于现有的各种加工工艺,卫生得到保证,效率略低于直烘,高于传统生晒及半生晒,单次加湿烘干的生产周期为2.5~3.5天。

2、传统柑茶的热风干燥,把干燥温度作为干燥过程中的唯一控制因素,忽略了热风干燥过程中的湿度及风速的作用。本发明对湿度和风速进行干预控制,有助于提高柑茶的干燥品质。

(1)本发明技术方案使柑茶的水分、有效成分两者达到最佳平衡状态和干燥效果,使柑茶中有效活性物质不会发生变性,挥发油类成分损失很小,柑皮与茶叶二者充分融合渗透,柑与茶相互吸收精华,所加工出的柑茶柑香清新、浓郁,滋味醇厚。

(2)第一步烘干是在较高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短时烘干,对新鲜柑皮进行杀青,钝化柑皮中酶的活性,阻止酶对有效成分的降解作用,使柑皮保持原有的绿色,提高小青柑茶的外观青绿效果;此外,较高温度对柑皮及填充的茶叶中微生物和细菌也有杀除作用。

(3)第二步烘干是移除柑茶水分的主要阶段,在加湿环境下烘干,柑皮面水分扩散到空气中的速率基本等于柑皮内部水分转移到表面的速率,减少了果壳开口处皲裂现象,裂化率低于1%,而传统热风干燥的裂化率在10%以上。在加湿环境下烘干,使柑茶果皮面均匀受热,果皮颜色均匀。

3、对风速的调节控制,有助于提高干燥速率和柑茶的品质,第一步烘干控制较低风速,能尽快提高烘干室内温度,并利于高湿的稳定,杜绝杀青阶段引起柑壳开口处的皲裂;第二步烘干在适当范围内提高风速能提高干燥速率;第三步烘干是在较低风速下干燥,有利于柑与茶融合渗透,提高柑茶的醇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加湿烘干的柑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柑果处理:将鲜柑果洗净晾干,开孔掏空果肉,留果壳备用;

2、填充茶叶:将茶叶原料填充进处理好的果壳中;

3、第一步烘干:将填充好茶叶的果壳放入温度、湿度、风速可调控的的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温度85℃、烘室空气相对湿度95%,风速0.30m/s,持续时间5min;

4、第二步烘干:温度55℃、相对湿度70%,风速0.50m/s,持续时间36h;

5、第三步烘干:温度45℃、相对湿度45%,风速0.25m/s,持续烘干至柑茶水分含量≤8%,当茶水分含量≤8%时停止烘干;

6、包装存储:将烘干后柑茶常温冷却,然后用棉纸包装,装箱储存。

实施例2:

一种加湿烘干的柑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1和2同实施例1。

3、第一步烘干:将填充好茶叶的果壳放入温度、湿度、风速可调控的的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温度80℃、烘室空气相对湿度90%,风速0.35m/s,持续时间6min;

4、第二步烘干:温度48℃、相对湿度60%,风速0.7m/s,持续时间40h;

5、第三步烘干:温度40℃、相对湿度40%,风速0.30m/s,持续烘干至柑茶水分含量≤8%,当茶水分含量≤8%时停止烘干;

6、包装存储:将烘干后柑茶常温冷却,然后用棉纸包装,装箱储存。

实施例3:

一种加湿烘干的柑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步骤1和2同实施例1。

3、第一步烘干:将填充好茶叶的果壳放入温度、湿度、风速可调控的的烘干机中进行烘干,温度75℃、烘室空气相对湿度85%,风速0.40m/s,持续时间8min;

4、第二步烘干:温度45℃、相对湿度50%,风速1.0m/s,持续时间48h;

5、第三步烘干:温度35℃、相对湿度45%,风速0.35m/s,持续烘干至柑茶水分含量≤8%,当茶水分含量≤8%时停止烘干;

6、包装存储:将烘干后柑茶常温冷却,然后用棉纸包装,装箱储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