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麻六堡茶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2664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麻六堡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六堡茶,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干燥等步骤制作而成,其经堆积使茶叶成品变色,叶色泽呈黑色光润,属黑茶。六堡茶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气醇陈、有槟榔香味,叶底红褐,并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现代科学研究揭示了黑茶的抗氧化、调节糖脂等方面保健机理,促进了黑茶的消费。可以预见,随着人们对黑茶认识的日益深入,六堡茶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天麻,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麻富含天麻素、天麻多糖、维生素a、甙类、生物碱、香荚兰醇、香荚兰醛、琥珀酸、β-谷甾醇、黏液质等多种成分,其以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麻六堡茶及其加工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可行性高,为充分发挥六堡茶与天麻的药用保健功效提供了一种更为便捷的使用方式,且所制备的天麻六堡茶具有帮助消化、减肥降脂、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风湿及中枢神经调节等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天麻六堡茶,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挑选品质良好的天麻,粉碎,过60-80目筛,得天麻粉,备用;

(2)挑选适合做六堡茶的鲜叶,放入杀青机中,于180-200℃杀青至茶梗变软,叶色转为暗绿色,表面光泽消失,青草气消失,手握成团,松手不散;

(3)将杀青后的茶叶摊凉30min后,加入茶叶重量10-15%的榆钱混合均匀,轻揉5min,解块,加压揉捻15min至茶汁溢出、卷紧成形,再松压轻揉5min后,解块,复揉15-20min(一、二级茶共约揉捻40min,三级以下茶共约揉捻45-50min);

(4)将步骤(3)所得揉捻叶在120-150℃烘干20-25min,至茶叶含水量为40-50%;

(5)按茶叶重量10-15%的量称取天麻粉,将其均等分为两份,将其中一份添加至步骤(4)所得茶叶中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渥堆,其堆高为35-50cm,温度控制在45-60℃,渥堆时间为10-15h,期间每隔5h翻堆一次,至茶叶变为黄褐色,出粘汁,发出独特醇香;其中,第一次翻堆时,采用酒精度8-12%(v/v)的黄酒均匀喷洒一次,其黄酒用量为茶叶重量的5%-8%;

(6)将步骤(5)所得发酵叶置于55-65℃低温烘8-10min,再轻揉5-6min,至茶叶条索紧细;

(7)将步骤(6)所得茶叶置于80-90℃进行毛火,其摊叶厚度为3-4cm,每隔5-6min翻动一次,至茶叶含水量为30-40%;摊凉20-30min后置于50-60℃进行足火,其摊叶厚度为34-35cm,干燥时间为2-3h,至茶叶含水量在10%以下;

(8)将步骤(7)所得毛茶于蒸汽中蒸3min,将蒸软的茶叶置于竹篓中,然后添加剩余天麻粉,混合均匀后压紧;

(9)将压萝好的茶叶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陈化半年至一年,即得所述天麻六堡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将茶叶与天麻、榆钱融合制成具有保健效果的天麻六堡茶,这三种材料具有互补和促进的作用,有助于帮助消化、减肥降脂、提高免疫力,并具有抗肿瘤、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及中枢神经调节等功效。

(2)本发明在揉捻工序中加入榆钱,可使其在揉捻及后续发酵、烘干等过程中,功效成分充分释放、融合,以提高所得茶叶健脾和胃、祛风散热、镇静安神等功效。

(3)本发明在渥堆发酵和压箩工序中添加天麻粉,一方面利用其与黄酒共同发酵,以促进成分的转化、融合,另一方面又可利用天麻独特的甜香味,以增加茶叶风味,且其操作简单,可实施性强。

(4)本发明中天麻粉、榆钱的加入可提高茶叶醇厚的滋味,而将天麻打碎成细粉,不仅能保留天麻原有的物质成分,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还能使其更好的与茶叶融合,还可增加茶叶甘甜的风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天麻六堡茶,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挑选品质良好的天麻,用粉碎机粉碎,过60-80目筛,得天麻粉,备用;

(2)挑选适合做六堡茶的鲜叶,放入杀青机中,于180℃杀青至茶梗变软,叶色转为暗绿色,表面光泽消失,青草气消失,手握成团,松手不散;

(3)将杀青后的茶叶摊凉30min后,加入茶叶重量10%的榆钱混合均匀,轻揉5min,解块,加压揉捻15min至茶汁溢出、卷紧成形,再松压轻揉5min后,解块,复揉15min;

(4)将步骤(3)所得揉捻叶在120℃烘干20min,至茶叶含水量为45%;

(5)按茶叶重量10%的量称取天麻粉,将其均等分为两份,将其中一份添加至步骤(4)所得茶叶中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渥堆,其堆高为35-50cm,温度控制在45℃,渥堆时间为10h,期间每隔5h翻堆一次,至茶叶变为黄褐色,出粘汁,发出独特醇香;其中,第一次翻堆时,采用酒精度8%(v/v)的黄酒均匀喷洒一次,其黄酒用量为茶叶重量的6%;

(6)将步骤(5)所得发酵叶置于55℃低温烘8min,再轻揉5min,至茶叶条索紧细;

(7)将步骤(6)所得茶叶置于80℃进行毛火,其摊叶厚度为3-4cm,每隔5min翻动一次,至茶叶含水量为35%;摊凉20min后置于50℃进行足火,其摊叶厚度为34-35cm,干燥时间为3h,至茶叶含水量在10%以下;

(8)将步骤(7)所得毛茶于蒸汽中蒸3min,将蒸软的茶叶置于竹篓中,然后添加剩余天麻粉,混合均匀后压紧;

(9)将压萝好的茶叶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陈化半年至一年,即得天麻六堡茶。

实施例2

一种天麻六堡茶,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挑选品质良好的天麻,用粉碎机粉碎,过60-80目筛,得天麻粉,备用;

(2)挑选适合做六堡茶的鲜叶,放入杀青机中,于190℃杀青至茶梗变软,叶色转为暗绿色,表面光泽消失,青草气消失,手握成团,松手不散;

(3)将杀青后的茶叶摊凉30min后,加入茶叶重量12%的榆钱混合均匀,轻揉5min,解块,加压揉捻15min至茶汁溢出、卷紧成形,再松压轻揉5min后,解块,复揉17min;

(4)将步骤(3)所得揉捻叶在150℃烘干20min,至茶叶含水量为40%;

(5)按茶叶重量12%的量称取天麻粉,将其均等分为两份,将其中一份添加至步骤(4)所得茶叶中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渥堆,其堆高为35-50cm,温度控制在60℃,渥堆时间为13h,期间每隔5h翻堆一次,至茶叶变为黄褐色,出粘汁,发出独特醇香;其中,第一次翻堆时,采用酒精度10%(v/v)的黄酒均匀喷洒一次,其黄酒用量为茶叶重量的8%;

(6)将步骤(5)所得发酵叶置于60℃低温烘10min,再轻揉6min,至茶叶条索紧细;

(7)将步骤(6)所得茶叶置于85℃进行毛火,其摊叶厚度为3-4cm,每隔6min翻动一次,至茶叶含水量为40%;摊凉25min后置于55℃进行足火,其摊叶厚度为34-35cm,干燥时间为2h,至茶叶含水量在10%以下;

(8)将步骤(7)所得毛茶于蒸汽中蒸3min,将蒸软的茶叶置于竹篓中,然后添加剩余天麻粉,混合均匀后压紧;

(9)将压萝好的茶叶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陈化半年至一年,即得天麻六堡茶。

实施例3

一种天麻六堡茶,其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挑选品质良好的天麻,用粉碎机粉碎,过60-80目筛,得天麻粉,备用;

(2)挑选适合做六堡茶的鲜叶,放入杀青机中,于200℃杀青至茶梗变软,叶色转为暗绿色,表面光泽消失,青草气消失,手握成团,松手不散;

(3)将杀青后的茶叶摊凉30min后,加入茶叶重量15%的榆钱混合均匀,轻揉5min,解块,加压揉捻15min至茶汁溢出、卷紧成形,再松压轻揉5min后,解块,复揉20min;

(4)将步骤(3)所得揉捻叶在130℃烘干25min,至茶叶含水量为50%;

(5)按茶叶重量15%的量称取天麻粉,将其均等分为两份,将其中一份添加至步骤(4)所得茶叶中混合均匀,然后进行渥堆,其堆高为35-50cm,温度控制在45℃,渥堆时间为15h,期间每隔5h翻堆一次,至茶叶变为黄褐色,出粘汁,发出独特醇香;其中,第一次翻堆时,采用酒精度12%(v/v)的黄酒均匀喷洒一次,其黄酒用量为茶叶重量的5%;

(6)将步骤(5)所得发酵叶置于65℃低温烘8min,再轻揉6min,至茶叶条索紧细;

(7)将步骤(6)所得茶叶置于90℃进行毛火,其摊叶厚度为3-4cm,每隔6min翻动一次,至茶叶含水量为30%;摊凉30min后置于60℃进行足火,其摊叶厚度为34-35cm,干燥时间为3h,至茶叶含水量在10%以下;

(8)将步骤(7)所得毛茶于蒸汽中蒸3min,将蒸软的茶叶置于竹篓中,然后添加剩余天麻粉,混合均匀后压紧;

(9)将压萝好的茶叶置于阴凉湿润的地方陈化半年至一年,即得天麻六堡茶。

将实施例2所得天麻六堡茶与未加入黄酒制备的天麻六堡茶的感官评价及成分含量对比分别见表1、2。

表1不同天麻六堡茶的感官评价对比

表2不同天麻六堡茶的成分含量对比

由结果可见,本发明天麻六堡茶滋味醇厚,并具甜香,且与未加入黄酒制备的天麻六堡茶相比,其香气更加浓郁,所含氨基酸含量、黄酮含量也明显得到提升,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有所下降,证明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天麻六堡茶在品质及保健功效上都有显著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