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切片切花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1912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鱿鱼切片切花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品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鱿鱼切片切花设备。



背景技术:

鱿鱼适宜一般人群食用,其富含蛋白质、钙、牛磺酸、磷、维生素B1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且含量极高,是备受人们青睐的食品之一。鱿鱼卷虽好吃,可是做工复杂。要吃到上好的鱿鱼卷,在传统工艺中,必须经过水发、洗净、整理、手工切花、切片及开水烫煮多种工序,费时费力不说,劳动力成本高之余,产量及质量又有限。如何能够在保证食品卫生的基础上,有效地提高鱿鱼切片切花质感及成批的生产效率是本实用新型的研究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鱿鱼切片切花设备,以机械的方式作为驱动,通过摩擦力和惯性的作用实现自动化切片切花过程,加上喷洒装置的两次清洁,不仅提高鱿鱼加工的批量生产率,而且保证鱿鱼的卫生;本实用新型的切片切花成品刀工均匀,在缩短了劳动力的生产时间之余,还提高了成品的美观度,让食用者更有食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鱿鱼切片切花设备,具有切片部、切花部,其中切片部和切花部均有喷洒装置,包括:集料槽、切片支架、支架底座、工业脚轮、切片驱动器、驱动器通风箱、电源线、传送带限速开关、切片刀限速开关、进料口、弹力挤压传送层、滚筒、传送带、环形刀片、圆柱滚盘、凹槽、出料板、进料口防尘板、防尘板、切片集水槽、切花支架、切花驱动器、进料传送口、限速开关、滚刀、滚刀挡板、升降调节器、挡板、切花集水槽、出料口、进水口、水龙头、倒T形管、出水口、喷洒管;

所述的工业脚轮、电源线、滚筒、传送带、进水口、水龙头、出水口、喷洒管在切片部和切花部均有设置;所述的工业脚轮位于支架底座的底部和切花支架底部、每个角各一个;所述的电源线均通过一个小孔与切片驱动器、切花驱动器相连;所述的滚筒带动传送带运转;

所述的切花部喷洒装置的结构组成为:所述的进水口连接水龙头;所述的水龙头连接喷洒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切片部喷洒装置的结构组成为:所述的进水口连接水龙头;所述的水龙头连接倒T形管;所述的倒T形管连接出水口;所述的出水口连接喷洒管;所述的喷洒管位于弹力挤压传送层靠近出料板方向的中部;所述的喷洒管上的喷洒孔朝弹力挤压传送层的方向喷水;

所述的切片部的结构组成为:所述的集料槽往切片支架的方向稍作倾斜,集料槽的缺口处低于进料口的底部;所述的进料口位于切片支架的中部,上置弹力挤压传送层、下邻切片集水槽、左邻驱动器通风箱和左侧圆柱滚盘、右邻右侧圆柱滚盘、前接出料口防尘板、后邻集料槽;所述的驱动器通风箱上置并排的传送带限速开关和切片刀限速开关、前接左侧圆柱滚盘、内部放置切片驱动器,驱动器通风箱后侧的面上通有类似蜂巢状的小孔;所述的圆柱滚盘共有两个,平行于切片支架中部的左右两侧,可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的圆柱滚盘的外环圈内设有凹槽;所述的环形刀片是一圈无开口的闭合刀片,卡在凹槽里,随着圆柱滚盘转动的方向转动;所述的出料板位于弹力挤压传送层和进料口交界处偏靠近进料口的位置;所述的进料口防尘板位于出料板的正下方,可朝进料口方向转90°角,直至盖住进料口;所述的防尘板呈“凹”字形,与切片支架相连,相邻于圆柱滚盘和环形刀片;

所述的切花部的结构组成为:所述的整体造型从侧面看呈“十”字形;所述的进料传送口和出料口在同一水平线上,与隔在它们中间的切花支架垂直构成“十”字形;所述的进料传送口和出料口均内设传送带,传送的方向与出料口一致;所述的切花驱动器位于切花支架下部,外接电源线;所述的切花集水槽位于切花驱动器上部,两者中间有隔层;所述的限速开关位于切花支架左侧;所述的升降调节器位于切花支架上面,相邻于喷洒管;所述的喷洒管喷洒的孔朝滚刀的方向倾斜;所述的滚刀固定于切花支架上部的内侧,滚动的方向与传送带一致;所述的滚刀挡板位于滚刀和进料传送口之间,固定于切花支架上部的内侧;所述的挡板呈“躺7”字形,“一横一竖”呈直角,一横遮盖在升降调节器和喷洒管上,“一竖”位于滚刀与出料口之间,固定于切花支架上部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力挤压传送层靠近出料板的一端与进料口相对齐,另一端仅延伸到进料口中段;所述的弹力挤压传送层和进料口内设的传送带传动方向相反;进料口的传送带朝出料板的方向传送;所述的传送带转速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力挤压传送层和进料口相邻的位置接近,之间所留的空隙不大;所述的弹力挤压传送层有弹力,可根据鱿鱼的大小稍微改变位置,保证每条鱿鱼能紧密的固定在弹力挤压传送层和进料口的传送带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刀片绷紧地缚于凹槽内侧,跟着圆柱滚盘顺时针旋转,旋转到上部的刀片紧邻进料口和弹力挤压传送层间缝隙的前部,下邻出料板;所述的环形刀片刀锋所在的面薄、宽度小于等于凹槽;所述的环形刀片刀锋面平行朝向进料口和弹力挤压传送层之间的缝隙。

作为优选,所述的圆柱滚盘的盘面,有五个镂空的圆等距围绕着圆心分布;所述的圆柱滚盘属于主从转动的运作方式,左侧的圆柱滚盘为主动运作方、右侧的圆柱滚盘为从动运作方;两侧转速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的圆柱滚盘、圆柱滚盘外环圈上的凹槽、环形刀片均内嵌于切片支架;所述的切片支架的下沿连接防尘板;所述的防尘板可沿着与切片支架相邻的轴向上翻转180°,直至与内嵌圆柱滚盘的切片支架的上部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出料板位于环形刀片上环形区域的下方;所述的出料板一端固定于切片支架邻近环形刀片处,另一端向下倾斜。

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调节器可调节滚刀透过滚刀挡板的深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传送带在进料口、弹力挤压传送层、进料传送口、出料口上均有覆盖;且传送带由凸起和凹陷的网点构成,具有一定的抓合力,能增大其施加于鱿鱼上的摩擦力,从而加大惯性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机械的方式作为驱动,通过摩擦力和惯性的作用实现自动化切片切花过程,加上喷洒装置的两次清洁,不仅提高鱿鱼加工的批量生产率,而且保证鱿鱼的卫生;本实用新型整台设备结构紧凑、移动方便、运行成本低,同时操作便捷,无论鱿鱼本身大小、厚薄、宽窄,本实用新型均可自由调控和掌握,且切花均匀,成品产量大,外形美观,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鱿鱼切片切花设备示意图。

图2为鱿鱼切片切花设备的切片部前视图。

图3为鱿鱼切片切花设备的切片部倒T形管示意图。

图4为鱿鱼切片切花设备的切片部环形刀片运作示意图。

图5为鱿鱼切片切花设备的切花部后视图。

图6为鱿鱼切片切花设备的切花部滚刀运作示意图。

图中:1.集料槽;2.切片支架;3.支架底座;4.工业脚轮;5.切片驱动器;6.驱动器通风箱;7.电源线;8.传送带限速开关;9.切片刀限速开关;10.进料口;11.弹力挤压传送层;12.滚筒;13.传送带;14.环形刀片;15.圆柱滚盘;16.凹槽;17.出料板;18.进料口防尘板;19.防尘板;20.切片集水槽;21.切花支架;22.切花驱动器;23.进料传送口;24.限速开关;25.滚刀;26.滚刀挡板;27.升降调节器;28.挡板;29.切花集水槽;30.出料口;31.进水口;32.水龙头;33.倒T形管34.出水口;35.喷洒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6所示,鱿鱼切片切花设备,具有切片部、切花部,其中切片部和切花部均有喷洒装置,包括:集料槽1、切片支架2、支架底座3、工业脚轮4、切片驱动器5、驱动器通风箱6、电源线7、传送带限速开关8、切片刀限速开关9、进料口10、弹力挤压传送层11、滚筒12、传送带13、环形刀片14、圆柱滚盘15、凹槽16、出料板17、进料口防尘板18、防尘板19、切片集水槽20、切花支架21、切花驱动器22、进料传送口23、限速开关24、滚刀25、滚刀挡板26、升降调节器27、挡板28、切花集水槽29、出料口30、进水口31、水龙头32、倒T形管33、出水口34、喷洒管35。

如图1、2、5所示,所述的工业脚轮4、电源线7、滚筒12、传送带13、进水口31、水龙头32、出水口34、喷洒管35在切片部和切花部均有设置;所述的工业脚轮4位于支架底座3的底部和切花支架21底部、每个角各一个;所述的电源线7均通过一个小孔与切片驱动器5、切花驱动器22相连;所述的滚筒12连接传送带13,并带动传送带13运转。

如图1所示,所述的切花部喷洒装置的结构组成为:所述的进水口31连接水龙头32;所述的水龙头32连接喷洒管35。

如图1、3所示,所述的切片部喷洒装置的结构组成为:所述的进水口31连接水龙头32;所述的水龙头32连接倒T形管33;所述的倒T形管33连接出水口34;所述的出水口34连接喷洒管35;所述的喷洒管35位于弹力挤压传送层11靠近出料板17方向的中部;所述的喷洒管35上的喷洒孔朝向弹力挤压传送层11的方向。

如图1、2、4所示,所述的切片部的结构组成为:所述的集料槽1往切片支架2的方向倾斜,集料槽1的缺口处低于进料口10的底部;所述的进料口10位于切片支架2的中部,上置弹力挤压传送层11、下邻切片集水槽20、左邻驱动器通风箱6和左侧圆柱滚盘15、右邻右侧圆柱滚盘15、前接出料口防尘板18、后邻集料槽1;所述的驱动器通风箱6上置并排的传送带限速开关8和切片刀限速开关9、前接左侧圆柱滚盘15、内部放置切片驱动器5,驱动器通风箱6后侧的面上通有蜂巢状的小孔;所述的圆柱滚盘15共有两个,平行于切片支架2中部的左右两侧,可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的圆柱滚盘15的外环圈内设有凹槽16;所述的环形刀片14是一圈无开口的闭合刀片,卡在凹槽16里,随着圆柱滚盘15转动的方向转动;所述的出料板17位于弹力挤压传送层11和进料口10交界处偏靠近进料口10的位置;所述的进料口防尘板18位于出料板17的正下方,可朝进料口10方向转90°角,直至盖住进料口10;所述的防尘板19呈“凹”字形,防尘板19与切片支架2相连,相邻于圆柱滚盘15和环形刀片14。

如图1、5、6所示,所述的切花部的结构组成为:所述的整体造型从侧面看呈“十”字形;所述的进料传送口23和出料口30在同一水平线上,与隔在它们中间的切花支架21垂直构成“十”字形;所述的进料传送口23和出料口30均内设传送带13,传送的方向与出料口30一致;所述的切花驱动器22位于切花支架21下部,外接电源线7;所述的切花集水槽29位于切花驱动器22上部,两者中间有隔层;所述的限速开关24位于切花支架21左侧;所述的升降调节器27位于切花支架21上面,相邻于喷洒管35;所述的喷洒管35喷洒的孔朝滚刀25的方向倾斜;所述的滚刀25固定于切花支架21上部的内侧,滚动的方向与传送带13一致;所述的滚刀挡板26位于滚刀25和进料传送口23之间,固定于切花支架21上部的内侧;所述的挡板28呈横躺的“7”字形,“一横一竖”呈直角,其横部遮盖在升降调节器27和喷洒管35上,其竖部位于滚刀25与出料口30之间,固定于切花支架21上部内侧。

如图1所示,所述的弹力挤压传送层11靠近出料板17的一端与进料口10相对齐,另一端仅延伸到进料口10中段;所述的弹力挤压传送层11和进料口10内设的传送带13传动方向相反;进料口10的传送带13朝出料板17的方向传送;所述的弹力挤压传送层11和传送带13转速相同。

如图1、2所示,所述的弹力挤压传送层11和进料口10相邻的位置接近,两者之间留有缝隙;所述的弹力挤压传送层11具有弹性,可根据鱿鱼的大小稍微改变位置,保证每条鱿鱼能紧密的固定在弹力挤压传送层11和进料口10的传送带13上为宜。

如图2、4所示,所述的环形刀片14绷紧地缚于凹槽16内侧,可跟随圆柱滚盘15顺时针旋转,旋转到上部的刀片紧邻进料口10和弹力挤压传送层11间缝隙的前部,下邻出料板17;所述的环形刀片14刀锋所在的面薄、宽度小于等于凹槽16;所述的环形刀片14刀锋面平行朝向进料口10和弹力挤压传送层11之间的缝隙。

如图2、4所示,所述的圆柱滚盘15的盘面,有五个镂空的圆等距围绕着圆心分布;所述的圆柱滚盘15属于主从转动的运作方式,左侧的圆柱滚盘15为主动运作方、右侧的圆柱滚盘15为从动运作方;两侧转速相同。

如图2所示,所述的圆柱滚盘15、圆柱滚盘15外环圈上的凹槽16、环形刀片14均内嵌于切片支架2;所述的切片支架2的下沿连接防尘板19;所述的防尘板19可沿着与切片支架2相邻的轴向上翻转180°,直至与内嵌圆柱滚盘15的切片支架2的上部重合。

如图2所示,所述的出料板17位于环形刀片14上环形区域的下方;所述的出料板17一端固定于切片支架2邻近环形刀片14处,另一端向下倾斜。

如图6所示,所述的升降调节器27可调节滚刀25透过滚刀挡板26的深度。

如图1所示,所述的传送带13在进料口10、弹力挤压传送层11、进料传送口23、出料口30上均有覆盖;且传送带(13)上设由凸起和凹陷的网点,具有一定的抓合力,能增大其施加于鱿鱼上的摩擦力,从而加大惯性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的鱿鱼切片切花设备的工作过程如下:

如图1、2、6所示,成批的鱿鱼最开始先倒入集料槽1中,待本实用新型通电后,切片驱动器5和切花驱动器22均开始运作;人工将鱿鱼放在进料口10的传送带13上;由传送带13将鱿鱼带入弹力挤压传送层11,因弹力挤压传送层11可稍微根据鱿鱼的大小改变层高,且两条传送带13运转的速度相同,鱿鱼即被定在固定位置上传送至邻近环形刀片14处,此时两条传送带13均到头、该往回循环传送,鱿鱼便被这股力的惯性推出,滑过薄且锋利的环形刀片14落在出料板17上;再由倾斜的出料板17下滑至进料传送口23;接着由进料传送口23上的传送带13将已切片的鱿鱼传送至滚刀25处进行切花操作,再由传送带送至出料口30,完成自动化的切片切花过程。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移动方便、运行成本低,同时操作便捷,零基础的劳动力也能操作,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提高鱿鱼加工的批量生产率。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含有传送带限速开关8、切片刀限速开关9、限速开关24、升降调节器27,且滚刀25和滚刀挡板26间隙均匀;也就是说无论鱿鱼本身大小、厚薄、宽窄,本实用新型均可自由调控和掌握,且切花均匀,成品产量大,外形美观,省时省力。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带喷洒装置,在鱿鱼切片前对鱿鱼作了第一次清洗;在鱿鱼切花后作二次清洁;清洗后的污水分别回流进切片集水槽20和切花集水槽29;使得经过切片切花工序后的鱿鱼干净卫生,变相的继续降低劳动成本,提升鱿鱼加工的批量生产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