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脂末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6545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植脂末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脂末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植脂末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植脂末又称奶精,是以精制植物油或氢化植物油、酪蛋白等为主要原料的新型产品,其广泛的应用于咖啡饮料、含乳饮料、速溶奶粉、冰淇淋等饮料中,即溶麦片、快餐面汤料、方便食品、面包、饼干、调味酱、巧克力、米粉奶油等食品中。

现有的植脂末生产中,通过剪切灭菌的植脂末料液,经过静置冷却或管式换热冷却,这些冷却方式均有冷却效果差,冷却效率低等缺陷,与现代的高效的生产理念不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高换热效率,可以使得料液随输送随冷却,生产效率高,生产节奏更加紧凑的植脂末生产设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解决方案如下:

植脂末生产设备,包括剪切缸和高压均质机,所述剪切缸用于对植脂末的料液进行剪切灭菌,所述高压均质机用于对植脂末进行均质乳化,还包括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设于所述剪切缸和所述高压均质机之间,用于将经过所述剪切缸灭菌的料液进行板式换热冷却,而后将料液传递到高压均质机中。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冷水系统,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热流道和冷流道;所述热流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剪切缸和所述高压均质机;所述冷流道连通所述冷水系统,所述冷水系统包括水泵、温度传感器和制冷装置制冷机,所述水泵使得所述冷流道中的水循环,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冷流道中的水温;所述温度传感器感测到所述冷流道中的水温高于预设水温时,所述制冷装置制冷机工作对所述冷流道中的水制冷。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热流道上用于感测所述热流道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冷流道上用于感测所述冷流道的压力;所述热流道的进液口一端设有比例流量阀,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感测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感测的压力时,所述比例流量阀的开度增大;或,所述冷流道的进水口一端设有比例流量阀,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感测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感测的压力时,所述比例流量阀的开度减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与所述冷流道连通的循环泵,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感测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感测的压力时,所述循环泵的循环流量减小。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固定夹板、活动夹板、上导杆、下导杆、锁紧件和若干换热板;每一所述换热板在板面方向上堆叠且上下两端穿设于所述上导杆和所述下导杆上,所述上导杆和所述下导杆平行设置;所述固定夹板和所述活动夹板设于堆叠的所述换热板的板面两侧,所述锁紧件将所述换热板锁紧在所述固定夹板和所述活动夹板之间;所述固定夹板固设于所述上导杆和所述下导杆上,所述活动夹板和每一所述换热板在所述上导杆和所述下导杆上滑动;

所述换热板的数量可调。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植脂末生产设备还包括立式压力喷雾干燥系统;所述立式压力喷雾干燥系统,包括喷雾干燥塔,还包括设于所述喷雾干燥塔下端的一级旋风分离器和二级旋风分离器;所述立式压力喷雾干燥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干燥塔下方的流化设备,所述喷雾干燥塔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流化设备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喷雾干燥塔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一级旋风分离器连通,所述二级旋风分离器与所述一级旋风分离器连通,所述一级旋风分离器与所述流化设备连通;所述植脂末生产设备还包括高压泵,所述喷雾干燥塔顶端设有雾化器,所述高压泵将所述高压均质机中的料液抽出经由所述雾化器向所述喷雾干燥塔中喷射。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喷雾干燥塔,包括干燥塔本体和与所述干燥塔本体连通的热风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干燥塔本体顶部的雾化器,所述热风系统包括引风机、加热模块和分风器,所述加热模块将所述引风机引入的风加热,所述分风器设于所述干燥塔本体的顶部用于将所述引风机引入的风向所述干燥塔本体的底部导流;所述干燥塔本体的高度为9-12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流化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流化床和设于所述流化床的壁部的冰水循环系统;所述冰水循环系统包括冰水管道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使得所述冰水管道中的水循环;所述流化设备还包括风冷系统,所述风冷系统包括与所述流化床数量相等的风机,每一所述风机与一个所述流化床连通,每一所述流化床上设有一个排风口。

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植脂末在生产时先是经过剪切缸的高速搅拌从而实现对植脂末料液的剪切灭菌,而后通过泵将料液抽出到板式换热器中进行快速的换热冷却。板式换热器以其高换热效率,使得流经其中的料液可以直接在流动的过程中进行冷却,而无需静置冷却,缩短了换热冷却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板式换热冷却后的料液由泵继续传递向高压均质机中进行高压均质乳化,从而完成植脂末生产过程中的料液/乳液生产过程。本实用新型的植脂末生产设备具有高换热效率,可以使得料液随输送随冷却,生产效率高,生产节奏更加紧凑。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植脂末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植脂末生产设备的板式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植脂末生产设备的板式换热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植脂末生产设备的立式压力喷雾干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植脂末生产设备的喷雾干燥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植脂末生产设备的流化设备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植脂末生产设备的流化设备的主视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植脂末生产设备的冰水循环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标:1-植脂末生产设备;10-板式换热器;101-固定夹板;102-活动夹板;103-上导杆;104-下导杆;105-锁紧件;106-换热板;110-热流道;111- 第一压力传感器;120-冷流道;121-第二压力传感器;130-比例流量阀;140- 减压阀;150-循环泵;160-温度传感器;170-制冷机;20-剪切缸;30-高压均质机;40-喷雾干燥塔;401-干燥塔本体;4011-出风口;402-雾化器;403- 引风机;404-加热模块;405-分风器;406-湿度传感器;50-一级旋风分离器; 60-二级旋风分离器;70-流化设备;701-一级流化床;702-二级流化床;703- 三级流化床;704-四级流化床;710-冰水循环系统;7101-冰水管道;720- 风冷系统;7201-风机;80-高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因此,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实用新型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结合附图的描述,同样的附图标号标示同样的元件。

在下文中,可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实用新型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 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植脂末生产设备1,包括剪切缸20和高压均质机30,所述剪切缸20用于对植脂末的料液进行剪切灭菌,所述高压均质机 30用于对植脂末进行均质乳化。

植脂末生产设备1还包括板式换热器10,所述板式换热器10设于所述剪切缸20和所述高压均质机30之间,用于将经过所述剪切缸 20灭菌的料液进行板式换热冷却,而后将料液传递到高压均质机30 中。

上述,植脂末在生产时先是经过剪切缸20的高速搅拌从而实现对植脂末料液的剪切灭菌,而后通过泵将料液抽出到板式换热器10中进行快速的换热冷却。板式换热器10以其高换热效率,使得流经其中的料液可以直接在流动的过程中进行冷却,而无需静置冷却,缩短了换热冷却所需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板式换热冷却后的料液由泵继续传递向高压均质机30中进行高压均质乳化,从而完成植脂末生产过程中的料液/乳液生产过程。

板式换热器10,包括热流道110和冷流道120,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1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21。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1设于所述热流道110上用于感测所述热流道110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21设于所述冷流道120上用于感测所述冷流道120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板式换热器10主要用于对植脂末生产过程中,经过剪切灭菌后的植脂末料液的换热冷却。热流道110中的热液为植脂末料液,冷流道120中为冷水,通过冷水的吸热,植脂末料液的放热,从而达到冷却植脂末料液的作用,而后向高压均质机30中泵送。

植脂末的料液通过剪切缸20的剪切灭菌后通过抽水泵,将剪切缸 20中的料液抽到板式换热器10的热流道110中进行换热。流道的进液口一端上设有比例流量阀130。当第一压力传感器111感测的压力小于第二压力传感器121感测的压力时,即热流道110的压力小于冷流道120的压力,有冷水向热液中窜液的风险,此时热流道110上的比例流量阀130开度增大,伴随着热流道110的压力升高。

可以理解,板式换热器1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压力传感器1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1和比例流量阀130电性连接,第一压力传感器1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1和比例流量阀130共同构成了压力闭环控制系统,调定热流道110和冷流道120之间的压力,使得热流道110上的压力不小于冷流道120上的压力。

具体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11的感测的压力小于第二压力传感器 121时,热流道110的进液口的比例流量阀130的开度增大,流过比例流量阀130的压力损失减小,比例流量阀130的阀后的压力增大,即热流道110中的压力增大。

比例流量阀130成比例的逐渐增大开度,直到第一压力传感器111 感测的压力等于或略大于第二压力传感器121的压力时,比例流量阀130的开度停止增大。

采用该方式的压力闭环控制系统能够解决由于料液供给、或冷却水循环压力变化所引起的热流道110和冷流道120之间因压力失衡所引起的窜液问题,使得板式换热器10具有优良的防窜液特性。

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1设于所述热流道110的出液口一端,对热流道110的压力的量测更精准。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21设于所述冷流道120的出水口一端,对冷流道120的压力的两侧更精准。

热流道110的进液口一端设有减压阀140,需要说明的是,该减压阀140设于比例流量阀130之前,即流向热流道110的水先流过减压阀140后流向比例流量阀130。使得流入到热流道110中的热液始终具有一个为稳定的压力,尽量不使用比例流量阀130去调压。

所述板式换热器10还包括与所述冷流道120连通的循环泵150,循环泵150使得冷流道120中的水循环,从而达到边循环边冷却的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11所感测的压力小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121感测的压力时,所述循环泵150的循环流量减小,从而使得冷流道120中的压力减小,抑制了冷水窜入到热液中。

在又一实例中,冷流道120的进水口处设有比例流量阀130,当第一压力传感器111感测到的压力小于第二压力传感器121的压力时,冷流道120上的比例流量的开度减小,流经比例流量阀130的压力损失大,冷流道120中的压力减小。比例流量阀130成比例的逐渐减小开度,直到第一压力传感器111感测的压力等于或略大于第二压力传感器121的压力时,比例流量阀130的开度停止减小。

本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10还包括冷水系统,所述冷流道120连通所述冷水系统,所述冷水系统温度传感器160和制冷机170,所述温度传感器160用于感测所述冷流道120中的水温。所述温度传感器160 感测到所述冷流道120中的水温高于预设水温时,所述制冷机170工作对所述冷流道120中的水制冷。

上述,冷水系统的温度传感器160和制冷机170构成了一种闭环温度控制系统,冷流道120中的冷水在与热液进行热交换后温度升高,通过温度传感器160和制冷机170时刻对冷水系统中的水温进行调控,使得板式换热器10始终具有一个较好的换热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述板式换热器10包括固定夹板101、活动夹板102、上导杆103、下导杆104、锁紧件105和若干换热板106。每一所述换热板106在板面方向上堆叠且上下两端穿设于所述上导杆 103和所述下导杆104上,所述上导杆103和所述下导杆104平行设置。所述固定夹板101和所述活动夹板102设于堆叠的所述换热板106 的板面两侧,所述锁紧件105将所述换热板106锁紧在所述固定夹板 101和所述活动夹板102之间。所述固定夹板101固设于所述上导杆 103和所述下导杆104上,所述活动夹板102和每一所述换热板106 在所述上导杆103和所述下导杆104上滑动。

上述,本实施例的板式换热器10是一种可拆卸的板式换热器10。所述换热板106的数量可调。通过固定夹板101和活动夹板102之间装夹不同数量的换热板106,从而使得板式换热器10具有不同的换热功率,即换热板106的数量越多,换热功率越大,使得热液的冷却温度更低。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所述植脂末生产设备1还包括立式压力喷雾干燥系统;所述立式压力喷雾干燥系统,包括喷雾干燥塔40,还包括设于所述喷雾干燥塔40下端的一级旋风分离器50和二级旋风分离器60。所述立式压力喷雾干燥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喷雾干燥塔40 下方的流化设备70。所述喷雾干燥塔40的底部设有与所述流化设备 70连通的出料口。所述喷雾干燥塔40上设有出风口4011,所述出风口4011与所述一级旋风分离器50连通,所述二级旋风分离器60与所述一级旋风分离器50连通,所述一级旋风分离器50与所述流化设备 70连通。所述植脂末生产设备1还包括高压泵80,所述喷雾干燥塔 40顶端设有雾化器402。所述高压泵80将所述高压均质机30中的料液抽出经由所述雾化器402向所述喷雾干燥塔40中喷射。

经由板式换热的料液在高压均质机30中均质乳化,而后通过高压泵80将高压均质机30中的料液抽到喷雾干燥塔40的顶端,而后又由雾化器402向喷雾干燥器喷射进行干燥固化。

上述,立式压力喷雾干燥系统的喷雾干燥塔40用于将料液干燥成植脂末,通过喷雾干燥塔40上的出料口向流化设备70中下料,而后通过流化设备70对植脂末进行流化冷却。在喷雾干燥塔40的出风口 4011上设置旋风分离器,通过旋风分离器实现在出风时将粉尘和风分离,避免了植脂末的流失和使得排出的风更加洁净,减少废气对空气的污染。旋风分离器包括一级旋风分离器50和二级旋风分离器60,通过两级旋风分离器能够将粒度更小的植脂末和风分离,实现排出的废气的洁净度更高。本实用新型的立式压力喷雾干燥系统具有喷雾干燥、旋风分离和流化冷却的一体式功能,能够完成植脂末的粒化的全部工序,且对植脂末的浪费小,废气排放的污染小。

本实施例的喷雾干燥塔40,包括干燥塔本体401和与所述干燥塔本体401连通的热风系统,还包括设于所述干燥塔本体401顶部的雾化器402。所述热风系统包括引风机403、加热模块404和分风器405。所述加热模块404将所述引风机403引入的风加热,所述分风器405 设于所述干燥塔本体401的顶部用于将所述引风机403引入的风向所述干燥塔本体401的底部导流。所述干燥塔本体401的高度为9-12m。

上述,干燥塔本体401呈塔筒状,是喷雾干燥塔40的干燥空间。雾化器402将料液雾化喷射到干燥塔本体401中。热风系统为料液的干燥提供热源,加快料液中液体的蒸发,使得液滴粒化成为粉末。引风机403用于向干燥塔本体401中引入干燥风,加热模块404发热加热引风机403所引入的风,使得流向干燥塔本体401中的风成为热风,分风器405用于调控的风量的配比和调节风的流向。

通过分风器405使得流入干燥塔中的风由塔顶流向塔底,从而使得本喷雾干燥塔40为一种并流型喷雾干燥塔40,即气液流动方向相同,同时向下并流。料液在并流式的喷雾干燥塔40中下落的速度较快,干燥时间较短。

将干燥塔本体401设为9-12m,高度相对较高,延长了干燥时间,优化了干燥效果。使得湿度相对较大的料液能够在喷雾干燥塔40中采用并流式的下降的同时,通过较高的干燥塔本体401来延长下落时间,从而延长干燥时间,达到对料液干燥使其变为粉末的要求。虽然并流式喷雾干燥塔40的热风温度较高,但由于热风进入干燥塔本体401内立即与喷雾液滴接触,室内温度即将,而物料的湿球温度基本不变,是一种干燥效果好、干燥后粉末温度较低的并流式喷雾干燥塔40。

喷雾干燥塔40还包括设于所述干燥塔本体401中的湿度传感器 406,所述湿度传感器406感测到所述干燥塔本体401中的湿度高于预设湿度时,所述加热模块404增大其加热功率。

具体的,所述喷雾干燥塔40的下端设有出风口4011,所述湿度传感器406靠近所述出风口4011设置。出风口4011处设有排风机,排风机将干燥塔本体401中的风排出。

当喷雾干燥塔40中的湿度高于预设湿度时,说明对粉末的干燥还不够,此时需要提高干燥塔本体401中的温度,即通过加大加热模块 404的发热功率,提高由引风机403所引入的风的温度。在同等干燥时间内,加大干燥温度,从而加快植脂末料液的蒸发速度,使得料液充分干燥成植脂末,从而达到对植脂末的干燥需求。

将湿度传感器406靠近出风口4011设置,出风口4011设于干燥塔的下端,即位于该处的粉末处于喷雾干燥塔40干燥过程的后级过程。对该处的湿度进行检测,该处湿度大说明,即将干燥完毕的粉末的湿度也大,间接地对即将干燥完毕的粉末的湿度进行检测,从而判断经过本喷雾干燥塔40干燥的粉末是否合格。预设的湿度通过测试得出,为该粉末合格干燥情况下的出风口4011处的湿度,若出风口4011 湿度大于预设湿度,则需提高进风的温度,从而提高对粉末的干燥力度。

需要说明的是,湿度传感器406是非密封性的,为保护测量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应尽量避免在粉尘较大的环境中使用。为正确反映所测空间的湿度,还应避免将传感器安放在离墙壁太近或空气不流通的死角处。因而本实施例中,湿度传感器406设于出风口4011处,且出风口4011处设有一级旋风分离器50和二级旋风分离器60。由干燥塔本体401中流出的风流经一级旋风分离器50和二级旋风分离器60后流向湿度传感器406,从而避免将湿度传感器406置于干燥塔本体401 中的粉尘较大的环境中,同时又设于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由于干燥塔本体401的尺寸较大,出风口4011的流量较大,尺寸较大,在出风口4011上环设有多个湿度传感器406,通过取多个湿度传感器406的平均值来测得最为精准的出风湿度,从而实现对喷雾干燥塔40的精确控制。

可以理解,若欲将湿度传感器406设于干燥塔本体401中,应对湿度传感器406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在湿度传感器406外部加设防护罩,防止粉尘的进入,从而感测干燥塔本体401中的湿度。

可以理解,喷雾干燥塔40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于湿度传感器406和加热模块404电性连接,湿度传感器406感测将其感测的湿度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计算后判断是否要提高加热模块404的发热功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雾化器402仍设于干燥塔本体401的出风口4011 上,所述雾化器402上设有比例流量阀130。所述湿度传感器406感测到所述干燥塔本体401中的湿度高于预设湿度时,所述比例流量阀 130的开度减小。

喷雾干燥塔40对于植脂末的干燥不彻底除了和干燥温度有关以外,还和通过雾化器402喷向干燥塔中的料液的量有关。在雾化器402 的旋转速度一定的情况下,液滴大小与供料量成正比,料液浓度与液滴大小成正比。

当引风温度一定时,出风口4011的湿度过高说明进入干燥塔本体 401中的料液过多,通过调节比例流量阀130的开度来调节进料量,即湿度高于预设值时,减小比例流量阀130的开度,从而减少料液的进给量,从而实现将料液干燥成湿度合格的植脂末。该控制方式仍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于比例流量阀130和湿度传感器406电性连接,湿度传感器406感测将其感测的湿度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计算后判断是否要增大比例流量阀130的开度。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系统还包括调温冷风机,所述调温冷风机与所述分风器405连通。该实施例的加热模块404的加热功率不变,引风机403引入的风的热量一定,通过加设调温冷风机对进入的风的温度进行调控,实现按需要的温度进风,通过采用冷热风混合来调节温度的方式,温度调节的速度更快。

请一并参阅图6至图8,本实施例的流化设备70包括至少一个流化床,所述流化设备70还包括设于所述流化床的壁部的冰水循环系统 710。所述冰水循环系统710包括冰水管道7101和循环泵150,所述循环泵150使得所述冰水管道7101中的水循环。

上述,流化设备70包括至少一个流化床和冰水循环系统710。流化床为使流化物流化冷却的装置,冰水循环系统710为流化床提供流化冷却的冷却源。采用冰水循环与流化床之间的热交换实现对流化床的冷却,冷却效果更好,能够对流化床中的流化物进行由内而外的冷却,同时冰水循环冷却的冷却方式基本静音,声噪小,没有废气排放,污染小。本实用新型的流化设备70是一种多级流化冷却设备,流化声噪小、污染小、流化性能好的流化设备70。

所述冰水循环系统710还包括制冷机170和温度传感器160,所述温度传感器160设于所述冰水管道7101中用于感测所述冰水管道 7101中的水温。所述温度传感器160所感测的水温达到预设的温度时,所述制冷机170制冷。

通过温度传感器160和制冷机170形成对冰水循环系统710的温度闭环调控,使得冰水循环系统710所循环的水的温度适中不超过预设温度,具有优良的冷却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制冷机170可以持续制冷也可以间歇式制冷,通过制冷机170的制冷将循环的冰水控制在能够满足与流化床热交换所需的温度的范围内。如制冷机170持续制冷,其制冷速度与换热吸热速度向对应,从而保证冰水始终具有优良的冷却效率,如制冷机170 间歇制冷,如预设的冰水循环水温为5-15℃,即当温度传感器160感测到循环水温高于15℃时,制冷机170开始制冷,当温度传感器160 感测到循环水温低于5℃时,制冷机170停止制冷。持续制冷具有水循环温度稳定的特点,间歇制冷使得制冷机170具有节能降耗的优点。

本实施例的所述流化设备70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流化床701、二级流化床702、三级流化床703和四级流化床704。

本流化设备70采用四级流化,多级流化床的冷却流化效果更好。各级流化床之间连通,且流化方向为由一级流化床701、流经二级流化床702、流向三级流化床703,最终流向四级流化床704。一级流化床701为首级流化床,通过进料口实现对流化设备70的上料,四级流化床704为最后一级流化,通过出料口实现对流化设备70的下料。如在植脂末生产工艺中,流化床与喷雾干燥塔40连接,用于对喷雾干燥塔40干燥后的植脂末进行流化冷却,本实施例的四级流化冷却可将植脂末由90℃冷却到30℃,每一流化床的流化温度逐级递减。

所述循环冰水的流动方向为由所述四级流化床704流向所述一级流化床701。

循环冰水的流动方向与流化床的流化方向相反,可知循环冰水通过热交换实现对流化床中的粉末进行冷却,一级流化床701、二级流化床702、三级流化床703和四级流化床704的流化冷却温度依次降低,循环冰水在其传动方向上温度逐渐升高,因而使得循环冰水由四级流化床704传递向一级流化床701,符合温度变化的要求,从而使得冰水循环冷却的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二级旋风分离器60的功率大于所述一级旋风分离器50的功率。

二级旋风分离器60的烟气中含的颗粒物粒径更小,因而二级旋风分离器60需要更高的离心力,以分离粒度更小的植脂末。

喷雾干燥塔40的出料口与所述一级流化床701连通,所述一级旋风分离器50与所述二级流化床702和/或所述三级流化床703连通,所述四级流化床704上设有下料口。

上述,一级流化床701的流化冷却温度较高,二级流化床702、三级流化床703和四级流化床704的温度逐渐降低。经过喷雾干燥塔 40的出料口直接流向流化设备70的植脂末的温度最高,因而直接流向一级流化床701,经过一级旋风分离器50和二级旋风分离器60分离而出的植脂末的温度有所下降,因而使得旋风分离后的植脂末流向二级流化床702或三级流化床703中,从而以避免温度较低的植脂末流向温度较高的流化床中,避免了植脂末的重复热交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冰水管道7101设于所述流化床的侧壁。

冰水管道7101设于流化床的侧壁使得冰水管道7101的布置更加简单和简洁。通过冰水管道7101与流化床侧壁之间的热交换,从而使得流化床内部的温度降低,达到对流化床内部的制冷效果。可以使得流化管道直接附于流化床的侧壁上,循环冷水与流化床之间仅有一块钢板之隔,热传递效率更高,对流化床内部温度的冷却效果更好。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冰水管道7101环设于所述流化床的外壁。

冰水管道7101环设于流化床的外壁,增大了冷水管道与流化床的接触面积,为流化床提供360°全方位的冷却,使得流化床的冷却效果更好,冷却力度更大。

本实施例的流化设备70还包括风冷系统720,所述风冷系统720 包括与所述流化床数量相等的风机7201,每一所述风机7201与一个所述流化床连通,每一所述流化床上设有一个排风口。

通过冰水循环和风冷系统720的双重冷却,使得流化设备70的流化冷却效率更高。每一流化床采用单独的风机7201,使得每一流化床中的风独立,不交叉,实现良好的分级逐层冷却,在风冷的过程中能够带走被流化物中的大量的热量,而在水冷的过程中能够对不同位置的流化物有一个均匀的冷却。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植脂末的生产工艺,包括步骤:

一、剪切灭菌;

二、板式换热冷却;

三、均质乳化。

剪切灭菌、换热冷却、均质乳化、喷雾干燥和流化冷却,所述换热冷却为板式换热冷却。

上述,通过对植脂末原料的质量进行验收,而后拆包灭菌,将油脂融化成液体,而后配料。将配好的料导入到剪切缸20中进行剪切灭菌,而后输送到板式换热器10中进行板式换热冷却,而后再导入到高压均质机30中进行高压均质乳化。

具体的,通过剪切灭菌后的料液的温度为60℃之上,通过换热冷却后将料液控制在60-70℃之间,并在5-20Mpa的压力下进行高压均质。

本实施例中,植脂末的生产工艺还包括步骤:

四、喷雾干燥;

五、流化冷却。

上述,在高压均质乳化后进行喷雾干燥步骤。喷雾干燥在喷雾干燥塔40中进行,干燥温度为150-160℃。流化冷却后的植脂末的最低冷却温度为20-30℃。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