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化铝施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6541阅读:1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磷化铝施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药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磷化铝施药器。



背景技术:

磷化铝是用赤磷和铝粉烧制而成,磷化铝在干燥条件下对人畜较安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分解放出高效剧毒磷化氢气体,通过昆虫(或者老鼠等动物)的呼吸系统进入体内,作用于细胞线粒体的呼吸链和细胞色素氧化酶,抑制其的正常呼吸而致死,磷化铝杀虫效率高、经济方便而应用广泛,常用于粮仓熏蒸。磷化氢能与某些金属起化学反应,特别对铜和铜合金比较敏感,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能严重腐蚀铜、铜合金、黄铜、金和银,而对铁、钢、镍、铝无腐蚀,在相对湿度90%的情况下,能与锌发生反应。

用磷化铝在仓房内熏蒸时,放置磷化铝药片的器皿上方应留有一定空间,以利气体扩散,磷化铝药片必须均匀摆放,片与片之间要有一定间隔,不能两片重叠依靠在一起,并且要尽可能多点分布,保障熏蒸的范围,避免局部区域磷化氢气体蓄积浓度过高。由于磷化氢气体具有剧毒,参加熏蒸的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穿工作服、戴手套,熏蒸后及时换洗,熏蒸人员在开启药罐、分药、投药、散毒、检测、处理残渣时都必须佩戴防毒面具。

磷化铝药片在分药、投药时需要做到剂量准确,磷化铝药片为片剂,则是按照限定磷化铝药片的片数来达到控制剂量的目的,传统分药的方式是人工直接将装置磷化铝药片的药瓶向熏蒸用的器皿倒出药片,剂量控制困难,需要人员清点磷化铝药片数量,数量少了需要再次添加,数量多了则需要将多余磷化铝药片拿回药瓶中,施药效率低下,人员容易直接接触到磷化铝药片,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磷化铝施药器,解决目前技术中传统的磷化铝施药采用人工定量的方式,剂量难以控制精确,施药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磷化铝施药器,包括药瓶和定量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量容器上开设了进口和出口,进口上设置下料阀门,出口上设置施药阀门,药瓶的瓶口连接在下料阀门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磷化铝施药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采用定量容器实现磷化铝药瓶的定量分药,药瓶中的磷化铝药片直接通过下料阀门进入到定量容器中,在定量容器装满之后则可打开施药阀门,定量好的磷化铝药片则通过施药阀门向外投药,整个施药过程实现快速定量,提高施药效率,无需人工清数药片的数量,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保障施药剂量准确,保障熏蒸效果,有效避免人员直接接触药片,提高使用安全性,保障人员身体健康。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料阀门上设置了用于放置药瓶的药瓶架,保障药瓶放置的稳定性,提高操作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瓶架为包裹在药瓶外壁的筒体,下料阀门位于筒体底部并与药瓶的瓶口连接,筒体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确保药瓶的瓶口能准确的与下料阀门连接,保障磷化铝施药器正常稳定的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筒体的壁面上开设了镂空区域,减少筒体制作材料,降低磷化铝施药器的重量和制作成本,同时起到排气的作用,确保药瓶能顺利的沿筒体放入使得药瓶的瓶口与下料阀门可靠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料阀门包括整体呈平板状的下料阀体,下料阀体中部开设下料阀口,在下料阀体上铰接着下料阀板,下料阀板沿下料阀体放入平板面转动开启或关闭下料阀口,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下料阀板的转动路径不经过定量容器的内部,确保定量容器的内部空间体积恒定,保障施药剂量精确,下料阀板的转动也不会对定量容器内的药片造成挤压,确保药片的完好性,进一步保障施药剂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料阀板包括下料阀板一和下料阀板二,下料阀板一和下料阀板二都铰接在下料阀体上,并且下料阀板一和下料阀板二之间通过长滑槽和销轴进行连接联动,能可靠的实现下料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在下料阀门开启时确保下料阀口有最大的开度,使得磷化铝药片能稳定填满定量容器,保障施药剂量精确,同时在放药的过程中,下料阀门可靠的关闭,避免多余的磷化铝药片从药瓶中漏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施药阀门包括直接开设在定量容器壁面上的施药阀口,与施药阀口尺寸相同的施药阀板铰接在定量容器上并覆盖施药阀口,施药阀板以向定量容器外侧翻转的方式开启施药阀门,施药阀门的开启方便,不会对磷化铝药片造成挤压,保障磷化铝药片的完好性,也有效避免出现磷化铝药片卡滞的状况,保障施药剂量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瓶架上设置有提手,方便施药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的施药阀门上连接有施药长管,方便施药操作,避免人员弯腰操作,降低劳动强度,使得磷化铝药片能精确的放置到熏蒸器皿上,提高施药动作的准确性,避免药片洒落污染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料阀门和施药阀门通过钢丝连接于同一个设置在药瓶架上的开关,下料阀门与施药阀门联动,当关闭施药阀门时,则打开下料阀门;当打开施药阀门时,则关闭下料阀门,同步操作下料阀门和施药阀门的开关状态,保障施药剂量的准确性,提高施药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磷化铝施药器采用定量容器实现磷化铝药瓶的定量施药,实现快速定量,提高施药效率,无需人工清数药片的数量,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保障施药剂量准确,保障熏蒸效果,结构紧凑,使用方便,有效避免人员直接接触药片,提高使用安全性,保障人员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料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施药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磷化铝施药器,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精确定量投药,提高施药效率,有效避免人员直接接触药瓶,提高施药操作的安全性。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磷化铝施药器,包括药瓶1和定量容器2,将药瓶1与定量容器2连接,将药瓶1内的磷化铝药片倒入定量容器2中进行定容确定剂量后,再将定量容器2中的药片放置到熏蒸器皿上,在本实施例中,定量容器2上开设了进口和出口,进口上设置下料阀门3,出口上设置施药阀门4,药瓶1的瓶口连接在下料阀门3上,采用此种结构使得整个施药过程无需人员接触到药片,提高施药安全性。

为了确保药瓶1与下料阀门3可靠对接,在下料阀门3上设置了用于放置药瓶1的药瓶架5,药瓶架5可采用包裹在药瓶1外壁的筒体,筒体的壁面上开设了镂空区域,下料阀门3位于筒体底部,药瓶1沿着筒体穿入然后与下料阀门3对接,药瓶架5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并且对药瓶1提供稳定的支撑,确保施药过程中,药瓶1的瓶口与下料阀门3稳定连接。

药片从药瓶1通过下料阀门3进入定量容器2时,要确保药片下落顺畅,避免痴线卡滞的状况,同时还要避免下料阀门3的开启和关闭过程对药片造成挤压,并且下料阀门3的开启和关闭路径不能占用定量容器2的内部空间,保障定量容器2能精确控制施药剂量。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下料阀门3包括整体呈平板状的下料阀体31,下料阀体31中部开设下料阀口32,在下料阀体31上铰接着下料阀板33,下料阀板33沿下料阀体31放入平板面转动开启或关闭下料阀口32;下料阀板33可采用分体式结构,下料阀板33由下料阀板一34和下料阀板二35构成,下料阀板一34和下料阀板二35都铰接在下料阀体31上,并且下料阀板一34和下料阀板二35之间通过长滑槽36和销轴37进行连接联动。

施药阀门4的开启和关闭过程同样不能对药片造成挤压,也不能占用定量容器2的内部空间,如图4所示,施药阀门4包括直接开设在定量容器2壁面上的施药阀口41,与施药阀口41尺寸相同的施药阀板42铰接在定量容器2上并覆盖施药阀口41,并在铰接处装置了扭簧,使得在自然状态下施药阀板42盖住施药阀口41,施药阀板42以向定量容器2外侧翻转的方式开启施药阀门4。

为了操作方便,药瓶架5上设置有提手6,并且施药阀门4上连接有施药长管7,可以更方便精准的将磷化铝药片放置到熏蒸器皿上。

为了进一步保障施药剂量控制的精确性,下料阀门3和施药阀门4通过钢丝连接于同一个设置在药瓶架5上的开关8,下料阀门3与施药阀门4联动,当关闭施药阀门4时,则打开下料阀门3;当打开施药阀门4时,则关闭下料阀门3。在常态时,施药阀门4处于关闭状态,药瓶1内的药片穿过打开的下料阀门3进入到定量容器2中,定量容器2装满药片则达到所需的精确剂量;然后控制开关8,下料阀门3被关闭,阻止药瓶1内的药片继续进入定量容器2,而施药阀门4被开启,精确剂量的药片从定量容器2中经过施药阀门4放出,有效确保施药剂量的准确度,施药操作效率高,也避免人员接触药片,保障施药操作安全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