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388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面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拉面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主要粮食主要是米饭和面食,随着人们对面食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手工面已经无法满足国人的需求,因此,不少食品加工厂开始采用制面机制面,使生产面条的效率大大提高。

但是,现有的制面机存在以下缺陷:

制面需要先将面粉和水等原材料混合揉搓成面团,再通过反复揉制面团使面团变得富有弹性,在通过刀削或压膜等方法制出面条,但现有的制面机功能模块单一,工人需要在不同功能模块的制面机之间通过人手把每一步的成品输送到下一个工位上继续加工制造,生产过程效率偏低的同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也相对庞大,且不同功能的制面机放在一起所需的空间的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面机,将制面过程所需的不同功能的机械模块连接成一个整体,大大降低制面过程所需的人力成本以及减少设备所需的空间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拉面机,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并相互连通的制面机构、捣面机构以及压面机构;所述制面机构用于将原材料揉制成面团;所述捣面机构用于捣制被揉制成团的面团;所述压面机构用于将捣制完成的面团压制成面条。

进一步地,所述制面机构包括制面外壳、进料口、制面电机、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进料口开设在所述制面外壳的上部并与所述制面外壳内部连通;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相的两端活动穿接在所述制面外壳的内侧壁,且互平行,所述制面电机设置在所述制面外壳的侧壁,所述制面电机的输出轴活动穿接所述制面外壳并与所述主动辊同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辊外圆周表面沿周向均布有第一制面捣板,各所述第一制面捣板沿所述主动辊径向延伸,所述从动辊外圆周表面沿周向均布有第二制面捣板,各所述第一制面捣板沿所述从动辊径向延伸;各所述第一制面捣板和各所述第二制面捣板相互交错;所述主动辊靠近所述制面电机的一端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从动辊固定套设有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

进一步地,所述制面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制面出口,所述制面出口连接于所述捣面机构的上部,并与所述捣面机构连通;所述制面出口的两侧设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一铰接点铰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铰接点铰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通过沿所述第一铰接点周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端远离或靠近所述制面出口,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通过沿所述第二铰接点周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挡板远离或靠近所述制面出口,进而使所述制面外壳与所述捣面机构之间分隔或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捣面机构包括捣面外壳、第一曲柄摇杆机构和第二曲柄摇杆机构,所述第一曲柄摇杆机构和所述第二曲柄摇杆机构;所述捣面外壳顶部开有与所述制面出口连通的面团进口,所述捣面外壳的底部开有与所述压面机构连通的面团出口;所述第一曲柄摇杆机构和所述第二曲柄摇杆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捣面外壳任意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与连杆之间铰接有平行于所述捣面外壳底部的第一捣面板,所述第二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与连杆之间铰接有平行于所述捣面外壳底部的第二捣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面团出口的两侧设有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所述第三铰接点铰接有第三挡板,所述第四铰接点铰接有第四挡板;所述第三挡板的一端通过沿所述第三铰接点周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三挡板的另一端远离或靠近所述面团出口,所述第四挡板的一端通过沿所述第四铰接点周向转动以使所述第四挡板的另一端远离或靠近所述面团出口,进而使所述捣面外壳与所述压面机构之间分隔或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压面机构包括压面外壳和面条模具;所述压面外壳的顶部开设有与所述面团出口连通的压面进口,所述压面外壳的底部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压面出口;所述面条模具的外沿套设在所述压面出口的外缘,所述面条模具上均布有若干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压面外壳外部设有气压控制阀,所述气压控制阀的气压开口与所述压面外壳的内部连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将制面机构、捣面机构和压面机构手上往下依次连接,大大减少了设备的占地面积,且一台拉面机只需配备以为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将定量的面粉及水等原材料放入制面机构,制面机构将原材料揉制成面团后将面团送到制面机构下方的捣面机构,捣面机构将面团捣制得更富有弹性后再将面团送至捣面机构下方的压面机构进行压制出面,不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配备数量,降低了人工劳动力,还加快了面条生产效率,提高了面条供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面机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制面机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曲柄摇杆机构结构视图。

图中:10、制面机构;20、捣面机构;30、压面机构;11、制面外壳;12、进料口;13、制面电机;14、主动辊;15、从动辊;16、制面出口;161、第一挡板;162、第二挡板;1611、第一铰接点;1621、第二铰接点;141、第一制面捣板;151、第二制面捣板;21、捣面外壳;22、第一曲柄摇杆机构;142、主动齿轮;152、从动齿轮;23、第二曲柄摇杆机构;24、面团进口;25、面团出口;251、第三挡板;2511、第三铰接点;252、第四挡板;2521、第四铰接点;221、第一捣面板;231、第二捣面板;31、压面外壳;32、面条模具;33、气压控制阀;311、压面进口;312、压面出口;3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了降低食品加工厂中制面机的设备占地面积,减少人力劳动成本以及提高制面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面机,该拉面机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并相互连通的制面机构10、捣面机构20以及压面机构30;制面机构10用于将原材料,如面粉和水揉制成面团;捣面机构20用于捣制被揉制成团的面团;压面机构30用于将捣制完成的面团压制成面条。

通过将制面机构10、捣面机构20和压面机构30由上往下依次连接,相对于将三个工位分别分开设置在地面所占用的空间更少,且一台拉面机只需配备一位操作人员,人力劳动成本更低,避免了工位之间需要通过人手搬运面团的情况,提高了制面效率的同时,还降低了事故的发生概率,减少了在生产过程中对面团的二次污染。

如图1-2所示,制面机构10包括制面外壳11、进料口12、制面电机13、主动辊14和从动辊15;进料口12开设在制面外壳11的上部并与制面外壳11内部连通;主动辊14和从动辊15的两端活动穿接在制面外壳11的内侧壁,且相互平行,制面电机13设置在制面外壳11的侧壁,制面电机13的输出轴活动穿接制面外壳11并与主动辊14同轴固定连接。主动辊14外圆周表面沿周向均布有第一制面捣板141,各第一制面捣板141沿主动辊14径向延伸,从动辊15外圆周表面沿周向均布第二制面捣板151,各第二制面捣板151沿从动辊15径向延伸;各第一制面捣板141和各第二制面捣板151相互交错;主动辊14靠近制面电机13的一端固定套设有主动齿轮142,从动辊15固定套设有与主动齿轮142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152。在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制面电机13正转或反转,带动主动辊14转动,并通过主动齿轮142带动从动齿轮152使从动辊15与主动辊14的转向相反,进而通过第一制面捣板141和第二制面捣板151沿主动辊14和从动辊15周向方向旋转将面粉和水反复翻滚揉制成面团。

制面外壳11的底部开设有制面出口16,制面出口16连接于捣面机构20的上部,并与捣面机构20连通;制面出口16的两侧设有第一铰接点1611和第二铰接点1621,第一铰接点1611铰接有第一挡板161,第二铰接点1621铰接有第二挡板162;第一挡板161的一端通过沿第一铰接点1611周向转动以使第一挡板161的另一端远离或靠近制面出口16,第二挡板162的一端通过沿第二铰接点1621周向转动以使第二挡板162的另一端远离或靠近制面出口16,进而使制面外壳11与捣面机构20之间分隔或连通,当制面机构10把原材料制成面团后,通过人工操控或编程控制设备,把第一挡板161和第二挡板162分别打开连通制面外壳11和捣面机构20,面团自动掉落到捣面机构20中进行捣面工序,过程更加简便,效率相对于人工输送更高。

如图1和图3所示,捣面机构20包括捣面外壳21、第一曲柄摇杆机构22和第二曲柄摇杆机构23,第一曲柄摇杆机构22和第二曲柄摇杆机构23;捣面外壳21顶部开有与制面出口16连通的面团进口24,捣面外壳21的底部开有与压面机构30连通的面团出口25;第一曲柄摇杆机构22和第二曲柄摇杆机构23分别设置在捣面外壳21任意相对的两个侧壁上,通过设置第一曲柄摇杆机构22和第二曲柄摇杆机构23对捣面外壳21内的面团进行反复揉制,本例中,第一曲柄摇杆机构22的曲柄和第二曲柄摇杆机构23的曲柄均连接有电机用于带动曲柄旋转,本例中,第一曲柄摇杆机构22和第二曲柄摇杆机构23的曲柄转向相反。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曲柄摇杆机构22的摇杆与连杆之间铰接有平行于捣面外壳21底部的第一捣面板221;第二曲柄摇杆机构23的摇杆与连杆之间铰接有平行于捣面外壳21底部的第二捣面板231。通过电机分别带动第一曲柄摇杆机构22和第二曲柄摇杆机构23转动运行,进而带动第一捣面板221和第二捣面板231对面团的反复揉制,能使面团本身更富有弹性,提升面条口感。

如图1所示,面团出口25的两侧设有第三铰接点2511和第四铰接点2521,第三铰接点2511铰接有第三挡板251,第四铰接点2521交接有第四挡板252;第三挡板251的一端通过沿第三铰接点2511周向转动以使第三挡板251的另一端远离或靠近面团出口25,第四挡板252的一端通过沿第四铰接点2521周向转动以使第四挡板252的另一端远离或靠近面团出口25,进而使捣面外壳21与压面机构30之间分隔或连通,当捣面机构20对面团揉制完成后,通过人工控制或对设备编程控制第三挡板251和第四挡板252打开连通捣面机构20和压面机构30,面团自动掉落到压面机构30中,随后第三挡板251和第四挡板252关闭,本例中,第三挡板251和第四挡板252关闭后,外沿与捣面外壳21之间贴合密封。

压面机构30包括压面外壳31和面条模具32;压面外壳31的顶部开设有与面团出口25连通的压面进口311,压面外壳31的底部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压面出口312;面条模具32的外沿套设在压面出口312的外缘,面条模具32上均布有若干通孔321,本例中,可根据制面的需求更换通孔321形状不同的面条模具32。

压面外壳31外部设有气压控制阀33,气压控制阀33的的气压开口与压面外壳31的内部连通,通过加大压面外壳31内部的气压,对面团施加压力,以使面团可从面条模具32的通孔321中挤出形成面条。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