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烘干机温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72366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制作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茶叶烘干机温度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大量制作茶叶的工作过程中都需要对茶叶进行烘干,而烘干需要控制好温度,否则就会导致茶叶的品质出问题,现有技术中的温度控制器种类繁多,功能各有优劣,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茶叶烘干机温度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二极管、电位器、温控芯片、三极管、稳压管、可控硅和加热管组成,交流电源的一端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加热管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电源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稳压管的正极和可控硅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电位器的第一端、温控芯片第四引脚、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稳压管的负极连接,电位器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和温控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温控芯片的第三引脚与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温控芯片的第二引脚同时与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与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可控硅的正极与加热管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茶叶烘干机温度控制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型号LM3911的温控芯片为核心控制元器件,测温控制精准,同时配合无触点的三极管和可控硅控制,控制灵敏,进而有效的控制温度的精确度,保证茶叶烘干的品质,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第一电阻R1至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二极管VD、电位器RP、温控芯片IC、三极管VT、稳压管DW、可控硅SCR和加热管RL组成,交流电源AC的一端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加热管RL的第一端连接,交流电源AC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稳压管DW的正极和可控硅SCR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二极管VD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电位器RP的第一端、温控芯片IC第四引脚、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三极管VT的集电极和稳压管RL的负极连接,电位器RP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和温控芯片IC的第一引脚连接,温控芯片IC的第三引脚与电位器RP的滑动端连接,温控芯片IC的第二引脚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的发射极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可控硅SCR的控制端连接,可控硅SCR的正极与加热管RL的第二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型号LM3911的温控芯片IC是高精度温度检测及输出控制集成电路,以l0mV/℃输出与温度成正比的电压,控制输出端有较大的驱动能力,可以驱动继电器或最大35V的负荷。第一电容C1、二极管VD、第二电容C2构成降压、整流与滤波电路,给温控芯片IC提供直流电源。电位器RP用于设置温度动作点;温度高于该动作点时输出为高电平,三极管VT截止,可控硅SCR也截止,加热管RL不工作;反之,温度低于设定动作点时,加热管RL工作,开始加热。当加热温度达到预定值时又停止加热,如此循环,形成自动温度控制过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