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撒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15081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食品撒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食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食品机械是为食品工业提供装备的行业。食品机械的使用能大大提高食品加工、食品包装等环节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时常需要在成型的半成品表面撒上一些如芝麻一类的辅料,以提升食品的口感。然而,传统的做法是在生产线上,通过输送带将已成型的半成品向撒料工人的位置输送,通过人工对半成品表面进行撒料,这种做法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难以保证制成产品的卫生,又限制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且人工撒料不均,导致辅料积团,还容易浪费辅料,影响了食品的口感和外观,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另外,部分颗粒较大的辅料若直接撒在半成品上,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外观,所以经常需要先放入粉碎机上进行粉碎,然后再将粉碎后的辅料撒到半成品上,操作麻烦,非常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品撒料设备,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撒料不均匀、撒料与辅料粉碎需要分开进行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提供食品撒料设备,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固定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底端设有用于放置食品的放置盒,筒体的顶端设有筒盖,所述筒盖上开有通孔,所述筒体底部设有位于放置盒上方的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上设有若干个漏料口;弹性垫上设有贯穿通孔的竖齿条,所述竖齿条远离弹性垫的一端连接有安装在机架上的气缸;所述筒盖顶部设有加料斗,筒盖上开有与加料斗相配合的第一下料口;筒盖底部滑动连接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上开有与第一下料口相配合的第二下料口;控制板上设有横齿条,筒体上转动连接有齿轴,所述齿轴的一端与横齿条啮合,齿轴的另一端与竖齿条啮合,齿轴上同轴安装有位于第一下料口下方的切割刀。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工作时,往加料斗中加入需要添加在食品上的辅料,打开筒体的底端,将放置盒安装在筒体的底端。正向启动气缸,气缸驱动竖齿条往靠近筒盖的方向移动,竖齿条的上移带动弹性垫往靠近筒盖的方向拱起形成弧面,使得位于弹性垫上的漏料口被拉大,方便辅料从漏料口中均匀地撒落到食品上。竖齿条的上移带动切割刀和齿轴产生转动,齿轴的转动带动横齿条产生移动,横齿条的移动带动控制板往靠近第一下料口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位于横齿条上的第二下料口逐渐与位于筒盖上的第一下料口重合,此时加料斗中的辅料便可进入到筒体内,辅料在下落过程中会与转动中的切割刀接触并被切割刀切粉碎成细碎的辅料,经过粉碎的辅料落到弹性垫上,辅料沿着弧面状的弹性垫向周边移动并从被拉大的漏料口中漏出,进而均匀地散落到食品表面,完成对食品的撒料。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能够一次性实现对辅料的粉碎和对食品的撒料,大大提高了食品加工的效率,同时还能让辅料更加均匀地撒落在食品表面,避免辅料的浪费;

2、本方案的弹性垫在拱起形成弧面时能够对辅料起到分散的作用,使辅料撒落得更加均匀,避免辅料积团影响食品的外观和口感;

3、本方案的弹性垫在拱起形成弧面时能够将漏料口拉大,方便辅料从漏料口中撒落,提高了辅料撒落的效率;

4、本方案的竖齿条能够带动弹性垫拱起形成弧面,使辅料撒落更加均匀,还能带动齿轴和切割刀产生转动,进而带动横齿条产生移动,实现了对辅料下料的控制和对辅料切割的控制;

5、本方案的切割刀通过与齿轴、第一下料口的配合,实现了对辅料的粉碎功能,操作方法简便;

6、本方案的齿轴分别与竖齿条和横齿条啮合,并且与切割刀同轴,进而实现辅料下料和辅料粉碎的功能;

7、本方案的横齿条通过第二下料口与第一下料口的配合,实现了对辅料下料的控制,方法简单,控制效果稳定。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漏料口呈漏斗状。漏斗状的漏料口可以让辅料更快地撒落到食品上,提高撒料效率。

方案三: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筒体底部设有用于观察食品撒料情况的观察腔。观察腔可方便操作人员观察撒料情况。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有缓冲垫。缓冲垫可起到缓冲作用,防止辅料在粉碎过程中直接撞击在筒体内壁上产生噪音。

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筒盖底部设有若干个清理风机。清理风机可对粘附在筒体上的辅料进行清理,避免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品撒料设备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A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筒体2、筒盖3、放置盒4、弹性垫5、竖齿条6、齿轴7、切割刀8、横齿条9、加料斗10、第一下料口11、第二下料口12、漏料口13、控制板14、气缸1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食品撒料设备,主要由机架1、筒体2、桶盖、放置盒4、弹性垫5、竖齿条6、齿轴7、切割刀8、横齿条9、加料斗10构成。筒体2固定在机架1上,筒体2上下两端均开口,筒盖3盖设在筒体2的上端,放置盒4卡接在筒体2的下端,筒体2下部设有观察腔,方便方便操作人员观察撒料情况。筒体2的内壁上设有缓冲垫,防止辅料在粉碎过程中直接撞击在筒体2内壁上产生噪音,筒盖3的下端面安装有若干个清理风机,清理风机的开关安装在筒盖3的上端面上。

弹性垫5固定在筒体2的下部,且弹性垫5位于放置盒4的上方;弹性垫5具有弹性,可进行拉伸和恢复,弹性垫5上开有若干个漏斗状的漏料口13。筒盖3的中部开有通孔,竖齿条6的上端贯穿通孔,且竖齿条6的上端连接有气缸15,气缸15安装在机架1上;竖齿条6的下端贯穿在弹性垫5的中部,且竖齿条6的下端通过螺母固定在弹性垫5上。齿轴7转动连接在筒体2的侧壁上,齿轴7的前端与竖齿条6啮合,齿轴7的后端与横齿条9啮合,齿轴7的中部焊接有切割刀8,切割刀8刚好位于第一下料口11的下方。横齿条9焊接在控制板14上,控制板14滑动连接在筒盖3上;加料斗10安装在筒盖3的上端,筒盖3上开有与加料斗10相配合的第一下料口11,控制板14上开有与第一下料口11相配合的第二下料口12。

工作时,往加料斗10中加入需要添加在食品上的辅料,辅料的量可根据食品所需的撒料量来确定。打开筒体2的下端,将放置盒4安装在筒体2的下端。正向启动气缸15,气缸15驱动竖齿条6向上移动,竖齿条6的上移带动弹性垫5向上拱起形成弧面,使得位于弹性垫5上的漏料口13被拉大,方便辅料从漏料口13中均匀地撒落到食品上。竖齿条6的上移带动切割刀8和齿轴7顺时针转动,齿轴7的转动带动横齿条9向右移动,横齿条9的移动带动控制板14向右移动,从而使得位于横齿条9上的第二下料口12逐渐与位于筒盖3上的第一下料口11重合,此时加料斗10中的辅料便可进入到筒体2内,辅料在下落过程中会与转动中的切割刀8接触并被切割刀8切粉碎成细碎的辅料,经过粉碎的辅料落到弹性垫5上,辅料沿着弧面状的弹性垫5向周边移动并从被拉大的漏料口13中漏出,进而均匀地散落到食品表面,完成对食品的撒料。

反向驱动气缸15,气缸15带动竖齿条6向下移动,竖齿条6的下移带动切割刀8和齿轴7反向转动,齿轴7的转动带动横齿条9向左移动,横齿条9的移动带动控制板14向左逐渐恢复到原状,此过程中位于控制板14上的第二下料口12逐渐与位于筒盖3上的第一下料口11分离,第一下料口11被控制板14密封并停止下料。竖齿条6下移的带动弹性垫5逐渐向下恢复成平面。

撒料过程中,操作人员可通过观察腔观察食品的撒料情况,撒料完毕后,打开清理风机,清理风机开始工作,对粘附在筒体2上的辅料清理下来并使辅料撒落到食品上,最后将放置盒4取出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