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室真空冷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6384发布日期:2018-08-14 17:3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储藏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腔室真空冷却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熟食品在30℃-60℃放置的时间越长,其生物发酵和细菌繁殖速度就越快,这样将导致食品的变质和腐烂加速,缩短了食品的保质期(货架期)。真空冷却机可以解决熟食品易滋生腐败细菌的问题。真空冷却技术是将含水物料在密闭真空的条件下通过水分蒸发传热将物料自身得到迅速降温的一种冷却技术。真空冷却中的食品不仅温度分布均匀,而且降温很快。目前,传统的真空冷却机只具有单一腔室,抽真空直至被冷却食品降到设定温度后,需要完全复压方可取出被冷却食品,下批被冷却食品放入真空腔室后需要重新抽真空,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综上所述,如何开发一种冷却效果好,可连续高效工作的真空冷却设备是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双腔室真空冷却机,从而解决上述能源浪费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腔室真空冷却机,包括真空冷却系统13以及左腔室1、右腔室6,所述真空冷却系统13与左腔室1、右腔室6 通过抽气管道9相连,所述真空冷却系统13包括捕水器14、真空电磁阀三15 以及罗茨泵16、水环真空泵17,所述捕水器14连接所述罗茨泵16,所述罗茨泵16右侧连接所述水环真空泵17,所述水环真空泵17上方连接有真空电磁阀三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双腔室真空冷却机具有如下优势:

其一,冷却速度快,温度分布均匀,避免生物化学反应和生物发酵,不产生任何污染物,可使食品长期保鲜,延长货架期,提高食品质量。

其二,左腔室和右腔室连续循环工作,节省能耗,理论上可比传统的单一腔室真空冷却机最多可节能50%。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双腔室真空冷却机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左腔室,2-放气阀一,3-温度探头一,4-真空电磁阀一,5- 放气阀二,6-右腔室,7-温度探头二,8-真空电磁阀二,9-抽气管道,10-放空阀,11-货架一,12-货架二,13-真空冷却系统,14-捕水器,15-真空电磁阀三, 16-罗茨泵,17-水环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相连”等,其既可以指代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可以指代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腔室真空冷却机,所述双腔室真空冷却机包括左腔室1和右腔室6、真空冷却系统13。

所述左腔室1上方设置有放气阀一2、温度探头一3和真空电磁阀一4,左腔室1内部放置货架一11;所述右腔室6上方设置有放气阀二5、温度探头二7 和真空电磁阀二8,右腔室6内部放置货架二12;所述左腔室1和右腔室6之间设置放空阀10。

所述真空冷却系统13由捕水器14、罗茨泵16、水环真空泵17、真空电磁阀三15组成。在捕水器14下方连接罗茨泵16,所述罗茨泵16右侧连接水环真空泵17,所述水环真空泵17上方连接有真空电磁阀三15。

本发明一种双腔室真空冷却机运转过程说明:

将被冷却物品放在货架一11和货架二12上,分别将货架一11和货架二12 推入左腔室1和右腔室6中,关闭两个腔室的室门。

启动真空冷却系统13,打开真空电磁阀三15,同时打开真空电磁阀一4,关闭真空电磁阀二8,关闭放空阀10,开启水环真空泵17,达到2000Pa真空度后,罗茨泵16开始启动,此时真空冷却系统13对左腔室1进行抽真空,由于腔室内压力降低很快,物品表面水分快速蒸发,带走大量热能至捕水器14中,使物品温度迅速降低。

待左腔室1内物品降温到预设温度后,关闭真空冷却系统13,打开放空阀 10,由于右腔室6为正常大气压,高于处于低真空度的左腔室1,由于左右腔室压差的作用,右腔室6的空气会自主流向左腔室1,待一段时间压力平衡后,关闭放空阀10,同时打开放气阀一2,关闭真空电磁阀一4,即可取出货架一11 上的被冷却物品,左腔室1冷却完成。

同时,打开真空电磁阀二8,启动真空冷却系统13,此时真空冷却系统13 对右腔室6进行抽真空,待右腔室6内物品降温到预设温度后,关闭真空冷却系统13,打开放气阀二5,即可取出货架二12上的被冷却物品,右腔室6冷却完成。

由于对所述右腔室6进行抽真空之前,其已经具有一定真空度,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理论上最高可节能5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