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果剥壳清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6750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茶果剥壳清选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茶果剥壳清选设备,属于农产品加工和油料预处理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油茶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木本油料植物,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其营养价值高,有“东方橄榄油”之称。近年来,国家对油茶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油茶生产的优惠政策,油茶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

油茶果由果壳(皮)和茶籽组成,茶籽由茶籽壳和茶籽组成,果壳不含油脂,含木质素、鞣质和皂素等,对加工油脂不利,须作脱壳处理。目前油茶果脱壳有部分是纯人工方式,民间将鲜果采摘后一般先堆沤3~5天,完成茶果的后熟过程,并有利于油茶壳的开裂,之后再摊晒人工脱籽。现在市面上也有多种油茶果脱壳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生产效率,但是脱壳率和清洁率不太理想,还需要后期人工完善,无形中也增加了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脱壳率、高洁净率和低损伤率的油茶果剥壳清选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茶果剥壳清选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筛选装置、剥壳装置、电机和偏心轮机构;所述筛选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内,所述剥壳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筛选装置的上方;

所述筛选装置包括筛体、上层筛、下层筛和出料嘴,所述筛体通过四个连杆活动连接在所述机架内,所述筛体内上下间隔布设所述上层筛和下层筛,在与所述剥壳装置相对的所述机架另一侧的所述筛体上设置有与所述上层筛和下层筛分别连通的两所述出料嘴,且两所述出料嘴的出口朝向不同;

所述剥壳装置包括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滚筒,在所述滚筒外侧设置一围绕所述滚筒外壁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一端铰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弧形板的另一端通过两调整支架支撑设置在所述滚筒的侧下方,所述调整支架用于调整所述滚筒和弧形板之间的间隙;

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偏心轮机构设置在所述筛体的侧壁上,在所述转轴上设有带轮,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所述带轮连接,所述带轮通过传动带与所述偏心轮机构中的偏心轮连接。

在所述滚筒的上方设置弧形罩壳,所述弧形罩壳的两端均固定在所述机架上,在所述弧形罩壳上设置喂料斗,所述喂料斗的底部出口位于所述滚筒与弧形板之间的间隙上方。

在所述滚筒的外壁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布设多个第一细杆,且所述第一细杆与所述滚筒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细杆表面有斜纹;在所述弧形板内侧壁上且沿其弧长间隔均布多个与所述滚筒轴线平行的第二细杆,第二细杆的表面设有斜纹,所述弧形板的弧长是所述滚筒周长的1/4~1/2。

所述调整支架包括轴座、螺杆和连接套,两条所述螺杆通过所述连接套串联形成调节杆,两所述轴座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弧形板的下端两侧,每一所述轴座与一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上层筛的网孔的孔径为18~22mm,所述下层筛的网孔的孔径为11~16mm。

所述上层筛的网孔的孔径为20mm,所述下层筛的网孔的孔径为13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筛选装置设置在机架内,剥壳装置设置在机架的一侧且位于筛选装置的上方,剥壳装置内的滚筒和弧形板相互挤压实现油茶果的剥壳分离,在滚筒和弧形板上都均匀设置多个细杆,细杆表面设有斜纹,能够增加滚筒和弧形板之间的摩擦力,有效提高剥壳装置的脱壳率,调整支架能够滚筒和弧形板之间的间隙,使剥壳装置适用于不同大小油茶果,减少对油茶果茶籽的损伤,在筛选装置的筛体内设置上下层筛,能够实现茶籽和果壳的有效分离过滤,从而保证整个设备的高脱壳率、高洁净率和低损伤率。2、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支架包括轴座、螺杆和连接套,两螺杆通过连接套串联形成调节杆,通过调节两螺杆旋入连接套内的长度来调节滚筒和弧形板之间的间隙,使剥壳装置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油茶果,实现油茶果壳籽分离的同时减少茶籽的损伤,保证整个设备的低损伤率。3、本实用新型的滚筒上方设置弧形罩壳,在弧形罩壳上设置喂料斗,油茶果通过喂料斗进入剥壳装置,剥壳后的茶籽和果壳经滚筒拨动进入筛选装置进行清选,使整个剥壳清选工序连贯有序,操作简单明了,能够大大减少剥壳清选过程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提高剥壳清选效率。4、本实用新型的上层筛网孔的孔径为18~22mm,优选20mm,所述下层筛的网孔的孔径为11~16mm,优选13mm,能够有效过滤分离茶籽、大的果壳以及碎小的果壳和杂质,保证整个设备的高清洁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剥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茶果剥壳清选设备,它包括机架1、筛选装置2、剥壳装置3、电机4和偏心轮机构5;筛选装置2设置在机架1内,剥壳装置3设置在机架1的一侧且位于筛选装置2的上方;筛选装置2包括筛体21、上层筛22、下层筛23和出料嘴24,筛体21通过四个连杆25活动连接在机架1内,筛体21内上下间隔布设上层筛22和下层筛23,在与剥壳装置3相对的机架1另一侧的筛体21上设置有与上层筛22和下层筛23分别连通的两出料嘴24,且两出料嘴24的出口朝向不同;剥壳装置3包括通过转轴31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的滚筒32,在滚筒32外侧设置一围绕滚筒32外壁的弧形板33,弧形板33一端铰接在机架1上,弧形板33的另一端通过两调整支架34支撑设置在滚筒32的侧下方,调整支架34用于调整滚筒32和弧形板33之间的间隙;电机4设置在机架1的顶部,偏心轮机构5设置在筛体21的侧壁上,在转轴31上设有带轮35,电机4的输出轴通过传动带与带轮35连接,带轮35通过传动带与偏心轮机构5中的偏心轮连接,电机4驱动带轮35转动以带动滚筒32转动,带轮35的转动又带动偏心轮机构5的偏心轮转动以驱动整个筛体21做直线往复运动。

上述实施例中,在滚筒32的上方设置一弧形罩壳36,弧形罩壳36的两端均固定在机架1上,在弧形罩壳36上设置一喂料斗37,喂料斗37的底部出口位于滚筒32与弧形板33之间的间隙上方。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滚筒32的外壁上沿其圆周方向间隔布设多个细杆38,且细杆38与滚筒32的轴线平行,细杆38表面有斜纹;在弧形板33内侧壁上且沿其弧长间隔均布多个与滚筒32轴线平行的细杆39,细杆39的表面亦设有斜纹,弧形板33的弧长是滚筒32周长的1/4~1/2。

上述实施例中,调整支架34包括轴座341、螺杆342和连接套343,两条螺杆342通过连接套343串联形成调节杆6,两轴座341分别固定连接在弧形板33的下端两侧,每一轴座341与一调节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调节杆6的另一端铰接在机架1上,通过调节两螺杆342旋入连接套343内的长度来改变调节杆6的长度,从而调节弧形板33与滚筒32之间的间隙,使整个剥壳装置3适用于不同大小的油茶果。

上述实施例中,上层筛22的网孔大小介于茶籽和大果壳之间,孔径为18~22mm,优选为20mm;下层筛23的网孔大小介于碎小果壳和茶籽之间,孔径为11~16mm,优选为13m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工作时,启动电机4,将油茶果通过喂料斗37喂入滚筒32和弧形板33之间间隙内,滚筒32外壁上的细杆38和弧形板33内壁上的细杆39相互挤压间隙内的油茶果,使油茶果的茶籽和果壳分离,滚筒32不断滚动,对间隙内的油茶果不断进行挤压,同时,滚筒32不断拨动分离出来的茶籽、果壳以及石子砂砾等杂质移至筛选装置2内进行清选,筛选装置2的筛体21在偏心轮机构5的驱动下一直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碎小的果壳、石子、砂砾等杂质经上层筛22和下层筛23筛选后过滤掉,大的果壳留在上层筛22上,茶籽留在下层筛23上,上层筛22和下层筛23均随筛体21做直线往复运动,使上层筛22上大的果壳移至与上层筛22连通的出料嘴24并经其出口流出,下层筛23上的茶籽移至与下层筛23连通的出料嘴24并经其出口流出,两出料嘴24的出口朝向不同,故能够避免茶籽和果壳的混杂。

本实用新型仅以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或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