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0575发布日期:2019-04-20 02:36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炒茶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自动炒茶机。



背景技术:

茶叶在摘下后,为了使茶叶能够长久的进行储存,通常会对茶叶进行炒制,减少茶叶中含有的水分,以达到减缓茶叶腐败速度的目的,而茶叶的炒制通常需要用到炒茶机。

目前,申请公布号为CN101986852A,申请公布日为2011.03.23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炒茶机及炒茶工艺,所述的机架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一端的安装架,该安装架上设有自动加料装置,所述的基座内安装四个直线排列的炒锅,分别为杀青锅、里条锅、压扁锅和磨光锅,所述的自动加料装置位于紧邻安装架的杀青锅的正上方;每个炒锅内均安装由电机驱动的炒茶压板,所述各个炒锅的底部均设置单独的电控加热装置,各炒锅的末端设有电控出料门;炒茶机还包括安装在基座上的微电脑控制器和温度控制仪,所述的微电脑控制器实现对下料时间、压板转速和出料门开关时间的控制,所述的温度控制仪控制各锅温度。

如上所述的全自动炒茶机,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温度控制仪将各个炒锅调节到需要的温度,并在微电脑控制器上设定各个炒锅炒制的时间和下料铲下料的重量,然后将茶叶投入自动加料装置内,输送带将茶叶输入下料铲内,然后经由下料铲投入到杀青锅内,随后压板对茶叶进行翻炒,并且在翻炒达到设定时间后,开门电机控制出料门打开,在压板转动的过程中将茶叶推进压扁锅内,茶叶在压扁锅内经历的过程与杀青锅类似,直到茶叶从磨光锅内送出,于是完成茶叶的炒制过程,但是这种炒茶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每次茶叶要进行炒制前都需要靠人工将茶叶从筛选区转移到炒制区,再将茶叶手动倒入下料铲内,这一过程浪费了大量人力成本,从而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炒茶机,能够将经过圆筛机筛选过后的茶叶自动输送到炒锅内,实现流水线加工茶叶的过程,节约人力成本,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炒茶机,包括烘干炉、安装于所述烘干炉内的炒锅,所述炒锅的一端设置有进料口,还包括用于输送茶叶的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包括送料箱、安装于所述送料箱内的斗式传送带、设置于所述送料箱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斗式传送带转动的驱动组件、连通固定于所述送料箱的出料端上且用于将茶叶送入炒锅内的送料管,所述送料箱的进料端上设置有进料斗,所述送料管远离送料箱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送料管远离送料箱的一端位于所述炒锅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经过圆筛机筛选后的茶叶掉入进料斗后,斗式传送带会将进入送料箱的茶叶提升到高处,在斗式传送带继续转动的过程中,茶叶会从斗式传送带的料铲内掉下,落入送料管内,由于送料管倾斜设置,且送料管的一端位于炒锅内,因此茶叶在进入送料管后,会沿着送料管滑落进炒锅内进行炒制,茶叶从筛选、输送到炒制的整个过程均由机械设备自动完成,实现流水线作业,节约了人力成本,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料箱的底部呈圆弧状,且所述送料箱底部的圆弧直径与所述斗式传送带的转弯直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呈圆弧形的送料箱能够与斗式传送带上料铲在折弯处的运动更加贴合,使得斗式传送带上的料铲在取料时能够贴着送料箱的内壁将茶叶铲起,从而达到提高送料箱内茶叶铲净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料箱远离进料斗的一端朝向靠近炒锅的一侧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送料箱设置为朝向靠近炒锅的一侧倾斜后,使送料管与送料箱连通的进料口位于斗式传送带下料端的下方,因此当茶叶从斗式传送带上掉下后,更容易掉进送料管内,从而达到提高茶叶输送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料箱的内壁上且与所述送料管相连处还固定有用于引导茶叶进入送料管内的引导板,所述引导板远离所述送料管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设置了引导板后,引导板能够接住从斗式传送带上掉落下来的茶叶,由于引导板倾斜设置,使得掉落到引导板上的茶叶能够沿着引导板的斜面朝向进入送料管的一侧滑动,方便茶叶进入送料管内,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茶叶输送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料箱靠近进料斗一端的侧壁上且背对所述进料斗的一侧铰接有观察门,所述观察门通过插销盖合于所述送料箱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设置了观察门后,能够在采茶淡季,通过打开观察门对送料箱内的茶叶进行清理,减少茶叶在送料箱内的残留,使送料箱内不容易滋生细菌,从而达到提高茶叶生产质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料管包括多根套管和加料斗,其中一根套管连通固定于送料箱的出料端上,其他套管依次相互套设,所述加料斗固定于烘干炉上,加料斗的出料端伸入到炒锅内,且距离送料箱最远的套管远离送料箱的一端位于加料斗进料端的开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送料管设置为由多根套管相互套接形成后,能够在相邻两根套管之间形成高度差,使得茶叶在从上一根套管上滑落后,会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并且由于套管是倾斜设置的,使得茶叶从上一根套管上滑出后可能落在下一根套管的中部,缩短茶叶在传送过程中与套管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长度,因此能够减小茶叶在传送过程中摩擦阻力对茶叶所做的功,使茶叶不容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残留在套管内,从而达到更进一步提高茶叶传送效率的目的;随后茶叶从套管上滑出后,会落入加料斗内,沿着加料斗的内壁滑入炒锅内,从而实现自动为炒锅加料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炒锅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存放炒制好的茶叶的储料箱,所述储料箱的接收斗位于所述炒锅进料口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茶叶炒制完成从炒锅的进料口上掉出时,储料箱的接收斗能够承接从炒锅上掉出的茶叶,并将茶叶引导入储料箱内进行储存,使茶叶的加工形成筛选、输送、炒制及收集的流水线作业,从而达到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送料箱上的驱动电机、转动连接于所述送料箱内且位于送料箱的出料端上的主动辊、转动连接于所述送料箱内且位于送料箱的进料端上的从动辊,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主动辊之间通过皮带联动,所述斗式传送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带动主动辊转动,在主动辊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斗式传送带转动,在斗式传送带转动的过程中,斗式传送带上的料铲能够将送料箱内的茶叶铲起,经由送料管送入炒锅内进行炒制,从而实现自动加料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传送装置能够将圆筛机筛选好的茶叶自动送入炒锅内进行炒制,省去人工加料的过程,节约了人力成本,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底部呈圆弧状的送料箱能够与斗式传送带具有更高的贴合度,使得斗式传送带的料铲在铲料时更容易将茶叶铲起,减少茶叶在送料箱内的残留,从而达到提高茶叶铲净率的目的;

3.多段式的送料管能够减少茶叶在输送过程中与套管之间的接触长度,减少摩擦力对茶叶滑落速度的影响,使茶叶不容易残留在套管内,从而达到提高茶叶输送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机构图;

图2是图1中位于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中:1、烘干炉;2、炒锅;21、进料口;22、炒铲;3、传送装置;31、送料箱;311、进料斗;312、观察门;313、插销;32、斗式传送带;321、料铲;33、驱动组件;331、驱动电机;332、主动辊;333、从动辊;34、送料管;341、套管;342、加料斗;4、皮带; 5、引导板;6、储料箱;7、接收斗;8、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炒茶机,包括烘干炉1、炒锅2、传送装置3,烘干炉1用于为炒锅2提供热量;炒锅2呈圆筒状,炒锅2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供茶叶放入炒锅2内的进料口 21,炒锅2横向安装于烘干炉1内,且在炒锅2内转动安装有用于对茶叶进行翻炒且通过电机驱动的炒铲22。

如图1和图2所示,传送装置3包括送料箱31、斗式传送带32(见图3)、驱动组件 33、送料管34,送料箱31呈长方体状,送料箱31的一端固定于地面上,另一端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延伸;送料箱31内部靠近地面一端的截面呈圆弧状,且送料箱31远离地面的一端朝向靠近炒锅2的一侧倾斜;在送料箱31靠近地面的一端且与送料箱31的倾斜方向相反一侧的侧壁上连通固定有用于接收从圆筛机上掉下的茶叶的进料斗311,进料斗311的内壁与送料箱31的底部之间呈圆滑过渡;在进料箱靠近地面的一端且背对进料斗311一侧的侧壁上还铰接有观察门312,观察门312通过插销313盖合于送料箱31上。

如图1和图3所示,斗式传送带32通过驱动组件33转动连接于送料箱31内,且斗式传送带32的带面上固定有用于运送茶叶的料铲321,料铲321的转弯直径与送料箱31呈圆弧状底部的直径相等;驱动组件33包括驱动电机331、主动辊332、从动辊333,驱动电机331固定于送料箱31的侧壁上;主动辊332转动连接于送料箱31内且远离进料斗311的一端上,且主动辊332与驱动电机331之间通过皮带4联动;从动辊333转动连接于送料箱 31内且靠近进料斗311的一端上;斗式传送带32套设于主动辊332和从动辊333上,且此时斗式传送带32处于张紧状态。

送料管34包括多根套管341、加料斗342,其中一根套管341连通固定于送料箱31 远离地面的一端上且背对进料斗311的一侧,其他的套管341依次相互套设形成套管341状结构;在送料箱31内且位于与套管341相连通的开口处还固定有用于引导茶叶进入套管341 内的引导板5,且引导板5远离套管341的一端向上倾斜设置;加料斗342通过横梁8固定于炒锅2上,距离送料箱31最远那根套管341的下料端位于加料斗342进料端的开口内,且加料斗342远离套管341的一端弯折后伸入到炒锅2内。

多根套管341以相互套接的形式,能够在茶叶进入套管341后,当茶叶从上一根套管 341上滑出后,能够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飞行一段距离后再与下一根套管341相接触,这样设置的送料管34能够缩短茶叶在输送过程中与套管341相接触段的长度,减少摩擦力对茶叶运动的阻碍,从而使茶叶不容易残留在套管341内。

在炒锅2的下方还设置有用于接收从炒锅2内掉出的茶叶的储料箱6,在储料箱6上连通固定有呈喇叭状的接收斗7,接收斗7与烘干炉1的侧壁相抵触,且接收斗7的宽度大于炒锅2的进料口21的直径。

具体实施过程:当茶叶从圆筛机上掉下后,送料箱31的进料斗311接住茶叶后会将茶叶送入送料箱31内,然后斗式传送带32在驱动电机331的驱动下产生转动,在斗式传送带 32转动的过程中,斗式传送带32上的料铲321会将茶叶铲起,然后将茶叶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输送,在料铲321运动到顶点并转换运动方向的过程中会将茶叶倾倒出来,茶叶从料铲 321上掉落后会落在引导板5上,沿着引导板5倾斜的端面滑入套管341内,并沿着套管341 滑落到加料斗342内,再经由加料斗342送入炒锅2内进行炒制;在茶叶炒制完成,并从炒锅2的进料口21上掉落后,会沿着储料箱6的接收斗7进入储料箱6内进行储存,后续茶叶要分装可以直接从储料箱6内取料,整个过程采用机械设备实现筛选、输送、炒制及储料的过程,实现流水线加工,节约了人力成本,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