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花生脱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4649发布日期:2018-08-10 19:0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花生脱壳机。



背景技术:

当花生作为种子或者商品时都需要对花生荚果进行特殊的脱壳作业,从目前国内外的整体加工水平看,只有当花生作为油料加工时用的是机器对花生荚果进行脱壳,其余的仍旧是通过人工来对花生荚果进行脱壳的。人工脱壳虽然可以保证花生仁的破损率,但其缺点很大,如劳动力、损失率都很高,作业效率底下,这些缺点都是农民解决不了的难题。但如果使用高效率的花生脱壳机,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并且花生脱壳机的效率将会是人工进行脱壳效率的四十倍以上,既大大的缩短了脱壳时间,又保证了花生荚果的损失率。

如公开号为cn107752052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粮油加工用花生脱壳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端设置有进料斗,内部设置有脱壳腔,顶端设置有减震底座;所述进料斗设置在壳体顶端中心处,进料斗和脱壳腔连通;所述脱壳腔内部设置有导料板、筛板、倾斜排料板和脱壳装置;所述脱壳装置设置在脱壳腔上侧,且位于进料斗正下方;所述第一脱壳辊、第二脱壳辊和第三脱壳辊上同轴联动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筛板倾斜设置在导料板下方,右端高左端低,且和脱壳腔侧壁固定连接;该装置只能实现花生的初步脱壳,会造成部分花生荚果未完成脱壳、花生果仁与果壳分离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脱壳效率低、对果仁损伤大、荚果损失率高等问题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花生脱壳机,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入料口、第一脱壳装置、第二脱壳装置和果仁输送链,所述第一脱壳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旋转立锥;所述第一壳体直径由上到下先呈线性增大再呈线性减小,其顶部与所述入料口连通,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脱壳装置上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二脱壳装置连通;所述旋转立锥包括上下两部分,其上部分为圆锥体,下部分为倒立的圆台形,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旋转立锥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旋转立锥的顶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的旋转轴上。

采用二次脱壳对花生荚果进行脱壳处理,通过对两步脱壳过程进行分工,第一脱壳装置采用旋转立锥将荚果壳压破裂,实现初步脱壳,再通过第二脱壳装置对破裂状态的荚果进行脱壳处理,相比于一次脱壳,可以降低每次脱壳的强度,减少对内部果仁的损伤,提高单位时间内脱壳机花生的脱壳量。

进一步,所述旋转立锥上部分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变小。通过控制旋转立锥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使其逐渐变小,从而在旋转立锥旋转的过程中,从上到下给位于中间的荚果施加的压力则逐渐增加,达到均匀破裂荚果壳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旋转立锥下表面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立锥旋转轴,所述立锥旋转轴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二脱壳装置上表面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脱壳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旋转辊,所述第二壳体为中空的圆柱体,其轴线呈水平状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壳体上,且所述立锥旋转轴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上壳体上,所述上壳体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二脱壳装置上的花生荚果通过的第一通孔。

进一步,所述下壳体为凹板筛,其板面均匀分布有使花生果仁和果壳通过的第二通孔。

从第一脱壳装置上落入第二脱壳装置的已经破裂的果壳在旋转辊的打击和碰撞的作用下达到脱壳的目的,由于果壳已经破裂,第二脱壳装置只需要进行非常温和的打击作用即可使果仁从果壳中脱出;而且第一脱壳装置中还有部分荚果已经完成脱壳,即可直接从凹板筛的第二通孔处落下,达到高效脱壳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旋转辊一端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通过第二电机传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地面。

进一步,所述第二电机旋转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皮带带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壳体下方设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上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两侧,下端设有使花生果仁和果壳通过的出料口。

进一步,所述出料口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果仁输送链,所述果仁输送链较低一侧上方设有用于将花生果仁和果壳分离的风机。

进一步,所述果仁输送链较低一端下方设有用于存放果仁的果仁收集容器,所述果仁输送链较高一端下方设有用于存放果壳的果壳收集容器。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支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

进一步,所述旋转立锥表面上均匀分布有用于对花生荚果外壳起压迫作用的凸条,所述第一壳体内壁上均匀分布有点状凸起。

在旋转立锥表面设置凸条,并在第一壳体内壁上设置点状凸起,通过凸条与点状凸起配合,不仅仅可延长荚果在旋转立锥周围的停留时间,而且凸条和点状凸起在旋转立锥旋转的过程中还可以对荚果壳体施加局部的压力,有助于荚果的破裂的脱壳。

进一步,所述旋转辊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6个花生打手,所述花生打手包括连接杆和打手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辊圆周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打手杆,所述打手杆长度方向与所述旋转辊轴线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二次脱壳对花生荚果进行脱壳处理,通过对两步脱壳过程进行分工,第一脱壳装置采用旋转立锥将荚果壳压破裂,实现初步脱壳,再通过第二脱壳装置对破裂状态的荚果进行脱壳处理,相比于一次脱壳,可以降低每次脱壳的强度,减少对内部果仁的损伤,提高单位时间内脱壳机花生的脱壳量;

(2)通过控制旋转立锥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使其逐渐变小,从而在旋转立锥旋转的过程中,从上到下给位于中间的荚果施加的压力则逐渐增加,达到均匀破裂荚果壳的目的;

(3)从第一脱壳装置上落入第二脱壳装置的已经破裂的果壳在旋转辊的打击和碰撞的作用下达到脱壳的目的,由于果壳已经破裂,第二脱壳装置只需要进行非常温和的打击作用即可使果仁从果壳中脱出;而且第一脱壳装置中还有部分荚果已经完成脱壳,即可直接从凹板筛的第二通孔处落下,达到高效脱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之立式花生脱壳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之第一脱壳装置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之旋转辊传动图。

其中:1--入料口;2--第一脱壳装置;3--第二脱壳装置;

4--果仁输送链;21--第一壳体;22--旋转立锥;

23--第一电机;24--旋转轴;25--立锥旋转轴;

26--第一轴承;27--电机支座;28--第二轴承;

221--凸条;222--点状凸起;31--第二壳体;

32--旋转辊;33--第一通孔;34--第二通孔;

311--上壳体;312--下壳体;35--第一传动轮;

36--第二电机;37--第二传动轮;38--皮带;

39--第三壳体;40--出料口;41--风机;

42--果仁收集容器;43--果壳收集容器;44--花生打手;

441--连接杆;442--打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和2所示,立式花生脱壳机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入料口1、第一脱壳装置2、第二脱壳装置3和果仁输送链4,所述第一脱壳装置2包括第一壳体21和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1内部的旋转立锥22;所述第一壳体21直径由上到下先呈线性增大再呈线性减小,其顶部与所述入料口1连通,底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脱壳装置3上表面上且与所述第二脱壳装置3连通;所述旋转立锥22包括上下两部分,其上部分为圆锥体,下部分为倒立的圆台形,所述第一壳体21上表面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旋转立锥22旋转的第一电机23,所述旋转立锥22的顶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电机23的旋转轴24上。采用二次脱壳对花生荚果进行脱壳处理,通过对两步脱壳过程进行分工,第一脱壳装置采用旋转立锥将荚果壳压破裂,实现初步脱壳,再通过第二脱壳装置对破裂状态的荚果进行脱壳处理,相比于一次脱壳,可以降低每次脱壳的强度,减少对内部果仁的损伤,提高单位时间内脱壳机花生的脱壳量。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旋转立锥22上部分与所述第一壳体21之间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变小。通过控制旋转立锥与第一壳体之间的距离,使其逐渐变小,从而在旋转立锥旋转的过程中,从上到下给位于中间的荚果施加的压力则逐渐增加,达到均匀破裂荚果壳的目的。

旋转立锥22下表面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立锥旋转轴25,所述立锥旋转轴25通过第一轴承26安装在所述第二脱壳装置3上表面上。第一电机23通过电机支座27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21上表面。

第一电机23的旋转轴24通过第二轴承28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21上表面。旋转立锥22表面上均匀分布有用于对花生荚果外壳起压迫作用的凸条221,所述第一壳体内壁上均匀分布有点状凸起222。在旋转立锥表面设置凸条,并在第一壳体内壁上设置点状凸起,通过凸条与点状凸起配合,不仅仅可延长荚果在旋转立锥周围的停留时间,而且凸条和点状凸起在旋转立锥旋转的过程中还可以对荚果壳体施加局部的压力,有助于荚果的破裂的脱壳。

第二脱壳装置3包括第二壳体31和旋转辊32,所述第二壳体31为中空的圆柱体,其轴线呈水平状态;所述第二壳体31包括上壳体311和下壳体312,所述第一壳体21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壳体311上,且所述立锥旋转轴25通过第一轴承26安装在所述上壳体311上,所述上壳体311上设有用于所述第二脱壳装置3上的花生荚果通过的第一通孔33。下壳体312为凹板筛,其板面均匀分布有使花生果仁和果壳通过的第二通孔34。从第一脱壳装置上落入第二脱壳装置的已经破裂的果壳在旋转辊的打击和碰撞的作用下达到脱壳的目的,由于果壳已经破裂,第二脱壳装置只需要进行非常温和的打击作用即可使果仁从果壳中脱出;而且第一脱壳装置中还有部分荚果已经完成脱壳,即可直接从凹板筛的第二通孔处落下,达到高效脱壳的目的。

参见图3,旋转辊32一端设有第一传动轮35,所述第一传动轮35通过第二电机36传动,所述第二电机36固定安装在地面。第二电机36旋转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轮37,所述第一传动轮35与所述第二传动轮37之间通过皮带38带动。

第二壳体31下方设有第三壳体39,所述第三壳体39上端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31两侧,下端设有使花生果仁和果壳通过的出料口40。

出料口40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果仁输送链4,所述果仁输送链4较低一侧上方设有用于将花生果仁和果壳分离的风机41。

果仁输送链4较低一端下方设有用于存放果仁的果仁收集容器42,所述果仁输送链4较高一端下方设有用于存放果壳的果壳收集容器43。

旋转辊32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有6个花生打手44,所述花生打手44包括连接杆441和打手杆442,所述连接杆441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辊32圆周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打手杆442,所述打手杆442长度方向与所述旋转辊32轴线平行。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