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杨梅叶蚊母树酸茶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13232发布日期:2019-01-05 09:2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代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杨梅叶蚊母树酸茶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杨梅叶蚊母树属于金缕梅科蚊母树属,国内主要分布于四川、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及贵州东部等地区。现有研究表明,杨梅叶蚊母树主要含有黄酮、二苯骈呋喃、鞣质类等物质成分,具有抑制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和抗氧化等活性。在福建、浙江部分地区有采集杨梅叶蚊母树叶片加工成茶的习惯,称其为酸茶或野茶。酸茶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清咽利喉、助消化等功效。酸茶的传统制作工艺较为粗糙,是以杨梅叶蚊母树的嫩叶为原料,经简单揉捻、晾晒等工序制作而成,存在酸茶产品口感酸涩味明显、香气不浓等问题,消费者难于接受。且由于杨梅叶蚊母树属于金缕梅科蚊母树属,叶片内含物成分与传统茶叶明显不同,使得酸茶的生产过程中并不能简单套用传统乌龙茶或红茶的生产工艺参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杨梅叶蚊母树酸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杨梅叶蚊母树酸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于晴天上午进行采摘,采取杨梅叶蚊母树的两叶一芽嫩叶为原料;

(2)采用室内凉青,将新鲜的上述原料平铺于茶叶凉青架上,摊凉24~30h,期间每隔3~4h翻叶一次,直至原料的含水量降至70~75%;

(3)将步骤(2)所得的物料放入茶叶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45~50min;

(4)将步骤(3)所得的物料置于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室温度为25~28℃,静置发酵7~8h;

(5)将步骤(4)所得的物料于75~80℃烘干8~10h,即得所述杨梅叶蚊母树酸茶。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的摊凉时间为24h,期间每隔4h翻叶一次,直至叶片含水量降至7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揉捻时间为50min。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发酵室温度为25℃,静置发酵8h。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5)为:将步骤(4)所得的物料于80℃烘干8h,即得所述杨梅叶蚊母树酸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得的酸茶口感先微酸涩后甘甜,回甘明显、回味悠长,汤色橙亮,并具有天然香气。

2、本发明以凉青和低温烘干技术代替传统茶叶生产中的高温杀青、炒青、烘干等步骤,能够避免了杨梅叶蚊母树叶片内的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受到高温破坏。

3、本发明的生产工艺固定,生产出的酸茶品质稳定。

4、本发明所需的设备简单,可直接利用传统茶叶生产中的各类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杨梅叶蚊母树酸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于晴天上午进行采摘,采取杨梅叶蚊母树的两叶一芽嫩叶为原料;

(2)采用室内凉青,将新鲜的上述原料平铺于茶叶凉青架上,摊凉24h,期间每隔4h翻叶一次,直至原料的含水量降至70%;

(3)将步骤(2)所得的物料放入茶叶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50min;

(4)将步骤(3)所得的物料置于发酵室内进行发酵,发酵室温度为25℃,静置发酵8h;

(5)将步骤(4)所得的物料于80℃烘干8h,即得所述杨梅叶蚊母树酸茶。

对比例1

(1)于晴天上午进行采摘,采取杨梅叶蚊母树的两叶一芽嫩叶为原料;

(2)采用室内凉青,将新鲜的上述原料平铺于茶叶凉青架上,摊凉24h,期间每隔4h翻叶一次,直至原料的含水量降至70%;

(3)将步骤(2)所得的物料放入茶叶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50min;

(4)将步骤(3)所得的物料放置于自然阳光下晾晒至干。

对比例2

一种杨梅叶蚊母树酸茶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除步骤(5)中的烘干温度为110℃,烘干时间为2h。

对实施例1及对比例1~2制得的酸茶成品进行感官评审,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及对比例1~2制得的酸茶成品感官评审结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杨梅叶蚊母树酸茶的制作方法,以杨梅叶蚊母树的嫩叶为原料,通过采摘、凉青、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制成酸茶茶成品。本发明制得的酸茶口感先微酸涩后甘甜,回甘明显、回味悠长,汤色橙亮,并具有天然香气。

技术研发人员:张族宾;张跃行;伊泽文;吴中声;张天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化县老鹰山茶叶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8.07.16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