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猫屎小粒咖啡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13513发布日期:2019-01-05 09:29阅读:8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猫屎小粒咖啡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咖啡豆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猫屎小粒咖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咖啡作为一种天然饮品越来越受世界各地的人们喜爱,它可利尿、刺激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扩大血管、使心跳加速、增强横纹肌的力量以及缓解大脑和肌肉疲劳。

麝香猫咖啡(kopiluwak),又称猫屎咖啡,它是由麝香猫在吃完咖啡果后把咖啡豆原封不动的排出,人们把它的粪便中的咖啡豆提取出来后进行加工而成。该咖啡产于印度尼西亚,是目前世界上最贵的咖啡之一,每磅的价格高达几百美元。麝香猫吃下成熟的咖啡果实,胃里完成发酵后,破坏蛋白质,产生短肽和更多的自由氨基酸,咖啡的苦涩味会降低,再排出来的粪便便是主要原料,由于咖啡豆不能被消化,会被排泄出来,经过清洗、烘培后就成了猫屎咖啡,咖啡豆在麝香猫的肠道中,特殊的细菌提供独特的发酵环境,风味变得独特,格外浓稠香醇。经过麝香猫肠胃发酵的咖啡豆,特别浓稠香醇,“这种咖啡独一无二,是印尼的特产。喝到它,这就像在石头中找到了钻石。”因为麝香猫显然更善于挑选好的咖啡果实,从而让这种咖啡有着卓尔不凡的特点,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

云南小粒咖啡主要产于云南省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怒江等地。小粒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半岛,后期被英国人引进国内种植,直至189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将咖啡从国外带到云南种植,在宾川县试种成功。云南省种植的小粒咖啡生长环境独特,因云南昼夜温差大,利于其内含物质的积累,所以品尝起来给人感觉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含油多,带果味,从而被国内外咖啡商人称赞为“国际上质量最好的咖啡”,比其它的咖啡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猫屎咖啡独特的处理方法造就了其无与伦比的神奇变化,风味趋于独特,味道特别香醇,丰富圆润的香甜口感也是其他的咖啡豆所无法比拟的,而一般制作猫屎咖啡都是使用印度尼西亚咖啡豆,还没有一种系统的采用小粒咖啡豆制作猫屎咖啡的方法,且人工养殖麝香猫易造成不易存活、排泄物咖啡豆产量低、易堵塞动物的消化肠道等问题,大大影响了咖啡豆的品质和口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猫屎小粒咖啡的制备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猫屎小粒咖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料:人工挑选生长在海拔1500-1800m山峰上的表皮紫红色,新鲜云南小粒咖啡果清洗待用;

(2)发酵混合:将人工挑选的新鲜云南小粒咖啡果在温度18-22℃内自然发酵4-5天,然后将发酵后的小粒咖啡果按每1kg加入40-120g鲜鸡蛋均匀混合;

(3)喂食:将发酵混合后的云南小粒咖啡果每日自主进食喂食麝香猫2次,每次间隔8-12h,每次喂食小粒咖啡果2h后,对麝香猫自主进食喂饮80-250ml蜂蜜茶叶水;

(4)清洗:将麝香猫排泄出的小粒咖啡豆,洗净,消毒;

(5)晾晒:将洗净后的小粒咖啡豆放在太阳下晒干,去壳;

(6)翻炒:将晾晒后的小粒咖啡豆翻炒20-35min,翻炒温度在180-220℃。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所述新鲜云南小粒咖啡果长12-16mm,直径10-12mm。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所述所述蜂蜜茶叶水选用的茶叶为普洱茶或蒸酶茶,每100ml开水中加0.5-4g茶叶浸泡40-45min后,去除茶叶加入0.5-2g蜂蜜。

进一步,所述步骤(4)中,所述消毒采用150-250mg/l浓度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将小粒咖啡豆浸泡10-15min。

云南小粒咖啡生长环境独特,海拔太高味道酸,海拔太低味道苦,因此选用海拔1500-1800m山峰上的表皮紫红色大小在12-16mm,直径10-12mm的新鲜云南小粒咖啡果最佳。

麝香猫属于灵猫类,其食性较杂,其植物性食物包括茄科植物的茎叶、多种无花果的种子及布渣果、酸浆果等,但其对植物的消化能力差。因此长期单独使用咖啡果喂食会对麝香猫损伤较大,造成麝香猫烦躁、不安等,不利于猫屎咖啡的制作,新鲜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铁、钙、钾等矿物质,蛋白质为优质蛋白,对肝脏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并促进肝细胞再生,而dha和卵磷脂、卵黄素等则能对神经系统起到良好的稳定、发育作用,同时新鲜鸡蛋内的营养物质能充分补充麝香猫身体所需,增强新陈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麝香猫存活率。

在喂食咖啡果2h后,对麝香猫喂饮蜂蜜茶叶水,在茶叶水当中适当的增加一些蜂蜜,不仅可以增加了茶叶水的适口性,以便麝香猫能自主饮食,而且还增强了茶叶水中能量,由于蜂蜜和茶叶都有润肠作用,可以加快麝香猫的新陈代谢,使咖啡豆不易堵塞麝香猫的消化肠道。蜂蜜本身含有丰富的葡萄胎,蛋白质和花粉等营养成分,有健胃、助消化等效果,而茶叶则含有茶多酚、叶绿素、维生素c、咖啡碱等有效物质,咖啡碱和黄烷醇类化合物可以增加消化道的蠕动,助于食物的消化,养胃、护胃,并能起到宁神的作用,缓解麝香猫的紧张、不安等情绪。茶叶选用云南特产的普洱茶或云南临沧耿马地区生产的蒸酶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将猫屎咖啡独特的处理方法应用于云南小粒咖啡上,使香而不烈,含油多,带果味的小粒咖啡豆经过麝香猫肠胃发酵,获得口味区别与传统印尼生产的猫屎咖啡,制备适合中国人口味的猫屎咖啡。

2.在猫屎咖啡制作过程中,通过咖啡果的自然发酵、混合新鲜鸡蛋,对麝香猫分段喂食,减少了麝香猫消化压力,补充了麝香猫身体所需,增强新陈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麝香猫存活率。

3.在喂食过程中通过鸡蛋、蜂蜜茶叶水,助于咖啡果的消化和发酵,养胃、护胃,并能起到宁神的作用,缓解麝香猫的紧张、不安等情绪,获得口感较好的咖啡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猫屎小粒咖啡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1)选料:人工挑选生长在海拔1500m山峰上的表皮紫红色,新鲜云南小粒咖啡果,咖啡果长12mm,直径10mm清洗待用;

(2)发酵混合:将人工挑选的新鲜云南小粒咖啡果在温度18℃内自然发酵4天,然后将发酵后的小粒咖啡果按每1kg加入40g鲜鸡蛋均匀混合;

(3)喂食:将发酵混合后的云南小粒咖啡果每日自主进食喂食麝香猫2次,每次间隔8h,每次喂食小粒咖啡果2h后,对麝香猫自主进食喂饮80ml蜂蜜茶叶水,蜂蜜茶叶水选用普洱茶,每100ml开水中加0.5g茶叶浸泡40min后,去除茶叶加入0.2g蜂蜜;

(4)清洗:将麝香猫排泄出的小粒咖啡豆,洗净,在150mg/l浓度的次氯酸钠消毒液中,将小粒咖啡豆浸泡10min消毒;

(5)晾晒:将洗净后的小粒咖啡豆放在太阳下晒干,去壳;

(6)翻炒:将晾晒后的小粒咖啡豆翻炒20min,翻炒温度在180℃。

实施例2:

(1)选料:人工挑选生长在海拔1600m山峰上的表皮紫红色新鲜云南小粒咖啡果,咖啡果长14mm,直径11mm清洗待用;

(2)发酵混合:将人工挑选的新鲜云南小粒咖啡果在温度20℃内自然发酵4天,然后将发酵后的小粒咖啡果按每1kg加入80g鲜鸡蛋均匀混合;

(3)喂食:将发酵混合后的云南小粒咖啡果每日自主进食喂食麝香猫2次,每次间隔10h,每次喂食小粒咖啡果2h后,对麝香猫自主进食喂饮180ml蜂蜜茶叶水,蜂蜜茶叶水选用普洱茶,每100ml开水中加2g茶叶浸泡42min后,去除茶叶加入1g蜂蜜;

(4)清洗:将麝香猫排泄出的小粒咖啡豆,洗净,在200mg/l浓度的次氯酸钠消毒液中,将小粒咖啡豆浸泡12min消毒;

(5)晾晒:将洗净后的小粒咖啡豆放在太阳下晒干,去壳;

(6)翻炒:将晾晒后的小粒咖啡豆翻炒30min,翻炒温度在200℃。

实施例3:

(1)选料:人工挑选生长在海拔1800m山峰上的表皮紫红色,新鲜云南小粒咖啡果,咖啡果长16mm,直径11mm清洗待用;

(2)发酵混合:将人工挑选的新鲜云南小粒咖啡果在温度22℃内自然发酵5天,然后将发酵后的小粒咖啡果按每1kg加入120g鲜鸡蛋均匀混合;

(3)喂食:将发酵混合后的云南小粒咖啡果每日自主进食喂食麝香猫2次,每次间隔12h,每次喂食小粒咖啡果2h后,对麝香猫自主进食喂饮250ml蜂蜜茶叶水,蜂蜜茶叶水选用普洱茶,每100ml开水中加4g茶叶浸泡45min后,去除茶叶加入2g蜂蜜;

(4)清洗:将麝香猫排泄出的小粒咖啡豆,洗净,在250mg/l浓度的次氯酸钠消毒液中,将小粒咖啡豆浸泡15min消毒;

(5)晾晒:将洗净后的小粒咖啡豆放在太阳下晒干,去壳;

(6)翻炒:将晾晒后的小粒咖啡豆翻炒35min,翻炒温度在220℃。

实施例4:

(1)选料:人工挑选生长在海拔1600m山峰上的表皮紫红色新鲜云南小粒咖啡果,咖啡果长14mm,直径11mm清洗待用;

(2)发酵混合:将人工挑选的新鲜云南小粒咖啡果在温度20℃内自然发酵4天,然后将发酵后的小粒咖啡果按每1kg加入80g鲜鸡蛋均匀混合;

(3)喂食:将发酵混合后的云南小粒咖啡果每日自主进食喂食麝香猫2次,每次间隔10h,每次喂食小粒咖啡果2h后,对麝香猫自主进食喂饮180ml蜂蜜茶叶水,蜂蜜茶叶水选用蒸酶茶,每100ml开水中加2g茶叶浸泡42min后,去除茶叶加入1g蜂蜜;

(4)清洗:将麝香猫排泄出的小粒咖啡豆,洗净,在200mg/l浓度的次氯酸钠消毒液中,将小粒咖啡豆浸泡12min消毒;

(5)晾晒:将洗净后的小粒咖啡豆放在太阳下晒干,去壳;

(6)翻炒:将晾晒后的小粒咖啡豆翻炒30min,翻炒温度在200℃。

以上通过具体的和优选的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