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8977发布日期:2019-01-28 12:50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
背景技术
:乳糖主要存在于牛奶及其制品中,需要经过乳糖酶分解才能吸收。乳糖酶缺乏会引起乳糖消化吸收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在北欧人中占15%,黑人及拉美人占80%,而美国印第安人及亚洲人可高达100%。有研究表明,我国3-5岁、7-8岁和11-13岁组儿童中,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分别为38.5%、87.0%、87.0%和12.2%、32.2%、29.0%。乳糖不耐受不仅影响牛奶及其制品中乳糖的吸收,出现不适症状,还可使牛奶及其他食物中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减少,造成营养不良。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根据国家卫计委历年来发布的文件,到目前为止,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一共有7个,全球最大的益生菌供应商有两家,分别是美国丹尼斯克和丹麦科汉森。前者供应的代表性菌种是bi-07、ncfm以及howarv系列益生菌(hn001、hn019);后者供应的代表性菌种是bb-12和lgg。乳糖酶可将人体内过多的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葡萄糖是人体各部分代谢的能量来源,半乳糖则是人大脑和黏膜组织代谢时必需的结构糖,是婴幼儿脑发育的必要组织,与婴儿大脑的迅速成长有密切联系。再者,乳糖酶还可在人体内通过转糖苷作用生成低聚糖,这些低聚糖是一种低分子量,不粘稠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它在肠道内作为增殖因子仅被双歧杆菌利用,却不会被腐败细菌利用,如此可大大减少肠道有害毒素的产生,对预防便秘和腹泻有很重要的作用。工业上使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取乳糖酶。不同微生物来源的乳糖酶的ph性质差别较大,一般分为中性乳糖酶和酸性乳糖酶。由大肠杆菌(e.coli)制取的乳糖酶ph为7.0~7.5;由酵母菌制得者为6.0~7.0;由霉菌制得者为5.0左右。通过外源补充乳糖酶的方式,可有效解决摄入奶制品时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专利文献cn201410400017.6公开了一种益生菌婴幼儿奶粉,该益生菌婴幼儿奶粉包含乳糖、植物油、脱盐乳清粉、脱脂奶粉、浓缩乳清蛋白粉、复合益生元、矿物质预混料、花生四烯酸超微粉、二十二碳六烯酸超微粉、维生素预混料、复合益生菌冻干粉、乳铁蛋白、l-肉碱、牛磺酸份以及核苷酸等成分,该奶粉能调整婴幼儿肠道菌群平衡、促进肠道通畅、抑制腹泻以及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力,但其中主要成分为乳糖,无法满足乳糖不耐受的婴幼儿群体。另有专利文献cn201610170068.3公开了一种无乳糖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无乳糖婴幼儿配方奶粉含有植物油脂肪粉、浓缩牛奶蛋白和分离乳清蛋白,虽然该组成中无乳糖配方科直接避免乳糖不耐受的发生,但乳糖是宝宝生长发育中重要的营养成分,长期缺乏亦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乳糖不耐受的问题。我们发现在补充乳糖酶同时,补充益生菌能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更利于宝宝对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达到1+1大于2的效果,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产品要么是只补充益生菌而不含乳糖酶,要么是只添加单一益生菌,要么所添加的益生菌是不能在婴幼儿食品中使用的,而且在添加量上也没有足够的科学支持。再者,乳糖酶和益生菌都是活性物质,其稳定性特别重要,需要在配方、工艺等方面对其稳定性进行充分的考察。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述的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针对现有的问题进行开发,以不少于2种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益生菌粉,复配酸性乳糖酶为主要原料,并添加益生元、奶粉、二氧化硅、蛋白类原料、矿物质、甜味剂等辅料,经粉筛、总混、包装等工序制成的调制乳粉,具有解决乳糖不耐受、调节肠道健康的作用,同时具有高稳定、流动性、溶解快、口感优的特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复合益生菌1%-5%、乳糖酶2%-6%、益生元1%-10%、奶粉60%-92%、二氧化硅0.1%-1%、蛋白类原料0%-8%、矿物质0-10%和甜味剂0%-10%。优选地,所述的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主要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复合益生菌1%、乳糖酶5%、益生元4%、奶粉89%和二氧化硅1%。优选地,所述的复合益生菌为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发酵乳杆菌和短双歧杆菌中的两种或三种以上。优选地,所述的复合益生菌为乳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按质量比3:2组成。优选地,所述的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为:将正硅酸乙酯和1mol/l的氨水滴入30%(v/v)的乙醇中,所述正硅酸乙酯、氨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为2:1:8,搅拌30min,静置、沉淀、洗涤、干燥即得。优选地,所述的二氧化硅粒径为30-80nm,比表面积为100-360m2/g。优选地,所述的乳糖酶为酸性乳糖酶;所述的奶粉为含乳糖的脱脂奶粉或全脂奶粉。优选地,所述的益生元为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菊粉、水苏糖和膳食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的蛋白类原料为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中的一种或其组合。优选地,所述的矿物质为氯化镁、葡萄糖酸钙和葡萄糖酸锌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甜味剂为罗汉果甜苷、木糖醇、甜菊糖苷和三氯蔗糖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中添加的二氧化硅作为抗结剂、消泡剂,可使乳糖酶和奶粉、蛋白类物质等混合均匀,同时,本发明自制的二氧化硅的粒径为30-80nm,比表面积在240-400m2/g间,其在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中可以起缓解乳粉吸湿结块的现象,还可以维持益生菌和乳糖酶的活性,延长益生菌和乳糖酶的有效保存时间。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益生菌,可提高肠道的吸收效果,并提高了益生菌和乳糖酶的活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将复合益生菌与酸性乳糖酶进行组合,既解决了乳糖不耐受问题,又可以调节肠道健康,促进肠道吸收,配合牛奶及其他食物一起使用,提高营养素被吸收利用的效果。2.本发明添加的益生元和二氧化硅可使调制乳粉的稳定性增强,保持和提高益生菌和乳糖酶的活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采用成分均为常规的市售成分,其中乳双歧杆菌hn019,批号1103159361,鼠李糖乳杆菌hn001,批号11031703,厂家:丹尼斯克;动物双歧杆菌bb-12,批号3389371,厂家:科汉森;酸性乳糖酶由黑曲霉和米曲霉发酵而得;橙粉:拓丰粉体技术(昆山)有限公司,型号sd1001,批号为2018051701;葡萄糖酸钙:浙江天益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批号20180408;木糖醇: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8060201,罗汉果甜苷:湖南绿蔓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25%苷v,批号oglhg-180305-05。实施例1、一种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的制备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复合益生菌1%,酸性乳糖酶5%,低聚半乳糖4%,乳糖全脂奶粉89%,二氧化硅1%。所述复合益生菌为乳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按质量比3:2组成;所述的二氧化硅粒径为30-80nm,比表面积为100-360m2/g,制备方法为:将正硅酸乙酯和1mol/l的氨水滴入30%(v/v)的乙醇中,所述正硅酸乙酯、氨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为2:1:8,搅拌30min,静置、沉淀、洗涤、干燥即得。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的制备方法为:i、将低聚半乳糖,脱脂奶粉,二氧化硅,分别过100目筛,混合均匀,得混合物a;ii、在温度为15-25℃环境下,将复合益生菌和酸性乳糖酶加入步骤i中得到的混合物a中,放入螺旋式混合机中混匀,真空充入惰性气体小袋包装,即得。实施例2、一种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复合益生菌1%,酸性乳糖酶5%,低聚果糖2%,低聚半乳糖2%,含乳糖全脂奶粉89%,二氧化硅1%。所述复合益生菌由乳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按质量比1:1组成。所述二氧化硅为实施例1中制备方法所得,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实施例3、一种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复合益生菌5%,酸性乳糖酶6%,低聚果糖2%,低聚半乳糖2%,乳糖全脂奶粉84%,二氧化硅1%。所述复合益生菌为动物双歧杆菌、乳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按质量比1:1:1组成。所述二氧化硅为实施例1中制备方法所得,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对比例1、一种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复合益生菌1%,酸性乳糖酶5%,低聚半乳糖4%,乳糖全脂奶粉91%,二氧化硅1%。所述二氧化硅为实施例1中制备方法所得,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使用单一的益生菌乳双岐杆菌。对比例2、一种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复合益生菌1%,酸性乳糖酶5%,乳糖全脂奶粉93%,二氧化硅1%。所述复合益生菌为乳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按质量比3:2组成。所述二氧化硅为实施例1中制备方法所得,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不添加益生元。对比例3、一种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复合益生菌1%,酸性乳糖酶5%,低聚半乳糖4%,乳糖全脂奶粉89%,碳酸镁1%。所述复合益生菌为乳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按质量比3:2组成。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用碳酸镁代替二氧化硅。对比例4、一种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复合益生菌1%,酸性乳糖酶5%,低聚半乳糖4%,乳糖全脂奶粉89%,二氧化硅1%。所述复合益生菌为乳双歧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按质量比3:2组成。所述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类似。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二氧化硅为市售的粒径为100-300nm,比表面积为20-60m2/g的二氧化硅。试验例1、益生菌活性检测1.试验对象:实施例1-3与对比例1-4制备的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2.试验方法:分别测定实施例1-3与对比例1-4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的在0d、7d、14d、21d后的益生菌活菌数,保存条件:10-25℃密封避光保存。3.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如表1。表1益生菌活菌数(cfu/g)组别0d7d14d21d实施例17.8×1096.7×1096.7×1094.7×109实施例27.0×1096.5×1095.0×1093.9×109实施例37.2×1097.5×1096.8×1096.7×108对比例13.4×1096.0×1086.1×1071.0×106对比例25.0×1094.4×1083.6×1078.0×105对比例36.4×1094.5×1068.4×1054.4×104对比例46.7×1094.0×1069.8×1058.8×104由表1可知:(1)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在21d内,益生菌存活率高,并在其有效范围1×107-1×1010cfu/g内,其中益生菌存活率最高的是实施例1,结合对比例1的说明,复合调制乳粉中含2种以上的益生菌种,可提高益生菌存活率;(2)如对比例3和4,不添加二氧化硅或者二氧化硅的粒径不在30-80nm范围内,益生菌的存活数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并无法达到食用添加的数量范围,说明使用本发明制得的粒径在30-80nm范围内的二氧化硅,可提高益生菌存活率;(3)对比例2说明,添加低聚半乳糖可提高益生菌的稳定性。试验例2、乳糖酶活性检测1.试验对象: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制备的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2.试验方法:分别测定实施例1-3和对比例1-4制备的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的乳糖酶活性,0-4℃保存,分别在0d,7d,14d和21d测定复合益生菌乳糖酶调制乳粉的乳糖酶活性。3.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如表2表2乳糖酶活性(alu)由表2可知:(1)本发明实施例1和实施例2在21d内,乳糖酶活性虽有所下降,但21天后仍然在有效范围,且活性为对比例1中单一益生菌的4倍以上;(2)对比例3和4,不添加二氧化硅以及二氧化硅的粒径不在30-80nm范围内,乳糖酶的活性的在21d内急剧下降,并超出食用有效活性范围2000-10000alu;(3)对比例2说明,添加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可使乳糖酶的稳定性提高2.5倍左右。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