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电除空壳稻回炉供热的稻谷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5958发布日期:2019-03-27 10:24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电除空壳稻回炉供热的稻谷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谷物加工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静电除空壳稻回炉供热的稻谷烘干机。



背景技术:

稻谷烘干机针对水稻收割后含水很高,要想让水稻达到安全仓储的条件(不霉变)必须把水稻的降低含水率到能够进行仓储的安全水分,用来快速降低含水率的设备,但是,现有技术的稻谷烘干机却存在以下缺陷:

因稻谷在收割时,常会将长于稻谷穗尾的空壳稻同步收集,进行烘干后的空壳稻,因重量较轻常会随处飞扬,不仅影响空气环境,且后期再收集较为麻烦,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除空壳稻回炉供热的稻谷烘干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稻谷烘干机,因稻谷在收割时,常会将长于稻谷穗尾的空壳稻同步收集,进行烘干后的空壳稻,因重量较轻常会随处飞扬,不仅影响空气环境,且后期再收集较为麻烦,造成资源浪费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静电除空壳稻回炉供热的稻谷烘干机,其结构包括烘干塔、上料机构、进料斗、爬升梯、燃烧炉、鼓风机、热风输送管、静电除空壳稻回炉装置、出料管,所述烘干塔呈竖直状,所述上料机构设于烘干塔左侧方,所述进料斗设于上料机构下端且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爬升梯设于烘干塔右侧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燃烧炉设于烘干塔左侧方,所述鼓风机设于燃烧炉内部,所述热风输送管一端与燃烧炉贯通连接,所述热风输送管另一端与烘干塔中下部贯通焊接,所述静电除空壳稻回炉装置设于烘干塔内部下方,所述出料管设于烘干塔前表面下方且通过电焊贯通连接;

所述静电除空壳稻回炉装置由空壳稻剔除室、静电剔除机构、静电消除毛辊、空壳稻收集斗、回炉管、出料斗组成,所述空壳稻剔除室设于烘干塔内部下方,所述静电剔除机构设于空壳稻剔除室内部,所述静电消除毛辊设于静电剔除机构右下方且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空壳稻收集斗设于静电消除毛辊下方,所述回炉管两端分别与空壳稻收集斗及燃烧炉贯通连接,所述出料斗设于静电剔除机构正下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空壳稻剔除室与烘干塔内的螺旋管贯通连接,所述烘干塔内的螺旋管下端与空壳稻剔除室的左侧上部贯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静电剔除机构由驱动轴、从动轴、空壳稻吸附机构、联动皮带、稻谷贯穿缝组成,所述从动轴设于驱动轴左侧方且呈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空壳稻吸附机构均匀等距设于驱动轴、从动轴外围及其之间,所述空壳稻吸附机构通过联动皮带联动活动连接,所述空壳稻吸附机构与空壳稻吸附机构之间留有缝隙,即为稻谷贯穿缝。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空壳稻吸附机构设有20-50根,其均匀等距而设且与驱动轴、从动轴啮合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空壳稻吸附机构在联动皮带的带动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联动皮带在驱动轴的带动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空壳稻吸附机构由静电辊、旋转轴、皮带轮组成,所述旋转轴贯穿于静电辊的中间且固定连接,所述皮带轮设于旋转轴两端且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皮带轮与联动皮带啮合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静电消除毛辊由辊体、中心轴、刷毛、消电针组成,所述中心轴贯穿于辊体中间,所述刷毛均匀等距设于辊体外表面,所述消电针均匀设于辊体外表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刷毛、消电针的外端均匀静电辊外表面贴合。

发明有益效果

相对比较于传统的稻谷烘干机,本发明通过设有的静电除空壳稻回炉装置,利用静电的吸附力剔除掺杂在稻谷内的质量较轻的空壳稻,并将其进行回炉,即送至燃烧炉内充当燃料进行燃烧供热,有效将空壳稻从稻谷中剔除,且可防止质量较轻的空壳稻随处飞扬,保证高质量的空气环境,同时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静电除空壳稻回炉供热的稻谷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静电除空壳稻回炉装置的结构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静电剔除机构的结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静电剔除机构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静电消除毛辊的结构正视图。

图中:烘干塔1、上料机构2、进料斗3、爬升梯4、燃烧炉5、鼓风机6、热风输送管7、静电除空壳稻回炉装置8、出料管9、空壳稻剔除室81、静电剔除机构82、静电消除毛辊83、空壳稻收集斗84、回炉管85、出料斗86、驱动轴821、从动轴822、空壳稻吸附机构823、联动皮带824、稻谷贯穿缝825、静电辊8321、旋转轴8322、皮带轮8323、辊体831、中心轴832、刷毛833、消电针83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静电除空壳稻回炉供热的稻谷烘干机的技术方案:

一种静电除空壳稻回炉供热的稻谷烘干机,其结构包括烘干塔1、上料机构2、进料斗3、爬升梯4、燃烧炉5、鼓风机6、热风输送管7、静电除空壳稻回炉装置8、出料管9,所述烘干塔1呈竖直状,所述上料机构2设于烘干塔1左侧方,所述进料斗3设于上料机构2下端且通过电焊贯通连接,所述爬升梯4设于烘干塔1右侧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燃烧炉5设于烘干塔1左侧方,所述鼓风机6设于燃烧炉5内部,所述热风输送管7一端与燃烧炉5贯通连接,所述热风输送管7另一端与烘干塔1中下部贯通焊接,所述静电除空壳稻回炉装置8设于烘干塔1内部下方,所述出料管9设于烘干塔1前表面下方且通过电焊贯通连接;

所述静电除空壳稻回炉装置8由空壳稻剔除室81、静电剔除机构82、静电消除毛辊83、空壳稻收集斗84、回炉管85、出料斗86组成,所述空壳稻剔除室81设于烘干塔1内部下方,所述静电剔除机构82设于空壳稻剔除室81内部,所述静电消除毛辊83设于静电剔除机构82右下方且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空壳稻收集斗84设于静电消除毛辊83下方,所述回炉管85两端分别与空壳稻收集斗84及燃烧炉5贯通连接,所述出料斗86设于静电剔除机构82正下方。

所述空壳稻剔除室81与烘干塔1内的螺旋管贯通连接,所述烘干塔1内的螺旋管下端与空壳稻剔除室81的左侧上部贯通连接。

所述静电剔除机构82由驱动轴821、从动轴822、空壳稻吸附机构823、联动皮带824、稻谷贯穿缝825组成,所述从动轴822设于驱动轴821左侧方且呈同一水平高度,所述空壳稻吸附机构823均匀等距设于驱动轴821、从动轴822外围及其之间,所述空壳稻吸附机构823通过联动皮带824联动活动连接,所述空壳稻吸附机构823与空壳稻吸附机构823之间留有缝隙,即为稻谷贯穿缝825。

所述空壳稻吸附机构823设有20-50根,其均匀等距而设且与驱动轴821、从动轴822啮合活动连接。

所述空壳稻吸附机构823在联动皮带824的带动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所述联动皮带824在驱动轴821的带动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所述空壳稻吸附机构823由静电辊8321、旋转轴8322、皮带轮8323组成,所述旋转轴8322贯穿于静电辊8321的中间且固定连接,所述皮带轮8323设于旋转轴8322两端且通过电焊垂直连接,所述皮带轮8323与联动皮带824啮合活动连接。

所述静电消除毛辊83由辊体831、中心轴832、刷毛833、消电针834组成,所述中心轴832贯穿于辊体831中间,所述刷毛833均匀等距设于辊体831外表面,所述消电针834均匀设于辊体831外表面。

所述刷毛833、消电针834的外端均匀静电辊8321外表面贴合。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为装置连接好电源,且向燃烧炉5内添加足够的燃料,预热一定时间后,再将收割的稻谷有序倒入进料斗3内,在上料机构2的带动下,稻谷会沿着上料机构2向上运输并进入烘干塔1内部,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稻谷会沿着烘干塔1内的螺旋管缓慢向下滑动,同时经过加热过的空气通过鼓风机6经热风输送管7从烘干塔1中下部送入,热气会逐渐上升,对稻谷进行烘干;烘干后的稻谷会沿着螺旋管进入从空壳稻剔除室81的左侧掉入静电剔除机构82上方,在联动皮带824带动下进行顺时针自转及静电辊8321、旋转轴8322带动下进行顺时针工作的静电辊8321会将稻谷逐渐向右侧输送,此时质量较大的饱满稻谷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穿过稻谷贯穿缝825掉入出料斗86内,并最终通过出料管9输出;而质量较轻的空壳稻会被静电辊8321吸附并向右侧运送,到达最右端时,静电辊8321触碰到消电针834,此时静电辊8321的静电被消除,失去对空壳稻的吸附力,在刷毛833的刷动下,空壳稻脱离静电辊8321掉入空壳稻收集斗84内部,最终经回炉管85回送至燃烧炉5内,充当燃料进行燃烧供热。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的稻谷烘干机,因稻谷在收割时,常会将长于稻谷穗尾的空壳稻同步收集,进行烘干后的空壳稻,因重量较轻常会随处飞扬,不仅影响空气环境,且后期再收集较为麻烦,造成资源浪费,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的静电除空壳稻回炉装置,利用静电的吸附力剔除掺杂在稻谷内的质量较轻的空壳稻,并将其进行回炉,即送至燃烧炉内充当燃料进行燃烧供热,有效将空壳稻从稻谷中剔除,且可防止质量较轻的空壳稻随处飞扬,保证高质量的空气环境,同时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