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栗脱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6792发布日期:2019-02-19 18:24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栗脱壳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栗脱壳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板栗脱壳方法主要有灼烧法、激光法、化学腐蚀法、微波法和机械法。其中前四种方法由于具有加工成本高,结构复杂,安全性低等缺点,并不适合个体户以及小型板栗加工企业使用,而机械脱壳法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易推广。机械脱壳法包括剪切法、挤压法、冲撞法、揉搓法、撕扯法等。

板栗与其它坚果不同,在它的外壳与栗仁之间还有一层红衣与之紧密结合,无法直接进行机械脱壳。尤其是没有开裂的外壳在脱壳时容易破碎,在机械脱壳之前先将板栗进行外壳表面划割,然后进行板栗干燥处理以使板栗脱水从而使板栗的红衣与外壳结合而与栗仁分离,减少破损率。经过干燥后的板栗壳较脆经适当挤压会自然裂,但壳仁不易分离。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板栗脱壳机均存在脱壳率不高、分离不完全、价格昂贵等问题,难以在市场上推广,大部分栗农不得不采用人工剥壳的传统方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板栗脱壳机来解决栗农在板栗收获时节繁重的体力劳动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次脱壳,可以实现更好分离效果的板栗脱壳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栗脱壳机,其包括入料斗、设置在入料斗下方的第一传送带、位于第一传送带内部的第二传送带、位于第二传送带末端的第三传送带、收料斗以及与收料斗的出料口连通的滚筒,在第一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破壳辊,在第二传送带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破壳辊,所述第一传送带、第三传送带的末端均与收料斗的入口相对应。

所述第二传送带位于第一传送带的上下带之间,在第一传送带上横向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上挡板,在相邻两个上挡板之间均匀分布有上落料口,在第二传送带横向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下挡板,在相邻的两个下挡板之间均匀分布有下落料口,所述上落料口的口径大于下落料口的口径。

所述第一破壳辊包括中心辊以及均匀设置有中心辊外侧壁的切刀,所述切刀沿中心辊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破壳辊的结构与第一破壳辊的结构相同。

所述滚筒包括支座、设置在支座上的电机、与电机传送连接的外滚筒、设置在外滚筒内的内滚筒以及设置在内滚筒侧壁上的通孔,在所述外滚筒上有进料口。

所述外滚筒横向安装在支座上,在支座上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与外滚筒的侧壁相接触。

在所述支座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破壳辊进行一次去壳,利用滚筒进行二次去壳,采用双去壳工序,可以更大程度的去除板栗刺壳,成品净度更高,同时整套装置采用的结构较为简单,制造与维修成本均较低,适用于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破壳辊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滚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入料斗1、设置在入料斗1下方的第一传送带2、位于第一传送带2内部的第二传送带3、位于第二传送带3末端的第三传送带6、收料斗7以及与收料斗7的出料口连通的滚筒8,在第一传送带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破壳辊4,在第二传送带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破壳辊5,所述第一传送带2、第三传送带6的末端均与收料斗7的入口相对应。板栗经入料斗1落到第一传送带2上,在第一破壳辊4的作用下进行第一次破壳处理,然后被送入滚筒8,在滚筒8内进行离心运动,板栗的残留壳与滚筒8进行充分碰撞,然后实现二次破壳处理,经过二次处理后的板栗刺壳去除效果非常好,成品净度更高。

所述第二传送带3位于第一传送带2的上下带之间,在第一传送带2上横向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上挡板12,在相邻两个上挡板12之间均匀分布有上落料口11,在第二传送带3横向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下挡板,在相邻的两个下挡板之间均匀分布有下落料口,所述上落料口11的口径大于下落料口的口径。板栗落到第一传送带2上后,较大板栗留在第一传送带2上,较小的板栗经过上落料口11落到第二传送带3上,根据板栗的大小实现分级加工,防止第一破壳辊4切割不到较小的板栗,实现更全面的切割加工。同时上落料口11和下落料口也可以起到稳定板栗的作用,防止板栗在第一、第二传送带上随意晃动位置,同时在对应的挡板作用下对板栗进行限位,保证破壳辊对每一个板栗都进行切割,防止出现漏切的情况。

所述第一破壳辊4包括中心辊401以及均匀设置有中心辊401外侧壁的切刀402,所述切刀402沿中心辊401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二破壳辊5的结构与第一破壳辊4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传送带2的顶面沿进料方向分为倾斜段201以及水平段202,所述第一破壳辊4位于水平段202的上方,入料斗1位于倾斜段201上方,板栗落到第一传送带2上后,在倾斜段201的作用下可以进行扩散,有效防止出现板栗堆叠的情况出现,所述入料斗1与第一破壳辊4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传送带3正上方。同时可以将入料斗1的出料口设计成扁平形,每次只下落一排板栗,进一步防止板栗出现堆叠。

所述滚筒8包括支座805、设置在支座805上的电机806、与电机806传送连接的外滚筒801、设置在外滚筒801内的内滚筒802以及设置在内滚筒802侧壁上的通孔803,在所述外滚筒801上有进料口804。所述外滚筒801横向安装在支座805上,在支座805上有支撑轮807,所述支撑轮807与外滚筒801的侧壁相接触。在所述支座805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808。经第一破壳辊4和第二破壳辊5破壳后的板栗均进入到收料斗7内,然后送入到滚筒8内,内外滚筒在电机806的作用下进行转动,板栗与内滚筒802充分接触碰撞,进行第二次破壳处理,去除的刺壳经通孔803排出到内外滚筒之间的空间内,在外滚筒801上安装有清理门9,处理一端时间后打开清理门将外滚筒801内的刺壳清理掉即可。万向轮808可以实现滚筒8的整体移动,便于收集内滚筒802内的板栗以及进行必要的设备维护。

在使用时,可以先在没有开裂的板栗刺壳外表面进行划割,然后对板栗进行干燥处理,以使板栗脱水从而使板栗的红衣与外壳结合而与栗仁分离,减少栗仁破损率,然后投入到第四传送带10上,在第四传送带10的作用下运送到入料斗1内。

本实用新型整体均采用较成熟的技术及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制造与维护成本均较低,有助于大范围推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