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频解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0236发布日期:2019-04-23 23:36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射频解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解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食品物料的解冻主要采用自然解冻和水解冻两种方式。

自然解冻是将待解冻的食品物料置于空气中,利用空气作为传导介质进行解冻,但自然解冻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从产品的外表面传递到肉的中心部位,空气比热小,传热效率很低,因此解冻时间长,对于解冻大量的食品物料需要占用很大空间,操作不便,同时食品物料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引起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食品质量产生影响。

水解冻是将待解冻的物料浸入热水中,或有使用循环热水冲淋,但由于解冻时水与食品直接接触,水中的微生物会对食品造成污染,加剧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威胁,并且食品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在浸泡过程中渗入水中,造成营养成分的损失。另外,虽然水解冻相较于自然解冻缩短了不少时间,但仍然需要很长时间,解冻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射频解冻装置,用于对食品原料进行解冻,解决自然解冻和水解冻等传统解冻方式耗时长、解冻效率低下,容易引发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而影响食品品质以及容易造成营养物质损失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射频解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被一隔板从上到下分隔为射频空间和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射频空间顶部设置有排风口;所述射频解冻装置还包括食品原料盒、对食品原料盒内冷冻食品加热解冻的射频加热机构、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并与食品原料盒内部连通的热风系统;所述射频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的射频发生器、从上到下相对设置在射频空间内的上极板和下极板;所述射频发生器分别与上极板和下极板连接,且在通电后在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形成交变电场;所述食品原料盒位于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本法案采用射频解冻与热风解冻相结合的方式对食品原料进行解冻,解决自然解冻和水解冻等传统解冻方式耗时长、解冻效率低下,容易引发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而影响食品品质以及容易造成营养物质损失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下极板设置在隔板顶部,所述上极板通过连接架高度可调节地设置在下极板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包括平行设置在射频空间内同一高度位置的两根横杆,两根横杆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均设置有与上极板顶部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母高度可调剂地固定在横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极板上设置有接地线,以保证操作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食品原料盒底部设置有若干布气孔,食品原料盒底部四周设置有挡体,所述挡体与食品原料盒底部和下极板之间围成一个热风缓冲空间,所述热风系统与热风缓冲空间连通,目的是为了使从热风系统输出的热风完全且均匀地进入食品原料盒内部,置换出湿冷空气,加速射频空间内气流流动,进而加快解冻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下极板上设置有与挡体相匹配的卡槽,防止食品原料盒在下极板上发生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热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上的风罩,所述风罩远离进风口一端设置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依次贯穿档板和下极板与食品原料盒内部连通;所述风罩内靠近进风口一端设置有进风扇,靠近送风管一端设置有电加热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排风口上设置有出风扇,将射频空间内的空气吸出,加快气流流动速率,提高解冻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食品原料盒的材质聚丙烯材料,采用聚丙烯材质的食品原料盒盛装食品原料,在解冻时间上耗时较短,且解冻均匀性更优。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所述射频解冻装置,射频发生器发射的电磁波在上极板和下极板之间形成交变电场,食品中的正离子向电极负极移动,负离子向电极正极移动,除了食品原料中的正负极离子的运动外,食品原料中的偶极分子也会随着交变电场发生偶极旋转,在交变电场中,电场极性持续反转导致物料中的离子、偶极分子不停地翻转振荡,并通过摩擦在物料内部产生热量,进而发热实现对食品原料的快速解冻,其解冻效率较水解冻提高了25倍以上。

2.本方案所述射频解冻装置,采用射频解冻与热风解冻相结合的方式对食品原料进行解冻,解决自然解冻和水解冻等传统解冻方式耗时长、解冻效率低下,容易引发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而影响食品品质以及容易造成营养物质损失的技术问题。

3.由于食品原料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水是一种偶极性分子,在射频加热过程中,由于水分在物料中分布并不均匀,对于局部含水率较大的部分,介电损耗因子也就较大,因此射频的能量会集中在含水率较大的地方,该部分物料的温度更高,水分蒸发速率大,则在射频加热的过程中物料的水分分布趋向均匀,更好地保护食品原料的品质。

4.射频发生器发射的电磁波对食品原料进行加热时,食品原料的穿透深度与频率成反比,射频的应用频率越低,穿透深度就越大,因此相比传统解冻方式,本方案所述射频解冻装置对体积较大的时频频原料解冻时,更具有显著的优势。

5.传统方式的加热过程中,热量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从物料表面逐渐传导至内部,加热速率缓慢,物料加热均匀性差,若物料体积较大,热量由表面传递到中心则需要更长时间,容易使物料解冻结束后温度表面高、中心低,甚至会出现表面被过度加热的现象,造成营养物质流失严重、颜色及质构变化以及水资源浪费等问题。而本方案所述射频解冻装置对食品原料进行解冻时,交变电场可穿透到物料内部,使物料内部与表面被同时加热,因此加热均匀性更优,对食品原料的新鲜度和品质影响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射频解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极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食品原料盒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壳体,2-隔板,3-射频发生器,4-上极板,5-下极板,6-食品原料盒,7-横杆,8-连接杆,9-风罩,10-进风扇,11-电加热元件,12-出风扇,21-容纳空间,22-射频空间,51-卡槽,61-布气孔,62-挡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3所示,一种射频解冻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壳体1内的食品原料盒6、射频加热机构和热风系统。所述射频加热机构用于对食品原料盒6内部的冷冻食品进行加热解冻;所述热风系统与食品原料盒6内部连通,用于加速食品原料盒6内湿气流通,加快解冻速率。

所述壳体1内水平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壳体1内部分隔为两个空间,从上到下依次为射频空间22和容纳空间21。

所述容纳空间2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射频空间22内同一高度位置平行设置有两根横杆7,每根所述横杆7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射频空间22顶部设置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上设置有出风扇12,将射频空间22内的空气吸出,加快气流流动速率,提高解冻效果。

所述射频加热机构包括射频发生器3,以及相对设置的上极板4和下极板5。

所述上极板4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点对应的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末端穿过连接孔,并通过螺母将上极板4固定在横杆7上。所述下极板5设置在所述挡板上与上极板4相对。为了安全,所述下极板5上设置有一接地线。

所述射频发生器3设置在容纳空间21内,且分别与上极板4和下极板5连接。

所述食品原料盒6设置在上极板4和下极板5之间,并且食品原料盒6的底部放置在下极板5上。

为了使从热风系统输出的热风完全且均匀地进入食品原料盒6内部,所述食品原料盒6底部设置有若干布气孔61;所述食品原料盒6底部四周设置有挡体,所述挡体与食品原料盒6底部和下极板5之间围成一个热风缓冲空间。

所述热风缓冲空间与热风系统连通。具体地将,所述热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上的风罩9,所述风罩9远离进风口一端设置有送风管,所述送风管依次贯穿档板和下极板5并延伸至所述热风缓冲空间内;所述风罩9内靠近进风口一端设置有进风扇10,靠近送风管一端设置有电加热元件11。

为了使食品原料盒6在下极板5上不发生位移,所述下极板5上设置有与所述挡体相匹配的卡槽51,使用时,将食品原料盒6底部的挡体放置在卡槽51内,可使食品原料盒6稳定地放置在下极板5上。

为了便于放置或取出食品原料,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打开射频空间22的机门;同理,为了便于安装和检修,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打开所述容纳空间21的机门。

所述食品原料盒6由聚丙烯材料制得。采用聚丙烯材质的食品原料盒6盛装食品原料,在解冻时间上耗时较短,且解冻均匀性更优。

为了使所述射频解冻装置便于移动和搬运,所述壳体1底部设置有转轮。

本方案所述射频解冻装置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将需要解冻的食品原料放到食品原料盒6内,然后启动热风系统和射频发生器3;射频发生器3发射的电磁波在上极板4和下极板5之间形成交变电场,食品中的正离子向电极负极移动,负离子向电极正极移动,除了食品原料中的正负极离子的运动外,食品原料中的偶极分子也会随着交变电场发生偶极旋转,在交变电场中,电场极性持续反转导致物料中的离子、偶极分子不停地翻转振荡,并通过摩擦在物料内部产生热量,进而发热实现对食品原料的射频解冻。同时,热风系统的热风从食品原料盒6底部均匀地分布到食品原料盒6内,置换出湿冷空气,加速射频空间22内气流流动,进而加快解冻过程。

本方案所述射频解冻装置采用射频解冻与热风解冻相结合的方式对食品原料进行解冻,解决自然解冻和水解冻等传统解冻方式耗时长、解冻效率低下,容易引发微生物生长和繁殖而影响食品品质以及容易造成营养物质损失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介媒介简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