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类产品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1391发布日期:2019-08-09 20:4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贝类产品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加工领域,具体指有一种贝类产品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贝类,即软体动物门。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了真体腔的动物。贝类水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喜欢的食品,而贝类清洗,主要就是将贝类表面的泥土等杂质清楚,而现有的清洗方式,难以保证较好的清除效果,容易导致食用过程中出现咬到硬质物体这种现象,使人困扰。

针对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贝类产品清洗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贝类产品清洗装置,包含清洗池,所述清洗池上设有相应的进水口及排水口,所述清洗池一侧通过支架设有相应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固接有至少两个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设于清洗池内的倒L型板,所述倒L型板底部铰接有相应的翻料板,所述倒L型板顶部下方设有相应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于所述翻料板上,所述翻料板顶面设为弧形结构,所述翻料板顶面覆盖有相应的刷毛;所述清洗池未设有工作台的一侧连接有相应的第二清洗池,所述清洗池于第二清洗池内上方设有相应的出料口,所述第二清洗池上方设有相应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通过相应的水泵连接至外界清水源,所述第二清洗池内可移动放置有集料框,所述集料框上设有相应的手柄。

所述第二清洗池底部至少低于清洗池底部20cm。

所述第一气缸及第二气缸均连接至外界气压控制系统。

所述排水口及出料口均设有相应的阀门。

所述第二清洗池底部覆盖有若干透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需清洗的贝类水产品倒入清洗池中而后加入清水,控制气压系统操控第一气缸活塞杆运动,使倒L型板进行移动从而对贝类水产品进行翻料,贝类水产品会被堆积至翻料板上从而被刷毛进行清洗,刮除贝壳上的泥土等物,当倒L型板移动至另一端后,第二气杆缩回活塞杆,使翻料板颠倒,再由第一气缸缩回活塞杆,进行反方向移动,循环以上运动若干次后,通过翻料板将贝类水产品推至出料口处,而后打开排水口阀门进行排水后,打开出料口阀门,使物料掉落至集料框内,而后出水管出水对框内物料进行冲洗后,工作人员通过手柄取出集料框。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贝类水产品进行多次翻料及刷毛配合清洗,有效去除贝类表面的泥土等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现将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2,一种贝类产品清洗装置,包含清洗池1,所述清洗池1上设有相应的进水口(未标识)及排水口6,所述清洗池1一侧通过支架设有相应的工作台5,所述工作台5上固接有至少两个第一气缸4,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连接有设于清洗池内的倒L型板2,所述倒L型板2底部铰接有相应的翻料板8,所述倒L型板2顶部下方设有相应的第二气缸3,所述第二气缸3的活塞杆连接于所述翻料板8上,所述翻料板8顶面设为弧形结构,所述翻料板8顶面覆盖有相应的刷毛;所述清洗池1未设有工作台5的一侧连接有相应的第二清洗池12,所述清洗池1于第二清洗池12内上方设有相应的出料口9,所述第二清洗池12上方设有相应的出水管13,所述出水管13通过相应的水泵14连接至外界清水源,所述第二清洗池12内可移动放置有集料框10,所述集料框10上设有相应的手柄11。

所述第二清洗池12底部至少低于清洗池1底部20cm。

所述第一气缸4及第二气缸3均连接至外界气压控制系统。

所述排水口6及出料口9均设有相应的阀门7。

所述第二清洗池12底部覆盖有若干透水孔。

本实用新型将需清洗的贝类水产品倒入清洗池1中而后加入清水,控制气压系统操控第一气缸4活塞杆运动,使倒L型板2进行移动从而对贝类水产品进行翻料,贝类水产品会被堆积至翻料板8上从而被刷毛进行清洗,刮除贝壳上的泥土等物,当倒L型板2移动至另一端后,第二气杆3缩回活塞杆,使翻料板8颠倒,再由第一气缸4缩回活塞杆,进行反方向移动,循环以上运动若干次后,通过翻料板8将贝类水产品推至出料口9处,而后打开排水口6阀门7进行排水后,打开出料口9阀门,使物料掉落至集料框10内,而后出水管13出水对框内物料进行冲洗后,工作人员通过手柄11取出集料框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