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及竹青贮饲料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3459发布日期:2019-07-03 03:14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及竹青贮饲料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饲料制备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及竹青贮饲料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青贮饲料是将含水分多的植物性饲料经过密封、厌氧发酵后生产得到的一类饲料,主要用于喂养反刍动物。青贮饲料具有耐储存、营养成分强、适口性好、储存占地少、无火灾隐患等优点,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推崇。

目前现有的青贮饲料制备时大多采用密封的发酵窖或发酵筒进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发酵气体,导致发酵空间压力迅速的升高,急剧变化的压力会对发酵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损害发酵过程,影响到发酵得到的青贮饲料的品质。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控制发酵环境的压力变化的发酵装置来保证发酵过程的稳定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其能够控制发酵环境的压力变化,避免发酵环境的压力变化过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青贮饲料制备系统,其能够实现自动化给料、发酵和输送青贮饲料产品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其包括中空的发酵桶及分别与发酵桶两端铰接的顶盖和底盖,发酵桶、顶盖和底盖之间围合形成发酵腔,发酵腔内设有可沿发酵桶轴向移动的压板,压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通气孔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被配置成在预定压力差时限定气体单向的从下向上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单向阀包括具有通道的阀体,通道内设有阀芯及两端分别抵压阀芯和阀体内壁的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可升降以抵压压板的螺杆,螺杆贯穿顶盖并连接有把手,螺杆和顶盖通过螺纹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发酵桶还连接有与发酵腔连通的排液管,排液管远离发酵桶的一端向上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用于开闭排液管的密封盖。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排液管与发酵桶连接的一端设有筛网。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用于检测发酵腔内液位的液位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一端贯穿伸入至发酵腔中的加药管,加药管内设有可沿其轴向移动以连通或截断加药管的加药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加药组件包括拉杆及与拉杆连接的堵块,加药管的内壁凸起形成凸块,堵块和凸块配合密封加药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竹青贮饲料制备系统,其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及上述的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第一传送带被配置成用于将原料通过发酵桶顶部输送至发酵腔内,第二传送带被配置成用于接收发酵桶底部排出的竹青贮饲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包括中空的发酵桶及分别与发酵桶两端铰接的顶盖和底盖,发酵桶、顶盖和底盖之间围合形成发酵腔,发酵腔内设有可沿发酵桶轴向移动的压板,压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通气孔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被配置成在预定压力差时限定气体单向的从下向上流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能够控制发酵环境的压力变化,避免发酵环境的压力变化过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的竹青贮饲料制备系统,其能够实现自动化给料、发酵和输送青贮饲料产品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向阀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竹青贮饲料制备系统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001-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002-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100-发酵桶;101-卡接部;102-卡扣部;110-顶盖;120-底盖;130-发酵腔;140-压板;141-通气孔;142-螺杆;143-把手;150-单向阀;151-阀体;152-通道;153-阀芯;154-弹簧;155-限位环;160-排液管;161-密封盖;162-筛网;170-液位计;180-加药管;181-凸块;191-拉杆;192-堵块;210-第一传送带;220-第二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001,其包括中空的发酵桶100及分别与发酵桶100两端铰接的顶盖110和底盖120,发酵桶100、顶盖110和底盖120之间围合形成发酵腔130,发酵腔130内设有可沿发酵桶100轴向移动的压板140,压板14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141,通气孔141内设有单向阀150,单向阀150被配置成在预定压力差时限定气体单向的从下向上流动,本实施例中,压板140上开设有四个通气孔141,每个通气孔141中均设有单向阀150,压板140的边缘设有密封胶条以与发酵桶100内壁抵压分隔压板140上下,发酵桶10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凸起的卡接部101,顶盖110和底盖120分别铰接有与对应的卡接部101卡接的卡扣部10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001能够对竹原料进行发酵制备得到竹青贮饲料,能够保持发酵环境的压力,并及时的排出产生的多余发酵液,避免青贮饲料浸泡腐烂。该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001包括中空的发酵桶100及分别与发酵桶100两端铰接的顶盖110和底盖120,使用时首先转动底盖120使其封闭发酵桶100的底部,向发酵桶100内投入竹叶、竹子等材料及其他发酵原料(秸秆、草等)和水后,转动顶盖110将顶盖110、发酵桶100和底盖120之间围合形成的发酵腔130密封进行发酵作业,在发酵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沿发酵桶100轴向移动压板140以对压板140下方的发酵原料进行挤压,使发酵得到的青贮饲料压实紧密,此外,在压板140上开设有四个通气孔141,通气孔141内设有单向阀150,当压板140下方的发酵原料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压升高到预设值时,单向阀150限定气体单向的从下向上流动将气体排放至压板140上方,从而保持压板140下方的发酵原料具有稳定的发酵压力,避免压力迅速变化对发酵过程产生影响。

单向阀150包括具有通道152的阀体151,通道152内设有阀芯153及两端分别抵压阀芯153和阀体151内壁的弹簧154,本实施例中,阀芯153为圆柱形,通道152贯穿阀体151的两个端面且通道152中部的截面积大于其两端的截面积,通道152还凸设有套设于阀芯153上的限位环155,弹簧154和阀芯153上下布置。通过设置的单向阀150能够实现控制发酵原料的气压变化,避免气压迅速变化,当位于压板140下方的发酵原料发酵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时,压板140下方的气压迅速升高,当压板140下方气压和压板140上方气压差达到预设值时,气压推动阀芯153克服弹簧154的抵压力向上移动,使压板140下方高压气体排出到压板140上方,起到降压效果,但压板140上下方气压差小于预设值时,弹簧154推动阀芯153复位封闭通道152,从而保证压板140下方发酵空间密封性。

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001还包括可升降以抵压压板140的螺杆142,螺杆142贯穿顶盖110并连接有把手143,螺杆142和顶盖110通过螺纹连接。使用者可以通过旋转把手143来带动螺杆142旋转升降来驱动压板140升降以挤压压板140下方的发酵原料,使发酵原料紧密压实并帮助排出发酵产生的气体。

发酵桶100还连接有与发酵腔130连通的排液管160,排液管160远离发酵桶100的一端向上延伸,本实施例中,排液管160为L形。通过设置与发酵腔130连通的L形的排液管160,且排液管160远离发酵桶100的一端向上延伸,一方面能够在发酵腔130内发酵液过多时,通过发酵腔130内其他推动发酵液通过排液管160排出,避免多余的发酵液浸泡使发酵原料腐烂,另一方面进入到排液管160中的发酵液也能起到液封作用,避免外部的空气进入到发酵腔130中对发酵过程造成损害,从而保证排出发酵液的同时不对发酵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001还包括用于开闭排液管160的密封盖161,本实施例中,密封盖161与排液管160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的密封盖161能够选择性的开闭排液管160,在发酵初期还未产生足够多的发酵液密封排液管160时,为了避免外部空气通过排液管160进入到发酵腔130中影响发酵过程,使用者可以使用密封盖161密封排液管160避免空气进入,并在后续发酵过程中取下密封盖161使多余的发酵液通过排液管160排出。

排液管160与发酵桶100连接的一端设有筛网162。通过设于排液管160中的筛网162能够避免发酵原料进入到排液管160中造成堵塞,保证发酵液能够通过排液管160排出,提高发酵液的顺畅排放,避免发酵液浸泡发酵原料产生腐烂。

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001还包括用于检测发酵腔130内液位的液位计170。通过设置的液位计170能够实时的检测发酵腔130中的发酵液液位,从而方便使用者在需要时从排液管160中手动抽出多余的发酵液。

实施例2

请参照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竹青贮饲料制备系统,其包括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002、第一传送带210和第二传送带220,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002包括中空的发酵桶100及分别与发酵桶100两端铰接的顶盖110和底盖120,发酵桶100、顶盖110和底盖120之间围合形成发酵腔130,发酵腔130内设有可沿发酵桶100轴向移动的压板140,压板140上开设有两个通气孔141,通气孔141内设有单向阀150,单向阀150被配置成在预定压力差时限定气体单向的从下向上流动,单向阀150包括具有通道152的阀体151,通道152内设有阀芯153及两端分别抵压阀芯153和阀体151内壁的弹簧154。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002还包括可升降以抵压压板140的螺杆142,螺杆142贯穿顶盖110并连接有把手143,螺杆142和顶盖110通过螺纹连接,发酵桶100还连接有与发酵腔130连通的排液管160及用于检测发酵腔130内液位的液位计170,排液管160远离发酵桶100的一端向上延伸,排液管160连接有用于开闭排液管160的密封盖161,竹青贮饲料制备装置002还包括一端贯穿伸入至发酵腔130中的加药管180,加药管180内设有可沿其轴向移动以连通或截断加药管180的加药组件,加药组件包括拉杆191及与拉杆191连接的堵块192,加药管180的内壁凸起形成凸块181,堵块192和凸块181配合密封加药管180,拉杆191的一端伸出加药管180,第一传送带210被配置成用于将原料通过发酵桶100顶部输送至发酵腔130内,第二传送带220被配置成用于接收发酵桶100底部排出的竹青贮饲料。

本实施例提供的竹青贮饲料制备系统通过设于发酵桶100顶部的第一传送带210将原料通过发酵桶100顶部输送至发酵腔130内进行发酵作业,并通过设于发酵桶100底部的第二传送带220接收发酵桶100底部排出的发酵完成的竹青贮饲料,从而实现自动化的给料、发酵和输送发酵产品的功能。

此外,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加药管180来将乳酸菌等有益菌种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酶等发酵药剂加入到发酵腔130中促进发酵作业的进行,使用时将发酵药剂配置成发酵药液加入到加药管180中,随后拉动或推动拉杆191带动堵块192移动,使堵块192无法与凸块181配合密封加药管180,发酵药液通过加药管180加入到发酵腔130内促进发酵原料发酵,随后使用者反向拉动或推动拉杆191使其复位,让堵块192重新和凸块181配合将加药管180密封,从而避免加药过程中外部空气进入到发酵腔130中损害发酵过程,保证发酵作业的正常进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