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控非洲猪瘟病的饲料添加剂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922123发布日期:2020-11-13 16:1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控非洲猪瘟病的饲料添加剂生产方法,属于饲料添加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非洲猪瘟简称asfv,自1909年在肯尼亚首先报道,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1975年先后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多数被及时扑灭,但葡萄牙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岛仍有流行。2007年以来,asfv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扩散、流行,特别是俄罗斯及周边地区。2017年3月,俄罗斯远东地区伊尔库茨克州发生了asfv疫情,令人非常担忧的是,疫病发生地区距离我国仅1000km左右;

我国是养猪及猪肉消费大国,生猪的出栏量、存栏量以及猪肉消费量均位于全球首位,每年种猪及猪肉制品进口总量巨大,与多个国家贸易频繁,旅客携带的商品数量多,种类杂。因此,afs传入我国的风险日益加大,一旦传入,带来的直接以及间接损失将不可估量,对此,2017年4月12日,我国农业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洲猪瘟(asfv)风险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

我国至2018年8月2日下午17时,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中的诊断,沈阳北新区行道发生疑似asfv疫情,并于8月3日上午11时确诊,8月3日15时,疫点内913头生猪已经全部扑杀和无害化处理。至2019年4月4日止,我国大陆仅海南西藏尚未asfv的报道;

据2019年3月27日新京报报道,由于asfv结构的复杂性,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asfv疫苗研发完成至少需要8年的时间,同时日本等国的畜医预防专家认为asfv毒株变异性及其疫苗在肉品的残留等一系列问题是及其复杂的问题。所以尽管asfv发生已经110周年了,人们目前使用的方法至还是采用扑杀的无害化处理,尚无有效进行预防和治疗的药物或食物;

特别指出,2019年3月26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杜建在疫苗国际创新论坛上还提出了另一个担忧:传流观念认为asfv只感染猪,但是现在国内有大学最新研究表明,能在牛羊身上,至少在分子水平上发现了asfv的“身影”;同时,我国长期从事无机杀菌材料研究的学者雷志刚研究员提出:现在全国各地植被丰盛,自然生态恢复得非常好,野猪繁殖已快速度增长,特别是野猪的流动性及不可控性将给asfv传播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局面,因此,防疫形势的严峻性将不可想象;

由于目前现有的抗生素均对asfv没有明显的灭活效果,所有具备耐抗性的无机杀菌剂成为了发明的首选,经过近几个月的试验成功地解决的了无机杀菌剂在猪饲料中的均匀添加、拮抗、氧化问题,特别是从根本上解决本技术产品的广谱性、功能性、安全性、经济性问题,因此,确保我国肉类食品供给无论是品质安全,还是数量安全及其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防控非洲猪瘟病的饲料添加剂方法,用以提供生产防控非洲猪瘟的饲料添加剂的最佳方法,以解决现有抗生素对asfv没有明显的灭活效果和耐抗性的问题,以及无机杀菌剂在饲养中添加产生拮抗氧化和分散难稳定的难题。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发明人在近二十多年无机杀菌剂的研发过程中,将纳米材料863科技的阶段性成功果,结合畜牧养殖的特点,经过几个月的广泛试验,应用于畜牧养殖领域,成功的解决了耐抗性、经济型、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技术难题,总结出一套生产防控非洲猪瘟的饲料添加剂的方法,该方法是根据asfv病毒对环境耐受力非常强,可长期在自然条件下以及血液粪便等污染的猪圈中保持感染力,但该病毒不耐热的特点,利用可溶性具有抗菌功能的无机盐经熔融糊化膨化复配后,生产出具有稳定的预防杀灭非洲猪瘟(asfv)病毒毒株及常见的致病菌的饲料添加剂。对生猪养殖场进行严格灭菌消毒的同时,将所述添加剂掺入猪饲料中进行日常喂养,就可预防和治疗非洲猪瘟。

所述用于防控非洲猪瘟的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备料:按重量份备齐如下原料:

a.可溶性具有抗菌功能的无机盐,

银盐0.5~1.0份,铜盐3~8份,锌盐5~10份,铈盐6~11份,铁盐5~10份;

b.可溶性≤100目粉体盐,

镁盐5~10份,钾盐10~20份,钙盐20~50份;

c.食用胶或淀粉5~50,当选用高粘胶时取下限,当选用低粘时取上限,同时也可以选用二者的任意混搭物;

、粉磨:用无介磨粉磨搅拌过100目,其中在粉磨过程食用胶淀粉首次加入是以2~20份为宜,主要在里面起到粘接,分散,膨化剂的作用;

、糊化:将上述原料加热至110~150℃使之均匀糊化,然后冷却至室温,其过程以密封为宜,防止原料氧化;

、膨化造粒:将上述原料膨化至空隙率大于70%,密度≤0.9g/cm2(防止二次配料时离析),粒径控制在0.8~1.0mm为宜,基本上要与饲料的大部分原料粒径基本相同,防止离析造成原料的有效成分的不均匀性,其中过细过粗的物质返回二次再次糊化;

、包裹覆膜:将上述颗粒物进一步包裹、覆膜,防止功能成分氧化,降低杀菌效力,其中成膜物质以食用膜或淀粉为宜,用量以造粒后的重量的3~30份为宜(备料粉磨糊化膨化后剩余的食用胶或淀粉);

、检验:检测其配料的准确性:其中:银、铜、锌、铈严格控制在配料范围内,否则返料重配,其它原料以标注其有效含量、粒径、水分、容重相关检测数据,供下游企业备料时参考;

、包装:经检验合格真空包装,防止受潮氧化和包装袋破损。

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有如下实质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1、本发明的独特处之一是步骤糊化:它是将上述原料加热至110~150℃使之均匀糊化,然后冷却至室温,其过程以密封为宜,防止原料氧化;

2、本发明的独特处之二是步骤膨化造粒:它是将上述原料膨化至空隙率大于70%,密度≤0.9g/cm2(防止二次配料时离析),粒径控制在0.8~1.0mm为宜,基本上要与饲料的大部分原料粒径基本相同,防止离析造成原料的有效成分的不均匀性。其中过细过粗的物质返回二次再次糊化;

3、本发明的独特处之三是步骤包裹覆膜:它是将上述颗粒物进一步包裹、覆膜,防止功能成分氧化,降低杀菌效力,其中成膜物质以食用膜或淀粉为宜,用量以造粒后的重量的3~30份为宜(备料粉磨糊化膨化后剩余的食用胶或淀粉);

4、本发明的独特处之四是原料的配比及其优先范围科学合理:

其中1:银盐含量为0.5~1.0,优选地0.6~0.9,当银盐多余1.0时,ld50就会小于5000(大鼠径口下同)从而影响本产品的安全性,当银盐小于0.5时,其抗菌效果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本产品的功能;

其中2:铜盐的含量3~8,优造地3.5~7.5,当铜盐多余8时,ld50就会小于5000;当铜盐小于3时会影响到与银、锌的协同效应;

其中3:锌盐的含量5~10,优选地为5.5~9.5,当锌盐多余10是,ld50就会小于5000,当锌盐小于5时,会影响到银、铜的协同效应;

其中4:铈盐的含量为6~11,优选地为6.5~10.5,当铈盐多余11时会白白增加成本,当铈盐小于5时又会影响产品对微生物的穿壁能力;

其中5:铁盐的含量为5~10,优选地5.5~9.5,当铁盐多余10时,影响了其他原料的配入,当小于5时,影响形成化学原电池的配对即与铜离子的协同效应;

其中6:镁盐的含量5~10,优选地5.5~9.5,当镁盐多余10时,动物不能吸收,同时也影响其它元素的添加剂,当镁盐少于5时,饲养中的活性镁离子含量少400mg,导致动物情绪不稳定、紧张;

其中7:钾盐的含量10~20,优选地10.5~19.5,当钾盐多余20时,会升高牲畜的细胞渗透压,并且还会造成动物心律过低导致死亡;当钾盐少于10时,提供给动物的营养素和防止饲料中的阴离子拮抗抗菌离子的数量不够;

其中8:钙盐的含量20~50,优选地25~45,当钙盐多于50时,影响其它元素的配入及其协同作用,当钙盐少于20时,往往会造成钾、钙、镁总量减少从而导致与饲料中的阴离子结合数减少使得剩余的阴离子与抗菌离子化合,导致抗菌能力下降甚至失效;

其中9:食用胶活淀粉的含量5~50,优选地7.5~45,当时食用胶或淀粉多余50%时,其他有益元素配入会减少,从而影响其功能性,当食用胶或淀粉少于5%时,不仅原料的粘合与膨化剂能力不够,而且在二次包裹时,封闭保护膜也不够;

总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方法简单,原料易购、范围具体,生产出的添加剂解决了现有抗生素的耐抗性难题(针对asfv尚无疫苗),具有优良的广谱性,对病毒和细菌均有较强的灭活性和优良的安全性,ld50≥5000,属无毒级,不仅对常见的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地灭活作用,还对asfv有彻底地灭活效果,特别是还含有生猪生长需要的锌、铜、铁、铈、钙、镁、钾等有益的微量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列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防控非洲猪瘟病的饲料添加剂生产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备料:按重量份备齐如下原料:

a.可溶性功能性盐,银盐:铜盐:锌盐:铈盐;铁盐分别为:0.5:3:7:8:8份;

b可溶性≥100目的粉体盐,镁盐:钾盐:i钙盐,分别为:按5:10:50份;

c.食用胶或淀粉8.5份(其中首次加入3.5份用于粘接、糊化与膨化,二次5份用于造粒后的包裹,)经过粉磨搅拌过100目,然后在110~150℃使之均匀糊化冷却至室温,随后膨化造粒达孔隙率大于70%,密度≤0.9g/cm3粒径控制在0.8~1.0mm,最后用食用胶或淀粉包裹覆膜,经检验符合设计的5份各项指标,覆塑料膜真空包装后入库;

、粉磨:用无介磨,粉磨搅拌过100目,其中在粉磨过程食用胶淀粉首次加入2~20份,主要在里面起到粘接,分散,膨化剂的作用;

、糊化:将上述原料加热至110~150℃,使之均匀糊化,然后冷却至室温,其过程以密封为宜,防止原料氧化;

、膨化造粒:将上述原料膨化至空隙率大于70%,密度≤0.9g/cm2(防止二次配料时离析),粒径控制在0.8~1.0mm为宜,基本上要与饲料的大部分原料粒径基本相同,防止离析造成原料的有效成分的不均匀性,其中过细过粗的物质返回二次再次糊化;

、包裹覆膜:将上述颗粒物进一步包裹、覆膜,防止功能成分氧化,降低杀菌效力,其中成膜物质以食用膜或淀粉为宜,用量以造粒后的重量的3~30份(备料粉磨糊化膨化后剩余的食用胶或淀粉);

、检验:检测其配料的准确性:其中:银、铜、锌、铈严格控制在配料范围内,否则返料重配,其它原料以标注其有效含量、粒径、水分、容重相关检测数据,供下游企业备料时参考;

、包装:经检验合格真空包装,防止受潮氧化和包装袋破损。

实施例二:一种生产防控非洲猪瘟病的饲料添加剂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备料:按重量份备齐如下原料:

a.可溶性功能性盐,银盐:铜盐:锌盐:铈盐:铁盐分别为:1.0:8:10:6:5份;

b.可溶性≥100目粉体盐,镁盐:钾盐:钙盐分别为10:15:25;

c.食用胶或淀粉20份(其中首次10份用于粘结、糊化、膨化二次10份用于包裹覆膜)经过粉磨搅拌过100目,然后在110~150℃使之均匀糊化冷却至室温,随后膨化造粒达空隙率大于70%,密度≤0.98/cm3,粒径控制在0.8~1.0mm。最后用10份食用级或淀粉包裹覆膜,经检验符合设计的各项指标,覆塑料膜真空包装后入库;其余步骤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一种生产防控非洲猪瘟病的饲料添加剂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备料:按重量份备齐如下原料:

a.可溶性功能性盐,银盐:铜盐:锌盐:铈盐:铁盐分别为0.7:5.3:5:10:10份;

b.可溶性≥100目粉体盐,镁盐:钾盐:钙盐分别为7.5:20:30份;

c.食用胶或淀粉22份(其中首次12份用于粘结、糊化、膨化二次12份用于包裹覆膜)经过粉磨搅拌过100目,然后在110~150℃使之均匀糊化冷却至室温,随后膨化造粒达空隙率大于70%,密度≤0.98/cm2,粒径控制在0.8~1.0mm,最后用10份食用级或淀粉包裹覆膜,经检验符合设计的各项指标,覆塑料膜真空包装后入库;其余步骤同实施例一。

通过以上三个实施例可以验证,本发明不仅可以对常见致病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杀灭效果,而且对耐抗性极强非洲猪瘟毒株(asfv)有明显的灭活性,特别是能给饲料补充锌、铜、铁、钙、镁、钾等有益元素;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不能以此来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凡依照本发明之实质所做的简单改进、修饰或等效变换,都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