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揉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50112发布日期:2021-01-05 21:0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揉捻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揉捻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精度越来越高,茶的饮用液越来越多,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茶叶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揉捻,揉捻可使茶叶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破损,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品质奠定基础。当前,茶叶揉捻机主要由机架、揉筒、揉盘、压盖、运动支架、电机、丝杆机构等构成。工作时,通过电机驱动曲柄转动,进而带动人字架、揉筒和丝杆机构。揉捻过程中,压盖相对揉盘在其上方作偏心圆周运动,桶中因受压盖和揉盘上棱骨的作用而卷曲成条并实现细胞扭曲破碎。现有的茶叶揉捻机不能实现持续进料,造成揉捻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揉捻机,旨在解决不能实现持续进料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茶叶揉捻机,所述茶叶揉捻机包括:

基座,用于支撑和安装;

筒体,安装在基座上,内部形成揉捻空间;

料斗,连接在筒体上,用于盛放待揉捻的茶叶;

内筒,转动设置在筒体内部,与筒体内壁配合进行揉捻;

驱动件,通过支撑架安装在筒体内部,与内筒连接,用于驱动内筒转动;

其中,内筒顶部开设有嵌套槽,嵌套槽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滚珠,料斗内部可升降滑动设置有抓茶板,抓茶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嵌套杆,嵌套杆滑动嵌套在嵌套槽内部,嵌套杆上开设有环形螺旋槽,第一滚珠嵌套在环形螺旋槽内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需要揉捻的茶叶放入到料斗的内部,启动驱动件,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内筒在筒体的内部转动,内筒带动第一滚珠转动,第一滚珠嵌套在环形螺旋槽的内部,直线轴承升降设置在料斗的内部,第一滚珠随着内筒转动,在环形螺旋槽的内部转动,从而驱动嵌套杆在嵌套槽的内部升降,从而使抓茶板在料斗的内部升降,抓茶板向下拔动带动料斗的内的茶叶向下传送进入到筒体的内部,并进入到筒体和内筒之间,内筒在筒体的内部转动,并与筒体的内壁配合对进入到筒体和内筒之间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好的茶叶从筒体的底部排出,从而完成揉捻。通过内筒转动可以实现连续揉捻,揉捻连续性好,提高了揉捻效率,通过转动的内筒进行揉捻,揉捻质量高,通过抓茶板升降对料斗内部的茶叶向下传送,保证了茶叶进料的顺畅性,以此保证了揉捻的持续进料揉捻,避免了揉捻空料和进料堆积。通过一个驱动件完成揉捻和进料,使装置简单化,缩减了生产制造成本,节约能源,且同步性好。本发明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揉捻质量好,效率高,节约能源,同步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叶揉捻机中嵌套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基座1,导料槽2,筒体3,料斗4,万向轮5,抓茶板6,直线轴承7,导向杆8,嵌套杆9,第一滚珠10,螺旋杆11,内筒12,第二滚珠13,支撑裙14,揉捻杆15,电机16,支撑架17,环形螺旋槽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叶揉捻机的结构图,包括:

基座1,用于支撑和安装;

筒体3,安装在基座1上,内部形成揉捻空间;

料斗4,连接在筒体3上,用于盛放待揉捻的茶叶;

内筒12,转动设置在筒体3内部,与筒体3内壁配合进行揉捻;

驱动件,通过支撑架17安装在筒体3内部,与内筒12连接,用于驱动内筒12转动;

其中,内筒12顶部开设有嵌套槽,嵌套槽内部转动设置有第一滚珠10,料斗4内部可升降滑动设置有抓茶板6,抓茶板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嵌套杆9,嵌套杆9滑动嵌套在嵌套槽内部,嵌套杆9上开设有环形螺旋槽18,第一滚珠10嵌套在环形螺旋槽18内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需要揉捻的茶叶放入到料斗4的内部,启动驱动件,在驱动件的作用下,内筒12在筒体3的内部转动,内筒12带动第一滚珠10转动,第一滚珠10嵌套在环形螺旋槽18的内部,直线轴承7升降设置在料斗4的内部,第一滚珠10随着内筒12转动,在环形螺旋槽18的内部转动,从而驱动嵌套杆9在嵌套槽的内部升降,从而使抓茶板6在料斗4的内部升降,抓茶板6向下拔动带动料斗4的内的茶叶向下传送进入到筒体3的内部,并进入到筒体3和内筒12之间,内筒12在筒体3的内部转动,并与筒体3的内壁配合对进入到筒体3和内筒12之间的茶叶进行揉捻,揉捻好的茶叶从筒体3的底部排出,从而完成揉捻。通过内筒12转动可以实现连续揉捻,揉捻连续性好,提高了揉捻效率,通过转动的内筒12进行揉捻,揉捻质量高,通过抓茶板6升降对料斗4内部的茶叶向下传送,保证了茶叶进料的顺畅性,以此保证了揉捻的持续进料揉捻,避免了揉捻空料和进料堆积。通过一个驱动件完成揉捻和进料,使装置简单化,缩减了生产制造成本,节约能源,且同步性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例中,筒体3和内筒12设置为圆筒状结构,筒体3的上下端部均设置有端口,从而便于茶叶的进料和排料,筒体3可以通过支撑腿连接在基座1上,从而使筒体3支撑稳定,且留有排料空间,支撑腿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1上,料斗4可以通过安装杆连接在筒体3上,驱动件可以是电机16、燃油机,其中以电机16为宜,驱动件可以连接有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驱动件的开关与转动速度。支撑架17可以是多个连接杆固定连接结构,避免了对揉捻茶叶阻挡。保证了茶叶传送的顺畅。料斗4可以为漏斗结构,从而便于茶叶的盛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抓茶板6的顶部设置为圆锥状结构,从而便于抓茶板6向上移动时,茶叶从抓茶板6的外围进入到抓茶板6的下部,从而便于茶叶的向下传送。避免了茶叶在抓茶板6上堆积,以此保证了茶叶的顺畅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料斗4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与抓茶板6滑动方向一致的导向杆8,导向杆8滑动穿过抓茶板6,从而保证了抓茶板6升降的稳定性,也避免了抓茶板6在料斗4的内部转动。当然并不排除其他结构,例如抓茶板6和料斗4均为多棱柱结构,从而避免了相对转动。抓茶板6的内部设置有直线轴承7,直线轴承7滑动嵌套在导向杆8,从而减小了抓茶板6与导向杆8之间的摩擦力,使抓茶板6的滑动摩擦力,使抓茶板6的滑动更加顺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内筒12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螺旋杆11,螺旋杆11伸入到料斗4的内底部,螺旋杆11随着内筒12转动,螺旋杆11转动对抓茶板6下拨的茶叶进行传送,从而保证了传送的顺畅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筒体3的内壁和内筒12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揉捻杆15,揉捻杆15相对滑动,从而对茶叶进行揉捻,以此可以提高茶叶的揉捻质量,提高了揉捻的均匀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支撑架17上固定设置有支撑裙14,支撑裙14对内筒12具有支撑作用,从而增加了内筒12的稳定性,同时对驱动件具有保护作用,避免了茶叶影响驱动件造成驱动件损害。内筒12和支撑裙14之间通过第二滚珠13和滚珠槽配合,从而减小了内筒12与支撑裙14之间的摩擦力,使内筒12转动更加顺畅。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筒体3的下方在基座1上设置有倾斜的导料槽2,从筒体3排出的茶叶落在导料槽2上,从而进行传送,使茶叶的导出方便快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基座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轮、万向轮5中的一种或者固定轮与万向轮5的组合,万向轮5和/或固定轮上设置有用于制动的卡板,从而使固定方便快捷。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茶叶揉捻机,通过内筒12转动可以实现连续揉捻,揉捻连续性好,提高了揉捻效率,通过转动的内筒12进行揉捻,揉捻质量高,通过抓茶板6升降对料斗4内部的茶叶向下传送,保证了茶叶进料的顺畅性,以此保证了揉捻的持续进料揉捻,避免了揉捻空料和进料堆积。通过一个驱动件完成揉捻和进料,使装置简单化,缩减了生产制造成本,节约能源,且同步性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