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面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5176发布日期:2020-10-28 11:4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面食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食机。



背景技术:

现有面条机包括内置主机的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料理组件,所述料理组件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所述挤面腔前端通过进面口与搅拌腔通连,后端设有模头组件,所述主机驱使搅拌件和挤面螺杆旋转,面团经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后形成面食。搅拌件包括和面部,和面部的截面呈圆形,在进行和面操作时,和面部会将面团向搅拌腔壁面推挤,导致面团会被分隔,无法形成较大的面团,影响和面效果和食用口感,还对搅拌腔壁面提出了较高的结构强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面食机,通过调整和面部截面轮廓来调整和面端缘与轴线间的距离,确保面团在和面端缘引导下向轴线汇聚,提升和面效果,还降低对搅拌腔结构强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面食机,包括内置主机的机座以及设置在机座上的料理组件,所述料理组件包括搅拌腔和挤面腔,所述搅拌腔内设有搅拌件,所述挤面腔内设有挤面螺杆,所述挤面腔前端通过进面口与搅拌腔通连,后端设有模头组件,所述主机驱使搅拌件和挤面螺杆旋转,面团经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后形成面食,所述搅拌件包括沿其轴线设置的驱动轴以及偏心设置的和面部,所述和面部上设有沿搅拌件周向分置的和面端缘和挤面端缘,所述和面端缘与所述轴线间距离为l1,所述挤面端缘与所述轴线间距离为l2,l1>l2。通过改变和面部截面轮廓来调整和面端缘与轴线间、挤面端缘与轴线间的间距,通过增大参数l1来减小和面端缘与搅拌腔壁面间的距离,进而通过增加面团穿越和面口的阻力来使得面团在和面端缘引导下向轴线汇聚,既确保面团向轴线汇聚并被挤压成团,提升和面效果,还有效减少穿越和面部与搅拌腔壁面间的面团,进而通过减小对搅拌腔壁面的挤压作用力来降低对搅拌腔结构强度的要求,通过减小搅拌腔壁面厚度来节省原料,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由于料理组件在进行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时,搅拌件会朝向不同的方向转动,当进行和面操作时,转动的和面部通过和面端缘推挤面团,当进行挤面操作时,反向转动的和面部通过挤面端缘推挤面团进入进面口。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端缘与搅拌腔壁面间围合形成和面口,所述挤面端缘与搅拌腔壁面间围合形成挤面口,所述和面口宽度小于挤面口宽度。通过减小和面口的尺寸来减少穿越和面口的面团量,进而确保更多的面团在和面端缘引导向朝向轴线汇聚,确保更多的面团被挤压成团,通过对面团进行整体挤压来提升和面效果。通过增大挤面口来使得更多的面团被挤向搅拌腔壁面并通过进面口送入挤面腔,确保挤面腔获得稳定的面团供给。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部径向截面的长轴跨接在所述和面端缘与挤面端缘间,所述搅拌件上穿越和面部中心的径向线与所述长轴间具有夹角α,50°≤α≤60°。通过调节参数α来控制和面口和挤面口的尺寸,既有效调节穿越和面口或挤面口的面团量,还有效减小和面部的转动阻力,确保面团能沿和面部表面滑动。当α<50°时,长轴与径向线趋于重合,长轴两端部不再成为和面端缘和挤面端缘,使得l1和l2趋于相等,影响面团引导调节效果;当α>60时,长轴与径向线趋于垂直,使得l1和l2趋于相等,影响面团引导调节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部径向截面的长轴为y,17mm≤y≤20mm,短轴为x,14mm≤x≤16mm。通过合理设置参数y来提升l1和l2的差值,进而提升和面口和进面口的调节效果。当y>20mm时,和面部较扁,影响和面部的结构强度;当y<17mm时,和面部较圆,影响和面口的分流效果。当x<14mm时,和面部较扁,影响和面部的结构强度;当x>16mm时,和面部较圆,影响和面口的分流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部外周壁位于所述和面端缘靠近所述轴线区域形成朝向轴线倾斜的和面工作面。面团被和面端缘分流,其中,朝向轴线汇聚的面团会沿和面工作面滑动,并被均匀揉压,提升和面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部外周壁位于所述挤面端缘远离轴线区域形成背向轴线倾斜的挤面工作面。面团被挤面端缘分流,其中,朝向搅拌腔壁面移动的面团会沿挤面工作面滑动,并被均匀压入进面口,确保挤面腔被匀速供料。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部径向截面轮廓呈椭圆形,有效减小面团沿或面部表面滑动的阻力,确保对面团的挤压力匀速变化。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部径向截面轮廓呈菱形,和面部表面具有平面,通过平面对面团均匀挤压,提升和面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和面部和驱动轴间通过连接部连接,在使用时,和面部以所述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以将面团甩离和面部。和面部为偏心设置,当搅拌件旋转时,附着在和面部上的面团会因受到离心力作用而被甩离,有效防止面团粘附在和面部上,既有效提升和面效果以及和面效率,还通过减少面团粘附来减轻清洁工作量,提升使用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轴为分体结构,包括同轴分置的驱动部和限位部,驱动部与主机联动,所述限位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搅拌腔的壁面上。主机通过驱动部驱使和面部旋转,进而实现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轴与和面部的径向投影互为错位设置。驱动部、限位部以及和面部的径向投影互为错位设置,既确保驱动部能与主机联动且具有较小的外露粘附区域,还确保限位部可转动地插置在搅拌腔的侧壁上且具有较小的外露粘附区域,又确保和面部具有较大的可与面团接触的和面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改变和面部截面轮廓来调整和面端缘与轴线间、挤面端缘与轴线间的间距,通过增大参数l1来减小和面端缘与搅拌腔壁面间的距离,使得更多的面团在和面端缘引导下向轴线汇聚,既确保面团向轴线汇聚并被挤压成团,提升和面效果,还有效减少穿越和面部与搅拌腔壁面间的面团,进而通过减小对搅拌腔壁面的挤压作用力来降低对搅拌腔结构强度的要求,通过减小搅拌腔壁面厚度来节省原料,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面条机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料理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料理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搅拌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所述搅拌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座,11、主机,2、料理组件,21、搅拌腔,22、挤面腔,221、挤面螺杆,222、模头组件,3、搅拌件,31、和面部,311、和面端缘,312、挤面端缘,313、和面工作面,314、挤面工作面,32、驱动部,33、限位部,34、连接部,4、和面口,5、挤面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和面效果好的面食机。

如图1和2所示的面食机,由内置主机11的机座1以及设置在机座1上的料理组件2组成,所述料理组件2包括搅拌腔21和挤面腔22,所述搅拌腔21内设有搅拌件3,所述挤面腔22内设有挤面螺杆221,所述挤面腔22前端通过进面口与搅拌腔21通连,后端设有模头组件222,所述主机11驱使搅拌件3和挤面螺杆221旋转,面团经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后形成面食,所述搅拌件3包括沿其轴线设置的驱动轴以及偏心设置的和面部31,所述和面部31上设有沿搅拌件3周向分置的和面端缘311和挤面端缘312,所述和面端缘311与所述轴线间距离为l1,所述挤面端缘312与所述轴线间距离为l2,l1>l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座1内设有主机11,所述主机11包括电机、减速器以及设于减速器上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与搅拌件3联动,第二输出端与挤面螺杆221联动,所述减速器接收电机轴的旋转驱动力并分别通过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驱使搅拌件3和挤面螺杆221同步转动。搅拌件3和挤面螺杆221的同步转动包括转速同步变化以及转动方向同步变化,通过控制搅拌件3和挤面螺杆221同步正反转实现面团加工。

在进行搅拌操作时,电机轴通过第一输出端驱使搅拌件3转动,搅拌件3对面团进行反复的打散、挤压动作,确保面团被均匀揉和,还确保面团通过反复挤压形成韧性,在此过程中,挤面螺杆221为反向旋转,挤面螺杆221能将通过进面口跌入挤面腔22的面团回推至搅拌腔21中,使得面团在搅拌腔21内被充分揉和,防止面团通过挤面腔22向外泄漏。当完成和面操作转入挤面操作时,将挤面螺杆221的转动方向由反向转动切换至正向转动,使得挤面螺杆221能接收面团并驱使面团沿挤面腔22轴线推挤至模头组件222处,在进行挤面操作时,搅拌件3在切换转动方向后仍对面团实施打散、挤压动作,并将面团推挤至进面口的上端口处,面团利用自身重力跌落至挤面腔22内,正向旋转的挤面螺杆221驱使面团穿越模头组件222并形成成型的面食。通过切换挤面螺杆221的转动方向实现面食机在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间切换,由于搅拌件3和挤面螺杆221均受电机驱动,在对挤面螺杆221的转动方向进行切换时,搅拌件3的转动方向同步切换。

在使用时,首先,将面粉和水放入搅拌腔21中;之后,开启电机,搅拌件3转动,并使得面粉通过和面操作后形成面团;再后,面团在搅拌件3拨动作用下沿搅拌腔21壁面滑落并通过进面口进入挤面腔22;最后,搅拌腔21为挤面腔22持续提供面团,挤面螺杆221持续接收并推挤面团至模头组件222处,面团在穿越模头组件222后形成成型的面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搅拌件3包括沿其轴线设置的驱动轴以及偏心设置的和面部31,驱动轴接收来自主机11的周向驱动力并驱使和面部31以驱动轴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通过控制搅拌件3的转动方向实现在和面操作和挤面操作间切换。所述和面部31上设有沿搅拌件3周向分置的和面端缘311和挤面端缘312,搅拌件3进行和面操作时,位于和面部31转动方向上且与面团最先接触的区域形成和面端缘311,搅拌件3进行挤面操作时,位于和面部31转动方向上且与面团最先接触的区域形成挤面端缘312。现有和面部31的径向截面呈圆形,面团会被和面端缘311分离,导致面团因无法成团受压而影响和面效果。为此,所述和面端缘311与所述轴线间距离为l1,所述挤面端缘312与所述轴线间距离为l2,l1>l2。通过改变和面部31截面轮廓来调整和面端缘311、挤面端缘312的位置,通过增大参数l1来减小和面端缘311与搅拌腔21壁面间的距离,进而通过增加面团穿越和面端缘311与搅拌腔21壁面间缝隙的阻力来使得面团在和面端缘311引导下向轴线汇聚,既确保面团被成团挤压,提升和面效果,还通过减小对搅拌腔21壁面的挤压作用力来降低对搅拌腔21结构强度的要求,通过减小搅拌腔21壁面厚度来节省原料,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面条机结构。

如图3所示,所述和面端缘311与搅拌腔21壁面间围合形成和面口4,所述挤面端缘312与搅拌腔21壁面间围合形成挤面口5,所述和面口4宽度小于挤面口5宽度,通过调整和面口4和挤面口5的宽度实现驱使面团朝预设区域移动的目的。

具体地,由于面团具有韧性和粘性,当面团在外力作用下被分割形成大团和小团时,大团会利用面团的韧性和粘性对小团起到拉拽作用,另一方面,当和面口4和挤面口5较小时,起到阻挡面团穿越的作用。

当搅拌件3朝预设方向转动并对面团进行和面操作时,和面部31通过和面端缘311推挤面团,面团被和面端缘311分隔形成大团和小团,通过减小和面口4宽度来控制的大团和小团的大小尺寸,面团被分隔的过程中,大团位于和面端缘311朝向轴线一侧,小团位于和面端缘311朝向搅拌腔21壁面一侧,且大团和小团互为粘连,小团会因和面口4较小而增加穿越阻力,同时,大团会拉拽小团,使得小团会在大团朝向轴线移动时被拉拽至和面端缘311朝向轴线侧,确保面团以完整状态被挤压揉捏,进而提升和面效果。通过减小和面口4宽度来减小对应小团的尺寸,使得小团越容易在大团拉拽作用下朝向轴线汇聚,确保面团被整体揉捏。

当搅拌件3反向转动并对面团进行挤面操作时,和面部31通过挤面端缘312推挤面团,面团被挤面端缘312分隔形成大团和小团,通过增大挤面口5的宽度来控制大团和小团的大小尺寸,面团被分隔的过程中,大团位于挤面端缘312朝向搅拌腔21壁面一侧,小团位于挤面端缘312朝向轴线一侧,且大团和小团互为粘连,大团会因挤面口5较大而降低穿越阻力,同时,大团会拉拽小团,使得小团会在大团朝向搅拌腔21壁面移动时被拉拽至和面端缘311朝向搅拌腔21壁面侧,确保面团以完整状态被吸入挤面口5,进而通过进面口送入挤面腔22,提升挤面效果。通过增大挤面口5宽度来增大对应大团的尺寸,使得小团越容易在大团拉拽作用下进入挤面通道,确保对挤面腔22进行稳定供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和面部31径向截面的长轴跨接在所述和面端缘311与挤面端缘312间,所述搅拌件3上穿越和面部31中心的径向线与所述长轴间具有夹角α(如图4所示),α=55°,既确保长轴两端分别形成和面端缘311以及挤面端缘312,利用和面部31较平摊区域对面团均匀施压,还有效增加l1和l2间的差值,通过增加进面口与挤面口5的宽度差值来提升和面效果和挤面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和面部31径向截面的长轴为y,y=18mm,短轴为x,x=15mm,既确保和面部31的结构强度,确和面部31对面团均匀施压,还确保l1和l2间的差值满足使用要求,提升和面效果和挤面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和面部31的径向截面呈椭圆形,所述和面部31外周壁位于长轴两端周缘区域轮廓趋于圆弧状,对面团具有较好的挤压性能,所述和面部31外周壁位于短轴两端周缘区域轮廓趋于平面状,能对面团施加匀速变化的挤压作用力。

具体地,所述和面部31外周壁位于所述和面端缘311靠近所述轴线区域形成朝向轴线倾斜的和面工作面313。和面工作面313趋于平面状,既能引导大团向轴线汇聚,还能对面团施加均匀施压。

具体地,所述和面部31外周壁位于所述挤面端缘312远离轴线区域形成背向轴线倾斜的挤面工作面314。挤面工作面314趋于平面状,挤面工作面314与搅拌腔21壁面围合形成宽度渐窄的挤面通道,面团通过挤面口5进入挤面通道,并在逐渐压缩后通过进面口输入挤面腔2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和面部31和驱动轴间通过连接部34连接(如图5所示),在使用时,和面部31以所述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以将面团甩离和面部31。所述搅拌件3包括与主机11联动的驱动轴、偏心设置的和面部31以及跨接在和面部31与驱动轴间的连接部34。所述驱动轴与和面部31的径向投影互为错位设置。所述连接部34跨接在和面部31与驱动轴之间,主机11产生的周向驱动力依次通过驱动轴、连接部34后传递至和面部31上,确保和面部31以环状路径进行旋转,并对粘附其上的面团施加离心作用力,确保和面部31的防粘性能。当和面部31的旋转速度越快,则其产生的离心作用力越大,使得和面部31的防粘性能越好。

可以理解地,参数α还可以为50°、54°、56°、60°等,只要符合50°≤α≤60°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y还可以为17mm、19mm、20mm等,只要符合17mm≤y≤20mm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参数x还可以为14mm、16mm等,只要符合14mm≤x≤16mm的要求即可。

可以理解地,所述和面部31的径向截面轮廓还可以为菱形,也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所述面条机的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