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加热装置及油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6027发布日期:2020-12-04 14:14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外置加热装置及油炸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炸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外置加热装置及油炸机。



背景技术:

油炸机是指通过使用食用油为主要原料,对食品进行炸制烹饪工艺的厨房设备,广泛应用于快餐店、酒店、餐饮场所等地。目前的外置加热装置内胆一般呈立方形,容油量大。油炸机一般采用内置加热装置进行加热,食品残渣易落入内胆底部,不便清理,进而导致残渣被烧焦粘附于食品外壁上,影响食品外观、口感及安全性。目前的外置加热装置结构复杂,生产及购置成本高,且不易维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置加热装置及油炸机,旨在解决目前的外置加热装置耗油量大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外置加热装置,包括:

筒体,具有用于容纳待加热流体的内腔和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筒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油口、出油口和排渣口;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均设置在所述筒体的顶部,且分设于所述筒体的两端;所述排渣口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底部;

封盖,与所述筒体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所述筒体的开口;以及

电热管组件,设置在所述封盖上,用于插设于所述内腔中加热所述流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

导流组件,位于所述进油口和所述出油口之间,用于延长所述流体在所述内腔中的流动路径。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组件包括:

多个第一导流板,相互平行,均位于所述内腔的中上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封盖连接;以及

多个第二导流板,相互平行,均位于所述内腔的中下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封盖连接;

多个所述第二导流板与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交错设置,两者之间形成曲线型通道;所述电热管组件依次穿过相应导流板延伸至所述筒体的封闭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分别为半圆形板,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管组件包括多个与所述筒体同轴设置的环形组件,各个所述环形组件由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电热管围成。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包括:

外筒;

内筒,套装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具有与所述筒体开口方向一致的开口;以及

封堵件,用于连接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并封堵所述间隙的开口;所述封盖与所述封堵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间隙内填充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外置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筒体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能够调节高度的支腿。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筒体内压力的检测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电热管组件作为加热元件,通过封盖固定电热管组件和筒体的相对位置,便于电热管组件的整体拆装。本实施例提供的外置加热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维修和清理,进而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筒体不仅可用于容纳油还可容纳夹杂在油内进入筒体的食品残渣,在油加热的过程中,油中的食品残渣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于筒体内,待筒体内的油排出后,可通过排渣口对筒体内的食品残渣进行清理,进而避免了残渣对食品造成污染,进而保证了食品的品质。

其中,进油口和出油口均设置在筒体的顶部,有效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经进油口进入筒体内的食品残渣再通过出油口流出筒体的现象发生,同时降低了油经进油口进入筒体时对沉积在筒体内的食品残渣造成冲击的现象发生,进一步降低了筒体内的食品残渣通过出油口流出筒体的现象发生。进油口和出油口分设于筒体的两端,保证了经进油口进入筒体内的油可经过较长的路径再经出油口排出,进而保证了油在筒体内较长的停留时间,使得油中携带的食品残渣有时间充分沉降,同时保证了外置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良好。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炸机,包括内胆以及所述的外置加热装置,所述内胆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内胆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油管与所述外置加热装置的出油口连通,所述内胆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油管与所述外置加热装置的进油口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外置加热装置,取得了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限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置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置加热装置的竖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图。

图中:110、筒体;111、外筒;112、内筒;113、封堵件;114、保温层;120、进油口;130、出油口;140、排渣口;150、封盖;160、电热管组件;170、导流组件;171、第一导流板;172、第二导流板;173、连接杆;180、检测装置;190、支架;191、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置加热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外置加热装置,包括筒体110、封盖150和电热管组件160。筒体110具有用于容纳待加热流体的内腔和与内腔连通的开口。筒体110上设置有分别与内腔连通的进油口120、出油口130和排渣口140。进油口120和出油口130均设置在筒体110的顶部,且分设于筒体110的两端。排渣口140设置在筒体110的底部。封盖150与筒体110可拆卸连接,用于封闭筒体110的开口。电热管组件160设置在封盖150上,用于插设于内腔中加热流体。这里所说的流体是指待加热的油、水、油水混合物或者其他需要加热的流质物体。

使用前,将外置加热装置的出油口130通过油管与油炸机的进油口120连通,外置加热装置的进油口120通过油管与油炸机的出油口130连通,并在其中一个油管上安装循环泵,使得外置加热装置、油炸机和相应油管形成循环系统。其中各油管上均设置有阀门,或者各个出油口130和各个进油口120上设置有阀门。

使用时,将油倒入油炸机内,打开阀门,启动循环泵,油通过相应油管进入筒体110内,电热管组件160对流入筒体110内的油进行加热,加热一段时间或者加热至指定温度后将油经相应油管送回油炸机内,用于炸制食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外置加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电热管组件160作为加热元件,通过封盖150固定电热管组件160和筒体110的相对位置,便于电热管组件160的整体拆装。本实施例提供的外置加热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维修和清理,进而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筒体110不仅可用于容纳油还可容纳夹杂在油内进入筒体110的食品残渣,在油加热的过程中,油中的食品残渣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于筒体110内,待筒体110内的油排出后,可通过排渣口140对筒体110内的食品残渣进行清理,进而避免了残渣对食品造成污染,进而保证了食品的品质。

其中,进油口120和出油口130均设置在筒体110的顶部,有效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经进油口120进入筒体110内的食品残渣再通过出油口130流出筒体110的现象发生,同时降低了油经进油口120进入筒体110时对沉积在筒体110内的食品残渣造成冲击的现象发生,进一步降低了筒体110内的食品残渣通过出油口130流出筒体110的现象发生。进油口120和出油口130分设于筒体110的两端,保证了经进油口120进入筒体110内的油可经过较长的路径再经出油口130排出,进而保证了油在筒体110内较长的停留时间,使得油中携带的食品残渣有时间充分沉降,同时保证了外置加热装置的加热效果良好。

进一步地,筒体11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筒体110内油温的温度测量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可以为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表等,只要能实现上述功能即可。当温度检测装置采用电子检测装置时可将温度检测装置和电热管组件160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使用前通过控制装置预设油温阈值,使得油温到达一定数值时,控制装置可自动控制电热管组件160与电源断开,停止对筒体110内油进行加热。

为了进一步延长油在筒体110内的停留时间,确保食品残渣的充分沉降,请参阅图2及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置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置加热装置还包括位于进油口120和出油口130之间的导流组件170,导流组件170用于延长流体在内腔中的流动路径。

导流组件170的设置进一步延长了流体在筒体110内的流动路径,进而延长了其在筒体110内的停留时间,保证了其内食品残渣可充分沉降,同时确保了流体较好的加热效果。

请参阅图2及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置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导流组件170包括多个第一导流板171和多个第二导流板172。多个第一导流板171相互平行,均位于内腔的中上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封盖150连接。多个第二导流板172相互平行,均位于所述内腔的中下部,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封盖150连接。

多个所述第二导流板172与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171交错设置,两者之间形成曲线型通道。电热管组件160依次穿过相应导流板延伸至筒体110的封闭端。

具体地,导流组件170安装至筒体110内时,第一导流板171和第二导流板172与筒体110内壁之间只有细小间隙,既保证了第一导流板171和第二导流板172的拆装方便,又使得导流组件170导流效果良好。

第一导流板171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封盖150连接,第二导流板172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封盖150连接,使得导流组件170可随封盖150的拆卸与电热管组件160一起拆卸下来,进而便于筒体110内壁的清理,也便于导流组件170的清理和维护。

又由于电热管组件160由导流板上穿过,使得第一导流板171和第二导流板172还可作为用于限定电热管组件160与筒体110之间相对位置以及电热管组件160上各部件相对位置的限定装置使用,从而有效降低了使用及运输过程中电热管组件160发生变形的风险,保证了外置加热装置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及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置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导流板171和第二导流板172分别为半圆形板,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包括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连接杆173。

第一导流板171和第二导流板172分别通过多个连接杆173与封盖150连接,使得第一导流板171和第二导流板172不易发生形变,进而保证了其导流效果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置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热管组件160包括多个与筒体110同轴设置的环形组件,各个环形组件由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电热管围成。

电热管围成环形,增大了电热管组件160与油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油的加热速率,缩短了加热时间。

环形组件设有多个则进一步提高了油的加热速率。环形组件的个数可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连接杆173位于电热管组件所围成的空腔外。电热管为u形管,连接杆173的轴向与电热管的长度方向平行。

电热管采用u形管,保证了各个电热管与油较大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油的加热速率。连接杆173的轴线与电热管的长度方向平行,保证了连接杆173与电热管组件160连接形成的组件结构的美观性。

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置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筒体110包括外筒111、套装于外筒111内的内筒112以及封堵件113。内筒112和外筒111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具有与筒体110开口方向一致的开口。封堵件113用于连接内筒112和外筒111并封堵间隙的开口。封盖150与封堵件113可拆卸连接。

外筒111和内筒112之间有间隙,有效阻断了内筒112与外界的接触路径,降低了内筒112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速率,进而避免了内筒112内温度的流失,降低了流体加热所需要的能耗。

本实施例中封堵件113可以与外筒111、内筒112可拆卸连接或者焊接,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间隙内填充有保温层114,进一步提高了筒体110的保温能力,降低了流体加热所需要的能耗。

请参阅图1及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置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筒体110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筒体110内压力的检测装置180。

检测装置180可以为压力表、压力传感器等,具体可根据需要进行设定。使用时,可通过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判断筒体110内压力是否发生异常,若其读数明显下降,则证明有漏油现象发生,应及时将出油管和进油管上的阀门关闭,并对筒体110表面及筒体110与封盖150之间的接缝处进行检测,防止炸油因泄漏造成浪费。

请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置加热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置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筒体110的支架190,支架190的底部设置有能够调节高度的支腿191。

本实施例中支腿191可根据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类型,只要能实现高度的调节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使用时,可根据使用需要,调节支腿191的高度,进而实现筒体110距离地面高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油炸机。油炸机包括内胆以及外置加热装置,内胆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内胆的进油口通过第一油管与外置加热装置的出油口130连通,内胆的出油口通过第二油管与外置加热装置的进油口120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油炸机,采用了上述外置加热装置,取得了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