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臭氧杀菌消毒的食材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8927发布日期:2021-08-10 14:0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臭氧杀菌消毒的食材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属于食材消毒清洗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臭氧杀菌消毒的食材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812510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分体式食品消毒装置,包括分体设置的臭氧生成系统和臭氧水生成系统,臭氧水生成系统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隔离罩、气体扩散板、离心叶轮、固定板、电机和联动装置。本申请人于2020-09-08递交了一件申请号为zl202021947772.3,名称为“一种利用臭氧杀菌消毒的食材清洗装置”的专利申请,该清洗装置包括分体设置的本机座和工作机,工作机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隔离罩、曝气板、叶轮、隔离支架、电机。前者气体扩散板只是叫法不同,其实就是后者所称的曝气板;前者的固定板,相当于后者的隔离支架;前者的相当于后者的工作机。曝气板因其材料具有微孔结构,其功能类似传统的曝气石,使用时将气体通入位于容器臭氧水生成系统内的曝气板下面,经过曝气板从板上表面以气泡方式冒出,可使气体相对均匀地从板上表面以气泡方式冒出,以促进臭氧与水混合溶解效果。但设置曝气板,首先直接增加曝气板的成本,另外,为了固定曝气板,曝气板与隔离支架之间又需设置压环块或类似的连接件,使得其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增加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在zl202021947772.3方案基础上的改进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案发明人经实际测试臭氧与水混合溶解效果的各项参数发现:在没用叶轮搅拌的前提下,设置曝气板,可使气体相对均匀地从板上表面以气泡方式冒出,可以促进臭氧与水混合溶解效果;也就是说,比起无曝气板直接通入气体的方式,设置曝气板的情况要好于无曝气板的情况,但同样达不到发明要求。在设置叶轮搅拌的前提下,只要叶轮设置得当,无曝气板的情况与设置曝气板的情况基本一致,都能达到发明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无曝气板,制造成本较低的利用臭氧杀菌消毒的食材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利用臭氧杀菌消毒的食材清洗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臭氧杀菌消毒的食材清洗装置,包括分体设置的本机座和工作机,二者之间通过导气电缆相连通,所述本机座为工作机提供动力和臭氧;所述本机座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臭氧发生器,其出口端与导气电缆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工作机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隔离罩、叶轮、隔离支架、电机,所述隔离支架将第二壳体的内部腔体分隔为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所述下部腔体为防水密封腔,所述电机安装在下部腔体内,电机的转轴连接叶轮;所述隔离罩设置在上部腔体内并将上部腔体分隔为上腔室和混合腔,所述叶轮设置在混合腔内,所述电机与叶轮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电缆的出口端直接通入混合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混合腔相连通,所述进水口与上腔室相连通;所述隔离罩中心位置开设连通上腔室和混合腔的连通孔。

所述叶轮内圈部向上隆起,内圈部中心开设轴孔;所述向上隆起的叶轮内圈部凸出在隔离罩上面。

所述第二壳体由上壳体、下壳体、多孔圈合围而成,所述隔离支架与下壳体密封配合形成相互隔离的上部腔体与下部腔体。

所述多孔圈开设众多的通水孔沿多孔圈周向均布,并上下设置成4排以上,上面部分通水孔作为进水口,下面部分通水孔作为出水口;所述隔离支架与上壳体配合形成上部腔体,与下壳体配合形成下部腔体。

所述隔离罩与多孔圈之间保留通水间隙,所述多孔圈上面部分通水孔与隔离罩配合形成进水通道,所述多孔圈下面部分通水孔与隔离罩、隔离支架配合形成出水通道;所述隔离罩与多孔圈之间保留的通水间隙还用作连接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内循环。

所述隔离支架开设通气孔,通气孔连接导气电缆中用于输送臭氧的气管。

所述本机座的第一壳体上面设置用于容纳所述工作机的凹陷。

本实用新型利用臭氧杀菌消毒的食材清洗装置,相对设置有曝气板的清洗装置,由于在其工作机内没有设置曝气板,首先直接去除了曝气板的成本,另外,也不用为了固定曝气板,在曝气板与隔离支架之间设置压环块或类似的连接件,使得其内部结构较为简单,大大减少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食材清洗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食材清洗装置打开后盖状态示意图。

图3为工作机剖面示意图。

图4为工作机主要组成件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5为隔离罩示意图。

图6为隔离罩底面示意图。

图7为电机、叶轮、隔离罩组件示意图。

图8为叶轮底面示意图。

图9为多孔圈示意图。

图中标号:1.本机座;1.工作机;3.导气电缆;4.第一壳体;5.臭氧发生器;6.第二壳体;7.隔离罩;9.叶轮;10.隔离支架;11.电机;12.上部腔体;13.下部腔体;14.上腔室;15.混合腔;18.进水口;19.出水口;21.连通孔;22.转轴;25.上壳体;26.下壳体;27.多孔圈;28.通水孔;29.轴承;30.通气孔;32.凹陷;33.内圈部;34.轴孔;35.轴封;36.气泵;37.单向阀;38.轴承座;39.第一密封圈;40.伸出圈;41.第二密封圈;43.外圈部;44.空缺圈;45.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图1至图9所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利用臭氧杀菌消毒的食材清洗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分体设置的本机座1和工作机2,二者之间通过导气电缆3相连通,本机座1为工作机2提供动力和臭氧。本机座1包括第一壳体4和设置在第一壳体4内的臭氧发生器5,其出口端与导气电缆3的进口端相连通。本机座1的第一壳体4上面设置用于容纳工作机2的凹陷32。平时,可将工作机2放置在凹陷32中,如图1所示。

如图3、图4所示,工作机2包括第二壳体6和设置在第二壳体6内的隔离罩7、叶轮9、隔离支架10、电机11。电机11受电控件的控制。隔离支架10将第二壳体6的内部腔体分隔为上部腔体12和下部腔体13,下部腔体13为防水密封腔,电机11安装在下部腔体13内,电机11的转轴连接叶轮9;隔离罩7设置在上部腔体12内并将上部腔体12分隔为上腔室14和混合腔15,叶轮9设置在混合腔15内,电机11与叶轮9相连,导气电缆3的出口端与混合腔15相连通;第二壳体6上设置有进水口18和出水口19,出水口19与混合腔15相连通,进水口18与上腔室14相连通;隔离罩7中心位置开设连通上腔室14和混合腔15的连通孔21。

如图3、图7所示,叶轮9内圈部33向上隆起,内圈部33中心开设轴孔34,供电机11的转轴22插入。向上隆起的叶轮9内圈部33穿过隔离罩7的连通孔21凸出在隔离罩7上面。当然,连通孔21直径大于叶轮9内圈部33的外径,两者之间保留足够水流经过的间隙。

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6由上壳体25、下壳体26、多孔圈27合围而成,隔离支架10与下壳体26密封配合形成相互隔离的上部腔体12与下部腔体13。

如图9所示,多孔圈27开设众多的通水孔28沿多孔圈27周向均布,并上下设置成4排以上,上面部分通水孔28作为进水口18,下面部分通水孔28作为出水口19;隔离支架10与上壳体25配合形成上部腔体12,与下壳体26配合形成下部腔体13。

如图3所示,隔离罩7与多孔圈27之间保留通水间隙,多孔圈27上面部分通水孔28与隔离罩7配合形成进水通道,多孔圈27下面部分通水孔28与隔离罩7、隔离支架10配合形成出水通道;隔离罩7与多孔圈27之间保留的通水间隙还用作连接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内循环。

如图3所示,隔离支架10开设通气孔30,通气孔30连接导气电缆3中用于输送臭氧的气管。

如图3所示,隔离支架10与下壳体26共同形成防水密封的下部腔体13。电机11的转轴22设置有轴承29与轴封35,外面还设置有轴承座38。为保证下部腔体13的防水密封效果,如图3所示,轴承座38与隔离支架10之间设置第一密封圈39;隔离支架10外周设置向下凸出的伸出圈40,该伸出圈40与下壳体26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圈41。

如图2所示,本机座1还包括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设置在第一壳体4的侧壁上,用于收集第一壳体4外部的空气并进行过滤,供应给臭氧发生器5;空气过滤器与臭氧发生器5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气泵36;气泵36与臭氧发生器5之间的管路上以及臭氧发生器5的出口端管路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37。

如图7、图8所示,叶轮9包括内圈部33与外圈部43,内圈部33与外圈部43之间的中圈部为上下穿透的空缺圈44,内圈部33中心开设轴孔34,叶轮9下表面设置多条凸筋45,多条凸筋45从内圈部33跨过空缺圈44延伸至叶轮9周边,并沿叶轮9圆周方向均布。凸筋45跨过空缺圈的那段因同时直到连接筋的作用,需相对粗壮一些。多条凸筋45可沿半径方向布置,效果更好的是如图7、图8所示的沿其转动方向一致的螺旋方向布置。离心叶轮的刮泡效率主要处决于电机11的转速、凸筋45的数量及其长度等因素,考虑到制造可行性,以设置为12条为佳。叶轮9内圈部33上表面可以向上隆起,下表面向内凹进。

本实用新型利用臭氧杀菌消毒的食材清洗装置主要供家庭餐饮服务业用于食材清洗与杀菌消毒。使用时,先按传统方式,将待清洗的食材放入清洗容器中,加入清水。本机座1需接通电源,将工作机2也放入清洗容器中,与待清洗的食材一起浸泡在清水中。启动气泵36、臭氧发生器5与工作机2的电机11,气泵36持续抽取本机座1周边的空气进入臭氧发生器5,在臭氧发生器5中电离生成臭氧。臭氧发生器5持续经导气电缆3向工作机2提供臭氧,臭氧进入工作机2的混合腔15,经叶轮9搅拌,迫使其与臭氧与水混合,形成具有良好杀菌消毒效果的高浓度的臭氧水。由于隔离罩7与多孔圈27之间保留的通水间隙还用作连接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的内循环。混合后的气液部分,一部分经多孔圈27的出水口19流出工作机2,进入清洗容器中,就能起到食材清洗与杀菌消毒作用。另一部分经通水间隙再次进入上腔室14,与新的外部进入水一同进行二次混合,以此持续不断,以提高混合效果,直至断电结束。即使臭氧发生器5与电机11均断电结束,没有新的臭氧与叶轮的搅拌,清洗容器中的臭氧水仍然具有杀菌消毒效果。

本申请文件中左、右、上、下、前、后等所称方位,仅相对本专利申请说明书附图的表示便于表述而言,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