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元宝枫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81745发布日期:2022-05-18 04:32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元宝枫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元宝枫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元宝枫为槭树科槭树属植物,其果实为翅果,形状像我国古代“金锭元宝”而得名。
3.元宝枫为落叶乔木,高8-10米。树皮灰褐色或深褐色,深纵裂。小枝无毛,当年生枝绿色,多年生枝灰褐色,具圆形皮孔。冬芽小,卵圆形;鳞片锐尖,外侧微被短柔毛。树冠阔圆形,树冠高大,单叶对生,叶呈纸质掌状,多为五裂,春秋季多为红色或黄色,夏季为绿色,因其色彩艳丽多变,果实寓意吉祥,树形高大,所以过去主要作为绿化和景观树种。
4.叶纸质,长5-10厘米,宽8-12厘米,常5裂,稀7裂,基部截形稀近于心脏形;裂片三角卵形或披针形,先端锐尖或尾状锐尖,边缘全缘,长3-5厘米,宽1.5-2厘米,有时中央裂片的上段再3裂;裂片间的凹缺锐尖或钝尖,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嫩时脉叶被丛毛,其余部分无毛,渐老全部无毛;主脉5条,在上面显著,在下面微凸起;侧脉在上面微显著,在下面显著;叶柄长3-5厘米,稀达9厘米,无毛,稀嫩时顶端被短柔毛。
5.元宝枫叶中富含黄酮、绿原酸、单宁、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具有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及抗病毒,消炎利胆,消除人体自由基等功效。
6.红茶本身是经过具体发酵技巧所制成的茶叶。红茶的叶片及汤,呈现出红色,所以就将该茶叶命名为“红茶”。红茶外观呈红褐色,香气浓郁,味苦涩。它含有茶黄素、茶红素、儿茶素、咖啡因、γ-氨基丁酸等成分,具有多种药效和疾病预防治疗效果。
7.绿茶又称不发酵茶,为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
8.绿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氨基酸、脂类、维生素类等,还含有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药用成分:咖啡碱、茶多酚等。绿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突变、降血脂、降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9.目前,在清镇市预计种植10万亩元宝枫,用于制备元宝枫籽油,但元宝枫结籽时间不定。元宝枫叶每年都会发出很多新叶,如果不加以利用,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并且,目前还未见具有较佳感官品质的元宝枫袋泡茶。
10.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11.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元宝枫袋泡茶,其具有较佳的感官品质,可作为正常代用茶饮用,同时避免了元宝枫叶的资源浪费。
12.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元宝枫袋泡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
13.本技术可这样实现:
1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元宝枫袋泡茶,元宝枫袋泡茶的原料包括红茶或绿茶
中的任意一种以及元宝枫叶茶;
15.元宝枫叶茶经元宝枫叶杀青、揉捻和烘干得到;其中,烘干包括以风速为25-30m/s、燃烧档位为6-8档、温度为140℃-180℃以及转速为4-5rpm的条件第一次动态烘干60-70s,随后以风速为10-15m/s、燃烧档位为3-5档、温度为80℃-120℃以及转速为4-5rpm的条件第二次动态烘干60-70s;第二次动态烘干结束后将烘干设备的烘干参数归零,随后再以与第二次动态烘干相同的条件第三次动态烘干60-70s。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元宝枫袋泡茶中含有质量比为1:4-6的红茶和元宝枫叶茶。
17.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红茶与元宝枫叶茶的质量比为1:4。
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元宝枫袋泡茶中含有质量比为1:4-6的绿茶和元宝枫叶茶。
1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绿茶与元宝枫叶茶的质量比为1:4。
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元宝枫袋泡茶中的红茶或绿茶的粒径同元宝枫叶茶的粒径相同。
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元宝枫叶茶的粒径选自》1.6mm、1.25mm-1.6mm、0.63mm-1.25mm以及《0.63mm四种中的任意一种。
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杀青的温度为330-350℃,杀青时间为40-60s。
2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揉捻温度为10-35℃,揉捻时间为45min-1.5h。
2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元宝枫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红茶或绿茶中的任意一种与元宝枫叶茶混合。
2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混合前,将红茶或绿茶以及元宝枫叶茶进行粉碎过筛。
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27.本技术提供的元宝枫袋泡茶,其所含的元宝枫叶茶经特定的烘干工艺得到,不仅保留了较高的营养物质含量,而且其茶汤具有炒米香味,无刺激性,苦味和涩味均较淡。将其同时与红茶或绿茶复配成袋泡茶可作为正常代用茶饮用,具有较佳的感官品质,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该元宝枫袋泡茶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9.图1为试验例1的元宝枫袋泡茶茶汤的示意图;
30.图2和图3为试验例2的元宝枫袋泡茶茶汤的示意图;
31.图4为对比例1的元宝枫袋泡茶的组成茶料和茶汤的示意图;
32.图5为对比例2的元宝枫袋泡茶的茶汤的示意图;
33.图6为对比例3的元宝枫袋泡茶的组成茶料和茶汤的示意图;
34.图7至图10为对比例4的元宝枫袋泡茶的茶汤的示意图;
35.图11和图12为对比例5的元宝枫袋泡茶的茶汤的示意图;
36.图13和图14为对比例6的元宝枫袋泡茶的组成茶料和茶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38.下面对本技术提供的元宝枫袋泡茶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39.本技术提出一种元宝枫袋泡茶,其包括红茶或绿茶中的任意一种以及元宝枫叶茶。
40.上述元宝枫叶茶经元宝枫叶杀青、揉捻和烘干得到。
41.在实际操作中,可将采摘的元宝枫鲜叶用清水清洗后晾干,晾干可在茶叶生产车间进行。随后进行杀青,杀青可在滚筒杀青机中进行。
4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杀青的温度可以为330-350℃(330℃、335℃、340℃、345℃或350℃等),杀青时间可以为40-60s(40s、45s、50s、55s或60s等)。
43.以上述杀青条件进行高温瞬时杀青,可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并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
44.进一步地,将杀青后的杀青叶进行揉捻,揉捻可在揉捻机中进行。
4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揉捻温度可以为10-35℃(可理解为室温或常温),揉捻时间可以为45min-1.5h,如45min、1h、1.2h或1.5h等,优选1h。
46.进一步地,将揉捻后的揉捻叶进行烘干,烘干可在动态烘干机中进行。值得说明的是,烘干过程中,辅以使用生物质燃烧机和通风机,其中,生物质燃烧机主要用于加热动态烘干机并维持其烘干温度,通风机主要用于对动态烘干机快速降温。以下风速档位具体指生物质燃烧机的风速档位,燃烧档位具体指生物燃烧机的燃烧档位。
47.本技术中,烘干包括以风速为25-30m/s(如25m/s、26m/s、27m/s、28m/s、29m/s或30m/s等)、燃烧档位为6-8档(如6档、7档或8档等)、温度为140℃-180℃(如140℃、150℃、160℃、170℃或180℃等)以及转速为4-5rpm(如4rpm、4.5rpm或5rpm等)的条件第一次动态烘干60-70s(如60s、65s或70s),随后以风速为10-15m/s(如10m/s、11m/s、12m/s、13m/s、14m/s或15m/s等)、燃烧档位为3-5档(如3档、4档或5档等)、温度为80℃-120℃(如80℃、90℃、100℃、110℃或120℃等)以及转速为4-5rpm(如4rpm、4.5rpm或5rpm等)的条件第二次动态烘干60-70s(如60s、65s或70s);第二次动态烘干结束后将烘干设备的烘干参数归零,随后再以与第二次动态烘干相同的条件第三次动态烘干60-70s(如60s、65s或70s)。
4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烘干包括以风速为25-30m/s、燃烧档位为6-8档、温度为140℃-180℃以及转速为4-5rpm的条件第一次动态烘干65s,随后以风速为10-15m/s、燃烧档位为3-5档、温度为80℃-120℃以及转速为4-5rpm的条件第二次动态烘干65s;第二次动态烘干结束后将烘干设备的烘干参数归零,随后再以与第二次动态烘干相同的条件第三次动态烘干65s。
49.通过以上述方式进行烘干,可使揉捻叶在烘干过程中分散均匀、受热均匀,不仅有利于促进风味物质和香味物质的生成,而且有利于使烘干后的元宝枫茶具有较佳的综合品质。
5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二次动态烘干和第三次动态烘干
的烘干工艺条件相同,但二者之间烘干装置实际是存在一个瞬时短暂的停顿状态的,通过该瞬时短暂的停顿,可使揉捻叶经重力往下沉积,再通过瞬间提供风速、转速和燃烧温度,使物料以瞬间加速的形式重新混合翻转,在此过程中,能够较大程度促进相关风味和香味物质的充分变化和生成。
51.通过以上烘干工艺,不仅能将揉捻后的元宝枫叶茶进行解块,而且能使茶叶在运动和抛洒状态下和热风接触而失水,解决了静态烘干时茶叶在静止状态下接触热风,从而产生阴阳面烘干不匀的问题,同时动态烘干机在茶叶的抛洒过程中可实现解块功能。
5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元宝枫袋泡茶由红茶和元宝枫叶茶复配而得。其中,红茶和元宝枫叶茶的质量比为1:4-6,如1:4、1:4.5、1:5、1:5.5或1:6,优选地,红茶与元宝枫叶茶的质量比为1:4。
53.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元宝枫袋泡茶由绿茶和元宝枫叶茶复配而得。其中,绿茶和元宝枫叶茶的质量比也可以为1:4-6,如1:4、1:4.5、1:5、1:5.5或1:6,优选地,绿茶与元宝枫叶茶的质量比为1:4。
54.通过以上述优选的质量比复配,所得的元宝枫袋泡茶(红茶-元宝枫叶茶或绿茶-元宝枫叶茶)同时具有较佳的汤色、香气和滋味。
55.此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元宝枫袋泡茶还可以用其它茶与元宝枫叶茶复配。
5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元宝枫袋泡茶所用的红茶或绿茶的粒径同元宝枫叶茶的粒径相同,有利于使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营养活性成分得到更好的叠加,增强元宝枫袋泡茶的功效。
57.此外,本技术也不排除采用不同粒径的红茶或绿茶与元宝枫叶茶复配。
58.可参考地,上述元宝枫叶茶的粒径可选自》1.6mm、1.25mm-1.6mm、0.63mm-1.25mm以及《0.63mm四种中的任意一种。不同粒径对应冲泡过程中香气的散发速度不同。当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元宝枫叶茶的粒径也可以包括上述四种粒径中的至少两种。
59.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元宝枫袋泡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红茶或绿茶中的任意一种与元宝枫叶茶混合。
60.混合配比以及元宝枫叶茶的优选制备工艺参照上述内容,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61.各组成成分的粒径可通过将组成成分粉碎过筛后获得。
62.较佳地,元宝枫袋泡茶的每袋重量可控制在2.95-3.05g。冲泡可以是取上述元宝枫袋泡茶1袋于茶杯中,以80-100℃的水加盖浸泡2-4min,冲泡过程中,可将元宝枫袋泡茶上下提2-3次。
63.上述元宝枫袋泡茶可作为正常代用茶饮用,其中,元宝枫叶茶-红茶复配后的袋泡茶具有一定的抗癌、降血脂和控制血值糖等功效。元宝枫叶茶-绿茶复配后的袋泡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癌、防治心血管疾病、美容养颜、降血脂和降血糖等功效。
64.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65.实施例1
66.本实施例提供12种元宝枫袋泡茶(记为元宝枫袋泡茶a至l),每袋袋泡茶的总重量为3g,均由红茶和元宝枫叶茶混合而得。
67.其中,元宝枫叶茶经以下方式得到:
68.采摘3月的元宝枫鲜叶,晾干。
69.将晾干后的元宝枫叶置于茶叶滚筒杀青机以340℃的温度杀青45s。
70.将杀青后的元宝枫叶冷却至室温,于揉捻机中揉捻1h。
71.将揉捻后的元宝枫叶于动态烘干机中以风速为27.5m/s、燃烧档位为7档,温度为160℃以及4.6rpm的条件进行第一次动态烘干60s。随后以风速为12.5m/s、燃烧档位为4档,温度为100℃以及4.6rpm的条件进行第二次动态烘干60s。第二次动态烘干结束后将各设备的参数归零,随后再以与第二次动态烘干相同的条件第三次动态烘干60s。
72.元宝枫袋泡茶a至l的成分粒径和配比如表1所示。
73.表1成分粒径和配比
[0074] 红茶粒径元宝枫叶茶粒径红茶:元宝枫叶茶元宝枫袋泡茶a0.63mm-1.25mm0.63mm-1.25mm1:4元宝枫袋泡茶b1.25mm-1.6mm1.25mm-1.6mm1:4元宝枫袋泡茶c《0.63mm《0.63mm1:4元宝枫袋泡茶d》1.6mm》1.6mm1:4元宝枫袋泡茶e0.63mm-1.25mm0.63mm-1.25mm1:5元宝枫袋泡茶f1.25mm-1.6mm1.25mm-1.6mm1:5元宝枫袋泡茶g《0.63mm《0.63mm1:5元宝枫袋泡茶h》1.6mm》1.6mm1:5元宝枫袋泡茶i0.63mm-1.25mm0.63mm-1.25mm1:6元宝枫袋泡茶j1.25mm-1.6mm1.25mm-1.6mm1:6元宝枫袋泡茶k《0.63mm《0.63mm1:6元宝枫袋泡茶l》1.6mm》1.6mm1:6
[0075]
实施例2
[0076]
本实施例提供12种元宝枫袋泡茶(记为元宝枫袋泡茶m至x),每袋袋泡茶的总重量为3g,均由绿茶和元宝枫叶茶混合而得。所用的元宝枫叶茶同实施例1。
[0077]
元宝枫袋泡茶m至x的成分粒径和配比如表2所示。
[0078]
表2成分粒径和配比
[0079][0080][0081]
实施例3
[008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中的元宝枫袋泡茶a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元宝枫叶茶经以下方式得到:
[0083]
采摘4月的元宝枫鲜叶,晾干。
[0084]
将晾干后的元宝枫叶置于茶叶滚筒杀青机以330℃的温度杀青60s。
[0085]
将杀青后的元宝枫叶冷却至室温,于揉捻机中揉捻45min。
[0086]
将揉捻后的元宝枫叶于动态烘干机中以风速为25m/s、燃烧档位为6档,温度为140℃以及4rpm的条件进行第一次动态烘干65s。随后以风速为10m/s、燃烧档位为3档,温度为80℃以及4rpm的条件进行第二次动态烘干65s。第二次动态烘干结束后将各设备的参数归零,随后再以与第二次动态烘干相同的条件第三次动态烘干60s。
[0087]
实施例4
[008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中的元宝枫袋泡茶m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元宝枫叶茶经以下方式得到:
[0089]
采摘5月的元宝枫鲜叶,晾干。
[0090]
将晾干后的元宝枫叶置于茶叶滚筒杀青机以350℃的温度杀青40s。
[0091]
将杀青后的元宝枫叶冷却至室温,于揉捻机中揉捻1.5h。
[0092]
将揉捻后的元宝枫叶于动态烘干机中以风速为30m/s、燃烧档位为8档,温度为180℃以及5rpm的条件进行第一次动态烘干70s。随后以风速为15m/s、燃烧档位为5档,温度为120℃以及5rpm的条件进行第二次动态烘干70s。第二次动态烘干结束后将各设备的参数归零,随后再以与第二次动态烘干相同的条件第三次动态烘干60s。
[0093]
试验例1
[0094]
以实施例1制得12种元宝枫袋泡茶为例,设置对照a至d(记为元宝枫袋泡茶a至d),元宝枫袋泡茶a至元宝枫袋泡茶d与元宝枫袋泡茶a至d一一对应,区别仅在于:红茶与元宝枫叶茶的质量比为1:3。
[0095]
将元宝枫袋泡茶a至元宝枫袋泡茶l以及元宝枫袋泡茶a至元宝枫袋泡茶d分别置于16个柱形评茶杯中,注满水温为100℃的水,加盖浸泡4min,冲泡过程中上下提两,提动后随即盖上杯盖,至冲泡时间为4min后沥茶汤入评茶碗中。冲泡完成后依次审评茶汤的香气、汤色和滋味,其结果如表3和图1所示(图1右对应质量比为1:4,图1左对应质量比为1:6)。
[0096]
表3品评结果
[0097]
红茶:元宝枫叶茶汤色香气滋味1:3(元宝枫袋泡茶a至d)金黄色+++(较清澈)兰香+涩味++1:4(元宝枫袋泡茶a至d)金黄色++(较清澈)兰香++++涩味+1:5(元宝枫袋泡茶e至h)金黄色+(较清澈)兰香+++涩味+1:6(元宝枫袋泡茶i至l)金黄色+(较清澈)兰香++涩味+
[0098]
注:表1中“+”代表相应指标结果的程度,“+”越多,其对应的指标程度越重,下同。
[0099]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元宝枫袋泡茶a至d(红茶与元宝枫叶茶质量比为1:3)冲泡后兰香淡,涩味较重。
[0100]
元宝枫袋泡茶a至d(红茶与元宝枫叶茶质量比为1:4)冲泡后具有淡淡的兰香,涩味较淡,汤色呈金黄色。
[0101]
元宝枫袋泡茶i至l(红茶与元宝枫叶茶质量比为1:6)冲泡后汤色较元宝枫袋泡茶
a至d更淡,香味也较元宝枫袋泡茶a至d更淡,涩味与元宝枫袋泡茶a至d相差不大。
[0102]
因此,在复配比例为1:3-6的范围内,红茶与元宝枫叶茶以1:4的质量比复配后得到的元宝枫袋泡茶具有更优的综合品质。
[0103]
试验例2
[0104]
以实施例2制得的12种元宝枫袋泡茶为例,设置对照e至l(记为元宝枫袋泡茶e至l),元宝枫袋泡茶e至元宝枫袋泡茶h以及元宝枫袋泡茶i至元宝枫袋泡茶l均与元宝枫袋泡茶m至p一一对应,区别仅在于:元宝枫袋泡茶e至元宝枫袋泡茶h的绿茶与元宝枫叶茶的质量比为1:2,元宝枫袋泡茶i至元宝枫袋泡茶l的绿茶与元宝枫叶茶的质量比为1:3。
[0105]
将元宝枫袋泡茶m至元宝枫袋泡茶x以及元宝枫袋泡茶e至元宝枫袋泡茶l分别置于20个柱形评茶杯中,注满水温为100℃的水,加盖浸泡4min,冲泡过程中上下提两,提动后随即盖上杯盖,至冲泡时间为4min后沥茶汤入评茶碗中。冲泡完成后依次审评茶汤的香气、汤色和滋味,其结果如表4和图2及图3所示(图2右对应质量比为1:4,图2左对应质量比为1:6;图3由左往右依次对应质量比为1:2、1:3、1:4和1:6)。
[0106]
表4品评结果
[0107]
绿茶:元宝枫叶茶汤色香气滋味1:2(元宝枫袋泡茶e至h)黄绿色+++(较混浊)绿茶味+++涩味+++1:3(元宝枫袋泡茶i至l)黄绿色++(较混浊)绿茶味++涩味++1:4(元宝枫袋泡茶m至p)黄绿色++(较清澈)炒米香+++涩味+、甜味++1:5(元宝枫袋泡茶q至t)黄绿色+(较清澈)炒米香++涩味+、甜味+1:6(元宝枫袋泡茶u至x)黄绿色+(较清澈)炒米香++涩味++、甜味+
[0108]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对照提供的元宝枫袋泡茶e至元宝枫袋泡茶l冲泡后汤色混浊,香气绿茶味较重,茶汤涩味较重。
[0109]
元宝枫袋泡茶m至p(绿茶与元宝枫叶茶质量比为1:4)冲泡后具有炒米香,涩味较淡并具有甜味,汤色呈黄绿色。
[0110]
元宝枫袋泡茶q至t(绿茶与元宝枫叶茶质量比为1:5)冲泡后具有一定的炒米香,涩味较淡并略有甜味,汤色呈黄绿色。
[0111]
元宝枫袋泡茶u至x(绿茶与元宝枫叶茶质量比为1:6)冲泡后汤色较元宝枫袋泡茶m至p更淡,香味也较元宝枫袋泡茶m至p更淡,涩味与元宝枫袋泡茶m至p相差不大,甜味较元宝枫袋泡茶m至p更淡。
[0112]
因此,在复配比例为1:4-6的范围内,绿茶与元宝枫叶茶也以1:4的质量比复配后得到的元宝枫袋泡茶具有更优的综合品质。
[0113]
对比例1
[0114]
本对比例提供6份元宝枫袋泡茶,分别由粒径为0.63-1.25mm红茶与现有的粒径为0.63-1.25mm的元宝枫叶茶(贵州民投沁润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李毅李总提供)按质量比为1:1、1:2、1:3、1:4、1:6以及1:10的方式混合得到。按照试验例1的方式进行冲泡和审评,其结果如表5和图4所示(图4左上对应红茶粉末,右上对应元宝枫叶粉末,下方由左至右依次对应质量比为1:1、1:2、1:3、1:4、1:6以及1:10)。
[0115]
表5品评结果
[0116]
红茶:元宝枫叶茶汤色香气滋味
1:1金黄色+++++++红茶味+++苦味、涩味+++++1:2金黄色++++++红茶味+++苦味、涩味+++++1:3金黄色+++++炒米香+、红茶+苦味、涩味+++1:4金黄色++++炒米香+、红茶+苦味、涩味+++1:6金黄色+++炒米香+、红茶+苦味、涩味+++1:10金黄色++元宝枫味+++苦味、涩味+++++
[0117]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现有的元宝枫叶茶与红茶配比以质量比为3:1-6:1范围更佳,该范围内对应冲泡后的茶香气和汤色均较好,苦味和涩味较淡。而质量比为1:1、2:1以及10:1对应冲泡后的茶苦味和涩味明显更重。
[0118]
将表5结果与表3结果相比,按本技术制备工艺得到的元宝枫叶茶与红茶按3:1至6:1复配对应冲泡后的茶汤,较采用现有的元宝枫叶茶与红茶按相同配比复配对应冲泡后的茶汤明显具有更淡的涩味。
[0119]
也即并非随便将任何元宝枫叶茶与红茶复配均能具有优良的感官品质。
[0120]
对比例2
[0121]
本对比例中元宝枫叶茶通过手工炒制方式获得,具体如下:
[0122]
3月采摘鲜叶,将采摘回来的鲜叶清水清洗1-3次,晾干。将鲜叶放入锅中缓慢加热、翻炒,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关火,关火后用手反复揉搓。重复入锅

关火

揉搓的步骤,锅的温度维持在90℃-100℃,直至元宝枫茶的香味散发出来。取出降温得到炒制的元宝枫叶茶。
[0123]
按照试验例1的方法,将红茶与上述手工炒制得到的元宝枫叶茶分别按1:3、1:4和1:6的方式混合。按照试验例1的方式进行冲泡和审评,其结果如表6和图5所示(图5由左至右依次对应质量比为1:3、1:4以及1:6)。
[0124]
表6品评结果
[0125]
红茶:元宝枫叶茶汤色香气滋味1:3金黄色+++(较清澈)兰香+涩味++1:4金黄色++(较清澈)兰香+++涩味++1:6金黄色+(较清澈)兰香++涩味++
[0126]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将红茶与手工炒制的元宝枫茶按1:3、1:4、1:6比例进行配比得到的元宝枫袋泡茶具有兰香味道,略有涩味,茶汤颜色为金黄色(较清澈)。
[0127]
将表6结果与表3结果相比,在其它相同条件下,手工炒制得到的元宝枫叶茶与红茶复配较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制备工艺得到的元宝枫叶茶与红茶复配对应的冲泡效果更差。
[0128]
进一步证明了并非随便将任何元宝枫叶茶与红茶复配均能具有优良的感官品质。
[0129]
对比例3
[0130]
本对比例中元宝枫叶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区别在于:
[0131]
元宝枫叶茶

的烘干过程是将揉捻后的元宝枫叶于烘焙机中进行静态烘干,烘干温度为105℃;
[0132]
元宝枫叶茶

的烘干过程是将揉捻后的元宝枫叶于动态烘干机中进行滚烘,滚烘后于烘焙机中再进行静态烘干,烘干温度为105℃。
[0133]
按照试验例1的方法,将红茶与上述元宝枫叶茶

和元宝枫叶茶

均分别按1:3、
1:4和1:6的方式混合。按照试验例1的方式进行冲泡和审评,其结果如表7、表8和图6所示(图6由右至左依次对应红茶与元宝枫叶茶

的质量比为1:3、1:4以及1:6、红茶与元宝枫叶茶

的质量比为1:3、1:4以及1:6)。
[0134]
表7品评结果
[0135]
红茶:元宝枫叶茶

汤色香气滋味1:3金黄色++++红茶味++苦味、涩味++++1:4金黄色+++炒米香+、红茶+苦味、涩味++1:6金黄色++炒米香+、红茶+苦味、涩味++
[0136]
表8品评结果
[0137]
红茶:元宝枫叶茶

汤色香气滋味1:3金黄色++++红茶味++苦味、涩味++++1:4金黄色++炒米香+、红茶+苦味、涩味+++1:6金黄色+炒米香+、红茶+苦味、涩味+++
[0138]
将表7、表8的结果与表3结果相比,在其它相同条件下,本对比例烘干方式得到的元宝枫叶茶与红茶复配较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多阶段动态烘干方式制备得到的元宝枫叶茶与红茶复配对应的冲泡效果更差。
[0139]
对比例4
[0140]
本对比例中元宝枫叶茶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区别在于:
[0141]
元宝枫叶茶

的烘干过程是将揉捻后的元宝枫叶于烘焙机中进行静态烘干,烘干温度为115℃;
[0142]
元宝枫叶茶

的烘干过程是将揉捻后的元宝枫叶于动态烘干机中进行动态烘干(60s),动态烘干后于烘焙机中进行提香(温度为110℃);
[0143]
元宝枫叶茶

的烘干过程是将揉捻后的元宝枫叶于动态烘干机中进行动态烘干(60s),动态烘干后于动态烘干机中进行滚烘;
[0144]
元宝枫叶茶

的烘干过程是将揉捻后的元宝枫叶于动态烘干机中进行第一次动态烘干(60s),放置一晚后,于动态烘干机中进行第二次动态烘干(60s)。
[0145]
按照试验例1的方法,将红茶与上述元宝枫叶茶

至元宝枫叶茶

均分别按1:4和1:6的方式混合,红茶与元宝枫叶茶

分别按1:3、1:4以及1:6的方式混合。按照试验例1的方式进行冲泡和审评,其结果如表9至表12、图7至图10所示(图7至图9由左至右依次对应红茶与元宝枫叶茶的质量比为1:4以及1:6,图10由左至右依次对应红茶与元宝枫叶茶的质量比1:3、1:4以及1:6)。
[0146]
表9品评结果
[0147]
红茶:元宝枫叶茶

汤色香气滋味1:4金黄色++兰香++涩味++1:6金黄色+兰香+涩味++
[0148]
表10品评结果
[0149]
红茶:元宝枫叶茶

汤色香气滋味1:4金黄色++兰香+++涩味++
1:6金黄色+兰香++涩味++
[0150]
表11品评结果
[0151]
红茶:元宝枫叶茶

汤色香气滋味1:4金黄色++炒米香+++涩味++1:6金黄色+炒米香++涩味++
[0152]
表12品评结果
[0153]
红茶:元宝枫叶茶

汤色香气滋味1:3金黄色++++红茶味++苦味、涩味++++1:4金黄色++炒米香+苦味、涩味+++1:6金黄色+炒米香+苦味、涩味+++
[0154]
将表9至表12结果与表3结果相比,在其它相同条件下,本对比例烘干方式得到的元宝枫叶茶与红茶复配较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多阶段动态烘干方式制备得到的元宝枫叶茶与红茶复配对应的冲泡效果更差。
[0155]
对比例5
[0156]
本对比例中元宝枫叶茶通过手工炒制方式获得,具体如下:
[0157]
a方式:3月采摘鲜叶,将采摘回来的鲜叶清水清洗1-3次,晾干。将鲜叶放入锅中缓慢加热、翻炒,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关火,关火后用手反复揉搓。重复入锅

关火

揉搓的步骤,锅的温度维持在90℃-100℃,直至元宝枫茶的香味散发出来。取出降温得到炒制的元宝枫叶茶。
[0158]
b方式:4、5月采摘鲜叶,将采摘回来的鲜叶清水清洗1-3次,晾干。将鲜叶放入锅中缓慢加热、翻炒,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关火,关火后用手反复揉搓。重复入锅

关火

揉搓的步骤,锅的温度维持在90℃-100℃,直至元宝枫茶的香味散发出来。取出降温得到炒制的元宝枫叶茶。
[0159]
按照试验例2的方法,将绿茶与上述a方式手工炒制得到的元宝枫叶茶分别按1:1、2:1、1:2、1:3和1:4的方式混合。按照试验例2的方式进行冲泡和审评,其结果如表13和图11所示(图11由右至左依次对应质量比为1:1、2:1、1:2、1:3和1:4)。并且,将绿茶与上述b方式手工炒制得到的元宝枫叶茶分别按1:3、1:4和1:6的方式混合。按照试验例2的方式进行冲泡和审评,其结果如表14和图12所示(图12由左至右依次对应质量比为1:3、1:4和1:6)。
[0160]
表13品评结果
[0161]
绿茶:元宝枫叶茶汤色香气滋味1:1黄绿色+++++绿茶香味+++苦味、涩味+++2:1黄绿色++++绿茶香味+++苦味、涩味+++1:2黄绿色+++炒米香+、绿茶+苦味、涩味++1:3黄绿色++炒米香+、绿茶+苦味、涩味+1:4黄绿色+炒米香+、绿茶+苦味、涩味+,甜味+
[0162]
表14品评结果
[0163]
绿茶:元宝枫叶茶汤色香气滋味1:3黄绿色+++(较清澈)绿茶味++涩味+++
1:4黄绿色++(较清澈)炒米香++涩味++、甜味++1:6黄绿色+(较清澈)炒米香+涩味++、甜味+
[0164]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将绿茶与a方式手工炒制的元宝枫茶按1:2、1:3、1:4比例进行配比得到的元宝枫袋泡茶香气、汤色较好,苦味涩味较淡,口感好。配比比例为1:4对应的茶汤入口甘甜,口感最佳。配比比例为1:1和2:1的元宝枫袋泡茶苦味、涩味比较重。
[0165]
将绿茶与b方式手工炒制的元宝枫茶按1:3、1:4和1:6比例进行配比得到的元宝枫袋泡茶略有涩味,茶汤颜色较为清澈。
[0166]
将表6、表7的结果与表4结果相比,在其它相同条件下,手工炒制得到的元宝枫叶茶与绿茶复配较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制备工艺得到的元宝枫叶茶与绿茶复配对应的冲泡效果更差。
[0167]
进一步证明了并非随便将任何元宝枫叶茶与绿茶复配均能具有优良的感官品质。
[0168]
对比例6
[0169]
按照试验例2的方法,将绿茶与对比例3中的元宝枫叶茶

、元宝枫叶茶

以及对比例4中的元宝枫叶茶

均分别按1:3、1:4和1:6的方式混合,按照试验例2的方式进行冲泡和审评。其结果如表15至表17、图13至14所示(图13由右至左依次对应绿茶元宝枫叶茶

质量比为1:3、1:4和1:6、绿茶元宝枫叶茶

质量比为1:3、1:4和1:6,图14由左至右依次对应绿茶元宝枫叶茶

质量比为1:3、1:4和1:6)。
[0170]
表15品评结果
[0171]
绿茶:元宝枫叶茶

汤色香气滋味1:3黄绿色+++绿茶味++苦味、涩味+++1:4黄绿色++炒米香+、绿茶+苦味、涩味++1:6黄绿色+炒米香+、绿茶+苦味、涩味++
[0172]
表16品评结果
[0173]
绿茶:元宝枫叶茶

汤色香气滋味1:3黄绿色+++绿茶味++苦味、涩味+++1:4黄绿色++煮荸荠香苦味、涩味+1:6黄绿色+板栗香苦味、涩味+
[0174]
表17品评结果
[0175]
绿茶:元宝枫叶茶

汤色香气滋味1:3黄绿色+++炒米香+苦味、涩味+++1:4黄绿色++炒米香+苦味、涩味++1:6黄绿色+炒米香+苦味、涩味++
[0176]
将表15至表17结果与表4结果相比,在其它相同条件下,本对比例烘干方式得到的元宝枫叶茶与绿茶复配较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多阶段动态烘干方式制备得到的元宝枫叶茶与绿茶复配对应的冲泡效果更差。
[0177]
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元宝枫袋泡茶可作为正常代用茶饮用,具有较佳的感官品质,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其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适于工业化生产。
[0178]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