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多酚生物可及性的竹笋膳食纤维与多酚的复合方法

文档序号:34764454发布日期:2023-07-13 06:5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多酚生物可及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多酚生物可及性的膳食纤维与多酚的复合方法。


背景技术:

1、多酚虽不参与人体生长和能量代谢,但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理功能。但这些生理功能取决于人体在消化道对多酚的吸收量,即生物可及性。然而大部分天然多酚稳定性较差,对热和ph值敏感,极易被破坏。如何提高食物对天然多酚的吸附量和其稳定性,以及提高结肠发酵时多酚释放量的方法成了一个研究热点。

2、许多不恰当的加工方法会将食物中所含多酚破坏殆尽,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对提高食物中多酚的生物可及性开展了研究。如2017年第43卷第9期《食品与发酵工业》发表的徐洁琼等人所著文章“热加工处理对奶茶体系中茶多酚生物可及性的影响”中,探究了不同热处理加工条件和加热方式对奶茶体系中多酚生物可及性的影响。2020年第53卷第7期《中国农业科学》发表的罗牡康等人在“杨桃的酚类成分含量及其生物可及性与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用实验证实模拟胃肠消化后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多酚生物可及性的竹笋膳食纤维与多酚的复合方法。

2、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提高多酚生物可及性的竹笋膳食纤维与多酚的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破碎:新鲜竹笋去壳破碎,得粒径小于30目的竹笋渣;

5、(2)酶解:所述竹笋渣与水混合成渣浆,加入淀粉酶进行酶解,再加入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固液分离,得竹笋滤渣;

6、(3)灭酶、干燥:所述竹笋滤渣经过微波灭酶、真空干燥,得粗纤维颗粒;

7、(4)超微粉碎:将所述粗纤维颗粒粉碎为粒径小于10um的纤维粉体;

8、(5)电晕荷电:通过高压静电发生器电晕放电,使所述纤维粉体带正电荷;

9、(6)吸附:将带正电荷的纤维粉体加入多酚溶液中,将溶液调为酸性,搅拌混合,得混合液;

10、(7)真空高速搅拌:将所述混合液在真空条件下以3000 r/min以上的转速搅拌,得悬浊液;

11、(8)干燥:所述悬浊液过滤,取滤渣冷冻干燥,得竹笋膳食纤维与多酚复合物。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得了竹笋膳食纤维与多酚复合物,可进一步粉碎成粉状,便于使用。保存时应注意密封和避光。

13、优选地,步骤(1)中,竹笋切块后,磨浆至粒径小于30目,固液分离,得竹笋渣。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破碎效果好。

15、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淀粉酶为:质量比为1:1的酶活100000u/g的糖化酶和酶活150000u/g的α-淀粉酶,所述淀粉酶的用量为竹笋渣的0.2~0.4 wt%。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酶解效果好。

17、优选地,步骤(2)中,用淀粉酶酶解时的条件为:温度为55~65℃,ph值为6.0~6.5,酶解时间为1.5~2.5 h。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酶解效果好。

19、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碱性蛋白酶的酶活为200000u/g,用量为竹笋渣的0.1~0.2 wt%。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酶解效果好。

21、优选地,步骤(2)中,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时的条件为:温度为50~55℃,ph为8.5~9.5,酶解时间2.0~3.0 h。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酶解效果好。

23、优选地,步骤(2)中,渣浆为竹笋渣与水按质量比1:1~2:3混合而成。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适合酶解的环境。

25、每次酶解后可以采取措施除去添加的酶(如水洗);但由于步骤(3)还会进行灭酶,所以步骤(2)中不除去添加的酶也是可行的,还能简化流程。

26、优选地,步骤(3)中,灭酶时将竹笋滤渣平铺成厚度0.5~1.0cm的薄层,用6kw的微波炉处理1~2min。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灭酶效果好,对竹笋滤渣的其他成分损伤小。

28、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真空干燥是在温度为55~65℃,真空度小于150pa的条件下干燥6~10h。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干燥效果好。

30、优选地,步骤(4)中,超微粉碎分多步进行;先将粗纤维颗粒粉碎成小于120目,再粉碎成小于400目,进一步粉碎成小于10um。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粉碎效果好。

32、优选地,步骤(5)中,高压静电发生器电晕放电的输出直流电压为30~100kv。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所述纤维粉体带正电荷,具有较好的荷电效果。

34、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多酚溶液为添加了果胶的水溶液。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进一步提高多酚的生物可及性。

36、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多酚溶液中包括:3~4 wt%茶多酚、0.1~0.2 wt%阿魏酸、0.1~0.4 wt%果胶。

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适合与所述纤维粉体复合的多酚溶液。

38、优选地,步骤(6)中,加入的纤维粉体为多酚溶液的10~15 wt%。

3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维粉体与多酚结合得较充分。

40、优选地,步骤(6)中,搅拌混合前将ph值调为4.0~4.5。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维粉体与多酚结合效果好。

42、优选地,步骤(6)中,混合时的温度为20~25℃,搅拌30~60min。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纤维粉体与多酚结合效果好。

44、优选地,步骤(7)中,真空搅拌的真空度为100~200pa,搅拌转速为8000~10000r/min。该搅拌过程可在真空乳化机中进行,其他能达到该真空度和转速的搅拌装置也可用于实现真空高速搅拌。真空高速搅拌过程中溶液中的物质通过高速剪切复合在一起,出现一定程度的聚集,平均粒度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多酚起到了保护作用。

45、优选地,步骤(8)中,过滤所用筛网目数在120目以下。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将膳食纤维与多酚复合物保留在滤渣中。

47、优选地,步骤(8)中,所述冷冻干燥的温度为-45~60℃,真空度为1~15pa,时间为14~18h。

4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干燥效果好。

49、本发明中提高多酚生物可及性的原理:

50、(1)竹笋纤维不被人体消化吸收,且其多孔交联的纤维网络结构能吸附多酚和油脂等物质,对多酚有保护作用,从而提高多酚的生物可及性;

51、(2)本发明采用电晕荷电方法使竹笋纤维带上一定数量的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多酚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增加了竹笋纤维对多酚的吸附量;

52、(3)本发明竹笋纤维粉对多酚吸附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包括ph值、温度、时间和作用物体等,这些特有条件使得竹笋纤维对多酚有更大的吸附量;

53、(4)本发明将竹笋纤维、多酚和果胶等物质在一定真空度下通过高速剪切作用形成混合液;一定真空度条件下的高速搅拌能减少多酚与空气中氧气接触,从而有效保护多酚,避免破坏;

54、(5)本发明将多酚与竹笋纤维和果胶等物质通过高速剪切复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多酚糖苷结构,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多酚的生物活性,提高多酚在结肠中的释放和吸收,提高其生物可及性。

55、本发明通过改进加工措施,提高竹笋膳食纤维对多酚的吸附量和多酚稳定性,可将其输送至靶位点,提高肠道对多酚吸收量,从而提高多酚生物可及性,发挥其特有的生理功能,促进人体健康。

5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竹笋纤维与多酚复物的构建方法,能够显著的增加纤维对多酚的吸附作用,且制得的复合物具有较强的靶向性,使多酚在结肠中的释放量更多,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多酚的生物活性,提高多酚的生物可及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