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煎饼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445838阅读:17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煎饼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便食品的生产方法。
煎饼是一种北方人民喜闻乐见的食品,山东的广大劳动群众更以其作为主食之一。煎饼由小麦、玉米、小米等制成,香脆可口,现经煎饼机成批生产,更足以保证群众的需求。主食煎饼主要是发面煎饼,但目前由于发面煎饼使用酵母发酵,生产工艺时间较长,而且由于气温变化发酵速度不易控制,容易造成煎饼发酸,从而影响产品的口感和质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新配方的煎饼的生产方法,既可避免上述的缺憾,还可提高质量和产量,延长保质期。
本发明方法简要说明如下本发明方法主要分为配料、搅拌成糊、上机制煎饼、切片、烘干等工序,配料时将0.25~0.45Kg食用碳酸氢铵(NH4HCO3)溶于100~105Kg水中,然后加入50~55Kg面粉(如小麦、玉米、小米等)和食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等)0.1~0.2Kg搅拌成糊状,送入煎饼机制成煎饼。
用流程图表示见附图

主食煎饼生产可使用煎饼机连续进行,加热温度为240-260℃,煎饼厚度为0.3~0.5毫米。最后切片可切成多种规格。
按配方加入原料后,将其搅拌成为糊状是以打浆机来实施的。
本发明方法在配方中使用了食用植物油,可增加煎饼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同时使煎饼酥软,口感舒适。
本发明还在配方中使用了食用碳酸氢铵(NH4HCO3)作为膨松剂,因为碳酸氢铵在35℃以上即发生分解,分解成NH3、CO2和H2O,可起到膨松面糊的作用。同时加工时由于NH3等气体挥发性强,使水份蒸发快,从而产成品水份保留量低,能够延长保质期。另外,煎饼只有0.3~0.5毫米厚,在受热温度为200℃以上的情况下,NH3和CO2气体能够全部逸出,煎饼中不会遗留任何有害人体健康的成份,所以,采用食用NH4HCO3是十分安全的。
使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煎饼与已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1、原生产工艺面糊需进行四-六小时的发酵,然后才能上机加工。而新工艺只需将加有食用碳酸氢铵的面糊直接加入煎饼机加工即可,缩短了工艺,提高了产量,降低了成本,每公斤煎饼比原产品成本降低0.04~0.08元。
2、用本发明方法生产的煎饼口感好,酥脆清香,不发酸,而用老工艺生产的的煎饼由于采用发酵法,产品发酸,没有面香味。新工艺的产品的色泽也优于老产品。
3、新工艺采用花生油等食用植物油,使产品既增加了营养成份,又增加了酥香口感。
4、使用新工艺的煎饼由于水份含量低,使保质期延长至两个月以上,而原产品只能保存半个月。
下面介绍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附图表示了本发明方法的主要工艺流程。
实施例1原料小麦(先磨成面粉)、食用碳酸氢铵(市售)、花生油(市售)、水设备打浆机(市售)、煎饼机(市售)配方小麦面粉50Kg、花生油0.15Kg、食用碳酸氢铵0.25Kg、水100Kg。
配料时先将0.25Kg食用碳酸氢铵溶于100Kg水中,然后加入50Kg小麦面粉和0.15Kg花生油,一起加进打浆机搅拌成为糊状,再送入煎饼机制煎饼。煎饼机加热温度为250℃,煎饼厚度为0.3毫米,切片宽度为700毫米,长度为1000毫米。
本实施例所用煎饼机是山东淄博市溜川区罗村农机厂生产的6T-120型煎饼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煎饼的生产方法,包括配料、搅拌成糊、上机制煎饼、切片、烘干等工序,其特征在于配料时将025~0.45Kg食用碳酸氢铵溶于100~105Kg水中,加入50~55Kg粮食粉(小麦、玉米、小米等)和食用植物油0.1~0.2Kg,搅拌成糊状,然后送入煎饼机制成煎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配方加入原料后用打浆机将其搅拌为面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制煎饼时加热温度为240~260℃。
4.如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煎饼的厚度为0.3~0.5毫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煎饼的生产方法,包括配料、搅拌、制煎饼、切片、烘干、包装等工序,其主要特点是采用了以食用碳酸氢铵为膨松剂的新配方,用本方法生产主食煎饼,工艺简单,时间省,产量高,产品质量好。
文档编号A23L1/164GK1060015SQ9110659
公开日1992年4月8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26日
发明者高月光, 李友山, 丁瑞, 王守海 申请人:日照市粮油工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