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137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涉及微生物真菌的培养工具,特别适用于食用菌的培养。
经查中国专利文献,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同的食用菌菌种瓶盖。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棉花作菌种瓶塞子,这种棉塞子不但制作起来大小、松紧、深浅不易统一,使用不便,而且容易受潮霉变引起污染,降低菌种成品率和菌种质量。每年制作棉塞子需要消耗大量的棉花,且成本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的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用以取代棉塞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由瓶盖体及其内表面设有凹槽或凸筋或凹槽与凸筋相结合的曲折的通气路构成,这些曲折形式的通气路称迷宫通气式,凹槽或凸筋的形状和数量根据不同菌种所需的空气量而定。需要时,瓶盖体上还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由安置在盖体内的过滤层挡住,过滤层采用透气性能好的材料,附盖上的气孔位置与瓶盖体上的通气孔位置错开,这样既增加空气量又提高空气的净化度。在瓶盖体的内侧面盖口处有密封钩,使盖在瓶口上的瓶盖不易滑脱。瓶盖采用耐100℃以上的耐高温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取代长期以来使用的棉花塞子,克服了人工棉塞大小、松紧、深浅不一的问题,也克服了棉塞容易受潮霉变引起的污染,从而提高了菌种的成品率和质量。同时每年可为国家节省约1000万斤棉花原料(按全国年产各类食用菌菌种6亿瓶计算)。这种瓶盖可以重复多次使用,不但提高了利用率,成本也较使用棉塞低,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附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A附
图1的剖视图。

图1B附
图1A的工局部放大凹槽纹图。

图1C本实用新型盖在菌种瓶口上时,气流示意图。
参照附
图1、1A、1B、1C,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的盖体(13)的园形顶部内表面有凸筋(12),盖体的侧面内表面有凹槽纹(15),内侧面盖口处有密封钩(11)。整个瓶盖采用塑料注塑成形。
实施例2附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A附图2的剖视图。
附图2B附图2AⅡ局部放大凹槽纹图。
参照附图2、2A、2B,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的盖体(23)的园形顶部内表面有凹槽(24),盖体的侧面内表面有凹槽(25),内侧面盖口处有密封钩(21),整个瓶盖采用塑料注塑成形。
实施例3
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A附图3的剖视图。
附图3B附图3A的Ⅲ局部放大凸筋纹图。
参照附图3、3A、3B,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的盖体(33)的园形顶部内表面有凸筋(32),盖体的侧面内表面有凸筋(35)内侧面盖口处有密封钩(31),瓶盖采用塑料注塑成形。
实施例4附图4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4A附图4的剖视图。
附图4B本实用新型盖在瓶口上时,气流示意图。
本实施例是在前面实施例结构的基础上,在盖体上增加通气孔过滤层和附盖。参照附图4、4A、4B,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的盖体(43)上有通气孔(47),盖体顶部内表面上有凸筋(42),盖体的侧面有凹槽纹,内侧面盖口处有密封钩(41),整个瓶盖用塑料注塑成形。制成瓶盖后,用一层形状、大小与盖体的园形顶部内面相同的海棉过滤层(46)置于盖体内,挡住通气孔(47),再用一个有气孔(49)的塑料附盖(48)挡住过滤层(46),附盖(48)的形状、大小与瓶盖内面相配,附盖(48)上的气孔(49)的位置与盖体顶部通气孔(47)的位置错开。
权利要求1.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其特征在于由瓶盖体及其内表面设有凹槽或凸筋或凹槽与凸筋相结合的曲折的通气路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盖体上还设有通气孔,通气孔由安置在盖体内的过滤层挡住,带有气孔的附盖将过滤层挡在瓶盖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瓶盖体,其内侧面盖口处有密封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养菌种用的迷宫通气式食用菌菌种瓶盖,其特征在于在瓶盖体的内表面设有凹槽或凸筋或凹槽与凸筋相结合的曲折的通气路,用这种瓶盖代替长期以来使用的棉塞子,可克服棉塞子易受潮霉变引起的污染,提高菌种质量,它可重复多次使用。
文档编号C12M1/22GK2093179SQ912135
公开日1992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1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1991年4月16日
发明者何金兴 申请人:何金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