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病营养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54517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病营养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保健茶生产方法。
已知的保健茶是以茶为主添加其他植物药材构成的,如人参茶、杜仲茶、减肥茶、清音茶等都是针对某种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指向性窄,要想做成广谱的防病营养茶,就得增添不同品种的植物药材,简单的品种叠加固然能拓宽指向面,随之出现的是药味加重,品质下降,这是由来存在的难题,通常解决的办法是加甜味剂,但与茶香淡,清凉有本质之别了。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病范围较宽的营养茶的生产方法,产品不仅无药味,不加香料也会产生一种类似咖啡的香味。用这种方法,一套设备就可以做成袋包茶,条形茶、速溶茶、速溶奶茶,且成本降低。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与已知技术不同的是先将植物药材原料预处理,变成原料粉,具体做法是陈皮20%、苦丁茶40%、草决明、菊花、沙棘各10%、香薷、桑叶各5%混合粉碎成80目。用大麦、大米各半磨浆,浆料比重1.3,升温到50℃与植物药混合浸泡3小时,之后用远红外电炉脱水,当含水到4%即可送入膨化机烘炒,膨化温度150℃,压力0.3MPa时间10分钟,经这样处理的原料粉既香又脆。用这种原料粉与红茶或绿茶可做成下列几个品种的防病营养茶。
袋包茶(红绿茶均可)将茶叶粉碎成60目,取3kg这种茶叶与1kg原料粉混合后送入包装机,每袋5g,成防病营养袋包茶。
速溶防病营养茶,取3kg茶叶粉碎成60目,再用1kg原料粉与之混合浸汁,物水之比为1∶5,其余工序滤汁,浓缩、喷雾干燥为已知常用技术,本文不详述。产品形状是粉状、溶于水,得率21%。
速溶防病奶茶,取速溶茶粉1kg加8kg奶粉混合再加入白糖,经灭菌即可包装。
条形防病营养茶,将1kg原料粉浸汁,浓缩后喷在3kg条形茶(即市场出售的茶)上,再经远红外烘烤至含水小于3%即可,茶叶形状依然保持不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突出的进步是1、防病范围宽、对降脂减肥降压,润肺止咳、健脾开胃、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对预防肠炎、肝炎、呼吸道感染、癌症有一定效果,这是所例几种原料的成份化合的结果。
2、茶品级提高,口感是茶的第一要素,本发明的方法不管做成那种形状的茶非但无药味,还有一种类似咖啡的香味,这是浸汁,膨化工序的结果,由于淀粉链环抱茶碱,苦味也减轻了,这是已知技术所不具备的,口感对比,用相同的配方,按已知常规工艺加工,茶难以入口,药味重。
3、成本降低,本发明首次采用野生苦丁茶与人工茶结合使用,扬长避短,苦丁茶售价是人工栽培茶的十分之一,故总成本低,虽已有苦丁茶出售但该茶无香味,口感差,多数人不接受。
4、商业价值,本发明可以任意加工成袋包茶,条形茶、速溶茶、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而只需一套速溶茶的生产设备。
5、营养丰富,含有其他保健茶所没有的沙棘,大麦、大米的营养成分。
实施例将大麦、大米各取20kg磨浆、并加温至40-50℃再取苦丁茶20kg,陈皮10kg、草决明、菊花、沙棘各5kg、香薷、桑叶各2.5kg,粉碎成80目,与浆混合后浸汁1小时再用远红外线烘干后送入膨化机、温度150℃、压力0.3MPa,约10分钟后出料粉碎成原料粉。产品1做袋包茶,将茶叶粉碎,茶与原料粉之比按3∶1混合后装袋。产品2条形茶、配比也是3∶1,将原料粉化浆喷淋在茶叶上再用远红外线烘干即可。产品3速溶茶,将茶与原料粉按3∶1比例配制,按已知技术浸汁,浓缩、喷雾干燥;产品4速溶奶茶,取喷雾干燥的粉状茶1kg与8kg奶粉混合,再加适量白糖,经灭菌后包装成防病速溶奶茶。
权利要求
1.一种由茶或植物组成的保健茶,尤其是防病营养茶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组成半成品原料粉苦丁茶占40%,陈皮20%、草决明、菊花、沙棘各10%,香薷、桑叶各5%,将上述原料粉碎成80目,在大麦、大米各占一半的汁中浸泡3小时,经脱水入膨化机焙炒,压力0.3MPa,温度150℃,得膨松半成品原料粉,取30%原料粉与70%茶叶浸汁,浓缩、喷雾干燥,即得防病营养速溶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病营养茶的生产方法,采用粉碎的陈皮、沙棘、草决明、菊花、香薷、桑叶、苦丁茶、加入大麦、大米浆中浸泡。经烘干、膨化构成原料粉,用原料粉与茶可以加工成袋包茶、条形茶、速溶茶。其特点是防病范围宽、茶味纯正、无药味、成本低。
文档编号A23F3/34GK1106673SQ94106369
公开日1995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16日
发明者吴玉琢 申请人:吴玉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