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光合细菌菌液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448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培养光合细菌菌液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在光照条件下培养光合厌氧原核生物的装置。
光合细菌是一种光合厌氧原核生物,它能利用光能将一些有机小分子如有机酸、氨基酸、铵类转化为光合细菌细胞。光合细菌菌液可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也可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等。目前培养光合细菌菌液,还没有专门设备,很难实现大规模生产,而且菌液质量难以保证,更谈不上自动化操作,根本无法满足光合细菌在农业和牧业上推广应用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生产,而且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的能大规模培养光合细菌菌液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培养光合细菌菌液的装置,其特征是采用耐压透光材料如钢化玻璃或加厚的普通玻璃粘接而成的缸体和用于培养液搅拌的循环泵及循环管道相连通,构成一个能使液体闭路循环的整体。这一整体置于一支撑物如铁制的支架上。在缸体上部设有测温装置和排气管。在缸体底部设置放料阀。以上所述的管道一般采用塑料管或不锈钢管,主要是为了避免材料腐蚀而影响光合细菌生长和菌液质量。所述支撑物可以是用角铁焊制成的支架。
另外,在缸体内的下部可以设置一个用于布气的管道,并通过缸壁与气源相通。在排气管上可以连接一个带有排气孔的膨胀箱。膨胀箱主要用于去除浮渣和排气,同时有保持缸体内外压力平衡的作用。膨胀箱用透明塑料、铁皮或不锈钢板制成。这种布气管可采用塑料管,不锈钢管或陶瓷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和积极效果,首先,可实现连续自动化大批量生产,本装置一个缸体可溶纳250公斤培养液,如果并联或串联25个左右这样的培养装置,就可实现日产1-2吨光合细菌菌液的规模。其次,本装置通过循环泵可使培养液得到充分搅拌,使光合细菌得到的营养和光照均匀充足,从而加快光合细菌的生长繁殖,抑制杂菌生长,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培养周期(只需3-4天),提高生产效率。本装置能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和合理使用人工光照,极有利于光合细菌生长,本装置培养的光合细菌菌液菌数可达50亿/ml以上。
以下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培养光合细菌菌液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1300×800×250mm玻璃缸体,采用厚度为8mm的钢化玻璃,用玻璃胶粘接而成;(2)为循环泵,是普通小型离心泵;(3)为循环管道,采用直径为20mm塑料管;玻璃缸体(1)、循环泵(2)和管道(3)三者相通并构成一闭路循环系统,它们之间采用法兰或胶塞连接;(5)为测温装置温度计;(6)为排气管;(7)为放料阀。(4)为支撑物,是一个用角铁焊制而成的支架。(8)为布气管道,采用带有多个小孔的塑料管。(10)为膨胀箱,是用透明塑料制成。膨胀箱(10)通过排气管(6)与缸体(1)连接,在其上部设排气孔(9)。它们之间的连接用胶塞连接。(11)是设置在循环管道(3)上的便于装和拆的过滤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培养光合细菌菌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耐压透光材料制成的缸体(1)、循环泵(2)和循环管道(3)相连通构成一闭路循环的整体,并置于一支撑物(4)上,在缸体上部设有测温装置(5)、排气管(6),在缸体底部设置放料阀(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光合细菌菌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压透光材料是钢化玻璃或加厚的普通玻璃。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光合细菌菌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3)是塑料管或不锈钢管。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光合细菌菌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4)是一个用角铁焊制而成的支架。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光合细菌菌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缸体内的下部可以设置用于布气的管道(8)并通过缸壁与气源相通。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光合细菌菌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管(6)上可以连接带有排气孔(9)的膨胀箱(10)。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光合细菌菌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循环管道(3)上,可以设置过滤装置(1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光照条件下规模培养光合厌氧原核生物如光合细菌的装置。该装置采用耐压透光材料制成的缸体与循环泵及其管道构成一闭路循环的整体。该装置特点是可实现光合细菌菌液的连续大规模生产,并且可提高光合细菌菌液的质量(菌数可达50亿/ml以上)。该装置投资省、运转费用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该装置可用于生产光合细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动物饲料添加剂等,进而推进光合细菌在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
文档编号C12M1/42GK2232920SQ952246
公开日1996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15日
发明者张肇铭, 杨素萍, 刘继彪, 王兴义, 李慧 申请人:山西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