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炒式名优茶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9566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翻炒式名优茶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是对鲜绿茶进行杀青、理条、成形和炒干的专用机械,特别适合对名优茶的加工使用。
CN90220499.8公开了何世华先生的“炒茶机”专利设计,几只并列的槽形锅在曲臂的牵动下,作往返式直线运动,靠槽形锅底正中的凸条翻动茶叶,其施加于茶叶的翻动力不足,也不匀,茶叶在锅底部受的热量没有合适的散发机会,造成制成的茶叶普遍发黑,难以达到茶叶“色、香、味、形”四项评价指标中的“色”的要求,成为该“炒茶机”推广的严重障碍。CN93224391.6公开了程玉明的“振动理条机”虽注意了对锅内茶叶的翻转、抛甩,以利受热均匀、色泽改善的问题,但还是靠曲柄连杆拉动,槽形锅在导轨上作往返式直线运动来期望实现,虽外加振动力,翻动力也还是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出一种不但改变了槽形锅底形状,去掉锅底正中凸条,而且没有导轨,以支撑杆与支点的连接替代,从而使并列的槽形锅作往复式曲线变速运动,使加工中的茶叶在每一次往复运动中,凌空翻抛一次,受热的茶叶都有良好的散热机会和翻炒机会,克服了因机械结构的不甚合理使炒制茶发黑的弊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它由并列的槽形锅,支撑该锅的锅架,它们两者靠一侧的铰链连接,槽形锅下方的炭盘及其升降机构,保温外壳,动力及其传动机构等组成,每只槽形锅的两端均封闭,锅底的横剖面线为反抛物线形,它的一半曲率大于另一半,锅架有呈三角分布的三个支点,同一端的两侧各有一个支点连接支撑杆的上端,另一端的中部有一个支点连接滑杆的上端,支撑杆与滑杆的下端都固定在机架上,两条滑杆之间的滑块连接在偏心轮的长条形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完善动力与偏心轮是通过过桥带轮来连接,以利选择不同直径的带轮,实现偏心轮的调速;置于炭盘下方的升降机构为叉式升降机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予以详述设计的关键技术是机械在加工运转过程中,必须实现每一次往复运动,使锅内的茶叶整体凌空翻抛一次,给茶叶以均匀而充分的散热机会和翻炒机会,解决茶叶制作中的发黑问题,为此,着眼在三个目标上予以改进一是改进槽形锅7的锅底形状,使其横剖面线呈反抛物线状,即一半曲率大,有明显的园弧,另一半曲率小,甚至可以接近平直。这样就为往复运动中的茶叶造成个翻抛的滑行轨迹。二是将槽形锅7的往复直线匀速运动改进为往复曲线变速运动,造成一个运动的高度差和惯性,促使茶叶翻抛的实现。因此必须使槽形锅脱离平面导轨的直线往复运动,而改用两条支撑杆10和滑杆4的上端与锅架6的三个支点连接,将其撑起,支撑杆10与滑杆4的下端固定在机架上,它们只能在偏心轮2的转动下作往复的角位移,从而使受其支撑的锅架6及置于其上的并列的槽形锅7作往复曲线运动,即忽高忽低地来回摆动。三是要考虑速度的调节,两滑杆4间的滑块3与偏心轮2靠一紧固螺丝连接在一个长条形孔中,紧固螺丝可以固定在长条形孔中的近点或远点的任何位置上,使与轴心的距离不同,显然,不同距离,使滑杆4的角速度是不同的,因而槽形锅7的往复线速度也随之而不同。如果说过桥带轮轴上串有直径大小不同的几个带轮1,按不同的转速需要,选择不同直径的过桥带轮1,用皮带与偏心轮2连接,则速度的调节幅度更大。所以,本装置使槽形锅7往复运动的速度是可以大调节,也可小调节。还需说明的是,偏心轮2与滑块3的连接形式本身就会造成偏心轮2每转动一周,滑块3在两滑杆4间的空间作上下一次往复运动,滑块3在上部时,滑杆4的角速度小,滑块3在下部时,滑杆4的角速度大,从而导致并列的槽形锅7在推出和拉回的单行程中的线速度也是不同的。如
图1所示,偏心轮2作顺时针转动,滑块3在上方,使滑杆4缓缓将槽形锅7推出,偏心轮2的继续转动,滑块3在下方,滑杆4便快速将槽形锅7拉回,形成的惯性使锅内的茶叶凌空翻抛一次,配之以忽高忽低的摆动方式,使这一翻抛如同厨师将锅勺凌空一抛甩,使其中的菜翻动一般地十分完善。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先握住一侧的手柄将并列的槽形锅7掀起,在炭盘9中加上木炭并点旺,摇动升降手轮5,使叉式升降机构8托起炭盘9至合适的高度,槽形锅7重新复位,再在锅中加入鲜叶,开动电机,带动过桥带轮1,继而带动偏心轮2转动,滑杆4和支撑杆10便同时、同步作变速的角位移,带动并列的槽形锅7作忽高忽低的变速往复运动,使每往复一次,加工的茶叶在锅7内整体凌空翻抛一次,翻炒和散热充分而均匀,加工至合适程度,再向一侧掀起槽形锅7,锅体以铰链为轴作180度翻转,倒出加工完毕的茶叶,槽形锅7重新复位,加上鲜茶,重复上述的加工过程。如要较大幅度调节槽形锅7往复运动速度,则选用不同直径的过桥带轮1即可。作小幅度调节,则只需将固定滑块3的螺丝在长条形孔中的位置移动一下便可。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扁茶的杀青、理条、成形和炒干,对高档绿茶及毛峰茶的制作也十分适用。
本实用新型使加工中的茶叶得到充分而均匀的散热机会和翻炒机会,加工后的茶叶不发黑,保持翠绿或微黄,拓宽了名优茶加工机的推广前景。
权利要求1.一种翻炒式名优茶加工机,由并列的槽形锅(7),支撑该锅的锅架(6),两者靠一侧的铰链连接,槽形锅(7)下方有炭盘(9)及其升降机构、保温外壳(11)、动力及其传动机构等组成,其特征是每只槽形锅(7)的两端均封闭,锅底的横剖面线为反抛物线形,锅架(6)有三个呈三角分布的支点,同一端的两侧各有一个支点连接支撑杆(10)的上端,另一端的中部有一个支点连接滑杆(10)的上端,支撑杆(10)与滑杆(4)的下端都固定在机架上,两条滑杆(4)之间的滑块(3)连接在偏心轮(2)长条形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其特征是动力与偏心轮(2)通过有利于变速的过桥带轮(1)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机,其特征是所说的升降机构为置于炭盘下方的叉式升降机构(8)。
专利摘要一种翻炒式名优茶加工机,由并列的槽形锅、锅架、下方的炭盘及其升降机构、保温外壳、动力及传动部件组成,锅底的横截面线呈反向的抛物线状,锅架三个支点分别与两条支撑杆和一个滑道机构上端连接,滑块与偏心轮连接,通过过桥带轮、滑块与偏心轮的紧固螺丝,可调节滑杆和支撑杆的角速度和槽形锅往复运动的快慢,并列槽形锅每作一次变速的忽高忽低的往复运动,使茶叶凌空翻抛一次,散热和翻炒充分而均匀,有效避免了加工茶叶的发黑,拓宽了推广前景。
文档编号A23F3/06GK2221869SQ9524440
公开日1996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19日
发明者刘国方 申请人:刘国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