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青绿茶生产线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569264阅读:来源:国知局
斜布置的第一布料板FI 1,第一布料板F11的高度沿第一烘干输送带H11或第二烘干输送带H12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亦即:第一烘干输送带H11卸料端外侧第一布料板F11的高度沿第一烘干输送带H11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第二烘干输送带H12卸料端外侧第一布料板FI 1的高度沿第二烘干输送带H12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第一布料板F11的板面分别与茶叶在第一、二烘干输送带卸料端下落的路径相交布置;第一均流板H15主要是使得烘干装置内的热气流均匀流动,避免气流不均衡将输送带上的茶叶卷起,同时用于安装第一电加热管H16,如果上下层第一电加热管H16的功率不一样,则第一均流板H15还可以起到分隔烘干装置内腔的作用,使得烘干装置内腔分隔成不同烘干温度的腔道对茶叶进行梯度烘干。通过在第一烘干箱体H16内设置多层烘干输送带以及在相邻烘干输送带的转换输送之间设置第一翻料机构,实现茶叶的连续大批量的烘干,同时通过第一翻料机构对茶叶进行翻动,使得茶叶能够均匀的脱水,从而不要进行复苏多级烘干,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
[0033]更为优选的方案为,第一布料板F11的倾斜角度为45?60°,第一布料板F11的下端距其下侧相邻烘干输送带的输送面的间距为2.5?3.5cm,上述尺寸的控制,可以使得从第一布料板上滑落的茶叶发生120?135°的翻转,亦即只进行一次翻转,避免茶叶转圈过多,使得绝大多数茶叶的上下面对调,第一布料板F11倾斜角度的控制很重要,过大和过小都会使得茶叶有效翻转率降低,倾斜角控制在45?60°时能够使得茶叶的有效翻转率达到88%以上;另外,第一、二烘干输送带的卸料端还分别设置第一气管H19,第一气管H19分别沿第一、二烘干输送带的宽度范围布置,第一气管H19与第一鼓气装置相连接,第一气管H19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喷气的第一气嘴,第一气嘴的吹气方向为斜向下且指向靠近第一布料板F11下端的一侧,第一布料板F11为波浪板构成,波浪板的波纹方向与第一、二烘干输送带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二烘干输送带H12的输送方向与第一、三烘干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反;第一气管H19的设置首先可以使得上层烘干输送带上的茶叶都能落至下层烘干输送带上,其次可以促进茶叶翻料的效果,尽量保证所有茶叶都完成翻转动作,使得茶叶的有效翻转率提升至97.2%以上,提高茶叶烘干效率。
[0034]波浪板构成的第一布料板,如图12所示,其可以保证茶叶翻料后沿输送带的带宽范围均匀布置,一般选用的波浪板上凹槽的槽深为1?1.2cm,槽宽2?2.5cm,这样茶叶翻料均布的效果最佳。
[0035]采用上述设备生产绿茶的具体工艺为:
[0036]一种炒青绿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7]摊放:将采摘的初展鲜叶(一芽二、三叶,对夹一、二叶)放置于摊放装置上进行摊放直至茶叶颜色开始转暗,摊放过程中翻动鲜叶;
[0038]烫青:将摊放后的茶叶投入烫青装置中烫青处理55?60s,控制热水温度为95?98°C,烫青后将茶叶输送至晾干装置晾干;
[0039]—级杀青:晾干后将茶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内140?150°C—级杀青处理2.5?3min ;
[0040]摊凉:将一级杀青后的茶叶放入第一摊凉装置上,室温摊凉5?8min,使得茶叶复苏,发生非酶性化学反应,发展香型和香味;
[0041]二级杀青:将摊凉后的茶叶输送至微波杀青装置进行二次杀青,二次杀青时间2?2.2min,功率12KW(微波输出功率);
[0042]后处理:二级杀青后将茶叶摊凉,然后置于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操作,揉捻操作结束后人工解块,解块后的茶叶投入炒干机100?110°C炒至茶叶含水率降至35%以下,茶叶炒干后先将其摊放于烘床上室温摊凉5?lOmin,然后再将茶叶在烘干装置内90?100°C烘干,烘干结束后将茶叶取出冷却即得成品炒青绿茶;
[0043]揉捻操作包括如下依序操作:第一次无压力揉捻lOmin,第二次无压力揉捻5min,第三次轻压揉捻5min,第四次重压揉捻2min,第五次全压揉捻2min,第六次无压力揉捻5min。轻压施加的压力为P1,重压施加的压力为P2,全压施加的压力为P3,P2 = 1.5Ρ1,Ρ3=1.2P2,每次揉捻后对茶叶进行翻动,施加的压力具体根据揉捻机的型号和茶叶投加量、茶叶品质进行确定。采用上述揉捻操作,其茶叶的条形好,茶汤更加醇厚浓郁。
[0044]上述工艺制取的绿茶,条形卷曲紧结,色泽苍绿润亮,香高持久,汤色碧绿明亮,茶汤滋味浓郁,为炒青中精品。
[004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发明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炒青绿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前后相连的用于对茶叶进行烫青的烫青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晾干的晾干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一级杀青的滚筒杀青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一级摊凉的第一摊凉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二级杀青的微波杀青装置,用于对茶叶进行揉捻的揉捻机,用于对茶叶进行翻炒的炒干机,以及用于对茶叶进行烘干的烘干装置;微波杀青装置包括第三箱体,第三箱体内设置有上下水平布置的上、下输送带,上、下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同,上输送带的卸料端和下输送带的进料端位于第三箱体的内部,上输送带的进料端和下输送带的出料端分别延伸至第三箱体两端部的外侧,上输送带卸料端延伸至下输送带进料端的内侧,第三箱体内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集风板和布风板,集风板位于上输送带的上侧,布风板位于下输送带的下侧,集风板和布风板均为孔板构成,上、下输送带之间设置有微波发生器,第三箱体的上顶壁和下底壁上分别设置集风口和送风口,集风口和送风口之间通过风送管道相连接,风送管道上设置有除湿机和第三风机,上输送带卸料端的外侧设置有倾斜布置的翻料板,翻料板靠近上输送带一端的高度小于另一端的高度,翻料板与茶叶在上输送带卸料端下落的路径相交布置;翻料板的倾斜角度为45?60°,翻料板的下端与下输送带的输送面之间的间距为2.5?3.5cm ;上输送带的卸料端还设置有风管,上输送带包括上输送带体和下输送带体,风管位于上、下输送带体之间且风管沿上输送带的宽度范围设置,风管与喷气装置相连接,风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喷气的喷气嘴,喷气嘴的吹气方向为斜向下且指向靠近翻料板的一侧;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烘干箱体,第一烘干箱体内设置有上、下平行相对布置的用于输送茶叶的第一、二、三烘干输送带,第二烘干输送带的两端均位于烘干装置内,第一烘干输送带的卸料端和第三烘干输送带的进料端均位于第一烘干箱体的内部,第一烘干输送带的进料端和第三烘干输送带的出料端分别延伸至烘干装置两端部的外侧,第一烘干箱体内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一集流板和第一布流板,第一集流板位于第一烘干输送带的上侧,第一布流板位于第三烘干输带的下侧,第一、二、三烘干输送带的下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均流板,第一均流板的上板面上均匀设置第一电加热管,第一集流板、第一布流板、第一均流板均为孔板构成,第一、二烘干输送带卸料端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对茶叶进行翻料的第一翻料机构,第一翻料机构包括倾斜布置的第一布料板,第一布料板的高度沿第一烘干输送带或第二烘干输送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第一布料板的板面分别与茶叶在第一、二烘干输送带卸料端下落的路径相交布置;第一布料板的倾斜角度为45?60°,第一布料板的下端距其下侧相邻烘干输送带的输送面的间距为2.5?3.5cm,第一、二烘干输送带的卸料端还分别设置第一气管,第一气管分别沿第一、二烘干输送带的宽度范围布置,第一气管与第一鼓气装置相连接,第一气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喷气的第一气嘴,第一气嘴的吹气方向为斜向下且指向靠近第一布料板下端的一侧,第一布料板为波浪板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青绿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烫青装置的前端还设置有用于对茶叶进行摊放的摊放装置。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炒青绿茶生产线,第一翻料机构包括倾斜布置的第一布料板,第一布料板的高度沿第一烘干输送带或第二烘干输送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第一布料板的板面分别与茶叶在第一、二烘干输送带卸料端下落的路径相交布置;第一布料板的倾斜角度为45~60°,第一布料板的下端距其下侧相邻烘干输送带的输送面的间距为2.5~3.5cm;滚筒杀青进行一级杀青用于茶叶香气成型和促进非酶性化学反应,提升茶汤品质,使得茶汤醇厚、鲜爽,同时使得茶叶发展成栗香;微波杀青进行二级杀青,用于茶叶提色和保色,使得成品茶叶的颜色碧绿、润亮。
【IPC分类】A23F3/06
【公开号】CN105325578
【申请号】CN201510608665
【发明人】王传财, 王业精
【申请人】岳西县弘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