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瘦肉巴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977128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猪瘦肉巴的生产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一种猪瘦肉巴的生产方法。
[0002]【背景技术】腌肉是用食盐腌制的,又叫渍肉、盐肉、咸肉。腌肉是大众化的食品,好的腌肉外观清洁,刀工整齐,肌肉坚实,表面无黏液,切面的色泽鲜红,肥膘稍有黄色。由于味美可口,又能长期保存,所以深受消费者欢迎。中草药配合腌肉进行加工,既有腌肉的风味,又具有中草药的药性,尤其选择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草药拌入腌肉的配料进行加工,人们食用后具有保健作用,但是市场上还没有此类腌肉类产品销售。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在腌肉加工中拌入中草药的,使腌肉具有保健功能的一种猪瘦肉巴的生产方法。
[0004]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猪瘦肉巴的生产方法包括:猪瘦肉58kg。精盐6kg,硝酸钠1lg,玉竹粉2kg,黑榄泥2kg。
[0005]—种猪瘦肉巴的生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6](I)原料整理加工咸肉的原料肉来选自健康无病的猪。修去周围的油脂和碎肉,表面完整。
[0007](2)腌制先把精盐、玉竹粉、黑榄泥硝酸钠充分混匀,用手均匀地涂擦在肉的内外层,然后将肉放在干净的竹席和木板上。第一次用盐量是1kg,使肉中水分和血液被盐渍出来。
[0008](3)复盐第二天将盐渍出来的血水倒去或用干净的毛巾揩去,并用手用力挤压出肉内剩余的血水。按上述方法继续用盐3kg。用盐后把肉堆在池内或缸内,也可继续放在竹席或木板上(但不如在池或缸中的质量好),必须堆叠整齐,一块紧挨一块,一层紧压一层,中间不得凸出和凹入,使每两层肉的中间都存有盐卤。
[0009](4)第三次上盐第三次复盐是在第二次复盐后的第八天,用盐量2kg,方法同上。再经16天即成。
[0010]上述原料中玉竹味甘、性温补气血,滋阴生精,适用于气阴两虚之症;太枣性平味甘甜,具有补脾益血、养心益髓作用,适用于贫血头昏、四肢无力,患者食用。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配制时,加添了玉竹、太枣,因而本发明制作的腌肉具有甜香味,具有补气益血、滋阴生精、养心益髓功效。
[00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3]具体实施例1: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是这样的一种猪瘦肉巴的生产方法包括:猪瘦肉58kg。精盐6kg,硝酸钠1lg,玉竹粉2kg,黑榄泥2kg。
[0014]—种猪瘦肉巴的生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5](I)原料整理加工咸肉的原料肉来选自健康无病的猪。修去周围的油脂和碎肉,表面完整。
[0016](2)腌制先把精盐、玉竹粉、黑榄泥硝酸钠充分混匀,用手均匀地涂擦在肉的内外层,然后将肉放在干净的竹席和木板上。第一次用盐量是1kg,使肉中水分和血液被盐渍出来。
[0017](3)复盐第二天将盐渍出来的血水倒去或用干净的毛巾揩去,并用手用力挤压出肉内剩余的血水。按上述方法继续用盐3kg。用盐后把肉堆在池内或缸内,也可继续放在竹席或木板上(但不如在池或缸中的质量好),必须堆叠整齐,一块紧挨一块,一层紧压一层,中间不得凸出和凹入,使每两层肉的中间都存有盐卤。
[0018](4)第三次上盐第三次复盐是在第二次复盐后的第八天,用盐量2kg,方法同上。再经16天即成。
[0019]上述原料中玉竹味甘、性温补气血,滋阴生精,适用于气阴两虚之症;太枣性平味甘甜,具有补脾益血、养心益髓作用,适用于贫血头昏、四肢无力,患者食用。
【主权项】
1.一种猪瘦肉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猪瘦肉58kg、精盐6kg、硝酸钠101g、玉竹粉2kg、黑榄泥2k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猪瘦肉巴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原料整理加工咸肉的原料肉来选自健康无病的猪肉。修去周围的油脂和碎肉,表面完整; (2)腌制先把精盐、玉竹粉、黑榄泥硝酸钠充分混匀,用手均匀地涂擦在肉的内外层,然后将肉放在干净的竹席和木板上;第一次用盐量是1kg,使肉中水分和血液被盐渍出来; (3)复盐第二天将盐渍出来的血水倒去或用干净的毛巾揩去,并用手用力挤压出肉内剩余的血水。按上述方法继续用盐3kg ;用盐后把肉堆在池内或缸内,也可继续放在竹席或木板上(但不如在池或缸中的质量好),必须堆叠整齐,一块紧挨一块,一层紧压一层,中间不得凸出和凹入,使每两层肉的中间都存有盐卤; (4)第三次上盐第三次复盐是在第二次复盐后的第八天,用盐量2kg,方法同上。再经16天即成。
【专利摘要】一种猪瘦肉巴的生产方法,包括:猪瘦肉58kg,精盐6kg,硝酸钠101g,玉竹粉2kg,黑榄泥2kg。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配制时,加添了玉竹、太枣,因而本发明制作的腌肉具有甜香味,具有补气益血、滋阴生精、养心益髓功效。
【IPC分类】A23L1/311, A23L1/30
【公开号】CN105533319
【申请号】CN201410597508
【发明人】张春兰
【申请人】张春兰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