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胶囊酿造装置及食品胶囊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851675阅读:来源:国知局
对该食品胶囊10进行冲泡时,第一密封体15会受到流入凹陷部14的流体的冲击而发生变形,当第一密封体15在流体的冲击作用下就会朝向下孔142凹陷,第一密封体15发生凹陷后会与该刺破结构16的尖端发生接触,刺破结构16的尖端会将第一密封体15刺破,使得流体可以通过第一密封体15进入下孔142,然后再通过加速孔13的加速后进入容纳空间内与食品配料发生混合。
[0054]由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密封体15是通过刺破结构16刺破而被破坏,因此,第一密封体15的加工制造所使用的材料更加广泛,例如塑料。
[0055]在一个实施例中,将加速孔13与刺破结构16加工制造在一个单独的刺破片上,将该刺破片与盖体12上的凹陷部14的下孔142朝向容纳空间的一端通过粘接、热烫等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加速孔13进行加工,提高加速孔13的加工精度。
[0056]图4、图5分别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食品胶囊10的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结构。
[0057]结合图2以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如图4或者图5所示,食品胶囊10还包括设置在盖体12外侧表面上的第二密封体17,第二密封体17完全覆盖凹陷部14朝向外侧的开口部。第二密封体17覆盖凹陷部14以在凹陷部14与第二密封体17之间形成一个空腔。第二密封体17可以形成另一道密封区,与第一密封体15共同对胶囊本体11的内部容纳空间形成双重密封,进一步保证了食品配料避免因受潮或者氧化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第二密封体17完全覆盖凹陷部14的开口后,可以防止凹陷部14内出现积尘的情况,保证了食品胶囊10的安全卫生。另外,第二密封体17与第一密封体15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环境,当流体流入该密封环境时会形成一个相对的高压区,更加利于流体对第一密封体15造成破坏。
[0058]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盖体12通过粘接、热烫或者卡扣的方式与胶囊本体11实现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盖体12的边缘部可以与胶囊本体11的上边沿通过粘接、热烫或者卡扣的方式与胶囊本体11实现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盖体12在边缘部形成阶梯状,当盖体12边缘部与胶囊本体11的上边沿通过粘接、热烫或者卡扣的方式与胶囊本体11实现连接后,盖体12的一部分插入到容纳空间内,以保证盖体12与胶囊本体11之间的连接更加地稳定牢固。
[0059]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体15或者第二密封体17为厚度相同的塑料薄膜、锡箔或者铝箔。这样,第一密封体15或者第二密封体17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容易受到破坏而脱离密封状态,保证顺利地完成冲泡过程。
[0060]图6至图9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食品胶囊10酿造装置的导管的各个实施例的结构与不同实施例的食品胶囊10的配合状态。下面具体结合图6至图9进行说明。
[0061]本实用新型另外提出了一种食品胶囊10的酿造装置,该酿造装置包括有导管18,该导管18用于向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食品胶囊10内注入流体,导管18上靠近端部的外周向表面上设置有密封圈19。在向所述胶囊内注入流体时,所述密封圈19抵压在所述第二密封体17的外侧表面上或者所述盖体12的外侧表面上。
[0062]密封圈19具有一个中心孔,该导管18插入到该中心孔中并形成过盈配合,以保证中心孔的内表面与插入到中心孔的导管18的外周表面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当需要使用导管18向食品胶囊10内注入流体时,密封圈19就会抵压在第二密封体17的外侧表面上或者盖体12的外侧表面上,这样,密封圈19与第二密封体17的外侧表面上或者盖体12的外侧表面上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密封。上述两处的密封就可以保证导管18排出的流体不会从中心孔与导管18外壁之间或者密封圈19与第二密封体17的外侧表面或者盖体12的外侧表面之间渗透或者泄露出来,保证了冲泡过程的安全性。
[0063]如图6、图7所示,导管18具有穿出密封圈19的尖状端部,该尖状端部可以是锥形尖状,也可以是斜面型尖状。当需要酿造设置有第二密封体17的食品胶囊10时,导管18的尖状端部可以相对容易地将第二密封体17刺破,以方便导管18进入第一密封体15与第二密封体17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并相该空腔内注入流体。当然,需要酿造不设置有第二密封体17的食品胶囊10时,也可以使用该导管18向盖体12的凹陷部14内注入流体。密封圈19在导管18的带动下与第二密封体17的外侧表面或者盖体12的外侧表面之间贴合并完全遮盖住凹陷部14的开口以使得凹陷部14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这样,通过导管18向凹陷部14内注入流体时,流体会在该空间内累积从而导致流体压力的增大,当该处流体的压力增加到可以破坏第一密封体15的压力值时就会破坏第一密封体15并都经过加速孔13的加速后进入容纳空间以实现与食品配料进行混合,完成酿造过程。
[0064]如图8、图9所示,导管18的顶端端面与所述导管18的轴线相垂直。平齐端面的导管18更适用于没有设置第二密封体17的食品胶囊10,当然,对设置有第二密封体17的食品胶囊10也可以进行酿造。使用该导管18进行酿造的过程与上述带有尖状端部的导管18的酿造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另外,平齐端面的导管18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避免使用者被导管18意外刺伤,保证了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0065]可选地,导管18的出口部的端面与密封圈19的端面相齐平。这样的导管18适用于没有设置第二密封体17的食品胶囊10。导管18不伸入凹陷部14的凹陷空间内,防止用户出现操作不当而使得导管18抵压到凹陷部14的底部,甚至刺穿凹陷部14的底部,保证了冲泡过程的正常进行。
[0066]图10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酿造装置的导管18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
[0067]如图10所示,导管18设置为阶梯管,阶梯管包括第一管段181以及第二管段182,第一管段181的最大外径小于第二管段182的最大外径,密封圈19套接到第一管段181上并抵靠在第二管段182的端面上。这样,导管18的第二管段182可以将密封圈19更加稳定且牢靠地压在盖体12的表面上或者第二密封体17的表面上,防止密封圈19沿导管18的轴向发生滑移而影响密封效果,保证了密封圈19的密封性能,以顺利地完成冲泡过程。
[0068]如图10所示,密封圈19与导管18垂直的端面上设置有围绕导管18并沿导管18的轴线周向连续延伸的凸起191,即该凸起191是一个环形结构。密封圈19抵压到第二密封体17的外侧表面或者盖体12的外侧表面时,该凸起191可以使第二密封体17的外侧表面或者盖体12的外侧表面上与该凸起191相配合的部位发生凹陷,这样,凸起191与该凹陷表面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区,进一步保证了密封圈19与第二密封体17的外侧表面或者盖体12的外侧表面之间的密封性。密封圈19的径向尺寸大于凹陷部14的开口部的径向尺寸,这样可以将凹陷部14的开口部完全覆盖,保证了该处的密封性。
[0069]上述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食品胶囊10以及食品胶囊10的酿造装置。由于在盖体12上设置了加速孔13等结构,使得酿造装置的导管18不用再穿过盖体12插入到胶囊的容纳空间内注入流体并与食品配料进行混合,而是流体通过加速孔13的加速注入胶囊的容纳空间,这样一方面将食品配料与冲泡构件(比如导管18)分离开,避免了在冲泡过程中食品胶囊10内盛放的食品配料对酿造装置的冲泡构件(比如导管18)造成污染,保证完成冲调过程后冲泡构件保持清洁卫生,另一方面,流体经过加速孔13加速后再进入食品胶囊10内的容纳空间,这样可以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